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赤芍的药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贰』 赤芍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样鉴别
赤芍
又名:赤芍药、红芍药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肝经。
清肝火走血分除郁热
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淤止痛的功效,善走血分,清肝火,除血分郁热。《名医别录》记载,赤芍“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近年来,赤芍的多种药理作用已经明确,如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抗惊厥、抗肿瘤等。其中赤芍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及智力障碍的改善功效,尤其引人注意
【赤芍小档案】
赤芍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厘米,直径0.5~3厘米。表面棕褐色,皮糙,有纵沟及皱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野生赤芍主产于内蒙古,东北,四川等地。属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毛果赤芍、卵叶芍药或芍药的根均可入药,一般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现代研究发现,赤芍中主要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牡丹酚、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蛋白质、糖、淀粉等。
【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散淤止痛。
主治1.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身热发斑、吐血衄血等。2.用于肝热引起的目赤肿痛、胁痛等。3.用于血滞经闭、痛经、腹痛、跌打损伤等。4.用于痈肿疮疡或内痈初起。
【真伪鉴别】
白芍、赤芍在《神农本草经》中并无区分,统称为芍药,至唐末宋初,二者分用才开始明晰。今天所用的芍药多以栽培为主,采挖芍药根后直接晒干作赤芍用;用沸水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作白芍用。赤芍与白芍功效不尽相同,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淤止痛的作用,血热血淤之症适用;白芍则具有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的作用,血虚阴亏、肝旺、肝失柔和等症适用,又兼有止汗的作用。
【注意事项】
1.血虚无淤、血寒经闭、虚寒、阳虚、或痈疽已溃者不宜用。2.不宜与藜芦同用。
『叁』 赤芍 什么时候种植
赤芍一般都是早春种植,在芍药芽还未长出来时就要种植上。其花期5-6月,果期6-8月。芍药喜光照,耐旱。芍药植株在一年当中,随着气候节律的变化,而产生的阶段性发育变化。主要表现为生长期和休眠期的交替变化。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阶段和生长期的光照阶段最为关健。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赤芍以壤土及沙壤土最适宜,沙土次之,黏重的土壤侧较差。秋后作物收获后,进行秋翻,以利驱除病虫害。翌年春整地,犁后用耙耙平,然后做畦,畦的大小长短,可根据地的形势具体决定。
2、育种栽培:秋后收获时即可分选种根,种根必须是具有芽苞,完整无疵、健壮的宿根。栽种时,先于畦间打穴,行间及株间距离40~50厘米,然后将种根分植于穴中,芽向上,每穴栽1株,平均每667平方米可栽种3000株左右。赤芍分栽后,第1~第2年,可于畦边间作包谷、黄豆,但在第3年则不能再问种其他作物。赤芍忌连作,种过赤芍的土地,最好能换土或改种其他作物,以免发生病虫害。
栽培管理
1、施肥及除草:肥料一般用厩肥及豆饼,在分栽的同时随即施用。第1次施肥可于春初出苗后,在株间用锄掘穴施用,然后培土覆盖,每年春、秋施拉姆拉翠姆肥1~2次,施肥时再锄1次草,以防杂草蔓延。
2、摘蕾:芍药种植后,每年结蕾开花,为了保证赤芍的根部养分充足,在其结花蕾时,即行摘除。
『肆』 芍药 成熟期是多久 几年 我指的是 赤芍 谢谢
1
种子繁殖5-7年收获
2
芽头繁殖4-6年收获
『伍』 赤芍什么季节可以种植
南方普遍秋季末或者冬季种植,因为南方天气不是太冷,早种植可以早丢根,成活率高,而北方春季种植的比较多;
北方天气过于寒冷,开春万物复苏,此时种植芍药为最佳季节,成活率也比较高,正常来讲,秋季,冬季,春季,都适合种植芍药。
需要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耕翻30厘米左右,清除田间石块、杂草和草根,然后打垅或作畦。如砂质较重透水好的地块,宜采用平畦,土质较粘透水不良的地块,宜采用高畦。
