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配制好的穴位贴敷药物有效期

配制好的穴位贴敷药物有效期

发布时间:2021-08-11 10:51:47

❶ 穴位贴敷治疗贴有用吗

中医传承,穴位贴敷疗法:1、经皮给药:避免了口服给药的“首过消除”及“胃肠灭活”效应,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有效成分到皮肤上后,会从贴剂中释放出来,透过表皮进入到内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2、经穴给药:有效成分与穴位两者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激发而产生整体效应,可以获得单纯用药或者针灸所不能达到的疗效. 3、加倍激活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系统:经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感性和放大效应,穴位局部神经丰富,呈网状分布,与相应的脏腑属同神经节段支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神经传入中枢,兴奋交感神经,降低迷走神经的紧张度。4、双向调节:经穴给药,刺激穴位可引起皮肤温度波动,双向调节相应神经、肌肉、内皮调节血管紧张度

❷ 中药穴位敷贴应注意什么

许多家长知道中药穴位敷贴是冬病夏治的良方,其实这种外治法一年四季都可以用。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以水、醋、酒、油等为基质,制成软膏、饼剂或薄膜,直接贴敷穴位、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的外治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的通道,而穴位则是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不仅反映各脏腑生理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因而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通过经络的传导,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可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达到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此外,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周围组织营养,促使药物吸收。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中药敷贴对哪些常见病疗效好中药敷贴对于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小儿肠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过敏性紫癜、遗尿、抽动秽语综合征、单纯性肥胖等儿童常见病疗效较好。止汗散:适应于各种多汗症,一般10天为一疗程。止涎膏:适应于幼儿流口水,多涎症,10天为一疗程。暖脐膏:适应于寒性腹痛。敷胸散:适应于肺炎罗音不易吸收、刺激性干咳、咽部不适者。止泻散:分为止泻一号及止泻二号,适应于寒热性腹泻。泄火散:适应于口腔炎,口疮,鹅口疮。通便膏:适应于热性便秘。遗尿膏:适应于遗尿症。贴敷治疗要注意点啥?中医特别讲究治养结合,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不要贪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如空调适度、少吃冷饮、睡眠充足和情绪乐观。治疗期间,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治疗前清洁背部,以防感染;治疗不宜空腹进行,贴药时注意休息,饮食不宜吃腥、辣等刺激性食物。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服,谨防儿童误食中毒。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4小时。贴敷疗法,又有“发泡疗法”之说,贴敷药物后,在敷药处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发红、起泡,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若局部小泡破溃,须保护好贴敷面,注意卫生,保持干燥,可涂以绿药膏或锡类散防止局部感染。三伏天中药敷贴已“预热”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温阳利气、去散伏痰,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效果。因此,在三伏、三九天贴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免疫功能低下及一些过敏性疾病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❸ 求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的有效处方(儿科),越全越好搞中医的大夫回答!

儿科一般不使用贴敷疗法,容易皮肤过敏,有效的贴敷穴位是脐部,(儿脐贴)

❹ 穴位贴敷安全吗

穴位贴敷疗法是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是临床中较为便捷、较为安全的疗法。

❺ 穴位贴敷疗法练习题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治疗疾病依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起到腧穴刺激和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它属灸法的延伸。药物组方多选生猛燥烈,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药物,如“消喘膏”等制剂,具“天灸”、“发泡疗法”特征。常用于咳喘、痹症、腹泻、喉喑、口疮、小儿遗尿等病症。
基本操作方法
辨证选穴用药
腧穴选择及配伍:
选择离病变局部器官,最近、最直接的相应穴位敷贴。局部选穴如,肾衰外敷方,取肾俞、关元穴。
选择阿是穴贴药 阿是穴是指病变的局部或内脏病理现象在体表的反映,也称病理反应穴。
选择针灸学中的传统有效经穴 这些传统的有效经穴,是前人在实践中发现并验证有效的穴位。如肺俞、风门、膈俞等穴治疗咳嗽、哮喘;神阙、足三里治肠炎、痢疾、腹胀、腹痛等。
取穴施治 药物外敷取穴,与针灸取穴法相同,需辨证选用,灵活掌握,因其施药范围略大,所选取之穴是一个片而不是点,即使选穴不十分准确,也同样有利于药物吸收。
远端取穴 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下病取上,如鼻衄、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穴等。
敷贴法选药规律(药物组方):
(1)气味俱厚的选药特点
多选气味俱厚之品,一则易透入皮肤起到由外达内之效;二则气味俱厚之品经皮透入,对穴位局部起到针灸样刺激作用;其三是所含芳香性物质,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即起到皮肤渗透促进剂的作用。有人作过研究,用离体皮实验表明,芳香性药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理瀹骈文》中的膏药处方,几乎每方都用姜、葱、韭、蒜、槐枝、柳枝、桑枝、桃枝、风仙、菖蒲、木鳖、山甲、蓖麻、皂角等气味俱厚之品,含上述药物的处方约占97%以上。
(2)多效联合的组方特点——广略以取胜
敷贴药常以药不止走一经治一症,用多味药物汇而集之,以一膏统治多种病,疾病虽有多种,而其病机则不外气滞血凝及阴有寒湿,阳有燥热而已,关键在于把握其要害,而把握要害的方法,可用一个“通”字概括,“理通则治自通”。
(3)辨证加药的穴位配药特点
外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以单验方外治形式而问世的,但后来辨证施治治疗原则逐渐渗透于这一治法中,经这一治法赋以辨证施治的选药思想,使其疗效更加肯定。在临床应用时,常需辨证论治、三因制宜,而在临症灵活加入糁药,一般要求加药与膏药相应,膏统治而加药专治,重症还可加入劫药如巴豆等,所加糁药物原则上选用治疗这一病症的主要药或选效验方和单方为主以提高疗效。如治热秘除用膏敷贴外,常在膏上糁以芒硝、大黄等,再贴于脐腹部。
(二)贴敷方法
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裹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腧穴进行粘贴。巴布剂、硬膏剂可直接将巴布剂或是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适用于膏药、巴布剂、丸剂、饼剂、磁片的腧穴贴敷。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复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三)贴敷时间
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刺激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1-3天贴治一次。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贴敷。
敷脐疗法 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泡之品。
冬病夏治腧穴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伏,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❻ 穴位贴敷法的操作方法

