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事死亡档案存放多久
常态应当保存三年。
曾有过重大贡献、立功(即VIP)或涉及重大事件人员(例林总)应当终身保存。必要时备份存档,销毁原件。
❷ 离休干部去世后人事档案保存年限
如果是处级以上干部,档案放组织部,科级以下干部放单位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只能借阅或复印。
存档方式:
国家对于毕业后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档案,一般采取管理办法:
一、是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社局下属人才交流中心接收,并由个人去办理托管手续。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在生源地范围内就业的毕业生和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在生源地就业后办理手续简单方便,而缺点是两年内如离开生源地就业,需重新办理改派手续。
二、是把档案留在学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申请档案留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的,学校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学校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
(2)退休死亡人事档案保存年限扩展阅读:
档案特性:
1、全面性
人事档案收存员工的履历、自传、鉴定(考评)、政治历史、入党入团、奖励、处分、任免、工资等方面的有关文件材料。
因此,它能记录员工个人成长、思想发展的历史,能展现员工家庭情况、专业情况、个人自然情况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总之,人事档案是员工个人信息的储存库,它概括地反映员工个人全貌。
2、现实性
由于员工仍在工作,其人事档案则成为人事(劳动)部门正确使用人才、合理解决工资等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直接为现实工作服务是人事档案区别于其他档案的重要标志。
3、真实性
这是人事档案现实性的基础和前提。人事档案必须做到整体内容完整齐全,个体材料客观真实,才能为用人部门提供优质服务。
❸ 退休职工 死亡后档案应继续在原来工作的企业保存多长时间
退休职工死亡后,人事档案继续在原存档部门保存,何时销毁没有具体规定,一般为长期(50)年,好似房产年份,但是随着社会保险的普及,人事档案似乎有弱化的趋势。有一些人档案放在人才或职介,个人的 档案材料收集的既不全也不及时,使用价值很低。
❹ 死亡档案会被保存多少年 求不同级别干部档案的保管年限
永久。来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组源通字[1991]13号) 第十四条:干部死亡以后,其档案按下列办法分工保管:
(一)中央和国务院管理的干部,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五年后,移交中央档案馆永久保存;
(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司局级职务的干部,全国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教授和有特殊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知名人士,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五年后,移交本机关档案部门保存,并按《机关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期限,随同到期的其他档案一并向同级档案馆移交永久保存;
(三)上述范围以外其他干部档案,由原管理部门保存五年后,移交本机关档案部门保存,按同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规定进馆。
第十五条干部辞职、退职、自动离职、被辞退(解聘)后,未就业的,其档案仍由原管理单位保管。另就业的,其档案转至有关的组织、人事部门保管,不具备保管条件的,转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保管。
❺ 退休工人去世后档案在什么地方
职工去世后,档案由原档案保管部门保存五年,之后移交企业或者企业所属上级机关的档案部门保管。
《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的规定:
第七条 职工死亡后,其档案由原管理部门保存五年后,移交企业综合档案部门保存。对国家和企业有特殊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死亡以后,其档案由企业综合档案部门按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
退休人员丧葬费为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个月数额。直系亲属一次性救济费标准为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10个月数额。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公死亡时,按当地上一年度3个月的月社会平均工资发给丧葬补助费。
(5)退休死亡人事档案保存年限扩展阅读:
一名员工在到达退休年龄之后,由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带上档案、身份证、社保卡、社保交费明细、退休(退职)申请表等到社保办理退休手续,社保局的工作人员在审核之后,如果没有问题,就把档案退回原单位保管了。如果员工一直健在,单位就一直保管着其档案,如果去世了,五年之后就可以销毁了。
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形式可能多一些。可能在社保局,也可能在在户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也有很多人的档案就在自己手里,虽然国家规定个人是不能保存档案的,但对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档案没有那么重要,也就不是特别重视了。
参考资料来源: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颁发《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
❻ 死亡档案会被保存多少年
