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对于流浪人员救助期限

对于流浪人员救助期限

发布时间:2021-08-10 19:43:10

『壹』 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坚持流浪人员求助自愿的原则

是的,我国现基本坚持流浪人员自愿原则,除疫情,自然灾害和流浪人员对周边构成安全危害的等若干情况外。

『贰』 救助站,入住救助站,能住几天

救助站(Relief stations)是指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站。

时限: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上级民政主管部门备案。

救助站已经实施救助或者救助期满,受助人员应当离开救助站。对无正当理由不愿离站的受助人员,救助站应当终止救助。

入住条件: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发生临时性困难,如被偷、被骗、被抢、务工不着等,无力返乡出示本人身份证或者能够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

救助站应当劝导受助人员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不得限制受助人员离开救助站。

救助站对受助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应当给予照顾;

对查明住址的,及时通知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领回;

对无家可归的,由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妥善安置。

向救助站求助时,应当如实提供本人的下列情况:

(一)姓名、年龄、性别、居民身份证或者能够证明身份的其他证件、本人户口所在地、住所地;

(二)是否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

(三)流浪乞讨的原因、时间、经过;

(四)近亲属和其他关系密切亲戚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

(五)随身物品的情况。

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提供的有关情况,及时与受助人员的家属以及受助人员常住户口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该地的公安、民政部门取得联系,核实情况。

救助站发现受助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个人情况的,应当终止救助。

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需要提供下列救助:

(一)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二)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

(三)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

(四)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

(五)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受助人员自愿放弃救助离开救助站的,应当事先告知,救助站不得限制。未成年人及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离开救助站,须经救助站同意。

受助人员擅自离开救助站的,视同放弃救助,救助站应当终止救助。

『叁』 对流浪乞讨人员展开救助事不宜迟是一件什么事

是一件公益社会救助。对乞讨人员进行救助,把他们送到救助站。不让乞讨人员饿死、冻死街头。这是人道主义的救助哦。

『肆』 多长时间流浪才能被称为流浪乞讨人员并接受救助

长时间在外流浪,并且是残疾人。最少在三年以上在外乞讨。这样的人才可以接受救助。

『伍』 民政部今天出台的关于流浪人员的通知是什么内容

关于依法妥善处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的指导性意见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在保护弱势群体和对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救助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一些城市流浪乞讨现象增多,有的在大陆上向过往车辆行乞,有的向过往行人强讨硬要,给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公共秩序和社会治安带来一定影响,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注册的工作生活秩序,公安机关对流浪乞讨人员既要坚持救助自愿的原则,配合做好救助管理工作,又要严格依法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根据《救助办法》和《公安部关于当前依法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的通知》(公通字[2003]52号)精神,特提出如下意见:一、积极履行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告知、引导、护送职责。城市公安机关要主动与当地民政等部门联系,将救助站所处位置、电话号码、交通路线等内容印制成救助指引卡,下发至各基层单位和派出所。公安民警在执行公务是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应通过发放救助指引卡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对其中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在自愿接受救助的情况下,应主动引导、护送其到救助站。防止发生违背被救助人员意愿、强行送往救助站的事件。公安民警对被引导、护送的自愿求助人员要逐一登记并填写引导、护送理由,由被引导、护送人签字后,送往救助站,并办理有关手续。救助指引卡和登记表由各社区市公安局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二、适当限制乞讨区域和时间。流浪乞讨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公安机关可提请当地政府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发布通告,对流浪乞讨的区域和时间予以限制。如可将车站、码头、繁华街区、广场、影剧院、风景区、重要公务和外事活动场所等区域列为限制乞讨的区域,由城市管理、公安等部门配合做好管理工作。公安机关对发现在禁止区域和限制时间内乞讨的,要积极劝离,对经劝离仍不离开的,可采取适当法师将其带离限制区域后放行。三、依法查处非注册的乞讨行为。对有以下非注册乞讨行为的公安机关要积极依法查处:1、进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在门口进行纠缠强索硬讨不听劝阻,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第一项,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2、在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进行纠缠强索硬讨不听劝阻,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第二项,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3、在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等公共交通工具上进行纠缠强索硬讨不听劝阻,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第三项,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4、非正常乞讨活动遭拒绝后公然侮辱他人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三项,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5、胁迫或者诱骗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表演恐怖、残忍节目乞讨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第六项,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罚款或者警告。6、使用音响器材进行卖唱献艺式乞讨,影响周围居民的工作或者休息,不听制止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七项,处五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7、拦截车辆乞讨,影响车辆正常运行,不听劝阻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七条第四项,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8、占据街巷道路,以坐地写粉笔字或卖唱献艺等形式挂牌跪地设摊,妨碍交通行为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七条第十一项,处五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四、严厉打击以乞讨为掩护的违法犯罪活动。各级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派出所,要紧密结合治安防控体系和社区警务建设,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情况掌握,对结伙流浪乞讨的行为,要通过公开和秘密手段,及时开展调查,注意了解掌握是否存在幕后组织和操纵的情况,对其中带有组织性质的犯罪团伙,要坚决依法打击;对流浪乞讨人员以乞讨为掩护进行盗窃、抢夺、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的,要从严打击;对组织、教唆、利用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以乞讨为掩护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要从重从快打击幕后组织者和操纵者;对被胁迫参与轻微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要及时联系监护人接回,加强教育和管理,依法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工作。

『陆』 中国政府有对街头流浪人员救助机制吗

有,城市救助站,会给社会流浪人员提供免费的食宿,但是往往会受不了监管而逃离救助站

『柒』 流浪儿在救助站最多可待多少天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摘要)》
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情况确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报主管民政部门批准。

『捌』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有哪些条件及原则

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解决其基本困难的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遵循自愿、无偿、公开救助的原则。求助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救助站不予提供救助,并告知理由:

①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救助条件;

②拒不提供个人情况;

③进站前患有危重病、精神病、传染病、求助人身上有明显损伤,但本人拒绝说明。

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进站手续:

求助人员向救助站求助时,应当如实提供本人的下列情况:

①姓名、年龄、性别、居民身份证或者能够证明身份的其他证件、本人户口所在地、住所地;

②是否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

③流浪乞讨的原因、时间、经过;

④近亲属和其他关系密切亲戚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

⑤随身物品的情况。

(8)对于流浪人员救助期限扩展阅读: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八条救助站为受助人员提供的住处,应当按性别分室住宿,女性受助人员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管理。

第九条救助站应当保障受助人员在站内的人身安全和随身携带物品的安全,维护站内秩序。

第十条救助站不得向受助人员、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借口组织受助人员从事生产劳动。

第十一条救助站应当劝导受助人员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不得限制受助人员离开救助站。救助站对受助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应当给予照顾;对查明住址的,及时通知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领回;对无家可归的,由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妥善安置。

第十二条受助人员住所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帮助受助人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教育遗弃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监护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

第十三条救助站应当建立、健全站内管理的各项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督。

救助站工作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规章制度,不准拘禁或者变相拘禁受助人员;不准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或者唆使他人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

不准敲诈、勒索、侵吞受助人员的财物;不准克扣受助人员的生活供应品;不准扣压受助人员的证件、申诉控告材料;不准任用受助人员担任管理工作;不准使用受助人员为工作人员干私活;不准调戏妇女。

阅读全文

与对于流浪人员救助期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