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国际收支具有期限性特点

国际收支具有期限性特点

发布时间:2021-08-08 04:30:33

㈠ 国际收支长期性不平衡包括哪些不平衡

西方经济学家按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一般原因的不同,将国际收支不平衡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周期性不平衡(Cyclical disequilibrium)
周期性不平衡是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周期性不平衡是世界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常见的原因。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不同程度地处于周期波动之中,周而复始出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而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国际收支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经济衰退阶段,国民收入减少,总需求下降,物价下跌,会促使出口增长,进口减少,从而出现顺差;而在经济繁荣阶段,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上升,物价上涨,则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从而出现逆差。如日本在1974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9.4%,国际收支却出现46.9亿美元的逆差;1976年日本经济萧条,但国际收支却出现顺差36.8亿美元。
2、货币性不平衡(Monetary Disequilibrium)
货币性不平衡是指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国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的,一般直观地表现为价格水平的不一致,故又称价格性的不平衡(Price Disequilibrium)。例如,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其出口商品成本必然上升,使用外国货币计价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就会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客观上起着抑制出口的作用。相反,由于国内商品物价普遍上升,相比较而言,进口商品就显得便宜,鼓励了外国商品的进口,从而出现贸易收支的逆差。不过在这里还得注意的是,通货膨胀还会引起该国货币汇率一定程度的贬值,但一般来说此时汇率贬值的幅度要比物价上涨的幅度小得多,因而其影响也小得多。它只能缓和但不会改变通货膨胀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货币性不平衡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期的或长期的。
3、结构性不平衡(Structural Disequilibrium)
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世界各国由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差异等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从而形成了各自的进出口商品和地区结构,各国的产业、外贸结构综合成国际分工结构。若在原有的国际分工结构下,一国的进出口尚能平衡,但在某一时期,若世界市场对该国的出口需求或对该国进口的供给发生变化,则该国势必要改变其经济结构以适应这种国际变化,即原有的相对平衡和经济秩序受到了冲击。若该国经济结构不能灵活调整以适应国际分工结构的变化,则会产生国际收支的结构性不平衡。
譬如,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持续性国际收支逆差,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引起逆差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莫过于贸易出现大量逆差,商品入超过大,以及传统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减弱。众所周知,美国传统出口产品中以机械制造产品占主导地位,其中出口比重较大的是汽车,美国汽车耗油量较日本、意大利等其他国家的汽车耗油量要大,由于上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猛涨,各国的消费者当然不愿意购买耗油量大的汽车,因此,美国的汽车就无法与日本、意大利等国的汽车竞争,从而贸易赤字越来越大,使该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逆差。
改变结构性不平衡需要重新组织生产,并对生产要素的使用进行重新组合,以适应需求和供给的新结构,否则这种不平衡现象难以克服,而生产的重新组合阻力较大,进展缓慢,因此结构性不平衡具有长期性,扭转起来相当困难。结构性不平衡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普遍,因为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商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产品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低,而产品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高,所以出口难以大幅度增加,而进口则能大幅度增加;其二,产品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大,而产品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是进口价格上涨快于出口价格上涨,贸易条件恶化。
4、收入性不平衡(Income Disequilibrium)
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各种经济条件的恶化引起国民收入的较大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原因很多,一种是经济周期波动所致,这属于周期性不平衡,另外一种是因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而产生的,在这里是指这种不平衡,它具有长期性。一般来说,国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全社会消费水平就会提高,社会总需求也会扩大,在开放型经济下,社会总需求的扩大,通常不一定会表现为价格上涨,而表现为增加进口,减少出口,从而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反之当经济增长率较低时,国民收入减少时,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5、临时性不平衡
临时性不平衡是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例如,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行全面经济制裁,世界各国一度曾中止与伊拉克的一切经济往来,伊拉克的石油不能输出,引起出口收入剧减,贸易收入恶化;相反,由于国际市场石油短缺,石油输出国扩大了石油输出,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从而得到了改善。这种性质的国际不平衡,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也不长,带有可逆性,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

