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年限是多少年
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年限是三十年。承包期内不得调整承包地。
相关规定如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中办发(1997)16号文件:“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是在一轮土地承包基础上进行的,不能将原来的承包地打乱重新发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
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前款规定的承包期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1)农村土地承包年限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三节 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
第二十一条发包方应当与承包方签订书面承包合同。
承包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
(二)承包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
(三)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承包土地的用途;
(五)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六)违约责任。
第二十二条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除按规定收取证书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第二十四条承包合同生效后,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者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
第二十五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权干涉农村土地承包或者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❷ 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是哪一年开始的
农村第一轮复土地承包从1983年前后开始到制1997年止,承包期为15年。
第二轮土地承包从1997年开始,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
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也就是说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为30年。这里指的是家庭土地承包经营的期限(集体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是一项长期不变的政策),不能理解为是承包制度30年不变。对承包期不足30年的,要延长到30年。
所谓“减人不减地”,这是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原则之一,对于农民来讲,自然是有喜也有忧的。比如原来没有分到土地的农民,想要靠家庭承包分地无疑更难。
拓展内容:
2002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明确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
农村土地承包是指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
❸ 农村土地流转年限最长期限是多久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版期限。可见农村土地权流转的最长期限为土地的承包期限。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前款规定的耕地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三十年,草地、林地承包期届满后依照前款规定相应延长。
❹ 农村土地承包法对承包期限是如何规定的,为什么这样规定
承包期限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存续的期间,在这个期间内,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依照法律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承担义务。
我国对土地实行用途管理制度,土地管理法按照土地的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其中的农用地又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和养殖水面等。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依照上述分类,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用途的土地的承包期及承包期的上限作出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一、耕地的承包期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灌溉水田、望天田(又称天水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我国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土地主要是指耕地。
我国法律和中央有关文件对土地承包的期限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三十年。”从1984年开始,中央文件曾多次对土地承包的期限问题作出规定。1993年指出,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1996年指出,土地承包期延长三十年,开发“四荒”的承包期可以更长一些,这是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重大政策,一定要贯彻落实好。1997年指出,土地承包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营造林地和“四荒”地等开发性生产的承包期可以更长。
在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之初,承包期一般都比较短。后来认识到,承包期限过短,承包人可能无利可图,甚至亏损,难以调动承包人增加投入、合理开发土地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导致短期行为和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这样,国家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就失去了积极意义。因此,1984年,中央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限应当适当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的长短,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的农业承包经营政策等因素确定。期限太短,不利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期限太长,则不利于对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当调整以及有关利益的协调。
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的规定,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和目前我国农村的实际做法,同中央文件的规定也是一致的。
二、草地、林地的承包期
草地是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包括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以及迹地和苗圃等。在草原地区和林区,草地和林地承包是承包的主要部分。
在农村土地承包法出台前,对于草地、林地的承包期限,我国法律未明确规定。只是在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三十年。”中央文件中也曾原则规定,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营造林地和“四荒”地等开发性生产的承包期可以更长。
