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天然气大概还可开采多少年
中国的找不到具体数字全球天然气目前(2010)的“证实储量”,也就还可供开采59年。假定没再有新的发现,也就是说:假若世纪末的消费速度今后一直不变,全世界已探明的天然气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开采60年。但不要忘了大海是个无尽的宝藏我们有绵长的海岸线随着技术进步地上没了去海的深处开采就是 至于海里的什么时候会枯竭那就很难说了
② 各种能源的尚余储存量和可开采年限 (除了石油,煤,天然气)
按目前世界已探明能源储量和可开采年限计算,
石油:资源的储内量为10195亿桶,可供开采43年,容高成本油田可供人类开采240年;
天然气:埋藏量为144万亿立方米,可开采63年,高成本气田可供开采452年;
煤炭:埋藏量10316亿吨,可开采231年;
铀:已探明储量436万吨,可供72年使用(海水中的铀可供使用1万年,利用钚为燃料的增值核反应堆可使用100万年);
利用热核反应,海水中的锂能源可开采年限为1600万年(DT反应),而利用重水的DD反应,则开采年限为60亿年,将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能源。
水能是可再生能,可开采3.8亿千瓦,已开发0.72亿千瓦.
风能是可再生能,是目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年增长率达27%,2.5亿千瓦.
太阳能是可再生能,620大卡/平方厘米·年,平均年日照2000小时。
生物质能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总量第4位的能源,储量不清楚了.
其他的矿产资源自己网上查就可以了.
了.
③ 一口天然气井可以开采多少年
这完全取决于这口井下的地质状况。
如果地下天然气丰富,并且属于岩层下集气位置,就是说岩层下面的天然气向井下的位置集中,那开采几年到十几年也是可以的。但如果只有那么一“窝”气,别的地方的气无法通过岩层缝隙(或裂隙)向井下位置流动,那这一窝气采完就没有了,井也就废了。
④ 天然气生成需多少年
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戊烷以上为液体。
天然气系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之气态碳氢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或纯天然气气田。
天然气蕴藏在地下多孔隙岩层中,主要成分为甲烷,比重约0.65,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 天然气公司皆遵照政府规定添加臭剂(四氢噻吩),以资用户嗅辨。天然气在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使人窒息。
若天然气在空气中浓度为5%~15%的范围内,遇明火即可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即为天然气的爆炸极限。爆炸在瞬间产生高压、高温,其破坏力和危险性都是很大的。
依天然气蕴藏状态,又分为构造性天然气、水溶性天然气、煤矿天然气等三种。而构造性天然气又可分为伴随原油出产的湿性天然气、不含液体成份的干性天然气。天然气与石油生成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石油主要形成于深成作用阶段,由催化裂解作用引起,而天然气的形成则贯穿于成岩、深成、后成直至变质作用的始终;与石油的生成相比,无论是原始物质还是生成环境,天然气的生成都更广泛、更迅速、更容易,各种类型的有机质都可形成天然气——腐泥型有机质则既生油又生气,腐植形有机质主要生成气态烃。因此天然气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天然气的成因可分为生物成因气、油型气和煤型气。近年来无机成因气尤其是非烃气受到高度重视,这里一并简要介绍,最后还了解各种成因气的判别方法。
一、生物成因气
1.概念
生物成因气—指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的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天然气。其中有时混有早期低温降解形成的气体。生物成因气出现在埋藏浅、时代新和演化程度低的岩层中,以含甲烷气为主。
2.形成条件
生物成因气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更加丰富的有机质和强还原环境。
最有利于生气的有机母质是草本腐植型—腐泥腐植型,这些有机质多分布于陆源物质供应丰富的三角洲和沼泽湖滨带,通常含陆源有机质的砂泥岩系列最有利。硫酸岩层中难以形成大量生物成因气的原因,是因为硫酸对产甲烷菌有明显的抵制作用,H2优先还原SO42-→S2-形成金属硫化物或H2S等,因此CO2不能被H2还原为CH4。
