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鄱阳湖号综合补给舰的介绍
882 鄱阳湖号(曾用弦号X615、R327、东运615丰仓号),905型“太仓”级(北约代号福清级)补给船,为我国第一艘油水干货补给船。为了执行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运载火箭任务(代号580任务)的需要,1976年6月25日,补给船(X615)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主船体采用国产船用合金钢,7月28日开始分段制作,8月30日进行船台合拢,10月19日,X615船完成船台工事下水。经过一系列测试,于1979年12月15日年加入人民海军序列。
② 建国前中国吨位最大的战舰是哪条
1、清朝末期(甲午战争前),最大的战舰是镇远舰、定远舰,满载排水量7670吨。
2、清朝末期(甲午战争后),海圻号、海天号巡洋舰,排水量4300吨。
3、民国时期。重庆号巡洋舰,排水量6715吨。
4、新中国时期。
现代级驱逐舰(外购),7940吨。2000年服役。
071级船坞登陆舰(自造),1.8万吨,2007年服役(二线战斗舰只)。
905型运输补给舰(自造),2.1万吨,1981年服役(辅助舰只)
辽宁级航母(外购),6.7万吨,2012年服役。(一线战斗舰只)。
052D级驱逐舰(自造),满载排水量约7500吨 ,2014年服役。(一线战斗舰只)。
001A级航母(自造),满载8万吨,服役时间未知。(一线战斗舰只)。
③ 鄱阳湖战役的时间
鄱阳湖之战 (1363年8月30日——10月4日)是中国元朝末年的一场重要战役,朱元璋在此役击败并杀死强敌陈友谅,也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陈友谅袭杀倪文俊,自称宣慰使,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迎徐寿辉迁都江州(治今江西九江)。陈友谅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建都江州,国号汉,年号大义。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东伐朱元璋,并在途中杀徐寿辉,自立为大汉皇帝。陈冲破朱元璋长江太平防线,兵临集庆(今南京)城下。陈朱双方在集庆城西北的龙湾展开恶战,不巧江水落潮,百艘巨舰搁浅,陈友谅大败,逃走江州(九江)。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再出兵进围攻江西洪都(今南昌),水陆两军号称60万人,陈友谅还动用水陆两栖作战,水船使用高大但是迟缓的楼船,却围攻洪都不下(守将是朱元璋侄儿朱文正将军),朱元璋在七月亲率20万人救洪都,出身原元军水师叛军的陈友谅于是撤围,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选择所擅长水战迎战朱元璋。
战役过程才9天明军舰队大军自南京出发便抵达南昌救援,明军舰队分成11队,大船队在中央,余小船队载步兵至南昌登陆支援南昌守军,七月二十日(8月29日)两军主力在鄱阳湖对峙,次日(8月30日)黎明开始大战,前三天明军船小兵少处劣势,汉军“楼船”居高放炮石攻低处明军船舰,朱元璋座舰也中弹攻毁几乎被汉军俘虏,幸赖锦衣卫数船奔赴救出朱元璋。
后来朱元璋采纳郭兴的建议,用火攻、投石机,第四天(9月2日)起烧毁陈军20几艘楼船舰船,汉军伤亡惨重,至少25000汉军兵战殁,陈友谅哥哥阵亡,陈友谅更悲痛不已,陈军愤而于阵前杀明军俘虏,退无可退,导致明军非背水一战不可;之后陈军形势开始不利而鄱阳湖因为夏秋天日晒久导致水位降低,汉军楼船大重却吃水深慢甚至搁浅、不敢靠岸,反观明军船小速快可利攻击,也可以靠岸扎水寨作持久战;9月底,明军陆军克复南昌,部份明军舰队撤出至赣江、长江,仅留部份舰队与陈续战,等待明步军来援完成水陆包围。到了八月二十六日(10月4日),陈军企图突围退回武昌,在湖口受到明军岸上步兵万箭遮天连发阻截,陈友谅从船舱中探头出来,竟中流矢死,陈军于此再丧20000兵,余50万兵溃散逃败。
陈友谅之子陈理被残部拥立继位,后降朱元璋。
④ 鄱阳湖之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元朝末年,南方各反元武装不断取得胜利?元至正二十年以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以自立为汉帝的陈友谅,以吴国公朱元璋和以自称吴王的张士诚三大势力?由于辖区相邻,彼此展开武力兼并?
