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梁德旺的任职情况
梁德旺还担任南京航大意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是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技术入股)、江苏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江苏意航电气有限公司、江苏新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蔡晓先生和吴晓凡先生六位股东共同发起设立,注册于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型股份制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2218万元。
『贰』 蔡先生今年30岁,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妻子同岁,就职于当地一家国有企业。女儿今年2岁。蔡先生和妻子
蔡先生今年30岁,在一家事业单
位工作,妻子同岁,就职于当地
一家国有企业。女儿今年2岁。蔡
先生和妻子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一
个幸福的家庭。
『叁』 我问男朋友520什么日子。他说蔡总统就职……
你的男友很可爱嘛,哈哈,他不可能不知道520的寓意的。他只是觉得这种日子没什么意思。我男友也是这样的人。我也对他很无语的。不懂浪漫,没有情调。。。O(∩_∩)O但是这种男生也有他的好处呀,一般不花言巧语,人很踏实。楼主如果觉得他平时对你挺不错,那就别因为这种小事生他的气了。如果你真的很在意这类节日,那就跟他说你想过,我觉得他爱你就会陪你过的。好好沟通。祝福你们(⊙o⊙)哦
『肆』 湖北日报蔡华东现在任职
蔡华东 1957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主任记者。1982年1月到湖北日报社从事记者工作。1988年任孝感记者站负责人,1989年任咸宁记者站站长,1992年任《楚天周末》副总编辑,1993年起任湖北日报社政宣科教部副主任。湖北省社会学会会员。策划、编辑的新闻报道"Kent广告冲击波"系列获湖北新闻奖三等奖,《检察官叶子新以身殉职》获湖北新闻奖一等奖、全国法制好新闻一等奖,《"小熊猫"见到妈妈啦》获湖北好新闻二等奖。有《试论当今中国报纸大走势》、《沦专栏专版策划》、《车匪路霸犯罪研究》等20余篇论文在理论刊物刊发。
一位总编辑的“报人责任” 记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蔡华东
湖北传媒网通讯(实习记者韩建超、陈俊蕾)有这样一位报人,从农民到记者,又从记者做到编辑、总编辑;
他先后编辑出版过个人采写作品选《国门倚天剑》、新闻文论选《社会.新闻与报业》、编辑作品选《深山里,好一户英雄人家》、作品集《巍巍青山护长城》;
他曾先后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三届“湖北新闻名人”奖;
他还获得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享受国务院津贴。
在自己的报业生涯中,他把名利看得淡如烟云,却把“责任”二字看得重如泰山,“铁肩担道义”对他而言是实至名归。
他,就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高级记者蔡华东。
他认定读者是办好报纸的不竭动力
提起蔡华东,不可不提及他在《楚天都市报》担任总编辑时的辉煌。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2004年《楚天都市报》由原来的几十万份,发展到130多万份,发行量排到了世界37位。他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都市报人的缩影。
2002年蔡华东接手《楚天都市报》总编辑以后,就认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报纸的生命力应该在人民群众之中。“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群众,大家不订你的报纸,你的报纸就失去了生存的可能。”蔡总说,“所以,坚持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就要全心全意依靠市民办报。”正如1843年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时提出的: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在决定报纸命运的生死牌中,人民群众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你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主管部门就会扶持你、支持你;你拥有众多的读者,广告商会对你青眼有加;你的编辑记者真正能够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你就能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极大的智慧和力量。
“谁是报纸的上帝,谁能给报纸带来不竭的动力?”用蔡总的话说:“你真心为群众,群众就会帮你办报。团结就是力量,和十几亿群众一起,怎么会办不好一份报纸呢?”
