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情况下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88
《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就是受追诉时效的限制的情形。
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版再追诉:
(一)法权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
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
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
院核准。
2. 刑事案件的追诉期时间有没有限制
当然来有追诉期,法律有明确规定自的
《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你说的情况,杀人案,最高刑为死刑,所以追诉期为20年,过了20年,就不再追究形式责任了,不过追诉期是指的不知道犯人是谁,
如果是知道是谁犯的罪,已经被通缉了,不适用追诉期,只要他不死,随时抓住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3. 我国刑法关于“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这条规定如何理解
刑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刑法上对88条款给出的解释叫“时效延长”,又称不受时效限制,《刑法》规定了两种情况:(1)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这里所说的“立案侦查以后”,是指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按照自己的管辖范围,对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案件予以立案,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罪轻或罪重的证据材料之日起。“受理案件以后”,是指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关于审判管辖的规定,接受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或被害人自诉案件之日起。(2)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控告”是指被害人对侵犯本人、本单位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向司法机关告诉,要求追究侵害人的法律责任的行为。“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是指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立案条件,又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例外情况,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却未予立案。
据上述理论可以得出,只要公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明确了有刑事案件发生,管辖正确,这个案子就是立了,立了之后犯罪嫌疑人你跑到天涯海角,只要你不死,一旦有一天哪怕你咽气前一天,公安机关能找到你还是会依法进行处理,这就是您所说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两个问题都是符合“时限延长”的规定的。
4. 立案侦查了是否就不受追诉期限限制
是的。
刑法
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回为不答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追诉期限的延长】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5. 追诉时效的起算,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情形有哪些
追诉时效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即成犯,从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
专2、行为犯,从犯罪行为实属施之日起计算;
3、危险犯,从实施危险并造成险害后果之日起计算;
4、结果犯,从犯罪结果之日起计算;
5、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之日起计算;
6、犯罪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终了之日起计算;
7、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起算中断,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二、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情形
追诉时效的例外例外,是指规定以外的情形,即不受规定的约束,追诉时效的例外,是指犯罪人具备了法律规定的情形,则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任何时候刑法都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情形。
追诉时效的例外有两种情形:
1、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2、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6. 为什么要有追诉期的限制
简单来说,任何一方面的刑事法律制定都考虑社会危害性,如果一种行为在一定期限内没被发现,或者再犯的话,其社会危害性就变得很小,可以免于法律追究,减轻诉讼资源的浪费。
从法理上讲,时效制度是指依照法律之规定,一定的事实状态因一定时间之经过而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时效包括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刑法上的时效是一种消灭时效,包括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其中追诉时效是指享有追诉权的主体对特定的犯罪没有适时行使追诉权的事实状态经过法定的期限,则对于该罪的追诉权消灭的法律制度。关于追诉时效的存在根据在理论上有多种观点:怠于行使说、证据湮灭说、改善推测说、社会遗忘说、刑罚同一说、法律与事实调和说、折衷说等,前6种学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予以求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追诉时效存在的内在根据,既有其合理性,又难免片面。折衷说综合以上诸说的可取之处,是目前较有说服力的一种理论,也是我国大陆刑法学界的通说。
新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规定【追诉期限的延长】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条规定【追诉期限的计算与中断】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其实现实中绝大部分故意杀人案和危害公共安全案件是没有时效限制的
国际上关于时效的规定,从现存的国际刑法文献来看,直接规定独立的追诉时效制度的国际刑法规范有三个,即联合国1968年11月26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不适用法定时效公约》,欧洲理事会1974年1月25日开放供签署的《战争罪和反人类罪不适用法定时效的欧洲公约》以及1998年7月17日联合国全权代表外交会议通过的《国际刑事法院规约》。这三个国际刑法文件所确立的独立的追诉时效制度的打击意向基本相同,均指向危害最为严重的战争等国际犯罪。
《论国际刑法中的追诉时效制度》赵秉志*于志刚**
《刑法追诉时效比较研究》商志超
7. 追诉时效的起算,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情形有哪
追诉时效的起算,是指追诉时效从哪天开始计算。追诉时效的计算,应依刑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追诉时效的计算违反刑法的规定都是无效的。
追诉时效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即成犯,从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
2、行为犯,从犯罪行为实施之日起计算;
3、危险犯,从实施危险并造成险害后果之日起计算;
4、结果犯,从犯罪结果之日起计算;
5、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之日起计算;
6、犯罪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终了之日起计算;
7、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起算中断,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有两种情形:
1、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2、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8. 如何理解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简单来说就是作案人有意逃避的,就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了,不是按照有没有人报案来进行区分的,具体如下:
1、从该款的立法意义看,规定犯罪行为的追诉期限主要有以下考虑:对犯罪行为不能无限期追究,否则不利于社会关系的稳定,因此对追诉行为采取了“立案侦查”或者“受理案件”等条件限制。
2、该款没有限定“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必须是犯罪嫌疑人,在很多案件中,立案时并不知道犯罪嫌疑人是谁,因而逃避侦查并不需要有侦查机关已确定该犯罪嫌疑人这一前提。
(8)追诉期限制扩展阅读:
时效延长
延长概念
追诉时效的延长,是指追诉时效进行期间,因为发生法律规定的事由,而使追诉时效暂时停止执行。
延长规定
我国刑法规定了两种追诉时效延长的情况。
一、《刑法》第88条第1款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此种情况下,追诉时效的延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已经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已受理案件。这是此种追诉时效延长的前提条件。
2、行为人实施了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行为。
二、《刑法》第88条第2款规定: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此种情况下,追诉时效的延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提出控告。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应当立案”是指根据刑法的规定和公认的刑法理论,被控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对其进行立案侦查或者受理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