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时期脱贫攻坚,两个确保是什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1)脱贫攻坚公共基础服务扩展阅读:
国务院2016年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规划》提出,脱贫攻坚工作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等重要原则。
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摘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规划明确,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通过产业扶持,帮助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的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帮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约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
通过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并动态调整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规划以“老、少、边、穷”地区为重点,通过实施百万公里农村公路、小型水利扶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网络通信扶贫、以工代赈等9大工程,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❷ 脱贫攻坚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什么问题
解决的问题是:2020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2)脱贫攻坚公共基础服务扩展阅读:
脱贫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脱贫攻坚战
❸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是什么
1、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
一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以精准扶贫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基本需求,通过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激励、典型示范、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
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在参与中的主体感、获得感,促进他们传统观念的改变。这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充分体现,必然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2、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培养锤炼干部和人才的重要平台
到贫困村和群众一起脱贫攻坚,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形式之一。脱贫攻坚各种政策的落实,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支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不仅有事干,而且有条件干事、干成事,这对于年轻干部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无疑是有价值的。
把干部锻炼培养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把真正能干的干部派下去,若干年后,这些干部中就会出现一批对乡村有感情、懂农村、懂农民的国家治理骨干,这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价值体现。
3、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脱贫攻坚对整个社会扶贫济困氛围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营造更和谐的发展氛围,都是重要抓手和载体。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地区在支持西部地区减贫发展的同时,拓展了自身发展空间,彰显了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
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定点扶贫,不仅为定点帮扶县带来资金项目、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和新市场,而且定点扶贫成为中央国家企事业单位干部了解农村、密切干群关系、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和渠道。
4、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新时代脱贫攻坚展现了我国贫困治理体系的巨大价值:以实施综合性扶贫策略回应发展中国家扶贫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发挥政府在减贫中的主导作用以回应全球依靠经济增长带动减贫弱化的普遍趋势。
我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经过大规模实践检验的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逐级分解与自下而上、村民民主评议相结合的精准识别机制,为有效解决贫困瞄准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科学方法。
脱贫攻坚不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而且成为全球反贫困事业的亮丽风景。
贫困地区特色
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扶贫、退耕还林等明显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奠定了实现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有机结合的基础。
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退出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施,明显提高了贫困地区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
全体人民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❹ 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越到后来难度越大要把什么作为主攻方向要把什么作为重要补充
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要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
总书记在河北张家口考察时曾指出,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
如果说产业扶植、就业协助、消费扶贫让老乡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光伏扶贫则立足于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改善的短板,既有输血也有造血,既立足当下又着眼未来,既要物质脱贫也要精神脱贫,方可形成有层次、有质量的扶贫帮扶措施体系。
(4)脱贫攻坚公共基础服务扩展阅读:
脱贫攻坚战收官之际,也是我国彻底解决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之时。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深入总结中国脱贫攻坚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不仅对我国构建持续减贫长效机制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有助于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❺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是什么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从脱贫攻坚任务看,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仍在3%以上。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压力不小,难度不小。这个压力和挑战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且脱贫攻坚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
目前,贫困人口超过200万的有7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有111个、超过20%的贫困村有1.67万个。按照这些县和村前几年每年贫困发生率下降3至4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剩余3年时间内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特别是“三区三州”地区,不仅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而且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发展滞后较多、公共服务不足,有的地方可以用“有天无地,有山无田,有人无路”来形容,脱贫难度更大。
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村居住着51%的贫困人口,普遍存在村两委班子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村内道路、入户路、环境卫生设施短缺,大量危房需要维修和重建等难题,贫困村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
当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分别超过40%和14%,缺劳力、缺技术的比例分别占到32.7%和31.1%, 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16%,这些人群的比例越往后将会越高,是贫中之贫、艰中之艰。化解特殊贫困群体难题是打好脱贫攻坚战面临的最为突出的挑战。
另外,贫困群众短期脱贫容易、长期稳定致富难度大的问题也很突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但现在大部分地区产业扶贫措施比较重视短平快,考虑长期效益、稳定增收不够,很难做到长期有效。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❻ 决胜脱贫攻坚阶段,我们面临的问题挑战是什么
1、深度贫困问题依然突出。贫困县和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平均每年下降3—4个百分点。照此速度,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将十分艰巨。
2、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道路交通、通信设施、教育培训、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还存在不少短板。
3、扶贫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屡禁不止,频繁填表报数和层层评估检查加重了基层负担。脱贫进度和脱贫标准把握不准,急躁情绪与消极拖延现象都有。
(6)脱贫攻坚公共基础服务扩展阅读
脱贫目标:
1、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2、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有效应对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❼ 从政府职能的角度说明政府在脱贫攻坚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一、脱贫攻坚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三是发挥建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官的作用。脱贫攻坚结束后,要对已经攻下来的阵地牢牢守住,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查补漏洞和缺项,同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动态识别,及时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纳入帮扶。
❽ 如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助推脱贫攻坚
一是加大文化服务,普惠大众。继续实施文化馆、图书馆、红七军军部旧址、县城北新区体育场馆等文体设施免费开放;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欢乐下基层”、“四进社区”等活动制度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场所等免费或优惠开放。
二是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模式,推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开拓思路,创新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围绕均等化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引领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尤其是贫困地区倾斜。目前将县游泳馆作为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试点。同时保护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重大宣传主题活动,公益性演出每年不少于50场。贯彻落实《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倡导全民阅读,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三是充分利用文化遗产项目,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利用“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计划,广泛动员贫困户参与传统手工艺培训,培养(培育)数名大师级传承人,十数名省内外知名手工艺品设计师,数十名传统手工骨干传承人,数十名州内知名手工艺品设计者、市场营销人员,数百个村落传统手工艺传承骨干,在村寨内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红色遗迹,传统村落等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传统村落民俗文化旅游景区、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将民俗和传统节日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扶持当地群众发展民宿客栈、民俗表演、旅游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旅游产业;利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博文化服务向偏远贫困地区倾斜,积极开展文化扶贫,通过文化宣传教育开阔思维眼界、提升知识技能,掌握了解国家政策、市场信息,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资讯服务。
四是实施榕江文化“大数据战略行动”。依托国家、省、州、县、乡、村六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整合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保护、文物保护、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数字资源,借助公共数字文化终端服务等大数据技术手段,借助互联网+文化旅游宣传平台创新文化数字资源的传播和服务手段,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快捷、方便、准确、安全和共享的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强力推进文化脱贫工程。
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哪些成就
❿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哪4个关键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1、打造和配强扶贫干部队伍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干部。扶贫干部队伍包括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扶贫部门的干部、乡镇干部等。
2、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基层党组织是扶贫攻坚的主要工作力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对凝聚人心,形成脱贫攻坚强大气场,凝聚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至关重要。
3、发挥脱贫攻坚人才支撑作用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如期实现精准脱贫,需要大力发挥各类人才作用。贫困地区应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农业技术人才,采取兼职挂职、项目合作、科技咨询等方式,争取智力支持。
4、注重从贫困群体自身入手
扶贫,除了物质,更重要的是思想扶贫。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地,很多人都享受到了诸如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住房扶贫、产业补助等方方面面的优惠。
(10)脱贫攻坚公共基础服务扩展阅读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
11月2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10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成立。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