主办《楚天都市报》期间,蔡总专门开辟了“新闻评论”、“读者来信来电”等栏目,接受上至省委书记下到平民百姓各个阶层人群的监督和建议。楚报在每年一次大的改进之前,都有一个大型读者意见调查;每周一次业务例会,都会通报读者关于对报纸的意见;内部评报栏、报纸上的“读者·作者·编者”专栏,都不断传递着读者的声音。因为蔡总至始至终坚信:“只要心中有党和人民群众,就可以漫漫求索路无悔,俯仰无愧天地间。”
梁启超认为报纸的作用在于“开启民智”。对此,蔡华东深表赞同,他觉得“开启民智”是传媒人的职责和历史使命。在担任《楚天都市报》总编辑的日子里,他一直将“真实准确”视作报纸的生命,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增强先进文化对受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媒体“传承文化”的重要功能,以提升民众的素质为己任。
在品牌塑造的道路上,《楚天都市报》以丰富厚重的文化含量,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政治责任感,以及文化上的道德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注、支持,也能得到读者的理解与认同。
走过风雨崎岖,尝遍辛酸苦辣,才能见雨后彩虹。在责任之心的驱使下,蔡华东一直在为楚报的发展壮大而努力着、付出着,从而使《楚天都市报》在中国各大报业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当广大读者和业内同行们赞扬他是“报业奇才”时,他说:“《楚天都市报》的辉煌是楚报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传播先进文化是媒体人应尽的责任,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
他心目中的“报人责任”内涵丰富
2005年,他从《楚天都市报》回到湖北日报做副社长、高级记者。职务变了,但他始终将“报人的责任”放在心头。在采访过程中,他也一直在强调新闻人的使命与责任。
他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牢记使命,不忘责任。真正的新闻人要勇于承担起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和经济责任。
牢记政治责任:在采、编、报、播等阶段都按政治准则、政治纪律办事,就能自觉的地抵制一切噪音、杂音,全力服务于党的工作重心,服务于政府和人民。
牢记社会责任:才能做到“与社会同行,与人民同在”。“新闻工作者有别于商人、有别于农民,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传声筒,因此心中必须牢记党的责任、党的使命。”新闻工作者要努力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当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当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
第三个要牢记的责任是文化责任:办报纸和做工人做农民不一样,它有一种文化的传承,具有文化传输的功能。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将来都会被积累下来,先进文化有超越前人的积累;有对错误或落后的批判;有新的个性的创造;也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在积累的过程中创新文化。
第四个要牢记的责任就是经济责任:党报集团也是我们党的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完全靠国家拨钱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所以要自己肩负起经济责任,不断做大做强传媒集团。“如果我们能够牢记使命,肩负起这四种责任,其他的工作也就好安排了。”
现在,作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他更多的是从全局的高度来考虑整个传媒集团的发展。新闻媒体肩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的重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报集团必须以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先进的文化为己任,强化党报的权威,坚持‘三贴近’原则(“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执政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全局服务。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三贴近”原则,是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法宝。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承担起他的历史责任。
蔡华东对目前少数媒体为了追求“眼球经济”,走入了“新闻娱乐化”误区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有些人甚至捏造虚假新闻,而将责任抛到了九霄云外。针对新闻界频发的一个又一个“新闻”,如北京“纸箱馅的肉包子”、江西“恶毒后妈摧残小女孩”,他写出了《初论新闻思维批判与创新》,提出要创新和改善我们的新闻思维,把握向度、恪守信度、尊重、力求高度、追求深度,让那些反社会反主流的、不可新的、媚俗的、低级趣味的、肤浅草率不负责任的、滥竽充数的“新闻”在责任媒体上无处容身。记者是“社会之公人”,媒体是“社会之公器”,新闻人不可忘记自己光荣的使命和历史责任。
陆游说“功夫在诗外”。新闻之外的功夫在哪里? 蔡总认为,政治和文化是新闻的两个最大的外功。对一个记者来说,政治责任是让你不小、不私,高瞻远瞩,光明磊落;文化责任是让你不浅、不俗,学养深厚,敏锐从容。
“责任造就公信力。谁有责任心责任感,谁就会成为一流的传媒集团。”他这样说道。
他是个好记者,更是个优秀编辑
“我不是一个优秀的记者,但可能是一个优秀的编辑。”在蔡华东的编辑作品选《深山里,好一户英雄人家》的前言中,他这样写道。
不过,据湖北日报一位资深记者说,蔡华东一进入湖北日报就显露出他的记者才气。“他七十年代末采写的一篇关于‘兵妈妈’的长篇报道就曾深深打动读者,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那位老记者说:“只是后来工作需要他做编辑、总编辑,他就把才智倾注在编辑方面,一心为他人‘作嫁衣’了。”
翻看他编辑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编辑的文章,力求客观公正,果然是如别人评价的那样以“特殊的功底传达出特殊的意义”,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与他合作多年的同事张晓峰评价他:“蔡华东是原《楚天都市报》的掌舵人,各方面新闻功底都很深厚,尤其是在新闻编辑方面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能把一篇很平淡的消息弄得很精彩。”也许,他的神奇,就在于他的责任感、使命感。他说作为新闻人,一要有专业精神,二要有职业精神,不能为了钱与权出卖自己的良心。
当然,他的神奇与他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正如他书中所写,“‘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居上,不能张狂;处下,则更要有宽阔的胸襟、远大的目光和艰辛的劳动,不然就容易埋没自己。自己不做超出常规的努力,何来突破常规的成功?”