元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乘朱元璋领军北援安丰即今安徽寿县之机,率六十万大军围攻洪都即今南昌?朱元璋闻讯,一面命其侄朱文正坚守洪都,消耗陈军,一面命正在围攻庐州即今合肥的中书省右丞徐达?行省参政常遇春撤围,救援洪都?
陈友谅围攻洪都八十五天不克,闻朱元璋率师救援,遂撤围移师鄱阳湖迎战?至正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两军在康郎山水域遭遇?
徐达?常遇春等分率舟师迎战,徐达身先诸将,督士卒短兵相搏,打败陈军前锋,斩一千五百余人?朱军部将俞通海乘风纵火,焚毁陈军战船二十余艘?
陈军太尉张定边直逼朱元璋,趁其座船遇沙搁浅,奋力围攻?朱军部将韩成?宋贵?陈兆先相继战死?
至正二十三年廿二日,陈友谅率全部巨舟,连锁为阵,与朱元璋军决战?朱军因舟小仰攻不利,接连受挫,右翼被迫后退?下午,东北风起,朱元璋命敢死士驾驶小舟七艘,立草人冲于前,进行火攻的渔舟紧随其后?接近陈舟,便乘风纵火?顿时,风急火烈,焚陈军舰船数百艘,陈友谅弟友仁?友贵及平章陈普略等皆被烧死?
陈军受重创后,企图退保鞋山即今湖口南鄱阳湖中,被朱军所阻?至正二十三年八月廿六,陈军被困湖中月余,粮食奇缺,将士饥疲,陈友谅冒险向湖口方向突围,陷入朱军伏击圈?朱元璋挥诸军阻击,火舟?火筏猛冲?陈军混乱溃逃,至泾江口又遭朱军伏兵袭击,陈友谅中箭身亡,其子善儿等被俘?
次日,平章陈荣率余部五万余人投降朱元璋?张定边与陈友谅次子陈理逃回武昌?第二年二月,朱元璋率师围攻武昌,迫陈理投降,尽占陈友谅所辖长江中游广大地区?
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之后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最后,朱元璋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⑤ 中国965号舰补给舰以什么湖命名
china965现已经更名为“湖”级战斗舰,命名为965呼伦湖号。近日,965呼伦湖号作为国产大型快速战斗支援舰正式在广州交付海军,海军司令员沈金龙向呼伦湖舰舰长和政委授予军旗并颁发命名证书,全场响起热烈掌声,标志着呼伦湖舰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序列。
呼伦湖号补给舰(舷号:965),是中国自主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综合补给舰,可为中国海军航母编队、远海机动编队提供海上伴随补给。该舰突破了新型海上补给装置研制、大型补给舰总体设计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补给方式多样、补给能力强。
(5)海军鄱阳湖舰服役年限扩展阅读:
性能数据
“呼伦湖舰”长241米、宽32米,是4.8万吨级的航母补给舰,比中国海军现有大型补给舰“青海湖”号(3万吨级)大1.6倍,超越了与“青海湖”号规模类似的日本自卫队综合补给舰,成为亚洲最大的综合补给舰。
“呼伦湖舰”的燃料运输能力较之以往的航母补给舰大幅度提高,能为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燃料箱加满3.3次燃料,由此,“辽宁舰”的最大作战半径得以提升至4684海里(约8675公里),扩大至美国夏威夷。
⑥ 鄱阳湖号综合补给舰的概述
“太仓”级补给舰采用传统布局,上层建筑分前后两部分,中部设有4个油水补给站和2个干货补给站,舰体尾部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可以实现垂直补给,但未设机库。可一次携带燃料10550吨,轻柴油1000吨,补给水200吨,饮用水200吨以及冷藏食品50吨。
1980年5月,我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运载火箭试验(代号“580”),X615船参加了特混舰队编队,为执行“580”任务作出了贡献。
⑦ 中国海军的综合补给舰的名称是什么
微山湖号
“ 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为福池级,福池级也是中国海军第一种具备舰艇夜间航行补给能力的综合补给舰。
该舰于2003年7月1日黄埔造船厂下水,2004年4月服役,编入南海舰队,舷号887。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补给舰,舰长171.4米,宽24.6米,吃水深度9米,排水量23000吨,两台柴油发动机双轴驱动,可同时为两艘以上舰船补给,主要用于远洋补给。最大航速19节,续航力10000/14节。船员130名,推测物资容量为燃油10500吨,水250吨,干货弹药680吨。装备4门76F双联装37mm 63倍径机炮。
