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附期限的法律行为的介绍
当事人在法律行为中设定一定的期限,并将期限的到来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消灭的依据,这种民事法律行为就是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❷ 摘: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如何区别
简单区分:来所附的“条件”是否发生自是不确定的,而附期限是确定会发生的。举个例子,某某立下遗嘱,在其侄子对其尽到生养死葬义务时可以继承其全部遗产,这是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所附条件为尽生养死葬义务,该所附条件其侄子可能完成也可能不完成,是不确定的。假如某某立遗嘱,他的全部遗产留给侄子,这是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期限为某某死亡之时,死亡是一定会发生的。
❸ 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
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是在意思表示中含有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期限是构成民事法律行为专意属思表示的组成部分,并且用来决定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存续的时间。当事人根据交易的实际情况,在设定权利义务关系时,可以在意思表示中设定一定的期日或期间,用该时间来决定权利义务发生或着存续。我国民法通则未明确规定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但最高院《民通意见》第76条规定了: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所附期限到来时生效或解除。
特征:1 必须属于将来事实,已经发生的事实不能被设定为期限。
2 必须属于必成事实,即其发生为确定的事实。不可能发生的事实,不能被设定为期限。
类型:1 始期。使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的期限。
2 终期。使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终止的期限。
❹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付期限指的是民法的行为,也就是说,这种民法是比较不常见的,如果你想要去提问的话,你可以看出其中的道理的。
❺ 民法,附期限法律行为
属于附条件的,延缓条件,肯定条件。
附条件的,条件是否成就不确定;附期限的,所约定的事实必然发生。
若条件成就时合同生效,所附条件为延缓条件,即延缓了合同的生效时间。
肯定条件,好理解,事实是肯定的。回国是个肯定的事实,不回国是个否定的事实,如果约定不回国把房子租给你,那就是否定条件了。
❻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期限是构成民事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的组成部分,并且用来决定民事法专律行为效力发生属或存续的时间。当事人根据交易的实际情况,在设定权利义务关系时,可以在意思表示中设定一定的期日或期间,用该时间来决定权利义务发生或者存续。如约定合同“自2003年5月4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终止”,就属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我国民法通则虽未明确规定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但是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76条的规定填补了立法的缺漏: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所附期限到来时生效或者解除,可见民事法律行为是可以附期限的。
❼ 分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的区别
楼上说的完全正确,必然发生的是附期限的,不必然的是附条件的。 比如,你中彩票了,我给你一巴掌,这是附条件的,是不必然。 比如,等过年时,我给你一巴掌,这是附期限的,是必然发生的! 呵呵,或者说你给我一巴掌也行,呵呵,打个比方嘛,别介意!呵呵o(∩_∩)o...
❽ 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有哪些
1.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时到时生效;
2.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❾ 附条件合同和附期限合同各举一例 急!
附条件合同举例:
甲对乙说,如果你将来与丙结婚,我把藏书送给你。本例中,乙专何时结婚,是否结属婚时不确定的,因此属于附条件的赠与合同。
附期限合同举例:
甲对乙说,今年国庆节,我送你戒指一枚。本例中,国庆节一定会到来,因此属于附期限的赠与合同。
附条件合同与附期限合同的区别在于发生与否是否确定,附条件的合同发生与否不确定,附期限合同时确定发生。
(9)附期限的法律行为例子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附条件合同和附期限合同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第四十六条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