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半衰期怎么计算
m=M(1/2)^(t/T)
其中M为反应前原子核质量,m为反应后原子核质量,t为反应时间,T为半衰期。
在物理学上,一个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一个样本内,其放射性原子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半衰期越短,代表其原子越不稳定,每颗原子发生衰变的机会率也越高。由于一个原子的衰变是自然地发生,即不能预知何时会发生,因此会以机会率来表示。每颗原子衰变的机率大致相同,做实验的时候,会使用千千万万的原子。
从统计意义上讲,半衰期是指一个时间段T,在T这段时间内,一种元素的一种不稳定同位素原子发生衰变的概率为50%。“50%的概率”是一个统计概念,仅对大量重复事件有意义。当原子数量“巨大”时,在T时间内,将会有50%的原子发生衰变,从数量上讲就是有“一半的原子”发生衰变。在下一个T时间内,剩下未衰变的原子又会有50%发生衰变,以此类推。但当原子的个数不再“巨大”时,例如只剩下20个原子还未衰变时,那么“50%的概率”将不再有意义,这时,经过T时间后,发生衰变的原子个数不一定是10个(20×50%)。
Ⅱ 什么是分布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和时量半衰期
分布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和时量半衰期都属于药物半衰期。
药物半衰期一般可称作生物半效期或者是生物半衰期,也可以简写为“t1/2”,指的是血液中药物浓度或者是体内药物量减低到二分之一所花费的时间。在某种特定剂量范围中大部分药物消除速度为一级,所以能够利用K(消除速率常数)来计算t1/2,也就是t1/2=0.693/K。药物与药物之间的药物半衰期差别很大,比如说洋地黄毒甙的药物半衰期是9d、青霉素的药物半衰期是30min;结构相似药物以及同一种族药物,也会出现差别较大的药物半衰期 [1] 。
药物半衰期(t1/2表示)的计算公式为: t1/2=0.693/k,其中k为消除速度常数。只要求得某一药的K值,即可按上式计算出该药物的体内半衰期。例如某药服用2小时后的血药浓度为25ug%,5小时后血药浓度为19ug%,则该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K=(Inco-Inc)/t=(In25-In19)/(5-2)=0.091h。该药物的半衰期t1/2=0.693/k=7.6小时。知道药物半衰期后,就可以适当参考半衰期的长短指导临床用药。
Ⅲ 写出有效半衰期与生物半衰期和物理半衰期的关系。谢谢
是对的 计算公式如下1/TE=1/T1/2+1/Tb,其中Te为有效半衰期,T1/2为物理半衰期,Tb为生物半衰期。
Ⅳ 半衰期怎么算拜托了各位 谢谢
半衰期为T 1/600=T/400 T=2/3个月 即2/3*30=20天 第四十天侯含量为0 有效期40天
Ⅳ 药品的有效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有区别吗
我似乎没有听说过有效半衰期这个概念,执业药师上面也没有讲呀,执业药物的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
Ⅵ 青霉素的半衰期和有效期分别是多少
半衰期是30分钟。青霉素零度左右半小时,疫苗开瓶后零度以下四小时
望采纳
Ⅶ 物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有什么区别吗以及有效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
在物理学中,尤其是高中物理,半衰期并不能指少数原子,它的定义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生物半衰期简称血浆半衰期,系指药物自体内消除半量所需的时间,以符号T1/2表示。一般情况下,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短,而代谢慢、排泄慢者的生物半衰期较长。
Ⅷ 药的有效期和半衰期的联系
药的半衰期的长短决定药的有效期的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