㈡ 我国国际收支的情况及特点

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总体趋势
1997-2001年以上三个账户的算术绝对值均呈波动下滑态势,2001年达到谷底,2002年又开始大幅度上升。2006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加快0.6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3亿美元。
1997-2001年以上三个账户的算术绝对值均呈波动下滑态势,究其原因可以追溯到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从那次危机以后我国经济就开始下滑,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也顺周期的恶化。但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去年底结束了5年过渡期,中国对外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保持了20%以上的持续较快增长,同时,外商直接投资每年也大体上以500多亿到600多亿的额度进入中国市场。
(二)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
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外汇管理顺应加入世贸组织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完善经常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贸易便利化。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和金融差额的双顺差扩大的局面是对外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国际生产持续向中国转移、人民币升值下的变相资本内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降低和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制度改革虽然在中长期内有助于减少贸易顺差,但在短期内因为企业在出口退税新规则生效之前出口而扩大了贸易顺差。我国持续出现双顺差原因主要有:
第一,资本净流入逐步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1997年,经常项目顺差占总顺差的63.75%,该比重较2005年高出近20个百分点。资本项目顺差的贡献相应提高。1997年以来,资本项目累计顺差占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重达66.63%。
第二,货物贸易顺差上升。货物贸易进出口状况是国际收支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反映了国际竞争力等经济基本面情况,是考察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重要先行指标。
第三,我国的出口鼓励政策。长期以来我国执行了“奖出限入”的外贸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出口退税政策、有利于出口的汇率政策以及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等。
第四,在资本项目长期保持顺差方面,我国金融市场仍处在不发达状态。尽管就总体来说,我国的储蓄大于投资,但许多潜在投资者无法得到必要的资金。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商直接投资实行优惠政策,建立合资企业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资金,于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在获得外汇之后,便将外汇卖给中央银行,并用所得人民币购进国产设备和其他产品。其结果是直接投资流入转化为外汇储备的增加。
第五,外汇储备增长加快。1994-1997年,我国外汇储备年均增加近300亿美元。1998-2000年,受亚洲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波及,外汇储备增势骤然放缓,年均增加额不足90亿美元。近年来,外汇储备增长重新加速。2001到2005年外汇储备年均增长额为399.23亿美元,2006年外汇储备就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底15282.49亿美元,2008年底19460.30亿美元,2009年底23991.52亿美元。
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
(1)收支规模逐步扩大
(2)国际收支结构改变,非贸易扩大,资本帐户大幅度增长
(3)顺逆差互动
(4)储备波浪式起伏,逐渐增长

