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棕竹养法
棕竹的养殖方法一
棕竹一般常在春季结合换盆时进行,将原来萌蘖多的植丛用利刀分切数丛,分切时尽量少伤根,不伤芽,否则生长缓慢,观赏效果差。
棕竹的养殖方法二
棕竹分株上盆后置于半阴处,保持湿润,并经常向叶面喷水,以免叶片枯黄。待萌发新枝后再移至向阳处养护,然后进行正常管理。
棕竹的养殖方法三
棕竹在5一9月生长眨期要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宁湿勿干,但不能积水否则容易烂根。
棕竹的养殖方法四
高温期还应经常用水喷洒叶片和地面,增加空气湿度,秋冬季节适当减少浇水量,冬季要停止施肥。
养棕竹的注意事项
1、养好棕竹要注意做好冬季防寒、夏日遮阳、合理施肥、适当修剪等工作。
2、棕竹长势强健,冬季只要移到室内,由于冬季气温低,植株进入休眠,基本停止生长,故要节制浇水,盆土要带干,停止施肥,盆土湿和低温条件会使棕竹烂根或大量脱叶。
3、春季气温升高,一般清明以后出室到户外养护,夏季要置于荫棚或树荫下,在半阴和湿润环境中,能使新枝不断生长,老叶保持翠绿,烈日炎炎、干燥热风是造成棕竹叶焦、干枯的主要原因。
4、夏季炎热时节,除正常浇水养护外,经常叶面喷水和地面泼水,可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减少植株枝叶上的积尘,能使植株生长良好。而梅雨及夏季阵雨季节,防止盆内积水。
5、夏秋是棕竹生长季节,需适当增加肥水管理,土壤保持湿润,但忌积水和干旱。
6、平时发现焦叶、枯叶,需及时修剪,盆栽棕竹小株的一年翻盆换土1次,大株2-3年翻盆1次,一般在春季出棚时进行。
如果喜欢家里有点摆设,那棕竹摆设肯定要有很强的自我生存的能力的,因而,种棕树能让家居有点绿色之外,生活也不乏惬意。今天小编对棕竹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介绍就到这儿,谢谢大家的欣赏。
Ⅱ 有关棕竹的概况是怎么样的
Rhapis excelsa
又称观音竹,为棕榈科常绿灌木,是我国传统盆栽喜阴观叶植物(裂片5~12,片)。我国栽培变种有花叶棕竹,还有细叶棕竹(掌状叶细小,2~4枚裂片)矮棕竹(掌状叶10~20裂片)。
1.分株
在春季换盆时将原来萌蘖多的株丛用利刀分切数丛,分切时少伤根,不伤芽,每株含8~10株以上。分后的盆苗,放在阴凉、温暖和稍潮湿的地方,每日向叶面及周围喷水2~3次,恢复生长后放在向阳处养护。亦可挖出新出土不久的单株另行栽植。
2.播种
播前种子用30~35℃温水浸两天后,种子开始萌动时,播在腐叶土与河沙混合基质中,覆土5厘米,播后在20~25℃温度下1~2个月即可发芽,当幼苗子叶长达8~10厘米时进行移栽,移时3~5株一丛,以利成活和生长。
3.上盆
棕竹主根是呈水平方向伸展横生在土中,主根的不定芽具有很强的萌发力,向上抽生单株茎干,使株丛成灌木状,因此花盆要比植株大一些,以适应新株的扩大。盆土用腐叶土、泥炭,加1/3珍珠岩,上盆后放在蔽荫潮湿处缓苗。
4.管理
棕竹较喜肥,生长期间每月施1~2次人畜粪液加尿素,可长年放在明亮的室内,夏季放在通风的散射光处遮光50%,防止强光直射,否则会叶片发黄。盆土过干,叶尖变褐色枯死,水分太多会烂根,在炎热干燥时要喷水,冬季用清水洗叶,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5℃,白天以18~20℃,夜温16℃生长正常。温度低于3℃就受寒害,10月中下旬入室,4月中旬出房。棕竹生长要求通风良好,闷湿不通风极易引发霜霉病和介壳虫,可用1000倍甲基托布津和1000倍氧化乐果防治。
Ⅲ 棕竹(棕榈科 棕竹属)栽培技术是怎么样的
Rhapis excelsa(Thunb.)A.Henry.
