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输液袋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1、严禁将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与医疗废物、生活垃圾混装。被血液、体液污染或混入医疗废物内,要按医疗废物处理。
2、保证收集容器包装的完好和密封性,严禁使用破损的包装容器;严禁包装容器超量盛装;包装使用要有可回收物标志。
3、有专人负责运送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 , 其运送与医疗废物运送分开,避免污染。
4、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暂存地与医疗废物暂存地分开。设置可回收物标志。严禁在暂存地以外堆放输液瓶(袋)。
5、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应委托给具有回收处理能力的单位,并签订回收协议书。与回收处理单位交接应使用二联单,分类登记转运种类(玻璃与塑料)、转运数量(袋数与重量) 、交接时间、 交接人员,记录保存 3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十四条 药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规范,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和督促会员依法开展药品生产经营等活动。
Ⅱ 请问打点滴的药效能持续多久
诺氟沙星在体内几乎不被代谢,绝大部分自尿排出,大约药效3.5小时。
洛美沙星
。吸收后在体内广泛分布药效大约8小时。常用的还有氟罗沙星,环丙沙星,大概都是这样。
Ⅲ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的有效期
聚丙烯输液瓶、低密度聚乙烯输液瓶产品:60个月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袋产品:24个月
Ⅳ 注射器,带针头,保质期几年
一次性的注射器保质期是2年,以前常用的玻璃的没有具体保质期,每次使用都要消毒,只不过针头是一次性的。
Ⅳ 输液保存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也是护士在临床中进行护理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输液安全隐患问题,因此,我院护理部根据此情况特别制定出静脉输液管理规范,现介绍如下。
1 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医疗纠纷,消除不安全隐患。
2 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2.1正确地评估病人 护士对病人进行输液前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心理、生理方面及文化背景,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情况,根据输入药物的名称、作用及药物的浓度选择合适的血管。
2.2输液前的规范化管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三查七对制度。首先用消毒液洗手,戴口罩,检查液体的有效期、剂量及质量,并用输液本对输液条,再用输液条与液体查对,最后用输液条与病人的床头卡核对,核对无误后再给病人穿刺,操作用物要做到一人、一带、一巾(每人用一根止血带一块垫巾)。
2.3巡视液体的规范 在输液过程中应当做好巡视工作,建立输液巡视单,及时发现、排除输液故障,保证输液安全。因此,我院建立了巡视液体规范:
2.3.1穿刺成功或更换液体后,要根据药物性质及病情变化调整好合适的滴速,并根据液体量、滴速评估所需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2.3.2值班护士要主动巡视液体,巡视液体工作要落实到人,无陪病人要重点巡视,特殊液体要有专人守候,确保病区整体输液让叫率低于10%。
2.3.3巡视液体时要做到“十查”:查液体有无错误,查液体剩余量,查液体外观有无改变,查病人体位是否舒适,查液体滴速是否合适,查输液管道是否通畅,查胶贴固定是否牢固,查输液部位是否红肿,查病人有无输液反应表现,查病人病情有无特殊变化。
2.4更换液体规范
2.4.1护士要熟练掌握本科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根据医嘱提前对液体进行排序。
2.4.2更换液体时,要认真落实“三查七对”制度,确定无误后方可换液,换液后及时签署换液人员姓名、时间。签字要求准确清楚,避免漏签或签错位置。进修、学习、见习护士所换液体要由有执业资格的带教老师查对签名。
2.4.3更换液体时,要及时向病人进行药物宣教,病人对所输液体和药物有疑问时,要认真核对,确定无误并向病人解释清楚后方可更换。
2.4.4液体更换完毕,要在病人旁边停留数分钟,观察液体输入情况,确定液体滴入正常且与上一组液体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
2.4.5更换液体后,要在15分钟内再次巡视病人,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
2.4.6药物入壶的操作及观察要同液体更换的要求。
2.4.7如出现两组液体的不良反应,要重新更换输液器,必要时重新穿刺,避免发生反应的液体输入病人的体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重点加强巡视,上报科室领导,避免纠纷发生。对换下的液体及输液器要上报科室领导妥善处理,同时将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登记交班,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2.5拔针规范 病人液体输完毕,护士首先要用病人的输液条查对当天的医嘱本,看有无新的医嘱未执行,确定无误后方可拔针。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3~5分钟,防止皮下溢血、淤血。患者或患者家属以及拔针护士双方在输液条上签全名和拔针时间,嘱病人休息片刻再活动。
3 结果
静脉输液规范化管理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了我院护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降低了输液让叫率,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不但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还使医院服务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4 讨论