栽后当年和第2年,可适当在赤芍空间栽种玉米、大豆,以降低夏季地表温度,又能收获粮食。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栽种后,头两年幼苗矮小,最好在畦面铺上圈肥,不仅增加肥力,并抑制杂草的生长。栽后第2年红芽露出后,应立即中耕除草,此时的赤芍根纤细,扎根不深,不宜深锄。5,6月各中耕除草一次。
2、培土、灌溉:每年冬季在清理枯枝残叶的同时,应培土1次,以防止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在夏季高温干燥时期,也应适当培土抗旱。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灌溉。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
3、摘蕾:现蕾时,选晴天将花蕾全部摘除,以利根部生长。留种的植株,可适当去掉部分花蕾,使种子充实饱满。
『陆』 中药赤芍就
中药赤芍就是川赤芍的根,为毛茛科植物,功效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做用。
『柒』 种植赤芍几年收获
种植赤芍三年收获。
秋季分株繁殖的,第二年春季开花。播种繁殖的,需要三年以后才开花。
赤芍,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赤芍是著名野生地道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口。
『捌』 种植赤芍一年生的苗和二年生的苗有什么区别吗谢谢。
种植赤芍,一年生的苗和二年生的苗,均属于播种实生幼苗,没有什么区别。由于不容易成活,生产上很少采用。故不适合种植。
一、选地整地
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耕翻30厘米左右,清除田间石块、杂草和草根,然后打垅或作畦。如砂质较重透水好的地块,宜采用平畦,土质较粘透水不良的地块,宜采用高畦。畦高15厘米左右,畦宽100-140厘米,畦间距35厘米。
二、种植方法
1、畦面顺向开浅沟,沟深5-7厘米,条播,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覆土5厘米左右,稍镇压。最好上盖厩肥。第2年5月开始出苗,每年5-6月追施“以色列沃叶水溶肥”1次,冬季在畦面铺圈肥或土杂肥,以保安全越冬。培育2年后作种苗进行移栽,移栽方法同芽头栽法。种子繁殖,因生长年限长,一般需用5年左右才能收获,生产上多不采用。
2、芽头栽法:可采用大垄栽培。在垄上开沟,将选好的芽头按株距30厘米栽种,芽朝上,用少量土固定芽头,再用腐熟饼肥或有机肥料施入沟内,覆土后稍压即可。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栽种后,头两年幼苗矮小,最好在畦面铺上圈肥,不仅增加肥力,并抑制杂草的生长。栽后第2年红芽露出后,应立即中耕除草,此时的赤芍根纤细,扎根不深,不宜深锄。5,6月各中耕除草一次。
2、培土、灌溉:每年冬季在清理枯枝残叶的同时,应培土1次,以防止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在夏季高温干燥时期,也应适当培土抗旱。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灌溉。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
3、摘蕾:现蕾时,选晴天将花蕾全部摘除,以利根部生长。留种的植株,可适当去掉部分花蕾,使种子充实饱满。 4、间作:栽后当年和第2年,可适当在赤芍空间栽种玉米、大豆,以降低夏季地表温度,又能收获粮食。
四、病虫害防治
1、病害:芍药灰霉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叶、茎、花等部位均会被害。病菌主要以菌核随病叶脱落,在土中越冬。一般在开花以后发病,阴雨连绵时最重。防治方法:发病后,清除被害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采取轮作或选用无病种芽,平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保持通风透光。易发病期和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晒植株,每隔10-14天喷1次,连续进行3-4次。
芍药锈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危害叶片。7、8月病情加重。防治方法:芍药收获时将残株病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在发病初期喷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400倍液效果良好。
2、害虫:有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危害根部。每亩可用辛硫磷2公斤,制成毒土,结合整地撒入土中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