对于荣誉,他淡然一笑
1957年1月,蔡华东出生在湖北仙桃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农村当了十年农民,经历了许多风雨。后来恢复高考,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1982年毕业后走进了湖北日报社,先后任记者、记者站站长、《楚天周末》副总编辑、政宣科教部副主任、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期刊中心总监、党委委员。曾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三届“湖北新闻名人”、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编著出版有个人采写作品选《国门倚天剑》、新闻文论选《社会·新闻与报业》、编辑作品选《深山里,好一户英雄人家》、作品集《巍巍青山护长城》。他参与策划、采写、编辑的系列报道《荣辱观的生活解读》荣获2007年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由于他工作出众,成绩卓著,被人誉为“伟大的新闻学者”、“报业奇才”。
对于这些丰富的经历与耀眼荣誉,蔡华东只是淡然一笑,不愿多谈。“这些都已经是过去了,荣誉只是附属物,你做得越多,回报的可能就会越多。”他的低调,如富矿藏于地底;他的语言,在他的报纸里。他更愿意将自己的思想转化成文字,以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影响他人,影响社会。
『伍』 蔡能贵还在郫县任职吗
据说在唐昌柏条河边开个乡村酒店。
『陆』 蔡鄂将军的生平
蔡锷于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省宝庆府邵阳县城东之亲睦乡蒋家冲蔡桥头(今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一个贫寒农家。幼年在私塾读书。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
后入上海南洋公学(后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
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1911年(宣统三年)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起义,11月出任云南军政府都督。
旋即协助贵州、四川两省独立。二次革命中暗中派兵援助四川熊克武讨袁。事后被袁世凯调至北京,授以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参政院参政等虚职。1915年袁策划称帝,加紧对其监视。蔡以赴津治病为名,逃至日本,转道香港回云南。
12月25日与唐继尧、戴勤等通电宣告云南独立,讨伐袁世凯。次日成立护国军,任第一军总司令,出兵四川,屡获胜利。不久广西、陕西、贵州、浙江、湖南等省相继响应,迫使袁于1916年3月取消帝制。因艰苦转战,积劳成疾,8月赴日本治疗。11月病逝。
(6)蔡英文任职期限扩展阅读:
蔡锷典故:
蔡锷与小凤仙
蔡锷与小凤仙的典故,真可谓是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想当年袁世凯要称帝是需要部将的支持,蔡锷将军不想和袁世凯之流同流合污,于是装病(肺结核是真有其病,但不算严重)要去日本治疗,终于瞒过了老狐狸袁世凯,远赴日本治病,
临别时,与当时的名媛小凤仙的对话,真是令世人无不感动。 蔡 锷:奈何,蔡某七尺之躯,即已许国,再难许卿。君此去,不知何日能还?不知是否记得小女子?说罢,转身上了火车,去日本找孙中山,联合孙中山讨袁。
『柒』 陈胜屿的个人资料
个人履历姓名:陈胜屿
英文名:Fish
星座:狮子座
生日:8.15
身高:165cm
血型:B型
籍贯:广西
擅长乐器:吉他、Keyboards
特长:词曲创作、编曲
爱好:听歌、看电影、玩游戏、旅游
喜欢的音乐风格:很多
喜欢的音乐人:王力宏、陶喆、Mcfly、Maksim
喜欢的演员:周星驰
最大的愿望:带全家人去旅游
代表歌曲《落叶的忧伤》
胜屿任职:
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会员
丰收音乐工作室成员
童鞋音乐工作室成员
广州东嘉娱乐(唱片)有限公司签约歌手