在护理理论和临床中,防止输液中出现问题是护理安全的关键,建立静脉输液的规范化管理是降低护理安全隐患的保障,输液过程中除按规范化管理操作外,还需做到“四禁止”,即:巡视液体时要到病人床旁,禁止隔窗看液;更换液体时要严格查对,禁止将无姓名或姓名书写有误的液体换给病人;更换液体后要按要求观察,禁止换完液体就走;换下的输液袋、瓶、管等要及时放回治疗室处置,禁止随意放在病房。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输液安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静脉输液的规范化管理不但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还有效地预防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Ⅵ 打点滴的药水要多久才会在体内消失没有残留物
如今,人们已经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其实,不适当的输液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及生命。即使像一般的感冒、发烧、腹泻,很多人也要求医生输液,认为输液可以让病情迅速好转,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无所不能的“救命稻草”。专家提醒,现在许多人对静脉输液存在误区。误区一很多患者常说,输液能提高身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病就好得快现在多数患者到医院看病,都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认为只有输液才能使病好得快。32岁的吴女士是公司的财务主管,她可是医院的常客,每次只要有些发烧、腹泻、头痛,她都要到医院去输液。当医生问她为什么总是要求输液时,她说“我觉得吃药病好的慢,输液快。每次感冒后吊一瓶药水,没几天就能好,比吃药快多了。”走出误区滥输液的危害相当大,一般情况下,可服药或肌肉注射治疗解放军302医院的刘士敬博士强调,大多数人对于输液可能和吴女士有同样的理解,这是缺乏医学常识所致,也是大多数人存在的误区。不可否认,静脉输液的方法减少了胃酸对药物的破坏,效果比较直接,特别是对那些患有胃病和伴随高烧的患者。但是,输液也并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液到病除,相反,输液的方式比口服药物有更大风险。因为输液要求无菌操作,特别是静脉输液,环境必须清洁,否则大气内的细菌、致病微生物会对穿刺部位和输入的液体造成污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老年人,不适当的输液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专家建议如果不是十分必要输液的话,可以用肌肉注射或服药来治疗。误区二大多数人认为,输液效果好,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有些人把输液当成了救命的法宝,认为输液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都要求医生给其输液。其实,治疗像感冒这类疾病,一般是不需要静脉输液的。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维君教授认为,对付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发烧,最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补充维生素C。当然,你也可以遵医嘱口服抗感冒药物,缓解感冒症状。口服药物与输液相比有方便、安全、经济的优点。当然,如果感冒者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食欲极差、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等),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看是否需要输液。走出误区不合理输液很危险,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静脉输液对药物的纯度要求也非常高,如果药物中有杂质,随着吊针直接进入血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非但没能治病,还会产生副作用,甚至造成过敏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人在几分钟之内就会丧失生命。另外,一些补液中本身就带有容易引起发烧的物质。因此,专家告诫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尤其不要轻易输抗菌素和激素。误区三经常有人谈论说,自行输液好,既方便,又同样有效果36岁的王女士是某软件公司的经理,平时工作非常忙。为了生病时减少到医院挂号、排队的时间,她让家里的小保姆学会了注射,有个小病小痛的,就自行去药店买药和输液器,回家让小保姆给她输液。她说,这样既省了时间,也治了病,何乐而不为呢。但是王女士忽略了很多问题,静脉输液直接给药于血管中,它对无菌要求非常高,患者很难在家中自行解决。一旦病菌直接进入血液就有可能导致败血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走出误区自行输液存在4大安全隐患,实在要输液也应去正规医院专家指出,王女士至少忽略了4大安全隐患1.药物安全问题如果出现假药,过期、过质的药,将会严重损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2.注射器的安全问题如果消毒不彻底,或者注射器感染了如肝炎、爱滋病等传染病,就可能感染这些传染病。3.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操作程序不正确、不规范,都可能出现严重的输液反应。4.输液的人员问题输液人员是要通过严格训练和考核的,不要相信一些没有行医执照的“江湖郎中”,另外自行输液要慎重,不要让你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专家建议,在必须输液治疗的情况下,您应该去正规的医院,在合格的环境下、正确的操作下进行输液。即使是医生要求输液,您也要问个明白。尤其当要给您输抗生素或激素时,更要问清楚为什么,以防滥输液给您带来没有必要的伤害。1.