永久。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组通字[1991]13号) 第十四条:干部死亡以后,其档案按下列办法分工保管:
(一)中央和国务院管理的干部,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五年后,移交中央档案馆永久保存;
(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司局级职务的干部,全国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教授和有特殊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知名人士,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五年后,移交本机关档案部门保存,并按《机关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期限,随同到期的其他档案一并向同级档案馆移交永久保存;
(三)上述范围以外其他干部档案,由原管理部门保存五年后,移交本机关档案部门保存,按同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规定进馆。
第十五条干部辞职、退职、自动离职、被辞退(解聘)后,未就业的,其档案仍由原管理单位保管。另就业的,其档案转至有关的组织、人事部门保管,不具备保管条件的,转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保管。
❼ 档案保存年限是多少年
1. 如果是留校保管的话,两年。挂在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的话,没具体时间限制的,只要每年交保管费就可以了,听说还可以挂在街道办的,据说这个事免费的。
2. 一般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永久保存,就是无限期地尽可能长远地保存下去。长期保存,一般是指档案须保存十六年至五十年左右;短期保存,一般是指十五年以下。后两者称为定期保存。定期保存的计算方法,一般是从文件产生后的第二年起计算,有些特殊文件和专门文件可以从其失效、结案后算起。所有确定为定期保存的档案,到保管期满后还须复查一次,如发现有继续需要保存的,仍应保存下去,有的延长保管期限,有的转为永久保存。 具体情况还要根据各地档案部门的详细规定。
❽ 人去世多少年取消档案
看你的档案在哪管理了,如果是单位的档案,退休或者辞职的,一般只保留两年,就销毁了。
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
(国档发[1987]27号1987年12月4日国家档案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规定,为了便于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以下统称机关)准确地划分档案保管期限,使保存的档案既能反映和维护机关的主要职能活动的历史面貌,又便于保管和利用,我们对于一九八三年制定的《关于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及《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了修订,并作如下规定:
1.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长期为十六年至五十年左右,短期为十五年以下。专门档案另有保管期限和销毁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2.确定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原则:
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和鉴别档案内容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根据本机关工作的需要和为国家积累历史文化财富的需要,全面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准确地判定档案的保管期限。
2.1 凡是反映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本机关、国家建设和历史研究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列为永久保管。它主要包括:本机关制定的属于法规政策性的文件,处理重要问题形成的文件材料,召开重要会议的主要文件材料,重要的请示、报告、总结、综合统计报表,机构演变、机关领导人任免的文件材料,直属上级机关颁发的属本机关主管业务并要贯彻执行的重要文件材料和非直属上级机关针对本机关主管业务并要贯彻执行的重要文件材料。
2.2 凡是反映本机关一般工作活动,在较长时间内对本机关工作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一般会议的主要文件材料,人事管理工作形成的一般文件材料,直属上级机关颁发的属于本机关主管业务并需要贯彻执行的一般文件材料。下级机关报送的重要总结,报告和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
2.3凡是在较短时间内对本机关有参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列为短期保管。它主要包括:本机关一般事务性的文件材料,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颁发的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下级机关报送的一般工作总结、报告和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
3.各级机关应根据本规定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以及有关的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结合本机关的实际情况,编制本机关或本系统的档案保管期限表,经本机关领导人审查批准后执行,并报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4.军队系统、民主党派、企业、事业单位,可参照本规定的精神,制定本系统、本单位的档案保管期限表。
5.本规定及《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自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起执行,一九八三颁发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和《关于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同时作废。