之所以规定草地、林地的承包期较耕地的承包期更长,这是因为:首先,同耕地相比,草地和林地有其特殊性。以林地为例,林地的主要部分是有林地,一般生长着多年生的乔木、竹类、灌木等,而耕地主要是用于种植农作物,一般是一年一季或者两季,有的甚至三季,很少种植多年生植物。其次,从事林业开发投资大,林木生长期、收益期长。如榉木、水青冈、红豆杉、柚木的采伐或经营期限至少在五十至六十年。再如我国特有的银杏树,其木材、果实、叶子等均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生长极为缓慢,所以又称“公孙树”,形容祖辈种树到孙子辈才结实。目前我国的很多寺庙中都生长着千年以上的银杏树。浙江东阳地区种植的香榧树,十五年开始结果,一百年才进入丰产期,并可延续四五百年,有的可达上千年。第三,我国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制度,林地上种植的林木不能任意采伐。采伐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照要求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承包方的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的权利受到较多限制。鉴于林地的上述特殊性,许多地方都将林地的承包期限适当延长。如浙江东阳将香榧树的承包期定为六十年,安徽省林地承包的期限最高的达到七十年。许多地方、部门建议,林地的承包期应当适当长一些,以规定三十年至七十年为宜。对有些特殊的树种,七十年的承包期仍显不够,应当更长。
农村土地承包法根据中央关于“营造林地和‘四荒’地等开发性生产的承包期可以更长”的政策精神和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的实际做法,对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及承包期的上限作出了规定。三、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承包期限是法定期限鉴于全国绝大多数地方第二轮承包已结束,有的地方第二轮延包的年限比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承包期限长的实际情况。为了稳定现存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防止因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引发重新承包土地,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更好地维护承包方的合法权益,农村土地承包法在第六十二条对这种情况作了特别规定:“本法实施前已经按照国家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的规定承包,包括承包期限长于本法规定的,本法实施后继续有效,不得重新承包土地。”
❺ 法律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回为三十年答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本条分三种情况规定了土地承包期限:(1)耕地的承包期限为三十年。(2)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3)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作出这种区分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性质土地的投资收益期限差别不同,耕地的投资收益期限最短,通常当年投资当年即可收益,林地的投资收益期限则相对较长,一般需要数年至数十年,特殊林木的投资收益则需更长的时间。根据土地的不同性质来确定其承包期,更有利于保护承包方的利益,确保其收益。
❻ 现在农村土地承包期限是哪一年
现在农村土地承包期限是哪一年?一般情况下是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的,有的是农村土地承包是一年的,有的是承包好几年的。
❼ 农村土地承包期限是多久
土地承包法规定的三十年,是指家庭联产承包形式的承包期限。对村集体版拥有的其他土地权如机动地和五荒地等,都可以缩短承包期。
承包合同要有全体村民或者村民代表2/3以上多数通过,然后,由村主任作为法定代表人签字,并盖村委会印章,方为合法有效。
村委会无权随意作出承包的决议。(属于五荒地,并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除外)
当然,现实中,大多数都是由村委会决定的。但如果村民不认可,向法院起诉的,该承包合同会因缺少村民的同意而无效。
❽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利上的承包期限到期后如何续约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乃证权证书,是用来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林地承包期限为30至70年,期限届满的,可以继续承包;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剩余的期限。
一、土地承包到期后,可以和村委协商,重新签订承包协议。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规定:
第十九条土地承包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
(二)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订并公布承包方案;
(三)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
(四)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
(五)签订承包合同。
三、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
第二十条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含义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是一种物权登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农户承包土地的地块、面积、空间位置等信息及其变动情况据实记载于登记薄,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依法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进一步明确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
2、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主要任务
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以现有土地承包合同、权属证书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为依据,查清承包地块的面积和空间位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薄,
妥善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薄不健全等问题,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原则要求
①保持稳定。在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前提下。以已经推行农村土地互换并块,户均“一块田”的农户承包地块,按实际测量面积确权登记颁证。
②依法规范。严格按照《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方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确权登记颁证。
③民主协商。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充分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确权登记中的重大事项均应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民主讨论决定。
④县级为主。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落实,县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全程参与并负责业务指导,由县级人民政府颁发证书,经费保障纳入财政预算。
4、关于“机动地”的确权登记问题
农村二轮土地承包时,村、组预留的“机动地”,已按法定程序公开发包的,按照承包户主登记,不确权,合同期满后,依法收回;未发包的,登记为集体土地。