甲烷菌的生长需要合适的地化环境,首先是足够强的还原条件,一般Eh<-300mV为宜(即地层水中的氧和SO42-依次全部被还原以后,才会大量繁殖);其次对pH值要求以靠近中性为宜,一般6.0~8.0,最佳值7.2~7.6;再者,甲烷菌生长温度O~75℃,最佳值37~42℃。没有这些外部条件,甲烷菌就不能大量繁殖,也就不能形成大量甲烷气。
3.化学组成
生物成因气的化学组成几乎全是甲烷,其含量一般>98%,高的可达99%以上,重烃含量很少,一般<1%,其余是少量的N2和CO2。因此生物成因气的干燥系数(Cl/∑C2+)一般在数百~数千以上,为典型的干气,甲烷的δ13C1值一般-85~-55‰,最低可达-100‰。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地区都发现了生物成因气藏,如在西西伯利亚683-1300米白垩系地层中,发现了可采储量达10.5万亿m3的气藏。我国柴达木盆地(有些单井日产达1百多万方)和上海地区(长江三角洲)也发现了这类气藏。
二.油型气
1.概念
油型气包括湿气(石油伴生气)、凝析气和裂解气。它们是沉积有机质特别是腐泥型有机质在热降解成油过程中,与石油一起形成的,或者是在后成作用阶段由有机质和早期形成的液态石油热裂解形成的。
2.形成与分布
与石油经有机质热解逐步形成一样,天然气的形成也具明显的垂直分带性。
在剖面最上部(成岩阶段)是生物成因气,在深成阶段后期是低分子量气态烃(C2~C4)即湿气,以及由于高温高压使轻质液态烃逆蒸发形成的凝析气。在剖面下部,由于温度上升,生成的石油裂解为小分子的轻烃直至甲烷,有机质亦进一步生成气体,以甲烷为主石油裂解气是生气序列的最后产物,通常将这一阶段称为干气带。
由石油伴生气→凝析气→干气,甲烷含量逐渐增多,故干燥系数升高,甲烷δ13C1值随有机质演化程度增大而增大。
对我国四川盆地气田的研究(包茨,1988)认为,该盆地的古生代气田是高温甲烷生气期形成的,从三叠系→震旦系,干燥系数由小到大(T:35.5→P:73.1→Z:387.1),重烃由多到少。川南气田中,天然气与热变沥青共生,说明天然气是由石油热变质而成的。
三.煤型气
1.概述
煤型气是指煤系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生成的天然气。
煤田开采中,经常出现大量瓦斯涌出的现象,如四川合川县一口井的瓦斯突出,排出瓦斯量竟高达140万立方米,这说明,煤系地层确实能生成天然气。
煤型气是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其中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重烃气含量少,一般为干气,但也可能有湿气,甚至凝析气。有时可含较多Hg蒸气和N2等。
煤型气也可形成特大气田,1960S以来在西西伯利亚北部K2、荷兰东部盆地和北海盆地南部P等地层发现了特大的煤型气田,这三个气区探明储量22万亿m3,占世界探明天然气总储量的1/3弱。据统计(M.T哈尔布蒂,1970),在世界已发现的26个大气田中,有16个属煤型气田,数量占60%,储量占72.2%,由此可见,煤型气在世界可燃天然气资源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据统计有6千亿吨,居世界第三位,聚煤盆地发育,现已发现有煤型气聚集的有华北、鄂尔多斯、四川、台湾—东海、莺歌海—琼东南、以及吐哈等盆地。经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区的气多半来自上古生界C-P煤系地层(上古∶下古气源=7∶3或6∶4),可见煤系地层生成天然气的潜力很大。
2.成煤作用与煤型气的形成
成煤作用可分为泥炭化和煤化作用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堆积在沼泽、湖泊或浅海环境下的植物遗体和碎片,经生化作用形成煤的前身——泥炭;随着盆地沉降,埋藏加深和温度压力增高,由泥炭化阶段进入煤化作用阶段,在煤化作用中泥炭经过微生物酶解、压实、脱水等作用变为褐煤;当埋藏逐步加深,已形成的褐煤在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作用下,按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的序列转化。
实测表明,煤的挥发分随煤化作用增强明显降低,由褐煤→烟煤→无烟煤,挥发分大约由50%降到5%。这些挥发分主要以CH4、CO2、H2O、N2、NH3等气态产物的形式逸出,是形成煤型气的基础,煤化作用中析出的主要挥发性产物见图5-9。
1.煤化作用中挥发性产物总量 2.CO2 3.H2O 4.CH4 5.NH3 6.H2S
从形成煤型气的角度出发,应该注意在煤化作用过程中成煤物质的四次较为明显变化(煤岩学上称之为煤化跃变):
第一次跃变发生于长焰煤开始阶段,碳含量Cr=75-80%,挥发分Vr=43%,Ro=0.6%;
第二次跃变发生于肥煤阶段,Cr=87%,Vr=29%,Ro=1.3%;
第三次跃变发生烟煤→无烟煤阶段,Cr=91%,Vr=8%,Ro=2.5%;
第四次跃变发生于无烟煤→变质无烟煤阶段,Cr=93.5%,Vr=4%,Ro=3.7%,芳香族稠环缩合程度大大提高。