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1.本级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会、政治协商会议,工会、共表团、妇女联合会代表会会议的文件材料。
1.1通知、名单、议程、报告、领导人讲话、大会发言、提案、选举结果、讨论通过的文件、决议、纪要、公报、主席团会议记录、简报、重要的照片、录音(像)带等文件材料 永久
1.2 贺信、贺电、讨论未通过的文件 长期
1.3 小组会议记录、参考文件、会议报务机构的计划、总结和文件材料 短期
2.本级党委、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工会、共表团、妇女联合会的常委会、全体委员会,政府常务会、办公会议的文件材料。
2.1 公报、决议、决定、记录、纪要、领导人讲话、讨论通过的文件材料 永久
2.2 讨论未通过的文件材料等 短期
3.上级机关召开的重要会议文件材料
3.1 主要文件材料 长期
3.2 其它文件材料 短期
4.上级机关颁发的文件材料
4.1直属上级机关颁发的,属本机关主管业务的,和非直属上级机关颁发的针对本机关主管业务并要执行的重要的文件材料 永久
4.2直属上级机关颁发的属本机关主管业务并要执行的一般文件材料 长期
4.3其它需要执行的文件材料 短期
5.党和国家领导人、上级机关观察、检查本地区、本机关工作时形成的题词、讲话等重要文字和声像材料 永久
6.本机关党组(包括实行党委制的党委)和行政办公会的记录、纪要、讨论通过的文件 永久
7.本机关召开会议的文件材料
7.1 本机关召开的工作会议和重要的专业会议文件材料
7.1.1 通知、名单、日程、报告、讲话、决议、决定纪要、重要的声像材料 永久
7.1.2 典型材料、代表发言、简报 长期
7.1.3 小组会议记录、参考材料 短期
7.2 一般专业会议文件材料
7.2.1 纪要、通知、总结、讲话、报告、重要的声像材料 长期
7.2.2 典型材料、代表发言、简报 短期
8.本机关制发的(包括与其它机关联合制发的)文件材料
8.1 方针、政策法规性的,重要业务问题的 永久
8.2 一般业务问题的 长期
8.3 事务性有参考价值的 短期
9.代上级机关起草并被采用的文件的最后草稿
9.1 重要的法规性的 长期
9.2 其它的 短期
10.本机关各种普查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
10.1 综合成果、专题成果、方案、总结、报告 永久
10.2 原始记录 长期
11.本机关专题、典型的调查报告
11.1 重要的 永久
11.2 一般的 短期
12.本机关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下级机关的请示、报告与本机关的批复、批示
12.1 方针政策性的重要问题的 永久
12.2 一般事务性问题的 短期
13.本机关工作活动的工作总结、报告
13.1 主要职能活动年度和年度以上的、重要专题的 永久
13.2 半年的、季度的、一般专题的 长期
14.本机关计划、规划、控制数字
14.1 年度和年度以上的 永久
14.2 季度的、月份的 短期
15.本机关的统计报表
15.1 汇总的、年度和年度以上的、专题的 永久
15.2 季度、月份的 短期
16.本机关机构设置、撤并、名称更改、组织简则、工作条例、人员编制、启用印信文件材料 永久
17.干部任免的文件材料
17.1 本机关领导人,本机关对直属单位领导人任免的文件材料 永久
17.2 本机关内部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材料 长期
18.本机关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的文件材料
18.1 省级以上的 永久
18.2 地、县级以下的 长期
19.本机关对有关人员的处分材料
19.1 影响大、问题严重的 永久
19.2 一般的 长期
20.干部职工录用、转正、调资、定级、离退休、职务聘任、复转、抚恤、死亡等文件材料 长期
21.本机关职工调动工作的行政、工资、党团组织关系的介绍信及存根 长期
22.本机关职工、党员名册 永久
23.本机关中党、团、工会的基层组织形成的工作报告、总结、会议文件和团员名册等文件材料 长期
24.本机关组织沿革、大事记 永久
25.本机关及本机关批准的有关区域变化和解决边界纠纷、征用土地的文件材料
永久
26.本机关财产、物资、档案等的交接凭证 长期
27.本机关编辑的并反映主要职能活动的出版物定稿和样本 永久
28.本机关与国外有关单位签订合同、协定、协议书等文件材料
28.1 有历史意义和长远利用价值的 永久
28.2 重要的 长期
28.3 一般的 短期
29.本机关关于出国考察、友好往来、参加会议等外事活动形成的文件材料
29.1 重大活动的主要文件 永久保存
29.2 一般活动的审批手续、考察报告 长期保存
29.3 其它文件材料 短期
30.机关之间协商工作的往来文件材料 短期
31.同级机关和非隶属机关制发的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 短期
32.本机关处理人民来信来访的文件材料
32.1 有省以上领导人重要批示和处理结果的 永久
32.2 有上级机关或本机关领导人重要批示和处理结果的 长期
32.3 其它有重要处理结果的 短期
32.4 没有处理结果的 短期
33.下级机关报送的总结、报告、统计报表
33.1 年度和年度以上的总结、统计报表,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 长期
33.2 年度以下的总结、统计报表、一般专题的报告和备案的 短期
❾ 人去世后人事档案保管期限多久学校毕业叫学生档案,工作后叫人事档案,对吗
退休职工死亡后,人事档案继续在原存档部门保存,何时销毁没有具体规回定,一般为长期(50)年答,好似房产年份,但是随着社会保险的普及,人事档案似乎有弱化的趋势。有一些人档案放在人才或职介,个人的 档案材料收集的既不全也不及时,使用价值很低。
学生档案是指本校在学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学生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学习和工作表现的、以学生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考研等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档案。
人事档案是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高校学生档案则是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大学生就业及其今后各单位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