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制是什么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种类型:双轨制(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单轨制,中间型学制。
中国现代学制的演进:1904年,清政府颁布“壬寅•癸卯”学制,使中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1922年施行“壬戌”学制,或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文革”。到80年代中期,大部分地区在新的形势下恢复了“六三三”学制。
2. 什么是学习年限
学制是指修满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所需要的年限。
学习年限是指在学制的基础上,学生因为某种原因可以延长学习的年限。
例如:某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那么最长的学习年限是6年,好就是说最多可以延2年。超过学习年限则不能毕业。
3. 什么是学制!
最简单的意思就是 :读几年。比如大学读四年,学制就是4年。研究生读3年,学制就是3年。当然这是狭义的学制。(一般填表的时候出现的学制就是这个意思)
网络上的说法是:基本解释
1. [ecational (或 school) system;arrangements for schooling]∶学制具体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学校的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和学校之间的关系。
2. [length of schooling]∶学习年限。
缩短学制
详细解释
1. 学校的制度。
南朝 宋 范泰《请建国学表》:“学制既下,远近遵承。”《北史·刁冲传》:“虽家世贵达,及从师於外,自同诸生。于时学制,诸生悉日直监厨, 冲 虽有仆隶,不令代己,身自炊爨。” 宋 曾巩《劝学诏》:“故更制博士,而讲求所以训厉之方,定著于令,以为学制。”
2. 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组织系统和课程、学习年限的规定。
基本概念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三种基本类型:双轨制(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单轨制,分支制学制。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进:中国近代学制始于清末,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公布壬寅学制;1904—1912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辛亥革命后,1912—1913年公布“壬子·癸丑学制。1922年施行“壬戌”学制,或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文革”。到80年代中期,大部分地区在新的形势下恢复了“六三三”学制。
4. 学制怎么填,是填全日制还是四年制
学制填全日制。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法》的第十五条中仅规定"高等教育采用全日制和非全回日制教育形答式",没有对非全日制下一个确定的定义。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的界定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界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者说是一直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问题。
所谓“全日制国民教育"即全国统招,又叫全日制普通高校,普通高校全日制,就是按固定时间在学校上课,非全日制就是业余制,按自己的专业决定课程安排。
(4)什么是学制年限扩展阅读:
1、普通全日制是一种学历性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全日制学历。
2、全日制有可能是“全日制学历”,也有可能只是“全日制作息”。
3、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指办学水平至少要达到培养统招专科生的要求的学校,有招收全日制专科生的资格。全日制专科、全日制本科即通常说的统招专科和统招本科。一般指通过普通高考,统招专升本,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就读的学校为全日制普通高校。
4、全日制则包含几乎所有招收全职学生的学校,包括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公私合营的学校,中外合营的学校等。
5. 什么是学制
学制是指学校制定的制度。学制具体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学校的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学制在中国有几千年的记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制度。反映中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衔接、转换等。中国现行学制分初、中、高三级教育。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内容为:
①幼儿教育。对3~7周岁幼儿在入小学前实施使其身心获得健全发展的教育 。
②初等教育。给儿童以全面发展的小学基础教育;对青年和成人实施以相当于小学程度的工农速成初等学校、业余初等学校和识字学校的教育。
③中等教育。实施中等教育的学校为中学、工农速成中学、业余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前三者给学生以全面的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后者按照国家建设需要,实施各类中等专业教育。
④高等教育。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为大学、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在全面的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基础上给学生以高级的专门教育。
⑤各级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实施革命的政治教育。各级人民政府还设立各级各类补习学校和函授学校,并设立聋哑、盲等特殊学校,对生理上有缺陷的儿童、青年和成人施以教育。
6. 什么叫学制
学制是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由国家颁布并保证实施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调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交叉、比例关系以及教育权力分配关系的教育基本制度。它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国家、学校、公民教育权力的分配关系。
学制,首先是一种制度,是国家规范教育行为的一种基本制度。国家规范教育行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行政规章,教育制度等等。学制仅仅是国家规范教育行为的基本制度之一。其次,学制是国家调整教育关系的一种基本制度。但是,学制对教育关系的调整只是限于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交叉、比例关系以及教育权力在国家、学校、公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再次,学制是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并由国家颁布保证实施。其他的国家机关、单位、组织和个人均无权制定与颁布学制。国家规范教育行为必然要涉及到国家教育权、学校教育权以及公民受教育权之间关系的问题。因此,在学制中隐含了两个层面:一个是外部制约层面,即国家教育权的问题。中央与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机关通过制定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教育计划、教育命令与条例等法规形式对教育的性质、任务、修业年限、教育内容、办学体制等问题从宏观角度进行调整与控制。另外一个是内部自主的层面,即学校教育权与公民受教育权以及相互关系的问题。学校作为正规化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国家教育方针与政策的指导下通过内部的权责分配对受教育者享有施行教育的权力。
此外,学制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任何一个学制总是和一定时期、一定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伴随的。我们对学制的认识与研究必须树立动态发展的观点。传统的关于学制的认识,一般仅仅限于学校教育的领域之中,即把学校中所实行的各级各类的教育系统与学制等同。现今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专业化的趋势越来越强,仅凭学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以及终身教育机构都将因之不断的得到发展与完善。因此,在未来学制系统中不仅应该包括学校教育机构,而且还应该包括幼儿教育机构系统与成人教育机构系统以及终身教育系统等等。事实上,朝鲜、斯里兰卡、泰国、英国、南斯拉夫等国家已经把学前教育系统以及成人教育系统纳入学制之中。
7. 学制是什么意思
学制 [xué zhì]
基本释义
1. 国家对学校的组织、课程、学习年限的规定
2. 学习年限
8. “学制”是什么意思
“学制”是指国家对学校的组织、课程、学习年限的规定;学习年限。
9. 学制是什么意思
学制是:国家根据教育方针、政策,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学习年限、入学条件等所作的规定。有时专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学习年限。
现行学制:幼儿园读3年。小学读6年,初中读3年(有少量的小学读5年,初中读4年)。高中读3年。大学读4年。有少量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少量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学制改革新办法:
1.幼儿园一般读3年。允许幼儿读2年或4年。
2.小学一般读6年。允许小学生读4年、5年、7年、8年。
3.初中一般读3年。允许初中生读2年、4年。
4.高中一般读3年。允许高中生读2年、4年、5年。
5.本科一般读4年。允许大学生读3年、5年、6年。
6.创办大量的“二十八年一贯制”学校。28年=3年(幼儿园)+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4年(本科)+2年(硕士)+3年(博士)。
(9)什么是学制年限扩展阅读:
三种基本类型:双轨制(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单轨制、分支式学制。
1 双轨制的产生既与古代教育等级性有关,与资产阶级的自身利益有关,又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存在严重的分离有关。
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生产领域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进一步结合,加上教育民主化浪潮压力,双轨制才逐渐至下而上并轨。
2 单轨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先后采纳。这种学制相对于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有利于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素质。
3 分支型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
改革方向
1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我国的学制区域弹性和灵活。
2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规定了“九年一贯,六三分段”的基本学制。
3为了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国正在逐步完善高中阶段的教育结构。
4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高等学校的类型趋于多样化。
5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的需要,我国将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