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反诉的提起时间,实在举证期限届满前,还是法庭辩论结束前
第一个呗。新法优于旧法。
实际上,在新司法解释出台之前,老司法解专释和证据规定也存在属这样的争议,法院各行其是,新司法解释吸收了早先出台的证据规定,时效规定,送达规定,所以我认为新解释是反映了最高院的态度的,是对证据规定的修改
B. 开庭审理前和举证期届满前的区别
开庭审理前,是指法院在传票中载明的开庭时间之前。
举证期限届满前,是指法回院在答举证通知书中规定的,当事人向法院提供证据的期限到期之前。
区别在于:
开庭时间是法院确定的,当事人无权选择;
举证期限可以由法院确定,也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并经法院准许。
C. 举证期限届满前和答辩期届满前当事人分别都能做什么
举证期限届满前和答辩期届满前当事人主要工作是收集证据。被告还要积极准备答辩。
D. 反诉为什么要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呢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6条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此解释出台后,凡是在法庭辩论结束前提起的反诉,只要符合条件,法院都应合并本诉进行审理。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4条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由此,该司法解释出台后,当事人提起反诉只能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法院开庭应该是在举证期限届满后进行。
此举有利于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有序行使诉讼权利。
试想,如果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法院开庭时提出反诉,法院既要重新组织反诉方面证据的质证,又得另行排期开庭。程序方面的权利应保证其最大的合理效率性,否则法院的审判过程只会变的冗长、繁琐。
对反诉权利行使时间的限制,实质上是为了避免妨害正常诉讼的行为的发生,也是为了确保法院能够从程序和实体上做到及时裁判和公正裁判。
E. 民诉内容中,哪种是举证期限届满前,哪种是答辩结束前的情况。
民诉法新解释关于举证期限的新规定
一庭前准备阶段举证期限缩短
《解释内》第九十九条容 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解释》规定人民法院确定一审普通案件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五日,第二审案件提供新证据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日,修改了此前人民法院确定一审普通案件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二审案件没有举证期限,若提供新证据,除不开庭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以外,其他应在开庭前或开庭审理时提出的旧规定。同时《解释》规定在缩短庭审前准备阶段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的同时,又给当事人提供了在之后提供反驳证据或补正证据的机会;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方式——简单规定法院指定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更符合民事诉讼实践要求。
F. 举证期限届满前10日与10日前有什么不同啊
届满前10日,是在届满期之日往前数10日,而届满10日前指在届满期之日前10日的再往回前数的答日子。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但却没有规定证人应如何出庭作证,致使在实践中经常出现在开庭时证人突然到庭或在二审、再审中才到庭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使对方当事人措手不及也严重影响了诉讼的正常进行。对此情况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4条规定:“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何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可见,证人出庭作证不但要由当事人在举证期届满十日前提出,而且还要由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这样就使证人出庭作证规范化了。所以,当事人在需要证人出庭作证时,一定要依法进行,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关于申请证人出庭和申请法院代为取证的时间为:
1、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
2、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
G. 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与举证期限届满7日前的区别
一般都是举证期限届满7日前来规定,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没有在法律中存在这一规定。
H. 举证期限届满指什么时间
举证期限是指在开庭前,将你方提供的与本案有关系的证据交法院的主审法院。
I. 根据2015民事诉讼法新解释 哪些要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哪些要在答辩期
根据2015民事诉讼法新解释的规定, 要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的请求是: 证据回保全和延长举证答期限。
要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的请求是:管辖权异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八条 当事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申请证据保全的,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条 当事人申请延长举证期限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二十三条 当事人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异议,又针对起诉状的内容进行答辩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管辖异议进行审查。
J. 民诉中,反诉提出期限是在法庭辩论结束前,还是在举证期限届满前
反诉最晚在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的“ 关于适用《中版华人民共和国民事权诉讼法》的解释”中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由此可知,在新《民诉解释》实行后,反诉提出期限为法庭辩论结束前。
(10)举证期限届满前扩展阅读:
反诉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诉讼法上称为本诉)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有牵连的独立的反请求。该权利亦是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的重要体现,是本诉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权利,是保障本诉被告人民事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
反诉 是指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中(诉讼系属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诉讼。其存在的目的在于:通过反诉与本诉合并审理,减少当事人讼累,降低诉讼成本,便于判决的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本诉的被告可以向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