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 哪种是既附期限又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啊
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指在一定期限内或过了一定期限,某项条款或行为就专生效了,如判决书属上的“X天之内返还全部财产”。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指满足了或不满足了某个条件,某项条款或行为就生效了,如合同上的“如果房屋拆迁,合同终止”既附期限又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满足上诉2个条件,如“在一个月内未发现肇事者,就失去追诉时效”这里“一个月”为附期限,“发现肇事者”为附条件,“失去追诉时效”为同时满足后的结果。
② 如何区分附期限和附条件的合同中的条件和期限
附条件与附期限都是属于合同的附款,但两者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作为条件的附款必须是将来客观上不确定的事实,如果不属于将来或该事实是确定要发生的,则不能成为条件附款;而期限是以将来确定的事实的到来为前提的,如果不属于将来的或不是确实的事实,则不能成为期限附款。
假设甲、乙之间约定,如果签证下来,我的房子就卖给你,这就属于附生效条件的行为,因为签证是将来的事情,能否签下来是不确定的,所以应该是在条件成立的时候,行为才生效,该合同属于附条件的合同。
对于附期限的合同,假设甲、乙之间约定,在12月1日的时候甲出国,届时甲就将房子卖给乙。这里确定了发生的时间,因此在期限届至的时候,这个买卖行为就生效了,该合同属于附期限的合同。
③ 该民事行为是附条件还是附期限
耿某给宋某出具的欠条所载内容客观真实,耿某负有还款义务,这一点毫无争议回。但对于耿某答应于何时履行还款义务,宋某在燃气公司没有偿付耿某欠款之前要求耿某偿还债务的请求是否应当支持,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虽然双方没有约定还款期限,但双方约定了待燃气公司偿还耿某欠款之后,耿某再履行付款义务,这表明耿某在欠条中所承诺的付款行为属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但双方所附期限不明确。我国《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四款明确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依据该项规定,耿某应当在宋某请求其履行还款义务时,向宋某支付投资款,所以法院应当支持宋某的诉讼请求。另一种意见认为,协议中耿某承诺的付款行为应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协议约定,待燃气公司将欠耿某的钱付清后,耿某才履行向宋某支付投资款的义务,因此协议中约定耿某的付款行为应为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所附条件成就前,该民事法律行为不生效,因此耿某在燃气公司向自己付清欠款之前,可以不履行向宋某支付投资款的义务。
④ 什么是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行为
附条件的法律行来为,指在自其中设定一定的条件,并将条件的成就作为决定效力发生或消灭的依据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出租人甲与承租人乙签订租赁合同,并以出租人甲的女儿考上大学作为租赁合同生效的条件,那么如果出租人甲的女儿未考上大学,租赁合同就不发生效力。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指当事人为民事法律行为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的前提。在法律行为中附加一定的期限,可以控制法律行为生效、失效时间,使其适应当事人特殊的主观意愿。该项期限应为当事人所约定,如果不是当事人约定的,而是法律直接规定或是民事法律行为性质上当然应有的限制,则不构成此处的期限。
⑤ 附条件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
这个问复题,你看看《民法总则》制的下列条款:
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第一百五十九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⑥ 民法-附条件,附期限
1、条件不一会成就。例如:如果你考上了北大,我就赠与你1XXXX万。条件就专是:你考上了北大。属但是你未必能考上北大。
2、附期限,期限肯定会来临的。例如:等XX的父亲去世后,我就把我的房子卖给你。XX的父亲肯定会去世的,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