㈢ 试述为什么我国国际收支会呈现持久性不平衡比较急,,,大家帮帮忙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1. 国际收支定义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两大基本原理:特定帐户分类和复式记账3. 国际收支平衡和国际收支均衡的概念4.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定量、定性分析1) 定量分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2) 定性分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性质(一) 国际收支定义1. 定义: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2. 含义:1) 对外往来: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2) 系统的货币记录:以交易为基础,包括交换、转移、移居以及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都应折算成货币来进行测量。3) “流量”概念:一年内的变量变动的数值。4) “事后”概念:“一定时期”是指过去的一个会计年度,是对已发生事实的记录。(二) 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按照特定帐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编制的会计报表。1. 特定帐户分类 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帐户。1) 货物:一般商品、待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2) 服务:运输、旅游、通讯、金融、计算机服务、专有权征用、特许以及其他商业服务3) 收入:第一, 支付给非居民工人的职工报酬;第二, 投资收入项下有关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和支出。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官方储备带来的收入和支出。包括直接投资的利润、股本红利、债务利息。资本损益应计入金融账户项下。4) 经常转移:无偿提供的实际资源或金融产品,包括除去资本所有权的转移(资本转移归入资本账户项下) 资本和金融账户: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性为进行记录的帐户1) 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a. 资本转移: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积极与其相联系或以其为条件的资本转移b.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无形资产转移,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等2) 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a. 直接投资:投资者对另一个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益。直接设立或持股(10%以上)b. 证券投资: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等c. 储备资产:外汇资产、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IMF的储备头寸、其他债权d. 错误和遗漏帐户:统计问题、人为虚报等原因的抵销性帐户2. 复式记账法的三大规则:1) 任何一笔交易发生,必然涉及借方和贷方两个方面: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2) 借方:不论实际资源还是金融资产,都表示持有量的增加3) 贷方:不论是实际资产还是金融资产,都表示持有量的减少(三) 国际收支平衡和国际收支均衡1. 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1)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s):个人或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目的所从事的交易。2) 补偿性交易(Compensatory Transactions):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对外的借款或动用官方储备2.国际收支平衡和国际收支均横1)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也就是自主性交易差额为零。但是在统计上和概念上难以精确区分自主性和补偿性,只是一种思维方式,难以付诸实现。2) 国际收支均衡: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即国内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外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状态。是一国达到福利最大化的综合政策目标。(四)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1. 贸易收支差额:商品(货物)进出口收支差额分析意义:1) 贸易收支在全部国际收支中所占比重大,可以当作国际收支的近似代表2) 商品的进出口情况综合反映了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状况,反映了该国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2. 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包括贸易收支、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收支的差额分析意义:综合反映一国的进出口状况,作为制定国际收支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依据3.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分析意义1) 反映一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对一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调整提供有益借鉴。2) 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反映出经常账户的状况和融资能力重要问题: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的融资关系的弱化1.根本原因:资本和金融账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国内外的投资收益率、利率、汇率、通胀率、税率和税收政策和风险因素等。2.主要原因:第一, 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1) 当一国很难吸引国外资本流入时只能用官方储备进行融资,但一国官方储备是有限的。2) 当一国提供融资的主要是国外资本,就会出现这种融资方式的稳定性和偿还性问题,可能引起资金链断裂和债务危机。第二, 资本流动存在独立的运动规律,不再依附于经常账户而由其被动地决定了。第三, 在二者的融资关系中,两大帐户之间通过债务和收入因素互相影响,有形成债务危机的可能。(资本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后产生的资本流动会造成收入帐户的相应变动,如股权红利、债券利息等。如果经常账户赤字过多,引起外债过多,而由此导致的利息支出也越来越大从而恶化经常账户,形成恶性循环)4.综合帐户差额:将官方储备提出后的余额分析意义:1) 衡量国际收支队一国官方储备造成的压力,对维持汇率的适当波动有重要意义。2) 综合反映了自主性国际收支的状况,是全面衡量和分析国际收支状况的指标 定性分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性质(五种原因)注意:都是假定逆差1. 临时性不平衡1) 定义:由短期的、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2) 特征:失衡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3) 对策:浮动汇率制下由市场汇率波动来纠正;固定汇率制下动用官方储备来平衡。2. 结构性不平衡1) 定义: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2) 特征:一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二是因为本身产业结构单一、落后,产品类型没有竞争力。第一, 在世界市场需求变化后,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和困难所引起。第二, 一国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品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低(卖的都是必需品,别的国家收入降低时需求还稳定,但一旦别的国家经济增长后需求就大幅下降),或者虽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高但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低所引起的失衡。(卖的是奢侈品但进的都是必需品,一旦价格上涨,自己的东西卖不出去,别人的东西还必须买)3) 对策:与本国的经济结构、劳动生产率有关,具有长期性,扭转起来相当困难。在治标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官方储备的融资来进行数量上的弥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本币的升贬值来进行价格上的调整;治本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逐步培养国内经济对汇率变动的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性,使市场化的汇率真正具备根据世界市场需求变化来调整国内经济结构的效力。3. 货币性不平衡1) 定义:在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2) 原理:a. 相对通胀率↑=本国通胀率↑-外国通胀率:根本上是由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导致通货膨胀b. 购买力平价说:Pd=E*Pf,Pd上升,E不变,则出口货物国外价格水平就会上涨,进口货物就会相对便宜。3)对策:一是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紧缩总需求;二是本币升值。4. 周期性不平衡:1) 定义: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2) 原理:衰退——总需求下降——进口下降——顺差扩张——总需求上升——进口上升——逆差3) 对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5. 收入性不平衡1) 定义: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2) 原因: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周期性、货币性、结构性等等结论:一国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并不是单纯地追求国际收支的平衡,因为这仅仅是一国经济失衡的一方面;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讲,是要通过政策搭配使得国内和国外同时达到平衡,达到国际收支均衡,这才是一国经济均衡的最终目标。

