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院执行部门有没有义务提示当事人保权期限
===诉前保全,是一种应急程序,保全裁定结尾处,着重告知逾期不起诉的风险。应急措施完成后,当事人要积极开展后续维权活动,包括起诉、财产保全分析、参与诉讼等。
===银行账户的保全期限是1年,到期后,如果当事人没有申请继续保全,法院没有作出续封裁定,该账户的冻结将自动解封。
===申请保全、申请继续保全,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申请类权利,由当事人选择行使或放弃。
===个人认为,法院可以在诉讼风险告知书、保全裁定书等材料中,对保全期限及申请继续保全作出提示,以提醒当事人选择。但这种提示不是法定义务,与判决书中告知上诉权不同。判决书中明文告知上诉权利、期限和上诉法院,是基于民诉法148的规定:“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而关于保全裁定,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㈡ 法院查封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已于2004年10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民事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实践经验,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应当作出裁定,并送达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
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需要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协助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协助执行通知书,连同裁定书副本一并送达协助执行人。查封、扣押、冻结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送达时发生法律效力。
第二条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
未登记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依据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据确定权属。
对于第三人占有的动产或者登记在第三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第三人书面确认该财产属于被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
第三条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生效后至申请执行前,债权人可以向有执行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债务人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作出保全裁定,保全裁定应当立即执行。
第四条诉讼前、诉讼中及仲裁中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进入执行程序后,自动转为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并适用本规定第二十九条关于查封、扣押、冻结期限的规定。
第五条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下列的财产不得查封、扣押、冻结:
(一)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家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
(二)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费用。当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必需的生活费用依照该标准确定;
(三)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完成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物品;
(四)未公开的发明或者未发表的著作;
(五)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用于身体缺陷所必需的辅助工具、医疗物品;
(六)被执行人所得的勋章及其他荣誉表彰的物品;
㈢ 法院是否有权向公安机关调取诉讼材料
行政诉讼作为一种独立的诉讼是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的产物,并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发展。由于各国社会制度和法制传统不同,世界各国对于行政诉讼机构的设置、职权范围和程序制度等的规定不尽相同。
法律咨询:
法院有权可以向公安机关调取诉讼材料吗?
1案件材料在基层派出所迟迟没有向上级提交,案子已经拖了三个多月了,如果想争取案子得到早日审理的话,请问:法院有权可以向公安机关调取诉讼材料吗?
律师回答:
法院无权直接从公安机关调取材料。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有一定的期限,即侦察阶段2个月,补充侦察一个月,如果派出所超过法定期限,迟迟没有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你可以向派出所或者公安局反映,请求依法办事。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为诉讼。
律师、社会团体、提起诉讼的公民的近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以及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第三十条代理诉讼的律师,可以依照规定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可以向有关组织和公民调查,收集证据。对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材料,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保密。
经人民法院许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代理人可以查阅本案庭审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
延伸阅读:
离婚诉讼的十大误区
如何应对民事诉讼送达难的问题
行政诉讼案件案由规定
㈣ 对法院的案件有疑问,卷终哪个部门可以有权查明
法院内有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档案处,其级别相当于一个审判庭,你可以持有效证件到该处查阅.如果你问的是原来承办的法官或书记员,人家还真没骗你,他确实找不到了.
卷宗保管是有期限的,一般的二十年,有三十的,也有永久的,具体掌握分地区或案件不一样,但五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放心吧.
楼上的两位也别光骂法院,您想过是律师蒙你的可能性么???
㈤ 法院判决书的有效期是多久
法院的判决书一直是有效的。但需要在6个月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判决书版生效后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间是2年。权
法院的裁判文书存在两个效力,一个是法律效力,一个是执行效力。
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一经生效(一审判决在超过上诉期后没有上诉的判决以及二审终审的判决,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即具有永久法律效力,除非被依法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5)法院是否有权力规定查阅的期限扩展阅读
判决书,法律术语,是指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种应用写作文体,包括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规:法院生效的判决书从2014年1月1日起在互联网全面公布,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未成年犯罪以及不宜“晒”的4类判决书外,公众均可随时查阅.
㈥ 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期限
法律对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做了比较严格的限制,以防止权力滥用。
㈦ 民事案件中当事人是否有权查阅正在审理期间的案件卷宗
可以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调取卷宗司法解释,当事人可以查阅调取卷宗
㈧ 法律如何规定权利行使的期限
法律主要规定了两类期限:第一、诉讼时效;第二、除斥期间。
根版据权利类型的不同,法权律对权利的行使主要规定了两类期限。第一类,诉讼时效,主要针对的是债权请求权,一般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第二类,除斥期间,主要针对形成权,比如撤销权,除斥期间并不都一致,具体由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75条“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㈨ 法律规定的民事诉讼有效期是多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来民法通则》第一百三自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条: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9)法院是否有权力规定查阅的期限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申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 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参考资料:中国普法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