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专利知识 > 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

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

发布时间:2021-08-04 22:58:32

❶ 用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分别计算该固定资产第三年的折旧。

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可使用年限

双倍余额递减法:
(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折余价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3)月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折余价值×月折旧率
(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5)最后两年,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残值)/2

年数总和法:
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有了方法套数据就可以,欢迎追问,希望可以及时采纳~

❷ 和平均年限法相比,采用年数总和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将使

选A.
计提折旧的初期,企业利润减少,固定资产净值减少

❸ 请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如果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年数总和法,它们对企业的利润有影响吗

1.通俗讲平均年抄限法指在预计使用年限内,每年提取的折旧相等;年数总和法指每年提取的折旧不等,一年比一年少,具体先计算出年度总和数,再将应提总折旧除以年度总和得相等的若干份,则最后一年折旧为1份,倒数第二年折旧为两份------依此类推.
2.例:一设备原价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残值率5%,总折旧应提10000*(1-5%残值率)=9500元则折旧计算:
(1)平均年限法:
每年=9500/5=1900元
(2)年度总和法:
年度总和=1+2+3+4+5=15
折旧份额9500/15=633.333元
第1年折旧=633.333*5=3166.67元
第2年=633.333*4=2533.33元
第3年=633.333*3=1900元
第4年=633.333*2=1266.67元
第5年=633.333*1=633.33元

❹ 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的计算

平均年限法每年折旧额=(80000-5000)/5=15000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第一年折旧回80000*(2/5)=32000元
第二年折旧(答80000-32000)*(2/5)=19200元
第三年折旧(80000-32000-19200)*(2/5)=11520元
第四年年折旧(80000-32000-19200-11520-5000)/2=6140元
第五年折旧同第四年
年数总和法:
第一年折旧=(80000-5000)*(5/15)=25000
第二年折旧=(80000-5000)*(4/15)=20000
第三年折旧=(80000-5000)*(3/15)=15000
第四年折旧=(80000-5000)*(2/15)=10000
第五年折旧=(80000-5000)*(1/15)=5000
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15000
贷:累计折旧 15000

❺ 求用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法、年数总和法。(给我详细的解题过程,谢谢。)

固定资产入帐价值:800000*1.17+14000+50000=1000000
预计净残值=44000-4000=40000
1、平均年限法
2009年应提折旧额=(1000000-40000)/5/12*2=32000 2个月的折旧额
2010 =(1000000-40000)/5=192000
2、双倍余额法2009年2个月的折旧额 =1000000*(2/5)*(2/12)=66667
2010 年1-10月折旧额 =1000000*(2/5)*(10/12)=333333
2010年11-12月 =(1000000-400000)*2/5*2/12=40000
3、年数总和法 2009年应提折旧额:(1000000-40000)*5/15*2/12=53333
2010年1-10月 (1000000-40000)*5/15*10/12=266667
2010年11、12月 (1000000-40000)*4/15*2/12=42666

❻ 举例说明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计算的折旧额对分别当期利润的影响!

平均年限折旧法:
年折旧率=(1―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原值*月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和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双倍馀额递减法
双倍馀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按双倍直线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净值来计算折旧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采用此法,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❼ 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异同点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有四种方法:即直线法分(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分(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就是说,在四种折旧方法中,企业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固定资产,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但是按照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种资产,一旦选定了某种方法,就不可以随意改变了。确需变更,应视为会计政策变更。企业为某一固定资产选择的折旧方法如与税法所许可的折旧方法不一致,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进行纳税调整。
1、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定义: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其中:予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100%
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
= ————————————— ×100%
固定资产原值
月折旧率=年折旧额÷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优点: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各个时期使用程度和使用效率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由于直线法通俗易懂,核算简便,同时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各年度或月份提 取的折旧额相等,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缺点:由于平均年限法只着重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长短,不考虑固定资产使用的强度和效率,因此,每期折旧费用总是相等的。如果某一年使用率高,生产的产品产量增多,那么每一单位的产品分摊的折旧费用势必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就下降:反之,则上升。所以用平均年限法分摊固定资产成本,看似各年平均其实并不均匀需要的满足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尤其忽略了折现因素,会给人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
二、、加速折旧法:(包括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所以优缺点一样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目的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固计使用寿命期内加快得到补偿
2、年数总和法 :
定义:又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2)计算公式
① 尚可使用年数 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
年折旧率=—————————————— = ————————————————————— ×100%
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②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③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优点:因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还有,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因此,加速折旧法在使用上是合理的,也是最趋于现金收支规律的一种方法。
缺点:对影响折旧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能完全考虑并体现。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定义: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就与加速折旧法类同,可让你在第一年折减较大金额。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假设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前期消耗较大,在后期消耗较少,为此,在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速折旧。
计算公式 :
(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注:1、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即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帐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当下述条件成立时,应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一种计算方法,它的基本规则是:以固定资产使用年数倒数的2倍作为它的年折旧率,以每年年初的固定资产帐面余额作为每年折旧的计算基数,但由于在固定资产折旧的初期和中期时不考虑净残值对折旧的影响,为了防止净残值被提前一起折旧,因此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后两年中,折旧计算方法改为平均年限法,即在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的帐面余额减去净残值后的金额除以2作为最后两年的应计提的折旧。诚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可以遵照这种规则来处理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问题,但笔者认为,这种通用的规则并不能全部适用。在实务中,如果不顾固定资产净残值估计的实际情况,机械地照搬上述原则,则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应用可能会走入误区,并将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末期折旧计算的不当和错误。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4、工作量法 :
定义:工作量法也是直线法的一种,只不过是按照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每期的折旧额(根据规定,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以及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实质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
优点: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的缘故。对于许多种资产来讲,工作量法这一假定是合理的,特别是在有形磨损比经济折旧更为重要的情况下。
缺点:整个服务价值的降低事实上并不是均匀的、未能考虑到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等。
例1:某公司有货运卡车一辆,原价为15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总行驶里程为300000公里,当月行驶里程为5000公里,则该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程里程折旧额=150000×(1-5%)÷300000=0.475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5000元×0.475=2375元
例2: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 =0.3298(元/件)
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
例3: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8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5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要求:(1)按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5年的折旧额;
(2)按平均年限法的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基本生产车间使用)。
(1)平均年限法每年折旧额=(80000-5000)/5=15000元
(2)双倍余额递减法:
第一年折旧80000*(2/5)=32000元
第二年折旧(80000-32000)*(2/5)=19200元
第三年折旧(80000-32000-19200)*(2/5)=11520元
第四年年折旧(80000-32000-19200-11520-5000)/2=6140元
第五年折旧同第四年
(3)年数总和法:
第一年折旧=(80000-5000)*(5/15)=25000
第二年折旧=(80000-5000)*(4/15)=20000
第三年折旧=(80000-5000)*(3/15)=15000
第四年折旧=(80000-5000)*(2/15)=10000
第五年折旧=(80000-5000)*(1/15)=5000
(4)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15000
贷:累计折旧 15000

