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附解除条件的法律行为和附解除期限的法律行为的问题。
这个应该复是附条件的民制事法律行为,具体来说是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所谓附条件,是指约定的事实将来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而附期限,是指该事实一定会发生,只是发生的时间不确定。
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不一定是一致的,合同的成立一般是在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时就已成立,一般来说合同成立即生效。但也有约定,合同成立之后在一定的条件或期限实现之后才生效,这就是附条件或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因此,个人觉得上题中甲乙双方意思表示已经达成一致,合同已经成立,只是在没实现约定的条件之前,合同尚未生效。故选C
2. 刑释人员和解教人员监管期限
一般为五年吧
3. 新公务员法对解除处分的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受处来分解除的期间为源: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受撤职处分的,按照规定降低级别。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职级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公务员违纪违法的,应当由处分决定机关决定对公务员违纪违法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认定的事实以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公务员本人。公务员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处分决定机关不得因公务员申辩而加重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不得再担任公务员职务。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应当解除处分。
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受到新的处分的,其处分期为尚未执行的期限与新处分期限之和。
4. 关于收容教育期限的问题
最多只能执行两年,那是一个类似定语从句的结构。
收容教育是类似于拘留的一般性自由回限制处分,只不过时间答比较长,公安机关就能做出决定,实际上审理过程还延长了一个环节,就是可以像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可以先在派出所工作会议上判处6个月,但是表现不好就会加刑……
但是在世道不是很好的地方,就是比较乱的地方,通常会变成公安局的敛财工具。
这个法规,的技术含量还停留在“严打”时期的水品上。
就是那个失业率暴涨,城里面到处都是没有工作地混混闹事,天天打架闹事,经常出人命的那个年代……乱世用重典……结果人权被践踏……
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卖淫嫖娼视情节严重程度劳教0.5-2年
给警察钱了,情节就轻了,没给钱,情节就重了。
警察头顶上的警徽,代表的是共和国的国家机器,专门针对小民百姓实施专政……
5. 党纪和政纪处分解除期限不一致如何处理如党纪处分二年,政纪为一年,是分别解除还是二年后一并解除。
党纪处分二年,政纪为一年,是分别解除还是二年后一并解除。答:应该分别解除。因为政纪牵扯工资、晋升等 ,到期了不影响待遇,这的《公务员暂行管理条例》规定。
《公务员暂行管理条例》
第三十三条 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受撤职处分的,同时降低级别和职务工资。 受行政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除受警告以外的行政处分的,并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第十三条 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是指撤销受处分党员由党内选举或者组织任命的党内各种职务。对于在党内担任两个以上职务的,党组织在作处分决定时,应当明确是撤销其一切职务还是某个职务。
如果决定撤销其某个职务,则必须从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开始依次撤销。对于在党外组织担任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依照规定作相应处理。
(5)解除教期限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第四章对违法犯罪党员的纪律处分
第三十条党员被依法留置、逮捕的,党组织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中止其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党员权利。根据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处理结果,可以恢复其党员权利的,应当及时予以恢复。
第三十一条党员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党员犯罪,被单处罚金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党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
(二)被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第三十三条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是公职人员的由监察机关给予相应政务处分。
党员依法受到政务处分、行政处罚,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可以根据生效的政务处分、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依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党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受到其他纪律处分,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在对有关方面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进行核实后,依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党组织作出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依法改变原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对原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产生影响的,党组织应当根据改变后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重新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