在这四次跃变中,导致煤质变化最为明显的是第一、二次跃变。煤化跃变不仅表现为煤的质变,而且每次跃变都相应地为一次成气(甲烷)高峰。
煤型气的形成及产率不仅与煤阶有关,而且还与煤的煤岩组成有关,腐殖煤在显微镜下可分为镜质组、类脂组和惰性组三种显微组分,我国大多数煤田的腐殖煤中,各组分的含量以镜质组最高,约占50~80%,惰性组占10~20%(高者达30~50%),类脂组含量最低,一般不超过5%。
在成煤作用中,各显微组分对成气的贡献是不同的。长庆油田与中国科院地化所(1984)在成功地分离提纯煤的有机显微组分基础上,开展了低阶煤有机显微组分热演化模拟实验,并探讨了不同显微组分的成烃贡和成烃机理。发现三种显微组分的最终成烃效率比约为类脂组:镜质组:惰性组=3:1:0.71,产气能力比约为3.3:1:0.8,说明惰性组也具一定生气能力。
四.无机成因气
地球深部岩浆活动、变质岩和宇宙空间分布的可燃气体,以及岩石无机盐类分解产生的气体,都属于无机成因气或非生物成因气。它属于干气,以甲烷为主,有时含CO2、N2、He及H2S、Hg蒸汽等,甚至以它们的某一种为主,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非烃气藏。
1. 甲烷�
无机合成:CO2 + H2 → CH4 + H2O 条件:高温(250℃)、铁族元素
地球原始大气中甲烷:吸收于地幔,沿深断裂、火山活动等排出�
板块俯冲带甲烷:大洋板块俯冲高温高压下脱水,分解产生的H、C、CO/CO2→CH4�
2. CO2
天然气中高含CO2与高含烃类气一样,同样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对于CO2气藏来说,有经济价值者是CO2含量>80%(体积浓度)的天然气,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气象、医疗、饮食业和环保等领域。我国广东省三水盆地沙头圩水深9井天然气中CO2含量高达99.55%,日产气量500万方,成为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气藏。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CO2气田藏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火山区、断裂活动区、油气富集区和煤田区。从成因上看,共有以下几种:
无机成因 :
① 上地幔岩浆中富含CO2气体当岩浆沿地壳薄弱带上升、压力减小,其中CO2逸出。
② 碳酸盐岩受高温烘烤或深成变质可成大量CO2,当有地下水参与或含有Al、Mg、Fe杂质,98~200℃也能生成相当量CO2,这种成因CO2特征:CO2含量>35%,δ13CCO2>-8‰。
③ 碳酸盐矿物与其它矿物相互作用也可生成CO2,如白云石与高岭石作用即可。
另外,有机成因有:
生化作用
热化学作用
油田遭氧化
煤氧化作用
3.N2
N2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据研究,分子氮的最大浓度和逸度出现在古地台边缘的含氮地层中,特别是蒸发盐岩层分布区的边界内。氮是由水层迁移到气藏中的,由硝酸盐还原而来,其先体是NH4+。
N2含量大于15%者为富氮气藏,天然气中N2的成因类型主要有:
① 有机质分解产生的N2:100-130℃达高峰,生成的N2量占总生气量的2.0%,含量较低;(有机)
② 地壳岩石热解脱气:如辉绿岩热解析出气量,N2可高达52%,此类N2可富集;
③ 地下卤水(硝酸盐)脱氮作用:硝酸盐经生化作用生成N2O+N2;
④ 地幔源的N2:如铁陨石含氮数十~数百个ppm;
⑤ 大气源的N2:大气中N2随地下水循环向深处运移,混入最多的主要是温泉气。
从同位素特征看,一般来说最重的氮集中在硝酸盐岩中,较重的氮集中在芳香烃化合物中,而较轻的氮则集中在铵盐和氨基酸中。
4.H2S
全球已发现气藏中,几乎都存在有H2S气体,H2S含量>1%的气藏为富H2S的气藏,具有商业意义者须>5%。
据研究(Zhabrew等,1988),具有商业意义的H2S富集区主要是大型的含油气沉积盆地,在这些盆地的沉积剖面中均含有厚的碳酸盐一蒸发盐岩系。
自然界中的H2S生成主要有以下两类:
① 生物成因(有机):包括生物降解和生物化学作用;1
② 热化学成因(无机):有热降解、热化学还原、高温合成等。根据热力学计算,自然环境中石膏(CaSO4)被烃类还原成H2S的需求温度高达150℃,因此自然界发现的高含H2S气藏均产于深部的碳酸盐—蒸发盐层系中,并且碳酸盐岩储集性好。
5.稀有气体(He、Ar、…)
这些气体尽管在地下含量稀少,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球化学行为,科学家们常把它们作为地球化学过程的示踪剂。
He、Ar的同位素比值3He/4He、40Ar/36Ar是查明天然气成因的极重要手段,因沿大气→壳源→壳、幔源混合→幔源,二者不断增大,前者由1.39×10-6→>10-5,后者则由295.6→>2000。
此外,根据围岩与气藏中Ar同位素放射性成因,还可计算出气体的形成年龄(朱铭,1990)。
五.各种成因气识别标志