发热反应发热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在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是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严重时稀痰液可从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啰音。这是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如果不停止输液并采取急救措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3.静脉炎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剌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旨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4.空气栓塞空气栓塞是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发症。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时,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和缺氧,并可立即导致死亡。 ----------------------------------------------- 谢谢请采纳: 不能发连接啊,请在网络 搜索‘珍惜知识网’点进去就是了[BGQE]
Ⅶ 生理盐水打开后如何保存并且能保存多久
生理盐水打开后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时间过长可能会因水分蒸发使水减少而导致浓度升高,浓度改变之后就不能用,可以放到冰箱延长一定时间,但即使放在冰箱中也不能长时间保持,建议现配现用。
生理盐水能够避免细胞破裂,它的渗透压和细胞外的一样,所以不会让细胞脱水或者过度吸水,所以各种医疗操作中需要用液体的地方很多都用它,人体细胞生活中所处液体环境的浓度。
一般输液用的都是0.9%的NaCl或者是5%的葡萄糖溶液,发烧的时候人体丢失的水分增加,所以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0.9%的生理盐水对人体细胞没有损害,至于为什么有时候用盐水,有时候用糖水,这个因素就多了,而门诊输液主要考虑的是药物问题,有些药物只能用盐水做载体,在糖水中会沉淀或药效降低或失效等。剧烈运动后,应喝适当生理盐水,以补充机体因汗出过多损失的能量。
(7)输液保存期限扩展阅读:
各种动物需用的生理盐水
哺乳类需用生理盐水浓度是0.9%。称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鸟类需用的生理盐水浓度是0.75%。称取0.75克氯化钠,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到100毫升。
两栖类 需用的生理盐水浓度是0.65%。称取0.65克氯化钠,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到100毫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生理盐水
Ⅷ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有效期超过一年后注射到人体会有什么样的危害,急盼答案
从三个角度来看,
从病人角度:
一是已经静脉注射进去了,被注射的人并没版有发现现阶段显权而易见的不良反应,但他担心远期的或不定期的会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故极为焦虑、恐惧。
二是还没有注射进去,我奉劝就不要注射了吧,过期的食品和药品原则上是不能再用了的。
从专业角度:
包装完整,气密性良好,对光检查无异物、沉淀,这样瓶装的输液里面的葡萄糖和氯化钠,理论上是不会变性的。但时间长了,里面是否有滋生了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或致热原,就不能肯定了。
所以是不能给病人注射过期药物的。
从法律角度看:
你要被注射人保存和固定证据,向医疗事故鉴定机构提出申诉和仲裁,走法律途径比较稳妥。
私了也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办法,但双方要拿出诚意来。
私底下说,如果当时没有不良反应,以后就不会有了;当时要是发生了,一般是畏冷、寒战、抽搐、呕吐等输液反应,停止注射及对症处置即可缓解。
向当事人适量索赔精神抚慰金是可以理解的。
Ⅸ 配好的静脉注射药或滴注药有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必须使用
药液本身因ph值、光照、时间、水解作用等原因导致活性或有效成分不断降低,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降解方式,因此不同药物时间不同。
一般用于静脉(用注射针配)的24小时内使用,但也是仅供参考,不同药物具体分析。某些要求时间更短。一般直接开盖的那种不用于静脉,要求四小时内使用。
总而言之,要视具体药物、保存条件而定。
Ⅹ 门诊注射单保存多少年
这个问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是有明确规定的。
该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医疗机构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二)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三)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四)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五)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门诊、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没有在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的,由患者提供。
医患双方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进行的,应当承担责任。”
显然是要有门诊记录的。
但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门诊、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应当由医疗机构提供;只有没有在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的,才由患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