『壹』 农村土地证有效期多少年
土地证,是土地所有者或者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法律依据。
我国颁发的土地证书主要有三种:
1、集体土地所有权证。
2、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县级人民政府对集体所有的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3、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确认国有土地使用权,根据土地使用证种类不同,土地证有效年限分为30年50年70年三种。
(1)堤防占用证有效期多少年扩展阅读: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截止2015年3月,我国颁发的土地证书主要有三种:
1、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所有权。
2、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县级人民政府对集体所有的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3、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确认国有土地使用权。
2003年,中国开始颁发林权证,其四项权益里,也包含了部分土地权益。2015年3月1日起,全面启用统一的不动产登记证书。
『贰』 特种作业证有效期多少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特种作业操作证全国范围内有效,每3年复审一次,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的版,严格遵守有权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 每6年复审一次,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叁』 船舶许可证有效期几年
船舶许可证有效复期有效期五年。
『肆』 行政执法证的有效年限为多少年
行政执法证根据具体的执法种类,具体地区差异很大。
比如河南换发新版行政执法证 有效期5年
浙江省行政执法证统一使用14位执法证号,有效期为5年。
『伍』 水手证有效期是多少年
您好!一般是五年。如果您持有的是“04规则”签发的水手证,有效期为2016年12月31日。
『陆』 城市排水许可证有效期一般是几年
一,城市排水许抄可证的有效期一般为5年,在有效期届满前30天,可向排水管理部门申请延长5年有效期;
二,《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十条:
城市排水许可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因建设施工需要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临时排放污水的,城市排水许可证书的有效期,由排水管理部门根据排水状况具体确定,但最长不得超过施工期限。
第十一条
城市排水许可证书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排水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排水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申请,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准予延续的,有效期延续5年。
排水户在城市排水许可证书有效期内,严格按照许可内容排放污水的,有效期届满时,经原批准机关同意,可不再审查,城市排水许可证书有效期延期5年。
『柒』 土地使用证有效期几年
根据土地管理相关法律规定,最高年限:
居住用地七十年;
工业用地五十年;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
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物权法已明确:住宅期满后可以自动续期。
『捌』 取水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不超过多少年
取水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不超过【10】年。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60号)第二十五条规定:取水许可证有效期限一般为5年,最长不超过10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45日前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原审批机关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延续的决定。
『玖』 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多少年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九条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企业应当于期满前3个月向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办理延期手续。
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未发生死亡事故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时,经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同意,不再审查,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延期3年。
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安全生产条件: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四)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五)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六)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七)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八)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九)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十)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十一)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十二)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