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还有28年南极协议就到期了,是否意味着南极大陆可以随意开发
我估计应该不可能,因为如果南极随便开发将会导致全球变暖加剧,对全球来说都是极坏的影响。现在协定结束之后各国会签订新的条款。
B. 南极开发的弊端
1 ①.欧洲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加之旧时欧洲君主以城堡为居住地,百姓生活在野外,另外人口较少,地域空间较大所以放牧,致使,畜牧业在欧洲相当发达,加之欧洲文明出现较晚主要是西亚及北非人聚集到那里成为日后的欧洲人,而这2个地方又都是以畜牧业为主所以至今乳肉类食品是欧洲的主要饮食之一。
②.欧洲的气候特点适合大面积种植农作物,因为在历史上欧洲是个多战的地域,经常是吃着饭忽然打仗,加之人口较少,往往形成全民皆兵的状态,所以面包成为了他们的主食,因为吃起来最方便,最迅速,而做起来又相对简单,对其他设施要求较低.至今欧洲食物的烹调方式比之亚洲要相对简单的许多。
③、欧洲的纬度更高更寒冷,所以欧洲人多进食较易消化热量又较大的食物,如面包,牛肉等,适当的蔬菜,这是为了迅速的为身体提供热量,因为这个传统所以他们身体更壮一些。
④欧洲是世界上资本主义萌芽发生的最早的地方。有经过了血腥的资本积累和工业革命。使得欧洲的经济发展比其他洲要快。人们生活水平高,营养到了位。他们以前是为了求生吃这些,到了现代他们又有钱吃这些了
2 南极大陆以前是在温暖的中低纬地区的,所以以前的南极大陆是有很多植物,可以形成煤。而后来南极大陆漂移到现在南极大陆的地方。这个发现可以有力地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
3 有利的一面就是能够暂时解决目前全球可利用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弊端就是会破坏全球的气候,并有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地区的安全。全球有70%的人口集中在距离海平面不到400公里的范围内,海平面的升高对于这些地区的人口有巨大的威胁。同时,南极冰川对于调节全球气候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开发南极冰川弊多利少。
4 C。因为亚马逊地区的开发,导致它的破坏而不是保护。
参考资料:综合别人的答案而来
C. 南极的矿产资源中国可以开发利用吗
可以开发,但是面临诸多问题。
在南极矿物开采问题上还隐藏着一个政治因素,也就是说,南极的政治态势会助长对南极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而不是象常人所说,“经济”是决定因素。某些国家将勘探和开发南极资源作为加强其在南极政治地位的手段,它们不会等到经济上获利而进行采矿或石油钻探活动。另一方面,某些资源魔乏国,士口日本,希望得到其所需的石油和其他资源供给的保证,也对南极资源怀着极大的兴趣。无论是确保供给还是加强领土要求,都将促进有关政府对其财团或公司在南极开采资源给予财政补贴。从这个意义上看,南极资源开发的政治因素会压倒经济因素。
从南极探险与发现时代开始,就潜在着对南极洲的领土主权要求危机。1908一1947年间,先后有英国、新西竺、澳大利亚、法国、智利、娜威、阿根廷等7个国家正式宣布对部分南极洲的领土主权要求。而美国和前苏联则再三声明其保留对南极有领土主权要求的依据和权利。从而使这块万年冰封的平静大陆笼罩在七国南极领土主权要求治争端与疆域瓜分的阴影,成为国际南极事务中的焦点和棘手间题。
为确定南极洲的政治前景和试图解决其领土主权要求问题,1959年12月1日.山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竺、娜威、南非、前苏联、英国和美国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南极条约》并于1961年6月23日开始生效(有效期30年)。 《南极条约》的主要宗旨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专为和平日的而使用.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和对象,“冻结”南极洲领土主权要求,倡导科学研究与合作。1991年,《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作出决定,《南极条约》的有效期无限延长。自《南极条约》生效至今,签署南极条约的共有 46 个国家,其中 28 国在南极有实质性科学研究活动,为南极条约协商国,每年举行一次协商国会议。无科考贡献的签约国 1983 年以后可以列席年度例会但无表决权。
近些年来,《南极条约》体系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对南极洲领土主权和资源开发问题达成了继续搁置50年的共识,在1991年促成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的签订(1998年正式生效)。这些新进展和面貌,对在21世纪中,人们以新的观念和视角来探究南极洲政治前景问题赢得了时间、新的机遇与挑战、看到了南极应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使用的新希望。
但是由于受到了来自于1991年签定的《议定书》的严峻挑战,宣布了南极矿源活动被禁止50年.就是说,刚签定而墨迹未千的《矿源公约》也将被“冻结”半个世纪。所以,未来南极矿产开发和归属问题还有待商讨。
D. 对南极洲的开发有什么目的
根据《世界南极矿物资源管理条约》的规定,各国在南极可开发时能够享受的资源份额将由其对南极科考事业的贡献程度来决定,而目前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块蕴藏丰富资源,又没有被开发的净土。因此,高举科考大旗,在南极站住脚,扎下根是我们必然的选择。”杨博士说,目前世界各国竞争最激烈的三块资源宝地分别是:海底、月球和南极。为了在南极问题上获得更大的发言权,甚至一些小国也千方百计地前往南极建站“插旗”。“可以说,丧失了在南极的科考基地,就丧失了21世纪后半叶到22世纪的资源发展空间。” 现有的勘探资料显示,除了世界最丰富的陨石资源外,南极还是人类最后的淡水库、储量最丰富的镍铁矿山、最大的磷虾蛋白库等等,除此之外南极的物理学天文学观测意义也非常重要。他举近年全球广泛关注的臭氧层空洞为例,这种关系到全世界人类未来生活的地球巨变就发生在南极上空。如果不在南极设立考察站并进行常年观测,就很难预测臭氧空洞及其带来地磁变化会给我国气象带来怎样的影响。
E. 合法开发南极洲违法吗
应该是违法的吧,毕竟现在南极是用于科研。要是开发了,会更加速南极冰盖融化吧
F. 南极资源为什么没国家开发利用