[编辑本段]重大任务
2008年12月22日,国防部宣布:“微山湖号”同“武汉号”“海口号”12月26日前往索马里进行维和,维护索马里海域和平,并打击海盗。主要为“武汉号”“海口号”进行补给。
为完成此次护航任务,微山湖号还专门装备有维修队与医疗队。维修队可以乘直升机或小艇到达其他舰上开展维修工作。医疗队除了开颅手术,其他手术都可以做,装备相当于一个小型医院。
作战能力
“微山湖”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但几乎没有反舰能力。当然,对付海盗有速射炮和轻武器,在一般情况下也足够了。此外,微山湖号上的水兵也有轻武器,必要时也可用于战斗。事实上,在本次远洋护航中,微山湖号曾经单独为商船进行护航,可见,并不是只能将它看作后勤补给舰。
由于“微山湖”号的防御能力确实不算强大,因此有一些网友很担心它的安危。尤其担心当“武汉”号和“海口”号都出去执行巡航任务时,海盗如果发动“群狼式”袭击,大规模使用火箭筒和连发机枪,“微山湖”号是否有足够能力应付裕如,直至全歼来敌。不过我们相信,这样的情况应当已经早在护航舰队的预料之中吧
补给方式
分析家们认为,此次中国海军远征索马里打击海盗,除了战法战术的演练外,最重要的演练和实践科目就是如何实现有效的海上舰船补给工作,因为这是制约远征军作战效率的直接因素之一。
中国早在80年代就已经掌握了远洋补给技术,并为出访舰船成功实现了多次的海上补给服务。目前中国海军的海上补给能力已经具备一艘补给船同时为三艘舰船同步补给的能力,跨入海上补给技术先进的国家行列。
海上补给通常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干货补给,比如一箱子苹果,这样的补给基本上是通过直升机空中调运(大型补给舰上一般可以装两到三架直升机),即垂直补给;另一种是液货补给,包括燃油等物资,通过软管上输送过去,即横向补给。
海上补给
2008年12月30日下午,在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时,顺利完成首次海上综合补给。
当天下午四时许,“海口”号导弹驱逐舰成功驶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左舷补给位置,两舰相距40米左右,并保持同向同速航行。4时15分,“微山湖”号通过撇缆枪将两条线缆抛到海口号上,经过约5分钟引缆,一根结实的承载钢缆把两舰紧密联系起来,“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提供燃油、淡水的两根软管随后沿钢缆与“海口”号相连,舰上官兵迅速行动、熟练操作,两个小时后首次综合补给顺利完成。此前,“武汉”号已用相同方式,与“微山湖”号完成综合补给。
有专家指出,在补给油料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也是考验舰艇主官综合指挥能力的时候。横向补给要求两舰的距离在50米左右,正负误差不能超过8米,否则钢索和补给管道有断裂的危险!那么,如何来测定这个距离呢?传统的测距方式,那就是前面说的那根系满彩旗的绳子,每两个彩旗之间的距离是5米,一共有10个段落,绳子的一端系在补给舰上,另一端由两个水兵控制,如果绳子绷紧了,就放松一下;如果绳子松了,就说明两舰的距离近了,指挥员就立即会下达相关指令,非常实用有效。
由于这次算是风平浪静的情况下进行补给的,因此相对比较安全。就连“海口”号指挥员胡伟华也说,整个综合补给过程“非常顺利”。虽然在实施综合补给时,遭遇较强风浪并下起了雨,但因成竹在胸,他笑言这叫“风调雨顺”。
港口补给
由于本次远征索马里海域第一期为期3个月的时间,我们可以推断出舰只的补给方式以海上补给为主要方式,以有限港口补给为补充方式。
一般海军舰艇出海执行任务,时间最长的是美国,六个月一轮换。就算是美国几艘航空母舰参与行动,也是前面巡逻的舰艇已经执行了四五个月的任务后需要进行替换,新的舰艇来之后,已完成任务的舰船才能离开,一般而言其执勤时间是六个月。
我们这次确定三个月的护航时间,就是因为我们在那个地方没有海军基地、港口和码头,舰船整天在海上漂着,舰上指战员会非常辛苦。另外补给船也需要大量补给,吃的、喝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等所有的补给任务,这些都是非常辛苦而繁重的工作。补给船携带的物资毕竟有限,尤其是特殊物资(弹药、药材等)只能在专用基地补给,因此三个月轮换对于我们的索马里远征军来说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
