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社区矫正对象解矫后走安置帮教程序的话,安置帮教工作应几年
只有刑释解教人员才需要安置帮教,刑满释放人员五年,劳教三年!
社区矫正解矫后不需要再安置帮教!
② 社区矫正人员接受手机定位监管情况怎么写
社区矫正人员 矫正期限达两年的,均应配备定位终端,有的半年以上的也要求配备。定位终端是司法部门社区矫正的监管措施之一,用于社区矫正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日常联系、接收指令,司法所通过定位终端,掌握携带者的实时行踪和运动轨迹。要求社区矫正人员不得人机分离、关机、停机。
③ 缓刑7月以后有什么新政策吗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就是说判决生效之日起向后计算考验期,你这种情形是计算7个月。被宣告缓刑,应当: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如果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如果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如果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没有上述两种应当撤销缓刑情形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
④ 社区矫正人员有哪些情形,经本人申请可以不配备电子定位载体
社区矫正人员有哪些情形?经本人申请可以不配电子定位载体?
市区矫正人员必须经过社区以及公安机关的认定,对社会没有危害的,可以不佩戴定位的载体。
⑤ 社区矫正对象有哪些情形可以使用电子定位装置
社区矫正对象可以使用电子定位方法的情形具体包括: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的;无正当理由,未经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拒不按照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被给予警告的;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被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拟提请撤销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的等。
使用电子定位方法的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不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及时解除;对于期限届满后,经评估仍有必要继续使用的,经过批准,期限可以延长,每次不得超过三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条规定,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县级司法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使用电子定位装置,加强监督管理:
1、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的;
2、无正当理由,未经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
3、拒不按照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被给予警告的;
4、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被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5、拟提请撤销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的。
⑥ 社区矫正怎样违规才能用电子手铐
根据《社区矫正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第二十九条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县级司法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使用电子定位装置,加强监督管理: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的;
(二)无正当理由,未经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
(三)拒不按照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被给予警告的;
(四)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被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五)拟提请撤销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的。
前款规定的使用电子定位装置的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不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及时解除;对于期限届满后,经评估仍有必要继续使用的,经过批准,期限可以延长,每次不得超过三个月。
社区矫正机构对通过电子定位装置获得的信息应当严格保密,有关信息只能用于社区矫正工作,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⑦ 社区矫正司法通手机定位是自己到移动公司办理还是司法所给办理,怎么知道自己自己被司法通定位了
有的地方正在推行社区矫正司法通手机。这是一种强制性的监控手段,对象是违法犯罪人员,由执法部门在监管对象的手机上统一强制安装定位监控软件,以便对其实施全天时监控,增加矫正效果,防止重新犯罪。
对于被监管对象来说,不存在是否知道自己被定位了的问题。他会十分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随时都在被监视定位中。
有人可能琢磨将这个手段拿来定位他人,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因为作为公民个人,任何人都无权对他人采取强制措施。
(7)社区矫正对象电子定位装置使用期限扩展阅读:
思明区司法局多举措解决社区矫正定位手机欠费难题
一是勤查询,明确责任归属。分别在社区服刑人员入矫、解矫时,向电信运营商查询所配备定位手机话费账目,查清明细,并与社区服刑人员核对确认,避免今后因账目不清产生纠纷。
二是勤督促,避免恶意拖欠。对于因个人消费,导致定位手机欠费的社区服刑人员,司法所积极督促其及时缴纳话费,对于情节特别严重且拒不改正者,限期整改并给予相应处分。
三是限消费,抓好源头防范。经司法局与电信运营商协商,除满足日常定位需求外,关闭定位手机额外的功能如长途通话、上网服务等,避免社区服刑人员因使用定位手机进行额外消费,产生欠费问题。
⑧ 社区矫正人员手环摘下来一会行吗
社区矫正人员手环摘下来一会不行。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摘下来的话,应当报经社区矫正机构批准。社区矫正机构对于有正当理由的,应当批准。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立即组织查找,公安机关等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协助。查找到社区矫正对象后,应当区别情形依法作出处理。
社区矫正是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
(8)社区矫正对象电子定位装置使用期限扩展阅读
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县级司法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使用电子定位装置,加强监督管理: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的;
(二)无正当理由,未经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
(三)拒不按照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被给予警告的;
(四)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被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
(五)拟提请撤销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的。
前款规定的使用电子定位装置的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不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及时解除;对于期限届满后,经评估仍有必要继续使用的,经过批准,期限可以延长,每次不得超过三个月。
⑨ 社区矫正对象的执行期限如何计算麻烦告诉我
2、被宣告缓刑的矫正对象,其社区矫正期限与人民法院宣判的缓刑考验期限相同,执回行日期从判决确定答之日起计算;
3、被裁定假释的矫正对象,其社区矫正期限与人民法院裁定的假释考验期限相同,执行日期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4、暂予监外执行的矫正对象,其社区矫正期限与人民法院、监狱管理机关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期限相同,执行日期从出监(所)之日起计算;
5、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矫正对象,原判有期徒刑的,其社区矫正期限从徒刑执行完毕或假释之日起计算。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同,同时执行。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