棕竹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叶形秀丽似扇状,美观清雅,颇显热带风光,是常见的室内观叶植物。
[形态特征]
常绿丛生灌木,茎圆柱形有节,上面具褐色网状粗纤维质叶鞘,叶掌状,10~20裂,深达叶基,裂片呈宽披针形,脉疏而不明显,叶柄两面拱凸,光滑无刺。雌雄异株,小浆果初为白色,后变成黄色,成熟时呈蓝黑色,4~5月开花,10月果实成熟(见彩图98)。同属中相似的种有:
筋头竹Rh.flaballiformis又名观音竹。高2米左右,株形和棕竹相似,但掌状叶的裂片很宽,约等于棕竹的2~3倍,每叶只有5~7条裂片,呈明显的扣船形,叶缘有细锯齿。
花叶筋头竹Rh.f.var.variegata叶形和筋头竹相似,但叶面上布有黄色和白色纵条纹,观赏价值极高。
[分布]
原产于我国华南和西南东部的山林中,南北各地均作为室内观叶盆栽。
[习性]
棕竹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冬季室温不得低于8℃,否则就会受冻,但也能忍耐短时间3℃左右的低温;也怕暑热,如果夏季气温超过34℃,加上通风不良,叶片常常焦边,生长停止,开花后会大量落果,还容易引起霜霉病、褐斑病和介壳虫为害。棕竹属于阴性植物,怕阳光暴晒,不论南方和北方都需在庇荫环境下养护,否则叶片黄枯而脱落,生长停止,最终必将导致全株的死亡。
棕竹在原产地都生长在由林木的枯枝落叶构成的腐殖质土层中,因此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腐殖土,不耐瘠薄和盐碱,在僵硬板结的土壤中无法生长。它们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在北方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不良,怕干风,极不耐旱,较耐水湿。
[繁殖与栽培养护]
棕竹虽可播种繁殖,但是它们在原产地都生长在茂密的森林中,很难收到种子。人工栽培时多单株在室内培养,又是雌雄异株,花后大多不能结实,因此多采用分株繁殖。
分株应在早春新枝抽生前进行,如果不是大量繁殖,可在不破坏母株株形的情况下用长刀将盆株边缘的幼小茎秆连同根系一起挖掘出来,立即上盆栽种,即可长成一棵新株。大量繁殖时应将株丛稠密的多年生植株从花盆中脱出来,清除掉根团外围的泥土,以2~3根茎秆为一丛,用利刀或修枝剪将丛间相连的横生主根断开,同时撕开须根立即栽种。分株后根系上的伤口很多,最好用不加肥的培养土上盆,放在庇荫处把水浇透,2天后松1次土,暂时不要浇水,每天向叶丛上喷水2~3次,如果盆土变干,可向盆面少淋些水。半个月后再浇透水,以防根系上的伤口腐烂。
棕竹为典型的室内观叶树种,由于根系的耐湿性比较强,长期在室内陈设时盆壁不会被阳光晒烫,为了提高装饰效果,可直接栽入造型优美的瓷盆中。栽培时应使用酸性腐殖培养土,2年翻盆换土1次。在生长旺季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10~15天追施1次酸性液肥;春季应经常向叶面喷水来提高空气湿度,夏季应加强通风并防暑降温,如果室内闷热,最好移到室外大树下或荫棚内养护;冬季应放在供暖充足的室内或进入中温温室越冬,盆土应间干间湿,最好能多见些阳光。如果叶片发黄,可浇灌或喷布0.2%的硫酸亚铁水溶液,并随时剪掉茎秆中间的枯黄老叶。
主要病虫害有:棕竹叶枯病、椰圆盾蚧、考氏白盾蚧、蜘蛛抱蛋并盾蚧、常春藤圆盾蚧等。防治方法:①清除病叶,烧毁。发病期喷洒波尔多液或多菌灵等药剂。②蚧若虫期喷洒氧化乐果、亚胺硫磷、马拉硫磷等任一种药剂,盆栽可施呋喃丹埋于盆土内,浇水。
[观赏与应用]
棕竹可常年在室内陈设,不必轮换;在地下商场及地铁的候车厅内,只要有明亮的灯光,都能正常生长。在观赏温室及室内花园中,多把它们直接地栽在高大的热带植物下面,构成一幅热带山林的自然景观。家庭培养时可将矮小的分株苗拼栽在较大的椭圆或长方形浅盆中,土面可高出盆沿,再安放几块小山石,将它们制作成丛林式盆景,可大大提高观赏效果。
Ⅳ 棕竹的生活习性
棕竹的生活习性:
