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造卫星的数量、寿命分别是多少
人造卫星有民用和军用的分别。90年代初的统计,全世界30多年里,已经发射成功的航天器有3824个,其中美苏的军用卫星有2566个。当然卫星都有寿命,最长的几年,最短的只存在几天。所以同时在天空中的卫星不会有几百个几千个。许多民用卫星和科学卫星,也为一定的军事目的服务。
❷ 卫星的寿命通常是多久
人造卫星的寿命取决于许多因素。
第一大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是卫星本身。卫星正常功能的发挥,需要卫星本身各系统都能良好地工作,而卫星各部件都是有寿命的,一旦某一部件过了寿命期,它一出故障就会导致整个卫星失效。
所以,人造卫星在设计研制过程中,都要分析各部件的寿命,对于一些寿命较短的部件,可以采取备份的方法提高其寿命,从而提高卫星整体的寿命。另外,由于生产制造可靠性的因素或空间环境的作用,一些部件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前也可以提前损坏,这就要求在地面上提高加工制造精度,并且对一些容易损坏的重要部件实行多余度备份。大型应用卫星需要不断地对轨道和姿态进行调整,以使之能正常使用。
轨道调整和姿态保持主要靠火箭发动机,它在不断消耗推进剂。为此,通信卫星等应用卫星也就越来越大,以尽可能携带更多的推进剂,来延长其使用寿命。
第二大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是空间环境。人造卫星在运动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包括地球非球形的形状摄动,大气阻力摄动,太阳光压摄动,日、月引力摄动等。
这些摄动的影响常常导致人造卫星的轨道形状和大小都发生变化,对卫星的运动轨道在空间的位置和寿命的长短都起着重要作用。此外,空间的重粒子事件也会对卫星部件产生不利作用,会导致某些部件失效,为此,必须对一些易受影响的部件进行防护。
第三大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是轨道因素。一般低轨道卫星寿命都比较短,高轨道卫星寿命相对较长,这主要是因为轨道高度不同,大气产生的阻力不同。提高卫星的寿命,可以产生很大的效益,因此在卫星设计制造阶段,要综合考虑影响卫星寿命的种种因素,并事先想办法尽可能消除或削弱不利因素,提高其使用寿命。
❸ 寿命最长的人造卫星是什么卫星
人造卫星的寿命相差悬殊,因为它基本上取决于轨道设计师的意图。如果轨道离地面较近,大气的阻力使它不断减速,最后必然落入底层大气而焚毁。例如,前苏联1964年3月27日发射的“宇宙27号”卫星,因为近地点还不到200千米,所以在轨道上只运行了1天时间。在2000多颗卫星中,寿命最长的是美国1970年4月8日发射的2颗军用卫星——“核爆炸检测卫星”11号和12号,它们与地球最近时也有11万千米以上——相当于到月球路程的1/3,所以估计若无“飞来横祸”(如与陨石相碰),则可存在100万年!
❹ 一个卫星可以用多久
一、人造卫星使用寿命大部分为1~2年,最长的不超过10年。
二、原因有:
1、把卫星做的结实耐用势必会增加卫星重量,而增加发射成本.这就是一个成本核算问题;
2、现在电子技术发展迅速,长期服役的卫星,使用一段时间后,更不上社会发展对他的要求,势必要淘汰;
3、太空环境恶劣,把卫星做的结实耐用增加卫星重量,而增加发射成本后,不能保证其服役时间一定较长.存在很多不确定因数。
❺ 在天上飞的人造卫星,为何也会有寿命周期
太空中没有阻力,卫星可以一直在轨道环绕吗?其实并不是这样,在轨道环绕也是需要燃料的,这些燃料用来使卫星保持姿态和轨道高度。
怎么样,卫星并不是像大家想想的那样,稳稳地飘在轨道上。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很多人力物力,需要很多航天科研人员,以及很多相关产业来支持。
❻ 人造卫星的寿命取决于哪些因素
人造卫星的寿命取决于许多因素。第一大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是卫星本身。卫星正常功能的发挥,需要卫星本身各系统都能良好地工作,而卫星各部件都是有寿命的,一旦某一部件过了寿命期,它一出故障就会导致整个卫星失效。所以,人造卫星在设计研制过程中,都要分析各部件的寿命,对于一些寿命较短的部件,可以采取备份的方法提高其寿命,从而提高卫星整体的寿命。另外,由于生产制造可靠性的因素或空间环境的作用,一些部件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前也可以提前损坏,这就要求在地面上提高加工制造精度,并且对一些容易损坏的重要部件实行多余度备份。大型应用卫星需要不断地对轨道和姿态进行调整,以使之能正常使用。轨道调整和姿态保持主要靠火箭发动机,它在不断消耗推进剂。为此,通信卫星等应用卫星也就越来越大,以尽可能携带更多的推进剂,来延长其使用寿命。第二大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是空间环境。人造卫星在运动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包括地球非球形的形状摄动,大气阻力摄动,太阳光压摄动,日、月引力摄动等。这些摄动的影响常常导致人造卫星的轨道形状和大小都发生变化,对卫星的运动轨道在空间的位置和寿命的长短都起着重要作用。此外,空间的重粒子事件也会对卫星部件产生不利作用,会导致某些部件失效,为此,必须对一些易受影响的部件进行防护。第三大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是轨道因素。一般低轨道卫星寿命都比较短,高轨道卫星寿命相对较长,这主要是因为轨道高度不同,大气产生的阻力不同。提高卫星的寿命,可以产生很大的效益,因此在卫星设计制造阶段,要综合考虑影响卫星寿命的种种因素,并事先想办法尽可能消除或削弱不利因素,提高其使用寿命。
❼ 卫星的寿命到了,怎么处理
科学家处理报废的卫星有两种方法。
1、降低功能失灵卫星的速度,让它回落到地球,在再入过程中于大气层中燃尽。
2、把报废的卫星推到一个更高的轨道,这样它将继续绕地球轨道运动数百年,远离正常的卫星。