㈣ 国际收支的特征是什么

最大的特征是“双顺差”
一,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国际收支顺差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基础。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效果,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初见成效,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些因素有利于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有利于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有利于增强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心。
二,良好的对外经济形势是国际收支顺差进一步扩大的直接推动力。巨大的市场潜力、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长期较快的经济增长和加入世贸组织等因素,使中国首次成为当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同比增长百分之二十,实际使用金额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三。
影响:
当国际收支顺差来自于大量实际资源的输出时,会制约一个国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国外投资的净流入,则增加了对远期利润、利息流出的资金需求,同时可能会对国内资金的利用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如果流入的资金中包含大量游资,很可能会对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经济安全带来威胁。另外,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还可能招致伙伴国的经济对抗和制裁。

㈤ 国际收支的特点有哪些

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易。国际收支的特点是:(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2)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包括商品和劳务的买卖、物物交换、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无偿的单向商品和劳务的转移、无偿的单向金融资产的转移^ (3)记载的经济交易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国际收支的最佳状态是收支基本平衡。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不利于对外经济的交往,不仅会严重消耗一国的储备资产,还会使该国的偿债能力降低。持续的顺差不仅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而且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的加大,容易引起经济摩擦。

㈥ 中国的国际收支具有什么特征

国际收支包括两个部分,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
我国情况是双顺差,即两个账户均是盈余的状态
原因则是,经常账户,中国商品相对于外国,由于价格水平比较低,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从而对我国的贸易品需求高,出口大于进口,这事经常账户盈余的主要原因。
资本账户盈余的原因,1、我国利率水平较高2、人民币升值预期比较高,热钱流入压力较大3、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外资流入,从而导致资本账户盈余。

㈦ 国际收支是什么

国际收支余额是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加总。

经常项目指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包括对外贸易收支、非贸易往来和无偿转让三个项目。

资本项目指本国和外国之间以货币表示的债权债务在国际间的变动,换言之,就是一国为了某种经济目的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发生的资本跨国界的收支项目。资本项目包括居民和非居民间资产或金融资产的转移。

㈧ 中国国际收支特征

第一,资本净流入逐步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

第二,货物贸易顺差上升。

第三,我国的出口鼓励政策。

第四,在资本项目长期保持顺差方面,我国金融市场仍处在不发达状态。

第五,外汇储备增长加快。
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
(1)收支规模逐步扩大
(2)国际收支结构改变,非贸易扩大,资本帐户大幅度增长
(3)顺逆差互动
(4)储备波浪式起伏,逐渐增长

㈨ 请分析中国近五年的国际收支状况有何特点

1我国国际收支基本情况总体上来说,近五年来我国国际交易活动频繁且总量巨大,增速也很快,无论是经常项目还是资本项目。经常项目的借贷发生额从2005年的1646万亿,增长到2008年的3 025万亿,增长几乎翻倍;资本项目的借贷发生额由2005年的774万亿,增长到2008年的1520万亿,也几乎成倍增长。虽然由于2008年下半年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全球总需求的总量和结构的改变,但是我国的国际收支仍然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2我国国际收支特点

①我国顺差连年增长,规模巨大,增长迅猛但有所回落。我国顺差连年增长,出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局面。国际收支总顺差由2005年的2 238亿美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4451亿美元,增长虽然放缓但是数额仍然巨大。期中经常项目占总顺差比重远远高过资本项目占总顺差比重,最高超过95%,最低也不低于65%,突出反映了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结构的特点。
②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集中在经常项目,而经常项目中又主要集中在货物和服务项目中的货物项目上。服务项目逆差扩大。货物和服务项目在2005年到2008年的4年期间,借贷总额由1549万亿美元增长到2814万亿美元,并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上半年就已经达到了1050万亿美元,通过横向比较世界各国,发现我国的货物贸易仍较其他贸易伙伴表现较好。
在货物贸易实现巨大顺差的同时,服务贸易的贸易逆差却不断迅速扩大,仅2009年上半年的贸易逆差就超过了2008年

阅读全文

与国际收支具有期限性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
产权年限到期后怎么办 浏览:83
铜川58同城转让 浏览:477
著作权使用许可范本 浏览:84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浏览:414
火石创造笔试题 浏览:545
河南医院转让 浏览: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总结 浏览:359
贝伦斯发明 浏览:242
马鞍山汇通大厦地址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