1.方药的选择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为研末用作穴位贴敷来治疗相应疾病。但与内服药物相比,贴敷用药多有以下特点:
(1)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现在常用的这类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姜、葱、蒜、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
(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班蟊、附子、大戟等。
(3)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如羊肉、动物内脏、鳖甲。
(4)选择适当溶剂调和贴敷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醋调贴敷药,而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酒调贴敷药,则起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虽用缓药,可激其性;水调贴敷药,药,专取药物性能;油调贴敷药,可润肤生肌。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此外,还可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
2.穴位的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是一致的,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选取贴敷的穴位,并力求少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选穴特点:
(1)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穴位贴敷药物。
(2)选用阿是穴贴敷药物。
(3)选用经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治疗百日咳等。
3.贴敷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贴药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敷药。也有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先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助渗剂与药物调和后再用。
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以免移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目前有专供贴敷穴位的特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如需换药,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
一般情况下,刺激性小的药物,每隔1~3天换药1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还可适当延长至5~7天换药1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正常后再敷药。
对于寒性病证,可在敷药后,在药上热敷或艾灸。

❼ 小孩中药贴敷治咳嗽多久换一贴

对于这个问题,相关人士表示,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虽可缓解症状,但由于小儿免疫力低下,极易复发。中药穴位贴敷是近几年治疗小儿咳嗽较推崇的疗法之一,效果好。
小儿咳嗽中药贴敷有效吗
有一定的效果的。
将杏仁、川贝、麻黄、食盐分别烘干碾成细末,食盐碾细后放在锅内焙热,将焙热的食盐与药末均匀的撒在膏药上(伤湿止痛膏、黑膏药均可),膏药主要起固定作用。然后敷贴于双肺之间的膻中、肺俞穴,每日1贴,3天为1个疗程。
杏仁为止咳平喘之要药,川贝专于润肺止咳化痰,麻黄能加强平喘之功效。
历代本草称“麻黄为肺经专药,治肺病多用之”。食盐能清热散寒,引药之内。以上药物配伍贴于穴位。
经穴位由表入里,发散走窜。膻中穴为气之会穴,理气降逆,化痰利窍。
肺俞穴为肺之背俞穴,乃治咳喘之要穴。此疗法刺激穴位,由表入里,发散走窜,使药物直达病所,药力专一,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方法
①用药前护理:向患儿的家长询问中药过敏史,切记中药要进行现配现用,禁止使用放置太久的中药膏,以免因气候炎热发生药物变质。敷贴前将皮肤擦干汗液,保持皮肤干燥,进行敷贴时,将穴位暴露,并做好相关的标记,将备好的敷贴对准穴位并固定,向患儿家长讲解贴敷时间的长短。
②贴敷期间的护理:要嘱患儿注意休息,禁止大幅度的活动,避免劳累,可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遭受冷空气的刺激,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注意观察治疗期间的病情,在中药贴敷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情况,有一部分患儿贴药后会出现痒、热、微痛的感觉,若在承受范围内则属于正常,贴敷后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属于正常反应;有少数患儿的皮肤可出现水疱、红疹并伴有瘙痒感的症状,当发生此类症状时,应告知患儿避免进行搔抓,应立即撕掉三伏贴,可局部涂以炉甘石洗剂,预防感染的发生。
③用药后护理:进行中药贴敷后,患儿进食时应以清淡及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生冷及质硬的食物;忌海产品、发物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当寒喘发作时,可食用偏温性的富含营养的食物,例如参炖母鸡;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将中药敷贴撤除后,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可以进行局部擦洗或者洗澡,但不要用力揉搓,淋浴后使用毛巾吸干穴位上的水渍。一般情况下,去掉中药敷贴后会出现局部皮肤的潮红并伴有温热感,若皮肤出现潮红明显时,热痛感较重时,则可能会出现水疱,对于小水疱密集的不需要进行处理,避免进行局部的摩擦,防止发生破溃,如果出现较大水疱时,要常规进行消毒,使用注射器抽出渗液,保持皮肤干燥,预防发生感染,减少下次穴位贴敷的时间

阅读全文

与配制好的穴位贴敷药物有效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