广东星之宝影视传播有限公司音乐监制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2006年广东音乐之声电台《天生快活人》节目版头歌多首,作词/作曲/编曲
2007年《阳光行动》活动主题曲《友爱满分》编曲
2007年南方TVS2电视台《装饰空间》节目片头片尾曲,作词/作曲/编曲
2007年广东电视台《Koobe气象站》节目片头曲,编曲
2007年康民饮食集团的主题曲《康民之歌》,作曲/编曲
2007年广州城建房地产主题曲《城建之歌》,作曲/编曲
2008年南方生活广播《魅力南方》节目版头歌,编曲
2008年“的的伊派”童装,广告配乐
张炜《一个人飞》作词
林颐《日记里的三角恋》作词/作曲
马俊杰《1111》作词
马俊杰《情迷双子座》作词
杨斌《我唔识拍拖》作词/作曲/编曲
杨斌《好男友》作词作/曲/编曲
刘栋升《绝对爱你》作词/作曲
巫一凡《My Love》编曲
朱国豪《大大小姐》编曲
朱国豪《如果明天还会醉》编曲
方雨儿《只要有你在身旁》作词
蓝首峰《纸蝴蝶》作曲
冯建聪《露露公主》作曲/编曲/伴唱
阿宝《想起我你是否泪流满脸》编曲
王颖淇《决定爱你》作词/作曲
蓝首峰《天书》作曲
广东群星合唱512赈灾歌曲《同心相连》作曲/编曲/演唱
512赈灾歌曲《爱在一起》演唱/伴唱
尔萨/方雨儿《我们同舟共济》编曲
阿才《爱过的痛》编曲/伴唱
阿才《识变就掂》作曲/编曲/伴唱
阿才《才元广进》贺年大碟全碟编曲/录音/监制/伴唱
蔡雨晴/杨斌《风.车.恋》作曲
黄旭《完美的演技》作曲/编曲
欢子《午夜男女》作曲
欢子《其实很寂寞》编曲
张曼莉《辞居信》作曲/编曲
张曼莉《玫瑰花》作曲/编曲
张曼莉《纯真戒指》作曲/编曲
王子建《战舞》作曲/编曲 [编辑本段]从业经济2003在校自学民谣吉他
2005年在林颐音乐工作室任职音乐制作
2006年在广州正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职音乐制作
2007年-2009年在广东星之宝影视传播有限公司任职音乐总监
2008年5月14日参加广州电视台《地动山不摇,南粤充满爱》赈灾直播义演
2008年5月30日参加南方电视台《川粤同心,人间有爱》大型赈灾义演
2008年5月28日参加广东音乐人5.30为灾区举办大型公益义演《爱心奉献》
2008年6月17日参加“广州No.1”爱心赈灾暨第二季度“王中王”颁奖义演
2008年11月广州羊城交通电台《欢乐驾驶》节目嘉宾
2009年7月广东音乐之声《音乐先锋榜》节目嘉宾
2009年7月正式签约广州东嘉娱乐(唱片)有限公司
2009年9月正式发行首支个人单曲《落叶的忧伤》 [编辑本段]所获奖项《日记里的三角恋》荣获第六届广州“流行SIX风”词曲创作大赛最佳作词奖
《我一个人飞》荣获2005年度广东省流行音乐“学会奖”十大金曲奖
《只要有你在身旁》荣获2007年度广东省流行音乐“学会奖”十大金曲奖作词奖
《纸蝴蝶》荣获2007年度广东省流行音乐“学会奖”十大金曲奖作曲奖
『捌』 中国任职期数最短的皇帝是谁
在位时间最短: 金末帝 完颜承麟,即位仅仅半天就杀死
【简介】
完颜承麟(?—1234年),金国末代皇帝。原为金国将领,天兴三年(西元1234年)正月,金哀宗不欲做亡国之君,遂将帝位传予他。于下旨传位翌日举行即位大典,但大典未及完成宋蒙联军已攻入城内。完颜承麟唯有草草完成大典立刻带兵出迎,死于乱军之中。据史学家推测,完颜承麟在位时间不足半天,更有说指出在位时间不足一个时辰,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生平】
完颜承麟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玄孙,曾祖为太祖四子完颜兀术(完颜宗弼)。完颜承麟初为金国将领,骁勇善战、才略兼备,深受金哀宗完颜守绪为器重。
天兴元年(西元1232年),蒙古军队挥军南下犯金。哀宗遂以“率兵抗蒙”为由,留下家眷于汴京而出奔。完颜承麟沿途不离不弃,以身保哀宗之全。纵然沿途文武百官很多都为保命而逃走,完颜承麟依然以身护主,成功护送哀宗至归德,后又护送哀宗至蔡州(今河南蔡县)。
到达蔡州后,完颜承麟建议哀宗组织中央统治,积极筹备防卫蒙古来犯的事宜。
【受禅】
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蒙古军挥军直进,加上南宋军的支援下,蔡州被围。哀宗深知亡国之日将至,不愿当亡国之君,遂下诏禅位予完颜承麟,承麟初执意推却,后哀宗苦苦哀求,曰:“朕所以付卿者,岂得己哉;以朕肌肥,不便鞍马。城陷之后,驰突必难。顾卿平昔以疾闻,且有将略可称。万一得免,使祚胤不绝,此朕之志也。”意思大概是哀宗认为自己身胖,不能策马出征。万一城陷,必难突围。故传位予身手矫健,有才有略的完颜承麟,望他如有幸逃脱的话,可延续国祚。故此,完颜承麟唯有答允继位。
