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资产负债期限

资产负债期限

发布时间:2021-08-08 15:23:35

A. 资产负债表报送期限31/45天32/4个月33/5个月怎么选

选四个月的那个
45天是月报,月份终了后15天内报送,所以是45天
季报是季度终了后一个月内报送,所以是四个月
年报是年度终了后的五个月没报送

B. 基金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是什么意思

河北稳升为您服务。
期限错配举个例子,负债是短期的,而投入的资产是长期的,容易发生流动性风险。负债是长期的,资产是短期的,可能出现收益覆盖不了成本,这种不常见。一般期限错配指前一种。

C. 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与资产组合的期限结构相比有何特点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成因主要如下:
一、商业银行负债来源主要被动依赖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存款,不能自主定价,缺少主
动负债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构成中,储蓄、对公和同业存款占总负债的90%以上,是其负债的主要来源。由于存款利率受人民银行管制,商业银行没有自主定价权,缺少主动负债工具,只能被动接受客户存款。资产负债管理本来是要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双重管理,使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合理地协调,但目前往往只能立足于资产管理,缺乏负债管理的手段和工具,不能根据银行自身需要,通过对不同客户。不同期限,不同产品的负债进行差别定价,调节负债结构比例,或根据利率敏感缺口以及利率走势预期,主动调节银行的敏感性缺口.因此规避利率风险的能力不足。
二、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流动性较低,且缺少转移和分散风险的手段和工具。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模式,调整资产结构,资产类型趋于多元化.债券大幅增长,但信贷资产仍占主导地位。
由于信贷资产基本上没有可供交易、转让的二级市场,流动性很低,信用风险无法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转移和分散,导致大量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债券资产以无信用风险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为主,且可以在银行间市场交易,但是目前以银行、保险为主的主力均以资产配置为目的,采取买入并持有的交易策略,因此二级市场交易并不活跃,同样难以大量变现。同时.在升息周期固定利率债券面临着较大的利率风险.而这种风险也难以通过现有的交易方式和金融工具进行有效的规避和释放。
三、资产负债管理环境欠宽松,对于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限制过多,制约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从1998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限额控制,这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迈出了新的一步。但是,受一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如中央银行对市场利率的控制).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并不能十分有效地开展资产负债管理工作。在金融监管方面,我国规定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的监管对象应该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而不是直接管理和监督商业银行的业务决策和经营管理。但中央银行和银监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金融的职能创新、业务创新和重大金融事件,并不是从宏观上实行监控,而是实行审批制,即商业银行在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方面必须报经中央银行和银监会批准才可实施,否则视同违规。这使得商业银行在经营上很难占有先机,对资产负债I管理的环境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商业银行资本金结构不合理且缺乏补充渠道,随着资产规模的持续扩张资本充足率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部分,在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成因之后,再来看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的主要部分为注册资本(股份制商业银行为股本),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总量少、规模小,来源渠道单一,缺乏长效补充机制。而与此同时,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长较快,以工商银行为例,资产总量从1999年末的35398亿元增长到2004年末的5694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9.97%。这两方面因素相互结合导致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而为消化巨额不良资产,又必须把每年经营利润中的绝大部分作为风险拨备进行计提,使得通过将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转化为注册资本的方式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努力也无法付诸实施。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商业银行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的能力和动力进一步降低。

D. 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对称具体是指什么

我理解是指资产的期限与负债的期限差不多。假如你有100块的1个月期的资产和200块1年的资产 相对应有100块1个月期的负债和200块1年的负债。

E. 资产负债期限错配

存款是短期的,贷款是长期的

F. 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是银行获取利润的方式 对吗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成因主要如下:
一、商业银行负债来源主要被动依赖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存款,不能自主定价,缺少主
动负债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构成中,储蓄、对公和同业存款占总负债的90%以上,是其负债的主要来源。由于存款利率受人民银行管制,商业银行没有自主定价权,缺少主动负债工具,只能被动接受客户存款。资产负债管理本来是要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双重管理,使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合理地协调,但目前往往只能立足于资产管理,缺乏负债管理的手段和工具,不能根据银行自身需要,通过对不同客户。不同期限,不同产品的负债进行差别定价,调节负债结构比例,或根据利率敏感缺口以及利率走势预期,主动调节银行的敏感性缺口.因此规避利率风险的能力不足。
二、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流动性较低,且缺少转移和分散风险的手段和工具。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模式,调整资产结构,资产类型趋于多元化.债券投资大幅增长,但信贷资产仍占主导地位。
由于信贷资产基本上没有可供交易、转让的二级市场,流动性很低,信用风险无法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转移和分散,导致大量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债券资产以无信用风险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为主,且可以在银行间市场交易,但是目前以银行、保险为主的主力投资机构均以资产配置为目的,采取买入并持有的交易策略,因此二级市场交易并不活跃,同样难以大量变现。同时.在升息周期固定利率债券面临着较大的利率风险.而这种风险也难以通过现有的交易方式和金融工具进行有效的规避和释放。
三、资产负债管理环境欠宽松,对于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限制过多,制约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从1998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限额控制,这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迈出了新的一步。但是,受一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如中央银行对市场利率的控制).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并不能十分有效地开展资产负债管理工作。在金融监管方面,我国规定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的监管对象应该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而不是直接管理和监督商业银行的业务决策和经营管理。但中央银行和银监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金融机构的职能创新、业务创新和重大金融事件,并不是从宏观上实行监控,而是实行审批制,即商业银行在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方面必须报经中央银行和银监会批准才可实施,否则视同违规。这使得商业银行在经营上很难占有先机,对资产负债I管理的环境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商业银行资本金结构不合理且缺乏补充渠道,随着资产规模的持续扩张资本充足率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部分,在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成因之后,再来看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的主要部分为注册资本(股份制商业银行为股本),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总量少、规模小,来源渠道单一,缺乏长效补充机制。而与此同时,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长较快,以工商银行为例,资产总量从1999年末的35398亿元增长到2004年末的5694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9.97%。这两方面因素相互结合导致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而为消化巨额不良资产,又必须把每年经营利润中的绝大部分作为风险拨备进行计提,使得通过将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转化为注册资本的方式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努力也无法付诸实施。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商业银行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的能力和动力进一步降低。