人造卫星按照用途处在不同的轨道高度上,一些非常低,距离地面仅有几百公里,如国际空间站几百公里;而有些卫星的轨道很高,距离地面数万公里,如地球同步卫星。处理报废卫星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距离地球有多年。为了遗弃近地轨道的人造卫星,太空工程师稍微改变其轨道,使其进入较低的轨道,并在25年内再入大气层中烧毁。这被称为人造卫星的“25年规则”。
(7)人造卫星的使用年限为扩展阅读
事实上,把报废的远地卫星推入这样更高的轨道只需改变11米每秒的速度,而降低其轨道使其再入大气层需要改变1500米每秒的速度,所以“燃油经济性”可见一斑。墓地轨道也称为垃圾轨道或弃星轨道,位于地球上方36050公里,比最远的远地卫星高出大约321公里,这样能保证其他正常卫星的安全。处在“墓地轨道”上的卫星继续围绕地球旋转数百年,然后逐渐失去高度。
❽ 请问一般的人造卫星的寿命有多久
不同的卫星设计寿命不同,一般在10年左右,间谍卫星往往寿命较短,因为可能被敌对国家破坏吧,通信卫星一般寿命较长。
❾ 人造卫星的一般寿命是多久
人造卫星的寿命取决于许多因素。
1、第一大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是卫星本身。卫星正常功能的发挥,需要卫星本身各系统都能良好地工作,而卫星各部件都是有寿命的,一旦某一部件过了寿命期,它一出故障就会导致整个卫星失效。
所以,人造卫星在设计研制过程中,都要分析各部件的寿命,对于一些寿命较短的部件,可以采取备份的方法提高其寿命,从而提高卫星整体的寿命。
另外,由于生产制造可靠性的因素或空间环境的作用,一些部件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前也可以提前损坏,这就要求在地面上提高加工制造精度,并且对一些容易损坏的重要部件实行多余度备份。
大型应用卫星需要不断地对轨道和姿态进行调整,以使之能正常使用。轨道调整和姿态保持主要靠火箭发动机,它在不断消耗推进剂。为此,通信卫星等应用卫星也就越来越大,以尽可能携带更多的推进剂,来延长其使用寿命。
2、第二大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是空间环境。人造卫星在运动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包括地球非球形的形状摄动,大气阻力摄动,太阳光压摄动,日、月引力摄动等。
这些摄动的影响常常导致人造卫星的轨道形状和大小都发生变化,对卫星的运动轨道在空间的位置和寿命的长短都起着重要作用。此外,空间的重粒子事件也会对卫星部件产生不利作用,会导致某些部件失效,为此,必须对一些易受影响的部件进行防护。
3、第三大影响卫星寿命的因素是轨道因素。一般低轨道卫星寿命都比较短,高轨道卫星寿命相对较长,这主要是因为轨道高度不同,大气产生的阻力不同。
提高卫星的寿命,可以产生很大的效益,因此在卫星设计制造阶段,要综合考虑影响卫星寿命的种种因素,并事先想办法尽可能消除或削弱不利因素,提高其使用寿命。
(9)人造卫星的使用年限为扩展阅读:
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除近地轨道外)通常有三种: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极轨轨道。
1、地球同步轨道是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顺行轨道。但其中有一种十分特殊的轨道,叫地球静止轨道这种轨道的倾角为零,在地球赤道上空35786千米。
地面上的人看来,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是静止不动的一般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选用这种轨道比较有利。地球同步轨道有无数条,而地球静止轨道只有一条。
2、太阳同步轨道是绕着地球自转轴,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旋转角速度等于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360度/年)的轨道,它距地球的高度不超过6000千米。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以相同的方向经过同一纬度的当地时间是相同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一般采用这种轨道。
3、极地轨道是倾角为90度的轨道,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每圈都要经过地球两极上空,可以俯视整个地球表面。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常采用此轨道。
❿ 航天器一般寿命是多久
当寿命结束时,不只有成为太空垃圾一个归宿。
去往月球、火星或太阳系其他地方的深空探测器,在燃料或供电中断之后,或永远的飘在原来的轨道上,或撞击到某一个临近天体上,或就地停留在她们结束工作的地方,或在太空中永远流浪。当她们从地球上启程时,科学家们寄希望于她们能够走入一片新的领域,为我们认识太空和行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现。而她们也大都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在超期服役并耗尽自己最后一点力气后,停在了路的尽头。
这个没有具体的答案。每个卫星都有不同的寿命。卫星也分好几种的,比如我知道的通信卫星基本寿命都在15年左右,而那些军事卫星什么的我就不太清楚了。天宫一号只是为了完成与其他卫星的对接任务,所以寿命不需要太长的。
两次探测器活动之间,我们有关这四颗巨行星及它们卫星的知识大幅扩展。旅行者1及2号发现木星的大气动力结构、闪电、极光极复杂,还发现了三颗新卫星。2个最大的惊人点则在于:木星有光环,木卫一有活跃的硫火山,在朱庇特磁层中产生了重要效应。
当两艘探测器到达土星时,它们发现了1000多个小光环和7颗卫星,包括预计中存在的保证光环结构稳定的牧羊卫星。气候与木星的相比较相当稳定:宏大的喷射流很少有分叉(一个长达33年的白点/圆带被发现),土卫六的大气烟雾腾腾,土卫一的出现也很令人吃惊:一次剧烈的星球碰撞使它的外形像颗死星。大惊奇在于光环的奇怪外观:穗状、带状、轮辐状,出乎意料,无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