翌日,传位大典刚开始不久,即接到战报说宋蒙大军已攻进城内,哀宗仓皇逃往幽兰轩,而刚即位的末帝完颜承麟即急率兵出门迎敌,展开巷战,唯不敌宋蒙联军,遂退守子城。
另一方面,哀宗逃往幽兰轩后即自缢而死。完颜承麟收到哀宗死讯后,与百官到哀宗遗体前痛哭,并为其起谥号为“哀”。
【战死】
末帝哭祭哀宗后,宋蒙大军已攻到子城城下。不消一刻便被联军击溃,末帝死于乱军之中。金国自太祖建国至此历120年,亡于南宋、蒙古联军之下。
完颜承麟之遗体由亲属及兵士埋葬于簸箕湾,后于2003年12月,完颜后人将其遗体迁回完颜村,埋葬于芮王墓之后。
『玖』 我想了解一下:关于同声翻译:
见惯了电视新闻里不同国籍的人戴着耳机开国际会议的场面,有的人一直以为是电脑完成了同步翻译的工作。其实耳机的后面还有一群人在辛苦工作,他们就是会议的同声翻译。近日,听说北京“人才英语超市”要开设“同声翻译”培训班,并请到了资深老师,记者前往采访,对“同声翻译”这个职业一探究竟。
“闪电般的思维”
接受采访的卢嘉祥先生和蔡宝玉先生都有多年的同声翻译经历。卢嘉祥先生1965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国家邮电部、文化部、国家经济委员会、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任职,曾在国内外担任过许多重要国际会议的英语/汉语同声翻译工作,还曾经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担任翻译。他对同声翻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进行“闪电般的思维”。由于要求同步,“同传”的时候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国际会议都要求多个语种同时进行同声翻译,按语种分为数个“翻译间”,一字排开。他遇到使用语种最多的一次是欧盟和我国原冶金部的一次部长级合作会议,当时有中、英、俄、法、德、西班牙六种语言,每个语种由三名同声翻译轮流上阵,每人20分钟。中国代表用汉语发言的时候,就由中国的同声翻译首先译成某一种外语,再由其他“翻译间”在听到的同时翻成自己的“译出语”。整个过程非常紧张,不允许思想有丝毫放松和走神。
蔡宝玉先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70年代,他在英国大使馆做了四年翻译,后来转到瑞士大使馆,多次参加联合国会议,并做过联合国的专职同声翻译。回国后长期在华北油田从事英语口语教学工作。多年的习惯养成了他飞快的语速,他说别人给他的评价是“非常爱说话”,他说因为在同声翻译过程中,思维是飞速运转的,久而久之,语速也变得飞快了。
“五种能力一个都不能少”
卢嘉祥和蔡宝玉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同声翻译,并不要求你必须是英语天才,也并不一定非要是正规大学科班出身,关键在于灵性、毅力和下苦功。他们的共识是:要想从事这个职业,有五种能力是必须具备的:一是英语的运用能力,必须有很好的英语基础,否则一切免谈。二是汉语的运用能力。同声翻译在两种语言间来回切换,如果对汉语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自如地游走在两个语言系统之间。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水平。国际会议各种各样,主题千变万化,天文、地理、武器、纳米,什么都可能成为议题,同声翻译人员应该是杂家。四是心理素质,要能顶得住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五是身体条件,精力、体力,甚至肌肉的组织协调能力都要能够适应极大的工作强度。
问到怎样才能练就高水平的英文,卢嘉祥说,首先要对英语感兴趣,其次还要有非凡的毅力。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每日每时——“English only”,不停地听,不停地说,不停地补充,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蔡宝玉认为最主要的是多练,抓到机会就说,他说只要自己有决心,能付出坚持不懈的和艰苦的努力,加上好的机遇,苦练几年,当一个同声翻译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一天报酬四千元”
