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报关员的职业禁止
1、故意制造海抄关与报关单位袭、委托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2、假借海关名义,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委托人索要委托合同约定以外的酬金或者索要其他额外的酬金或其他财物,虚假报销;
3、同时在2个或2个以上报关单位执业;
4、私自接受委托(一定要以报关企业的名义接受委托报关)或者私自收取委托人酬金及其他财物;
5、转借或转让报关员证,允许他人持本人报关员证执业;
6、涂改报关员证 ;
7、其他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贰』 哪些职业禁止传染病人工作
向食品行业,
是严格禁止传染病人工作的。
主要看传染病是什么方面的传染病,
如果是恶性的传染病,
任何职业都不准你工作,
必须把你放到医院里。
而且必须隔离起来。
『叁』 职业禁止症,单位就想解除劳动合同,是要求经济补偿金,还是违法解除合同要求赔偿金
单位以员工复不符合岗位要求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只有履行培训、调岗程序后仍然无法胜任的,才能按照经济补偿N倍工资。
按你说的情况,单位没有履行调岗的程序,也没有通知工会,你可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主张经济赔偿即2N倍工资。
『肆』 证券职业禁止行为漫画
第一条 为规范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证券业从业人员从事证券业务应遵守本准则。
第三条 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依据本准则对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自律管理。协会的自律管理工作接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指导和监督。
『伍』 2016年司法考试卷二第9题,职业禁止的期限均为3年到5年!比法条多了一个
第抄37条之一第3款规定,对职业禁止,“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其从事相关职业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规定的,从其规定。”例如,《食品安全法》第135条第2款规定:“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认为职业禁止的期限均为3年至5年,这是错误的。
『陆』 我是一个印刷工作者,现在有职业禁止证我该点办
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内康检查的容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所以,对在职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这种调岗是法定调岗,不论员工同意与否。
如果员工不同意调岗,公司继续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其禁忌的作业,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将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柒』 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职业禁止”
就职业禁止而言,从立法目的来看,旨在将利用职业便利或违背职业要求内的特定义务而实施犯容罪的人员,从特定的职业领域或行业中清除出去,避免其利用特定职业再犯罪。从规定适用的基础看,职业禁止主要适用于刑罚执行完毕后,这完全是基于对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的考虑。从处罚措施来看,职业禁止强制行为人在3年到5年内不能继续从事相关职业,且该种强制得到刑事法律强有力的保障。可以说,职业禁止本质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隔离措施,以消除或减少可能再次引发的危险状态。
『捌』 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职业禁止
就职业禁止而言,从立法目的来看,旨在将利用职业便利或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而实施犯罪的人员,从特定的职业领域或行业中清除出去,避免其利用特定职业再犯罪。从规定适用的基础看,职业禁止主要适用于刑罚执行完毕后,这完全是基于对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的考虑。从处罚措施来看,职业禁止强制行为人在3年到5年内不能继续从事相关职业,且该种强制得到刑事法律强有力的保障。可以说,职业禁止本质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隔离措施,以消除或减少可能再次引发的危险状态。
『玖』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哪些行为是国家明令禁止的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国家明确的禁止性规定或限制性(体现为不得、不因、不能、应当)规定,主要体现在劳动法系中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及相关法律的实际条例、司法解释及相应的行政法规定中。主要有以下禁止性规定(相关限制性规定不列入):
一、《劳动法》
第十五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第五十九条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这些岗位招工禁止招用女工)
二、《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中主要体现为限制性规定。(其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三、《就业促进法》
第三十九条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职业中介活动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还有诸多的限止性规定,主要体现在第3条、26条、27条、28条、29条、30条、31条、35条、37条、40条、41条。
四、《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0号)
第十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有下列行为:
(一)提供虚假招聘信息;
(二)招用无合法证件的人员;
(三)向求职者收取招聘费用;
(四)向被录用人员收取保证金或抵押金;
(五)扣押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证等证件;
(六)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在招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不适合从事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民族、种族、宗教信仰为由拒绝录用或者提高录用标准。(此条为限制性规定)
第二十一条 禁止职业介绍机构有下列行为:
(一)超出核准的业务范围经营;
(二)提供虚假信息;
(三)超标准收费;
(四)介绍求职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职业;
(五)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或者无合法身份证件的求职者进行职业介绍服务活动;
(六)以暴力、胁迫、欺诈等方式进行职业介绍活动;
(七)伪造、涂改、转让批准文件;
(八)以职业介绍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
『拾』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职业禁止
没有食品安全犯罪的职业禁止 这个有点找专业的师傅 我也不太懂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