❽ 会计折旧的 加速折旧方法 年数总和法 直线法 年限平均法怎么解释

会计学里面的固定资产在固定年限要进行折旧,本月增加的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本月减少的固定资产还需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三种: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折旧法、年限平均法。前两个折旧方法就属于加速折旧法,之所以称为加速折旧法,是因为这两个折旧方法比年限平均法的折旧速度要快。这里面的意思就是说加速折旧比年限平均折旧法在折旧期间的前期折旧额比较大,而在后期的折旧金额较小。这就相当于提前折旧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所以称为加速折旧法。举个例子: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
(一)年限平均法:(78000-2000)/4=19000元。每年的折旧额都是相等的。
(二)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1+2+3+4=10
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元。
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元。
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元。
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元。
(三)双倍月递减法:
第一年:78000*2/4=39000元。
第二年:(78000-39000)*2/4=19500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在最后两年的折旧额是按照净值进行平摊的。
第三、四年:(78000-39000-19500-2000)/2=8750元。
我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前两年的时候,加速折旧法里面的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额比年限平均法都要大。所以可以视为提前折旧,加速折旧了固定资产。

❾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平均年限法变为年数总和法,以后怎么计提折旧

年数总和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某年尚可使用年数占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的比重(即年折旧率)计提折旧的方法。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简称年数总和),是一个以预计使用年限为通项,初项和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其年折旧率和年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年折旧额=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

[例]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6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3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该项固定资产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该项固定资产的年数总和为:

年数总和=5+4+3+2+1=15或=5×(5+1)÷2=15

各年折旧率和折旧额计算详见图表

折旧计算表

(年数总和法)

年份 应计提折旧总额 年折旧率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

1 60000-3000=57000 5/15 19000 19000

2 57000 4/15 15200 34200

3 57000 3/15 11400 45600

4 57000 2/15 7600 53200

5 57000 1/15 3800 57000

http://www.chinaacc.com/new/403/404/410/2007/1/lu6819757331811700215048-0.htm

❿ 分别用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应提折旧额

1、平均年限法:
年折旧=(120000-7000)/8=14125;
2、双倍余额递减法:
折旧率=2/8=25%
第1年折内旧=120000*25%=30000
第2年折旧=(120000-30000)容*25%=20000
第3年折旧=(120000-30000-20000)*25%=17500
第4年折旧=(120000-30000-20000-17500)*25%=13125<14125,
则4~8年折旧分别为(120000-30000-20000-17500)/5=10500
3、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1+2+3+4+5+6+7+8=36

第1年折旧=(120000-7000)*8/36=25111
第2年折旧=(120000-7000)*7/36=21972
第3年折旧=(120000-7000)*6/36=18833
第4年折旧=(120000-7000)*5/36=15964
第5年折旧=(120000-7000)*4/36=12556

第6年折旧=(120000-7000)*3/36=9417
第7年折旧=(120000-7000)*2/36=6278
第8年折旧=(120000-7000)*1/36=3189

阅读全文

与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
产权年限到期后怎么办 浏览:83
铜川58同城转让 浏览:477
著作权使用许可范本 浏览:84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浏览:414
火石创造笔试题 浏览:545
河南医院转让 浏览: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总结 浏览:359
贝伦斯发明 浏览:242
马鞍山汇通大厦地址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