外界有传言说同声翻译的报酬高达每小时三四千美元,卢嘉祥长期以来经常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的同声翻译工作,记者向他求证时,他笑着说没有这么多,但他坦言这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业。就拿北京来说,目前付给同声翻译的报酬一般是每天4000元人民币,这是每组三人的平均所得,如果不需要助手而独立完成翻译任务,最高的可以达到每天一万元以上。时间的计算按照8小时工作日进行,从会议开始到四个小时算半天,四个小时以上到八个小时算一天。此外,客户将支付同声翻译的食宿费用、机票费用、地面交通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总的说来,收入很可观。
-靠实力说话
据两位被采访人介绍,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机构来负责同声翻译的相关事宜,也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对同声翻译的工作进行考评。要看一个同声翻译究竟胜任不胜任,将会直接由所服务的会议各方来作出评价。一般会议结束后,主办单位、会场主席、专家、中国代表团、其他国家代表团都会对同声翻译的工作表示感谢,如果觉得你的工作很出色,他们会给予热情的赞扬,有的会直接邀请你下一次再和他们合作。如果同声翻译很糟糕,会场里当时就会有所反应,跺脚的、咳嗽的、说话的都有。最近有媒体报道了国家教育部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将共同主持翻译资格证书考试的消息,两位老师认为,证书不是唯一的通行护照,有证的不一定就有人请,没证的也不见得就没有人请。关键还得看实战的能力,如果应付不了,别人是不会对你讲情面的。看来,同声翻译是真正靠实力说话的职业,能力不到,只有坐“冷板凳”了。
-北京需要多少同声翻译
虽然我国早在1956年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就采用过较大规模的同声翻译,但同声翻译真正热起来,还是这几年的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现在不管是哪里的国际会议,都离不开中文,都少不了来自中国的同声翻译。全球几乎天天都有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同声翻译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都是巨大的。目前国内用得比较多的是英、法、俄、日、韩、阿拉伯等语种,可是由于这个职业的特点,现在能够胜任同声翻译工作的人才很少,北京也大概只有数十个人。他们或是自由职业者,不属于任何单位,或是大学外语系的老师,或是一些具备相当能力的外事部门在职人员。据说,欧盟和澳大利亚甚至还请中国老师为他们培训同声翻译,同声翻译的市场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了。
职业背景
同声翻译,也被叫做“同声传译”,简称“同传”,一般用于大型国际会议时各种语言相互转换,要求译出语和译入语几乎同步进行,当发言人的话语传到与会者耳中时,已经是与会者各自熟悉的语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设立在德国纽伦堡的国际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时,首次采用同声翻译,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型国际活动中采用同声翻译。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后,使用同声翻译的场合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和国际间的往来日渐频繁,同声翻译在国内也成为了极为走俏的一个职业。据了解,目前能够从事同声传译的人员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拾』 蔡锦隆的人物任职
台中市柯蔡宗亲会理事
台中市西屯区警友会副会长
台中市产业工会联合会顾问
台中市汽车驾驶员职业工会名誉顾问
台中市义消第一大队副中队长
台中市第十四届、第十五届议员
台中市议会国民党党团书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