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混凝土的有效期是多少年
这其实是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水泥没有使用前,储存期为三个月,因为储存时间长了,水泥可能吸湿,部分发生水化反应结块或降低活性,所以水泥有有效期。在水泥已经用于混凝土或砂浆,混凝土或砂浆硬化后,就不存在过期问题了,而是‘耐久性’问题。
只要混凝土或砂浆处于良好环境,即没有腐蚀、没有冻融、没有高温(100°C以上)等等对混凝土/砂浆的破坏因素存在,混凝土/砂浆的强度就不会降低,可以一直使用下去。这是混凝土/砂浆优于有机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地方。由水泥凝结的混凝土/砂浆属于无机矿物材料,本身的稳定性很好。
但实际工程应用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处于自然环境中,必然会遭遇许多破坏因素,例如北方的桥梁、码头必然冬季会受冻,跨海大桥、沿海码头必然会受海水侵蚀(海水中氯能渗透进入混凝土导致钢筋锈蚀),有些地区土壤中含硫酸盐或有酸雨会腐蚀混凝土,等等。此外,混凝土还可能发生内部自身膨胀破坏,例如碱-骨料反应、延迟钙矾石生成,等等。如果对这些破坏因素没有采取措施防范,混凝土结构的寿命最短可能只有十几年,甚至几年。
所幸的是,目前混凝土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抵抗外部因素的破坏和防止发生内部破坏。最新颁布的标准GB/T 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就是针对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和可能存在的破坏因素,进行结构和混凝土设计,保证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根据工程的重要性,设计使用寿命不低于50年和100年。
针对环境存在的破坏因素,对现有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维修或加固,是延长结构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混凝土结构不安全了、功能不适应要求或维修加固费用太高,拆除重建就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新建成的杭州湾大桥设计使用寿命为不低于100年。该桥处于海洋环境,最大的问题是氯导致钢筋锈蚀。保证100年寿命的措施包括:混凝土表面涂层和高性能混凝土,前者能保证15~20年氯不进入混凝土,后者保证氯在混凝土中渗透速率非常低,需要100年左右才能在钢筋表面达到引起锈蚀的浓度。南京长江大桥修建时还没有‘耐久性设计’的概念,因为其所处环境没有冻融、氯盐、硫酸盐等破坏因素存在,所以至今其混凝土结构仍然状态良好。然而,其梁为钢结构,必须不断地刷漆防锈,保养维护费用很高。这也是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比钢结构用的更多的原因。
『贰』 混凝土配合比上面有有效期,是否过期了就不能用了
1、规范没有明确约定配合比使用期限,但是部分企业根据内部规定一般为3个月。 2、根据《JGJ 55-2011 普通回混凝土配合比设答计规程》规定:生产单位可根据常用材料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并应在启用过程中予以验证或调整。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对混凝土性能有特殊要求时; 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
『叁』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的使用期限
不能,因为材料的批次和吨位都超过了,比如水泥一般最多3个月必须更换版一个批号,而配合比中权都是有相应的原材料品种等级和批号的。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
(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
(3)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混凝土配合比:
所谓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是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配合比。
调整步骤:设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砂子:石子=1:x:y,现场砂子含水率为m,石子含水率为n,则施工配合比调整为: 1:x/(1-m):y/(1-n)。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顺利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混凝土工程的成本。
『肆』 哪本规范上明确了配合比有效期
哪本规范上明确了配合比有效期
RT 都在说配合比3个月更换一次,到底那本规范上有明确要求?
回答:根本没有这一说法,配合比是没有有效期的,对于同一个项目,在施工材料不变的情况下,
配比是可以不变的。
『伍』 混凝土砼配合比报告有效期是多长
不存在有效期长度,但一般来说三个月就要检查一次,而且不同部位和不同批次的水泥到场后也要进行配合比检测。
『陆』 混凝土配合比有效期
一般是一个工程一个配合比~!~下一个工程不管你是不是用的一样的(就算是一样的水泥、石子、砂)都必须在质监站从新出配合比~!~不然到时候资料过不了,工程就交不了工。
『柒』 请教混凝土配合比有效期的问题
一般来讲,配合比报告应该是在浇筑混凝土的前几天时间,委托日期需在此时间之前3天左右,因为需要提供水泥三天强度。比如5月10日浇筑混凝土,配合比时间应在5月9日或提前几天,委托日期应在5月6日左右。
『捌』 混凝土使用年限多少
通常混凝土的使用年限为年。
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在不出现天灾人祸的前提下,可以保存的非常久,非常耐用,但是为了令混凝土始终维持在一个安全的状态,通常60年会做一次换新。
只要混凝土或砂浆处于良好环境,即没有腐蚀、没有冻融、没有高温(100°C以上)等等对混凝土/砂浆的破坏因素存在,混凝土/砂浆的强度就不会降低,可以一直使用下去。这是混凝土/砂浆优于有机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地方。
由水泥凝结的混凝土/砂浆属于无机矿物材料,本身的稳定性很好。但实际工程应用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处于自然环境中,必然会遭遇许多破坏因素,例如北方的桥梁、码头必然冬季会受冻,跨海大桥、沿海码头必然会受海水侵蚀(海水中氯能渗透进入混凝土导致钢筋锈蚀),有些地区土壤中含硫酸盐或有酸雨会腐蚀混凝土,等等。
此外,混凝土还可能发生内部自身膨胀破坏,例如碱-骨料反应、延迟钙矾石生成,等等。如果对这些破坏因素没有采取措施防范,混凝土结构的寿命最短可能只有十几年,甚至几年。所幸的是,目前混凝土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抵抗外部因素的破坏和防止发生内部破坏。
最新颁布的标准GB/T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就是针对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和可能存在的破坏因素,进行结构和混凝土设计,保证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根据工程的重要性,设计使用寿命不低于50年和100年。
(8)商混配合比有效期扩展阅读:
混凝土材料是一种耐久性材料,但是本质上是一种非均匀的多孔材料,在二氧化碳、水、氯离子、硫酸盐等的介质的侵蚀作用下,不可避免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而腐蚀,混凝土会加速破坏,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盐类结晶
当混凝土与含有大量可溶性盐类化合物的水接触时,这些盐类化合物会渗入混凝土中,经过水分的蒸发,盐类在混凝土中不断浓缩,最后形成结晶,而结晶过程还往往伴随体积的增大。因此,造成混凝土材料的开裂破坏。典型当属硫酸盐腐蚀。
混凝土材料的使用中,化学腐蚀中最广泛和最普通的形式是硫酸盐的腐蚀。硫酸盐与水泥中的钙钒石发生反应生成硫铝酸盐,并伴有体积的增大,而导致混凝土材料的开裂。这种开裂进一步加速了硫酸盐对混凝土基体的腐蚀。
渗滤盐霜
当水分能从混凝土表面渗出时,混凝土表面总会出现盐霜。这些盐类由混凝土渗析出,经蒸发水分后结晶而成,或是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相互作用的结晶。表明混凝土内部发生了明显的渗滤,严重的渗滤导致孔隙率增加,从而降低了混凝土层的强度和增加了受侵蚀性化合物的作用。
酸碱腐蚀
混凝土材料是一种碱性材料,一般不会遭受碱性物质的腐蚀。但在化工企业中,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碱性物质也会使混凝土材料破坏。混凝土材料对酸的抵抗能力较弱。比如,碳酸与氢氧化钙反应形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因此,碳酸对混凝土有较大的腐蚀性,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混凝土材料产生腐蚀的原因。
资料来源:网络:混泥土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