G. 对银行来说,在通过抵押完善内控的同时也带来了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匹配的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的问题全称应该是抄:“住房信贷为主的消费信贷结构,对银行来说,在通过抵押完善内控的同时也带来了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匹配的问题。”这句话理解是:住房信贷类贷款往往通过住房抵押来降低银行自身内部的贷款风险系数,但是降低风险系数的同时却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的不匹配(银行的资金来源往往是居民储蓄存款、同业拆借等短期或中长期的资金来源,而发放的住房信贷大都是长期贷款),这样就会造成银行资金流动性风险。说通俗点就是:“同一个时间段内到期的资产数和到期的负债数要匹配。举个例子:假如你有1万元的1个月期的资产和2万元1年的资产 相对应应有1万元1个月期的负债和2万元1年的负债。

H. 什么是资产负债匹配

资产负债匹配主要是对银行保险金融类企业的管理要求,是国家银监、保监和金融监管部门一种防范风险的措施,该措施的基本点是建立在控制企业的资产与负债相匹配的原则上。具体内容如下:

资产负债管理是以资产负债表各科目之间的“对称原则”为基础,来缓解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达到三性的协调平衡。所谓对称原则,主要是指资产与负债科目之间期限和利率要对称,以期限对称和利率对称的要求来不断调整其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以实现经营上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其基本原则主要有:

1、规模对称原则。这是指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S 平衡,这里的对称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等,而是建立在合理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原则,又称偿还期对称原则。银行资金的分配应该依据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来决定,即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应该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关系,其相应的计算方法是平均流动率法,也就是说,用资产的平均到期日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相比,得出平均流动率。如果平均流动率大于1,则说明资产运用过度,相反,如果平均流动率小于1,则说明资产运用不足。

3、目标互补原则。这一原则认为三性的均衡不是绝对的,可以相互补充。比如说,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经营环境中,流动性和安全性的降低,可通过盈利性的提高来补偿。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固守某一目标,单纯根据某一个目标来决定资产分配。而应该将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综合起来考虑以全面保证银行目标的实现,达到总效用的最大化。

4、资产分散化原则。银行资产运用要注意在种类和客户两个方面适当分散,避免风险,减少坏帐损失。

I. 资产负债表是会计档案吗它的保管期限是多少年啊,还是永久

资产负债表是财务报告的一部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了保管年限。月、季度财务报告是3年,年度财务报告(决算)是永久。

资产负债表是会计档案,其中的会计报表,会计档案的内容一般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等四个部分。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按其特点可分为永久性和定期性两类。

凡是在立档单位会计核算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会计核算的,对工作总结、查考和研究经济活动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会计档案,应永久保存。

定期保管期限分别为3年、5年、10年、15年、20年和25年6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如:1996年度终了日为12月5日,保管期限按1997年元月1日开始计算。

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9)资产负债期限扩展阅读:

近年来,国家档案局对机关和企业文件材料的定期保管期限进行了调整,《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8号)、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10号)分别将企业管理类档案和机关文书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统一为10年、30年。

另外,会计档案在很多民事案件中都作为重要证据,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但大部分会计档案的最低保管期限都低于20年。为便于单位档案的统一管理,并结合会计档案的实际利用需求,

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由原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类调整为10年、30年两类,并将原附表1、2中保管期限为3年、5年、10年的会计档案统一规定保管期限为10年,将保管期限为15年、25年的会计档案统一规定保管期限为30年。

其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主要会计档案的最低保管期限已延长至30年,其他辅助会计资料的最低保管期限延长至10年。

阅读全文

与资产负债期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海信濮塘 浏览:376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告制度 浏览:747
现在电影版权谁最多 浏览:566
邵阳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553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