棕竹喜温暖湿润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不耐积水,极耐阴,夏季炎热光照强时,应适当遮荫。适宜温度10~30℃,气温高于34摄氏度时,叶片常会焦边,生长停滞,越冬温度不低于5℃。株形小,生长缓慢,对水肥要求不十分严格。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瘠薄和盐碱,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温度。
形态特征:
丛生灌木,高2-3m,茎干直立圆柱形,有节,直径1.5-3cm,茎纤细如手指,不分枝,有叶节,上部被叶鞘,但分解成稍松散的马尾状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网状纤维。
叶集生茎顶,掌状深裂,裂片4-10片,不均等,具2-5条肋脉,在基部(即叶柄顶端)1-4cm处连合,长20-32cm或更长,宽1.5-5cm,宽线形或线状椭圆形,先端宽,截状而具多对稍深裂的小裂片,边缘及肋脉上具稍锐利的锯齿,横小脉多而明显;叶柄细长,约8-20cm,两面凸起或上面稍平坦,边缘微粗糙,宽约4mm,顶端的小戟突略呈半圆形或钝三角形,被毛。
肉穗花序腋生,长约30cm,花小,淡黄色,极多,单性,雌雄异株。总花序梗及分枝花序基部各有1枚佛焰苞包着,密被褐色弯卷绒毛;2-3个分枝花序,其上有1-2次分枝小花穗,花枝近无毛,花螺旋状着生于小花枝上。雄花在花蕾时为卵状长圆形,具顶尖,在成熟时花冠管伸长,在开花时为棍棒状长圆形,长5-6mm,花萼杯状,深3裂,裂片半卵形,花冠3裂,裂片三角形,花丝粗,上部膨大具龙骨突起,花药心形或心状长圆形,顶端钝或微缺;雌花短而粗,长4mm。
果实球状倒卵形,直径8-10mm。种子球形,胚位于种脊对面近基部。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Ⅳ 棕竹怎么养护
棕竹为棕搁科常绿灌木,茎纤细如手指,有叶节,不分枝,叶掌状深裂,青绿如竹,又颇具热带的韵味,是栽培很广的一种观叶植物。同属的细叶棕竹,高不及1米,掌状裂叶更纤细,宽约0.6-1.6厘米,形态优美,近来多被引种,尤其适合家庭栽培。
棕竹原产我国广东、广西、云贵等地,日本也有,常繁生山坡、沟旁荫蔽湿润的灌木丛中,性喜温暖湿润、半阴通风的环境,畏烈日,喜欢生长在富含腐殖质的硫松湿润的砂壤土中。若土壤干旱瘠薄,则生长欠佳。
棕竹生性强健,管理粗放,5-9月要遮荫,宜保持60%的透光率,生长期土壤以湿润为度,宁湿勿干,空气干燥时,且要经常喷水保持环境有较高的湿度。施肥每月l一2次,粪肥或其它氮肥均可。通风不良处有时会发生介壳虫,若少量发现时应用人工刮除。另外,对植株上的枯枝黄叶要及时剪去。
棕竹多以分株繁殖或从野外挖取。分株常在4月份结合换盆进行。每隔2-3年换一次盆。分株时,每个株丛不宜少于10杆,否则生长恢复慢、观赏效果差。分株上盆后,要放半阴处,浇水不要太多,待萌发新枝后再移至向阳处养护,然后进行正常管理。
Ⅵ 棕竹这样养会不会死掉啊求高人指教
1.棕竹生长期应该经常在植物的叶片上喷洒水分,适合盆栽。
2.棕竹虽然耐阴,但也需要适当的光照,如果太少光照,会导致叶片变黄,如果再加上通风不良,植物会产生寄生虫,影响植物的生长。
3.每次施肥要量少,次数要多。以有机肥为主,微量肥料作为辅助。
具体方法:
种植方法
夏季炎热时节,除正常浇水养护外,经常叶面喷水和地面泼水,可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减少植株枝叶上的积尘,能使植株生长良好。而梅雨及夏季阵雨季节,防止盆内积水。夏秋是棕竹生长季节,需适当增加肥水管理,土壤保持湿润,但忌积水和干旱,每隔20天左右施1次腐熟饼肥水或人粪尿,能促使植株生长。
光照温度
棕竹喜温暖、阴湿及通风良好环境,不耐寒,畏烈日,上海地区作温室盆栽,要求湿润、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微酸性最合适。棕竹较耐阴,在明亮的房间内可以长期欣赏;在较暗的室内也可连续摆放3-4月。棕竹较耐寒,0℃低温对它生存影响不大,但忌寒风霜,故室内盆栽可安全越冬。