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政策界限
①严禁改变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关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要在保持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严禁推倒重来,另起炉灶。
②严禁强行推动。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不得强行推动。
③严禁借机违法调整农户承包地。对符合《土地承包法》规定条件进行承包地调整的,按法律规定办理后,报乡人民政府和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④严禁将确权登记实际测量后多出原承包地的面积收归村民小组集体或村集体经济组织。
⑤严禁暗箱操作或采取欺骗手段将村或村民小组的集体土地登记到个人头上。农户承包地实测面积经公示后,要据实登记。
⑥严禁借机增加农民负担。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不得借机加重农民和村级组织负担。
⑦确权登记颁证实测面积不与按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确定的农业补贴基数挂钩,不与农民承担费用、劳务标准挂钩。
⑧对二轮土地承包地不完善、权利不落实和管理不规范问题,要依法予以纠正;对存在争议和纠纷的,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妥善解决,再予以确权登记颁证。
⑨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争议纠纷问题,要发挥基层干群的智慧,积极探索的有效解决办法和途径,不能立即解决的,暂缓登记。
6、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主要步骤
一是成立确权登记工作组织,二是制订操作方案,三是组织实施,四是检查验收,五是做好工作总结。具体实施要按照成立组织、开展培训、宣传动员、农户申请、收集信息、实地测量、绘制图件、确认公示、录入信息、审核颁证、建立数据库、材料归档等程序进行。
7、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属争议问题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存在争议的,乡、村要依法进行调处,先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再进行确权登记。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农户之间承包地“四至”界限不清的,要及时调解纠纷,依法进行明确;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土地整治后实行规模经营等原因,导致原承包地“四至”界限被打乱的,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可采取“确地、确股”或以原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记载面积按比例分摊等方法确权到农户,暂不确定承包地的“四至”和边界;对以转包、
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进行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土地,按原承包关系确权登记,其流转关系继续履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约定。
8、关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注销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后,要建立正常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注销、登记制度。因下列情况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变更的,需经村级、乡镇审核,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一是承包地被征收、
占用导致地块、面积发生变化的;二是承包农户分户等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的;三是采取转让、互换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四是承包农户灭失的;五是承包地被依法调整或者收回的;六是其他需要依法变更的情况。
9、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中的权属关系确认问题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由二轮承包户主申请。对原户主死亡的,按配偶、子女顺序确定申请人;承包农户已分家另立户主,承包地经营权未分割的,按原承包关系确权登记;承包经营权已分割并经集体经济组织批准和认可的,按现实确认户主,并按各方认同的承包地进行确权登记。
10、关于互换、转让承包地的确权登记颁证问题
对二轮土地承包后农户之间自愿进行承包地互换、转让的,如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纠纷,按现占有土地的承包人进行确权登记,存在纠纷的,先解决纠纷再进行登记;
对跨村民小组的承包地互换,双方村民小组经民主讨论同意互换的,按互换后的承包关系确权登记。双方或一方村民小组不同意互换的,仍按互换前的承包关系登记。
11、关于菜园地、宅基找补等零星地块是否确权登记颁证问题
如果二轮土地承包中列入计税面积,应进行确权登记;如果不在二轮承包面积中,可暂不确权,以村民组为单位登记为集体土地。
12、关于农户开垦荒地及村庄内外闲置土地的确权登记问题
对农户开垦的荒地以及未纳入二轮土地承包现由农民耕种土地,其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未依法进行发包的,登记为集体土地;已经发包的,可按现承包关系确权登记,但没纳入二轮土地承包计税面积的,不与农户补贴政策挂钩。
13、关于退耕还林土地的确权登记问题
农户承包地按相关规定已经退耕还林的,应按林地承包相关规定申请颁发林权证,不再列入确权登记范围,其面积应从原承包地面积中扣除,并进行变更登记。
14、关于进城落户农民的承包地确权登记问题
农民进城落户后,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被收回的承包地,并经合法程序由其他农户承包耕种的,按现承包关系确权登记,没有发包的登记为集体土地;对不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被收回的承包地,
现已发包给其他农户耕种,农民要求返还其承包地的,应依法明确原户主的土地承包关系,进行确权登记;对在小城镇落户、仍保留承包土地的,按《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进行确权登记。
(8)农村土地承包年限扩展阅读:
1、关于抛荒后被转包土地的确权问题
在农村税费改革前的二轮承包期内,有的农户为不承担税费,主动放弃承包土地,导致土地荒芜,后由村委会收回对外发包或承包给其他农户;有的农户将承包地自行交给他人耕种,但是二轮承包合同并未调整,目前双方都要求确权登记颁证。
对原承包户二轮承包期内土地抛荒后由集体收回并重新发包的土地,二轮承包合同未变更的,在协商处理好后期承包人承担的税费负担后,
对原承包户予以确权;二轮承包合同已变更的先按现状登记,无争议的确权到集体,有争议的暂缓确权;对个人口头协议转包的土地,原则上确权到原二轮承包农户,对已变更关系有书面协议的,按现状登记,无争议后再确权。
2、关于村、组对承包耕地自行小调整的确权问题
在二轮承包期间,有一部分村、组按照自定的村规民约,村或村民小组对承包耕地实行一年一调或者三至五年一调的小调整,农户实际承包面积与二轮承包合同面积不相符。
按照尊重民户意愿,尊重现状的原则,村民组内对小调整后的土地没有矛盾的,依据现状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存在矛盾并且没有协商处理好的,暂且搁置,不予确权登记颁证。
3、关于被征收和挖压占用土地的确权问题
二轮承包期间,由于农村道路、水利兴修、绿化等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或兴办企业占用农户承包地,过去多数是无偿或低标准补偿,土地一直没有调整或调整不到位的农户,现在要求按原承包合同面积确权。
对于已办理征用手续,变为建设用地的,通过村民组内部充分协商调整土地或采用货币化补偿两种方法加以解决;对村内修路、挖塘等公益性事业占用农户承包地的,所占用地的村委会有承诺要调整的,按受益面积分布均摊或货币化均摊,已补偿或已处理到位的,不再确权。
对没有变更为建设用地的,按照原承包关系登记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