自然界中天然气分布很广,成因类型繁多且热演化程度不同,其地化特征亦多种多样,因此很难用统一的指标加以识别。实践表明,用多项指标综合判别比用单一的指标更为可靠(戴金星,1993)。天然气成因判别所涉及的项目看,主要有同位素、气组分、轻烃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四项,其中有些内容判别标准截然,具有绝对意义,有些内容则在三种成因气上有些重叠,只具有一定的相对意义
⑤ 地球上的天然气还能开采多少年
资源是有限的,不断膨胀的人口,人们的贪婪年复一年,没有统筹规划,计划性合理开发利用,人类将会在若干年以后,遭遇资源枯竭的厄运,还好现在人们把目光集中在可再生能源上,你的问题就如人类还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一样是个没有具体年限的答案,善待生命,节约资源留有一份给予我们的子孙享用就行```
⑥ 我国目前天然气储量能够开采多少年
您好,我国可开采天然气预测资源约为38万亿立方米,但现探明可采储量为2万亿立方米。按目前开采速度,假定没有新的探明储量,我国天然气资源还可开采40年。希望帮到您。
⑦ 世界上的石油和天然气还剩多少年的可以开采
地下油气资源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着人们的认识和技术进步不断变化。在生产消费过程中,油气资源形成这样一个链条:资源量→可采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前者不断为后者提供数量。油气生成有数亿年的历史,如果把1854年波兰药剂师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在波兰克罗斯诺市附近的波坡卡开发的油矿场作为现代石油工业的开始,至今开采也才160年历史,尽管人们大量开采但还不至于短期枯竭。
为获取更多的油气资源,油气田勘探朝向地球深层发展,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21个盆地发现了75个埋深大于5000米的工业油气藏。我国元坝气田成为迄今为止埋藏最深的大型海相气田,气藏埋深6500米左右;近30年来西半球发现的最大油田——巴西卢拉油田位于水下2000米、盐砂岩下5000米。2013年初,在海洋作业上约有500座自升式平台和250座半潜式平台在运作。
在再生能源尚不能替代化石燃料之前,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成为全球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定义,非常规油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地下开采的油气,有非常规石油如油砂、页岩油和致密油,非常规天然气如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一类是合成燃料,包括煤制油、天然气制油和生物质制油。
现今在加拿大阿萨帕斯卡尔油砂矿,载重400吨的巨型卡车每天数万车次运输油砂到加工厂;在中国抚顺地区,数百座页岩油干馏炉耸立;巴西有世界上最大的油页岩干馏炉,每天每座干馏油页岩6200吨;委内瑞拉在奥里诺科地带寻找超重原油,使得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超过沙特阿拉伯跃居世界首位;世界上煤制油最高产量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在美国竖立着数万个井架在开采页岩气;生物质能技术也在不断获得突破,生物质制油也有望在将来进入产业化⋯⋯所有这些都说明,人们正在用非常规手段获取石油天然气。
因此,地下石油天然气资源还能开采多少年,目前还不能估计出准确值。
⑧ 天然气还能开采多少年
按照世纪之交的开采水平,全球天然气目前(2010)的“证实储量”,也就还可供开采59年。假定没再有新的发现,也就是说:假若世纪末的消费速度今后一直不变,全世界已探明的天然气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开采60年。
但不要忘了
大海是个无尽的宝藏
我们有绵长的海岸线
随着技术进步
地上没了去海的深处开采就是
至于海里的什么时候会枯竭
那就很难说了
咱们还没完全搞明白海洋呢
到那时
其他能源估计也开发成熟了(核能 太阳能 潮汐能 都是很有前途的)
咱们还用不用石油天然气就是另一马事了
⑨ 天然气还能用多少年
按照世纪之交的开采水平,全球天然气目前(2010)的“证实储量”,也就还可供开采59年。
假定没再有新的发现,也就是说:假若世纪末的消费速度今后一直不变,全世界已探明的天然气的静态可采储量还可开采60年。
我国可开采天然气预测资源约为38万亿立方米,但现探明可采储量为2万亿立方米。按目前开采速度,假定没有新的探明储量,我国天然气资源还可开采40年左右。
⑩ 石油天然气煤炭可以开采多少年
参照目前的探明储量以及技术水平还可以开采16年,但是随着新油田的发现以及技术的发展这个年限还可以往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