养好棕竹要注意做好冬季防寒、夏日遮阳、合理施肥、适当修剪等工作。棕竹长势强健,冬季只要移到室内,维持0℃以上就能安全越冬,若温度在10℃次上,则能保持叶色青翠。由于冬季气温低,植株进入休眠,基本停止生长,故要节制浇水,盆土要带干,停止施肥,盆土湿和低温条件会使棕竹烂根或大量脱叶。春季气温升高,一般清明以后出室到户外养护;夏季要置于荫棚或树荫下,在半阴和湿润环境中,能使新枝不断生长,老叶保持翠绿;烈日炎炎、干燥热风是造成棕竹叶焦、干枯的主要原因。
平时发现焦叶、枯叶,需及时修剪,盆栽棕竹小株的一年翻盆换土1次,大株2-3年翻盆1次,一般在春季出棚时进行。培养土常用园土2份、厩肥土1份、腐叶土和碧糠灰各0.5份混合使用。该培养土较茹重,易保湿且多肥,适合棕竹的生长。
浇水施肥
棕竹在5-9月生长眨期要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宁湿勿干,但不能积水否则容易烂根。高温期还应经常用水喷洒叶片和地面,增加空气湿度,秋冬季节适当减少浇水量。棕竹在生长期间每月施1-2次液体肥,可促使叶色浓绿苍翠,冬季要停止施肥。
棕竹施肥原则是勤施薄施,即少量多次,并做到氮磷钾三结合,以有机肥占主导,微量肥作补充。要求每10~15天根部施一次肥。以中等偏大的盆栽而言,每次每盆施氮磷钾复合肥25~30克,腐熟花生麸50~60克,兑沤制过的粪水2公斤左右,淋施于盆土中。另外,每7~10天叶面喷施一次0.1%硫酸镁、0.1%硫酸亚铁、0.1%硫酸锌、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均匀喷湿所有叶片,特别是要喷洒到生长点,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
Ⅶ 棕子树生长几年开花
你说的是棕竹吧?
棕竹为棕榈科常绿植物,自然环境下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喜温暖气候,耐阴湿,不耐寒冷,要求通风良好的环境,夏季炎热光照强时,应适当遮荫,越冬温度不要低于0℃。种植的土壤要求肥沃疏松、湿润而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
棕竹是观叶植物,多盆栽置于室内,很少见到开花。如果环境合适大概也要5-6年才能开花,长则可能十几年。
Ⅷ 棕竹能在室内长期养吗
可以的。
棕竹为典型的室内观叶植物。因为耐阴、耐湿、喜散射光,可长期在室内光线明亮的地方摆放,即使连续3个月在暗处见不到阳光,也能正常生长,并能保持其浓绿的叶色。
棕竹丛生挺拔,枝叶繁茂,姿态潇洒,叶形秀丽,四季青翠,似竹非竹,美观清雅,富有热带风光,为目前家庭栽培最广泛的室内观叶植物。
南部地区口丛植于庭院内大树下或假山旁,构成一幅热带山林的自然景观。北方地区可盆栽,大丛林可摆放在会议室、宾馆门口两侧,颇为雅观。如果家里客厅摆放高低错落有致、疏密协调的浅盆棕竹盆景,旁边再配几块山石,更显得玲珑秀丽。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晒,怕渍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0摄氏度。
养好棕竹要注意做好冬季防寒、夏日遮阳、合理施肥、适当修剪等工作。棕竹长势强健,冬季只要移到室内,维持0℃以上就能安全越冬,若温度在10℃次上,则能保持叶色青翠。
平时发现焦叶、枯叶,需及时修剪,盆栽棕竹小株的一年翻盆换土1次,大株2-3年翻盆1次,一般在春季出棚时进行。培养土常用园土2份、厩肥土1份、腐叶土和碧糠灰各0.5份混合使用。该培养土较茹重,易保湿且多肥,适合棕竹的生长。
Ⅸ 为什么我种的棕竹长不高
你好,可能你的方法不太合适,棕竹喜温暖湿润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不耐积水,极耐阴,夏季炎热光照强时,应适当遮荫。适宜温度10~30℃,气温高于34摄氏度时,叶片常会焦边,生长停滞,越冬温度不低于5℃。
棕竹株形小,生长缓慢,对水肥要求不十分严格。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瘠薄和盐碱,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