可以开发,但是面临诸多问题。 在南极矿物开采问题上还隐藏着一个政治因素,也就是说,南极的政治态势会助长对南极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而不是象常人所说,“经济”是决定因素。某些国家将勘探和开发南极资源作为加强其在南极政治地位的手段,它们不会等到经济上获利而进行采矿或石油钻探活动。另一方面,某些资源魔乏国,士口日本,希望得到其所需的石油和其他资源供给的保证,也对南极资源怀着极大的兴趣。无论是确保供给还是加强领土要求,都将促进有关政府对其财团或公司在南极开采资源给予财政补贴。从这个意义上看,南极资源开发的政治因素会压倒经济因素。 从南极探险与发现时代开始,就潜在着对南极洲的领土主权要求危机。1908一1947年间,先后有英国、新西竺、澳大利亚、法国、智利、娜威、阿根廷等7个国家正式宣布对部分南极洲的领土主权要求。而美国和前苏联则再三声明其保留对南极有领土主权要求的依据和权利。从而使这块万年冰封的平静大陆笼罩在七国南极领土主权要求治争端与疆域瓜分的阴影,成为国际南极事务中的焦点和棘手间题。 为确定南极洲的政治前景和试图解决其领土主权要求问题,1959年12月1日.山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竺、娜威、南非、前苏联、英国和美国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南极条约》并于1961年6月23日开始生效(有效期30年)。 《南极条约》的主要宗旨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专为和平日的而使用.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和对象,“冻结”南极洲领土主权要求,倡导科学研究与合作。1991年,《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作出决定,《南极条约》的有效期无限延长。自《南极条约》生效至今,签署南极条约的共有 46 个国家,其中 28 国在南极有实质性科学研究活动,为南极条约协商国,每年举行一次协商国会议。无科考贡献的签约国 1983 年以后可以列席年度例会但无表决权。 近些年来,《南极条约》体系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对南极洲领土主权和资源开发问题达成了继续搁置50年的共识,在1991年促成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的签订(1998年正式生效)。这些新进展和面貌,对在21世纪中,人们以新的观念和视角来探究南极洲政治前景问题赢得了时间、新的机遇与挑战、看到了南极应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使用的新希望。
G. 还有28年南极协议就要到期了,这意味着什么呢
当我们在谈论南极洲的时候,我们的脑海当中总会想起“严寒无比、暴风雪、企鹅”等等词语。作为最特殊的一个大洲,南极洲气候难以让人们长久居住下来。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前往,南极洲依旧是一片白雪覆盖的境地。南极洲的面积达到了1400万平方公里,因为低温和上空的高压系统,南极洲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当中都是“冷”的。这里会有很多因为难以融化而形成的冰盖,有的冰盖厚度达到了5公里。但是南极大陆并不是一开始就独立于各个大洲的,很久之前南极洲和各个大洲是相连相通的。
世界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大洲以及每一个大洋都是组成世界的一份子。南极洲的消失,最为明显的危险就是海平面的上升,而海平面的上升最后淹没的不还是我们奋力构建起来的城市吗?南极洲的气候环境虽然严寒,但却是地球上一个重要不可缺少的存在。
H. 如何开发南极
建立科考站;
I. 南极条约是什么时间
1959年12月1日由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兰西共和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苏联解体后分裂出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等国建立,承认南极洲永远继续专用于和平目的和不成为国际纠纷的场所或对象,是符合全人类的利益的;确认在南极洲进行科学调查方面的国际合作对科学知识有重大的贡献。旨在约束各国在南极洲这块地球上唯一一块没有常住人口的大陆上的活动,确保各国对南极洲的尊重。该条约中规定,南极洲是指南纬60°以南的所有地区,包括冰架,总面积约5,200万平方公里。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促进在南极洲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冻结目前领土所有权的主张,促进国际在科学方面的合作。深信为继续和发展在南极洲进行有如在国际地球物理年中所实行的那种在科学调查自由的基础上的合作而建立一个牢固的基础,对于科学和全人类的进步都是有利的:还深信一项保证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和在南极洲继续保持国际和谐的条约,将促进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宗旨和原则,南极是地球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南极科考在地球环境气候、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项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南极是地球的共同财富,其蕴藏的丰富资源和能源,对于科考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南极科考领域的不断纵深发展,对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激励民族精神,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J. 分析开发南极冰川的艰巨性
南极大陆98%的地域被一个直径为4500公里永久冰盖所覆盖,其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厚处达4750米。南极夏季冰架面积达265万平方公里,冬季可扩展到南纬55度,达1880万平方公里。总贮冰量为293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冰总量的90%。如其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大约60米。南极冰盖将1/3的南极大陆压沉到海平面之下,有的地方甚至被压至1000米以下。南极冰盖自中心向外扩展,在山谷状地形条件下,冰的运动呈流动状,于是形成冰川,冰川运动速度从100米至1000米不等。每年因断裂而被排入海洋巨型冰块则形成冰山。沿海触地冰山可存在多年,未触地冰山受潮汐与海流作用漂移北上而逐渐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