另外,有限港口补给方式也是一种不时之需。在护航编队出发之初,国内很多人都在猜测可能在哪些外国港口进行补给。一般认为亚丁湾附近的吉布提和2000公里之外的卡拉奇两个城市可能性较大。因为“中国与当地国家关系良好”。
不过后来的报道是:经过2天2夜的连续工作,“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于当地时间2月23日在也门亚丁港完成靠港补给任务。补给的物资主要包括柴油和淡水等液货,同时还补给了禽肉、蔬菜、水果等4大类30余种干货,共计数千吨。这次补给是中国海军舰艇第一次在国外商用港口进行综合补给,也是中国海军在海外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⑧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战是赤壁还是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
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鄱阳湖大战是中国历史上继赤壁之战后的又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8)海军鄱阳湖舰服役年限扩展阅读:
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的势力:
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兴起义占据濠州(今安徽凤阳)。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领袖,收罗人才,整顿军队,势力日渐壮大。他采纳刘基等人的建议,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先夺取金陵(今江苏南京),以此为基地,平定江南,最后攻灭元朝,夺取北方,统一全国。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朱元璋在得到巢湖水寨首领廖永安、俞通海率战舰千艘投诚后,渡过长江,攻占太平(今安徽当涂)。
次年,又率水陆大军攻下集庆,取得了一个战略基地,实现了第一步战略计划。此后数年,由于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在北方牵制了大量元朝兵力,朱元璋得以先后攻占苏南、皖南、赣北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并开始东与张士诚、方国珍,西与陈友谅的势力相接触。
朱元璋要平定江南,实现第二步战略计划,势必同他们特别是同陈友谅进行激烈的争夺。因为陈友谅地处金陵上游,控制了安庆、九江、武昌三个战略重镇,占地广阔,力量强大,仅水军力量就10倍于朱元璋。
⑨ 中国有几艘补给舰
中国海军目前列装有5个型号的8艘补给舰。至少在建2艘。
⑩ 鄱阳湖大战——是中世纪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水战吗
鄱阳湖之战,也被称为鄱阳湖水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平定天下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而朱元璋的全面胜利,也决定了大明王朝的前途命运。
正在围攻洪都却久攻不下的陈友谅,听闻朱元璋率军前来救援后,即刻撤除了洪都之围,率领号称60万的大军前往鄱阳湖迎战。一场水上的生死决战就此展开。
七月二十日,朱陈两军在鄱阳湖湖面遭遇,陈军号称60万,而朱军仅有20万,双方的兵力悬殊;而且陈友谅列巨舰成船阵,首尾相连,虽声势浩大但行动不便,朱元璋则以小船居多,小股作战,虽船小帆弱但行动自如。
于是,朱元璋下令各股小队作战时,分层次进攻,远距离使用火器,中距离使用弓弩,近距离再短兵相接。
七月二十一日,徐达率领朱军遵从朱元璋的策略迎战,一直从清晨战到日暮,虽卓有成效,但终因实力悬殊,双方军队各有伤亡,不分伯仲。
七月二十二日,朱元璋亲率水军迎战,但因为陈友谅军舰巨大,在作战中仰攻不利,始终无法制胜。此时,朱元璋手下的将领郭兴建议使用火攻,以克制陈友谅军舰首尾相连行动不便的缺点,被欣然采纳。傍晚时分,陈友谅的巨舰被7艘装满火药的小船撞击,一时间火借风势,烧毁了巨舰数百艘,军士也死伤过半。
后来又经过一个多月的相持阶段,两方军队各有交锋,陈友谅被困在鄱阳湖中,粮草将尽,决定冒死突围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