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鞍山的现状
此山还未开发,乃是正宗的原始山,山上陡峭,绿竹环绕,非常漂亮。在最高点向下望,可以望见浙江的余杭。
2. 安徽马鞍山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的采石公园里的翠螺山麓,古称牛渚矶。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现在在采石矶上建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马鞍山的旅游景点。 游人来到马鞍山市西南的唐贤街,过锁溪桥,即见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临大江,三面为牛渚河环抱,海拔131米,犹如一只硕大的碧螺浮在水面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传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间林木葱绿,蔚然深秀,西麓突兀于江中的悬崖峭壁就是著名的采石矶;西北临江低凹之处,人称西大洼,北边山脊梁叫蜗牛尾,山势险峻;南麓林木葱郁,亭阁隐隐,太白楼等文物古迹均分布在这一带,最高处是翠螺峰。 太白楼面临长江,背连翠螺,浓荫簇拥,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它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太白楼是为纪念我国唐代诗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亦称作“唐李公青莲祠”。历代均有修建,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一1908年)。太白楼高18米,长34米,宽17米,采用我国传统的古建筑式样,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由回廊相连,二、三楼阁檐下置郭沫若书写的“太白楼”和张恺帆书写的“谪仙楼”匾额,各具神韵,十分醒目。进门檐下两壁嵌有一块清代重修太白楼碑记和一块记载李白生平的碑文。进入大厅迎面大屏风绘有太白漫游来石图,壁上挂着太白游踪图,楼上设两尊黄杨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还有太白手书拓本和各种版本诗集陈列,以及历代名士文人的诗篇、楹联、匾额和绘画。 太白楼西侧是广济寺。绿树掩映之中的“观音阁”是圮毁的广济寺仅剩的建筑,内供观音菩萨像。阁前左侧有一口“赤乌井”,是采石矶最为古老的历史文物。 广济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于北宋,已有900多年历史。亭内有数方珍贵的古碑。蛾眉亭据险而临深,凭高而望远,景色秀丽。亭前左前方临江之处,是一块平坦巨石为联璧台,此石嵌在葱郁陡峭的绝壁上,伸向江中,险峻异常。民间传说诗人李白是在这里跳江捉月,骑鲸上天的,故又称捉月台或舍身崖。 联璧台左下侧的临江绝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简朴典雅。传说东晋将领温峤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过天门一泻而下,浪击峭壁,卷起千堆雪,气势壮观。亭西侧石阶下还可以看到悬空横出的巨石,上有一只50余厘米长的大脚印,传说是明初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时留下的。 翠螺山半山腰还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垒砌,基高2米,直径5米,墓碑上镌“唐诗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拥,芳草菲菲,环境幽静。 三元祠,又称三官洞,是采石矶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侧岩下,洞傍山临江嵌在崖壁间,下落无地,如自水出,江水拍击洞边崖壁,浪花飞溅,令人眩目。洞内上下两层,洞内有洞,可通大江,环境别致,四季景色迥然各异,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内还设有茶室。 马鞍山市中心还有雨山湖公园,当涂县境内有青山李白墓、天门山等名胜古迹。
3. 马鞍山采石矶大脚印背景故事
联璧台左下侧的临江绝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简朴典雅。传说东晋将领温峤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过天门一泻而下,浪击峭壁,卷起千堆雪,气势壮观。
亭西侧石阶下还可以看到悬空横出的巨石,上有一只50余厘米长的大脚印,传说是明初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时留下的。朱元鄣攻打采石,谁先登上采石矶者为先锋官。
大将常遇春,勇不可挡,他手持宝剑,拔开不断射来的飞箭,用竹篙在江上一撑,纵身跃上采石矶,杀死惊魂未定的元兵,冲入敌营,元军望风披靡,立即溃散而逃。常遇春登上采石矶留下了千载不灭的脚印,这就是采石矶古迹中著名的:大脚印!
(3)马鞍山连陡扩展阅读
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处的长江南岸,南接著名米乡芜湖,北连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寻,突兀江流,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誉。
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陈运和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饮酒赋诗,相传最后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说:名山得诗仙李白而益著,诗仙则望名山而流连忘返! 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
4. 凌陡属于芜湖市还是马鞍山
应该是“年陡”吧
年陡属于马鞍山当涂县
5. 马鞍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拜托各位大神
在马鞍山待时间长了~就知道没什么好玩的了~~~~~~
6. 爬黄山的台阶陡吗有危险吗马上就要去了。快啊!
有缆车的。。。。。
黄山旅游注意事项
黄山旅游必备物品:身份证及有效证件、一次性登山雨衣(山高风大不宜打伞,汤口各酒店都有卖)、地图、手套、手电筒、手机、相机、登山手杖(体力不好者需)、一件长袖外套(黄山早晚温差大)、防晒霜、太阳帽、饮用水2-3瓶,牛肉干、巧克力等补充能量的食物。
⑴ 上山轻装,少带行李,以免过多消耗体力,影响登山。
⑵ 黄山气候变化很大,时睛时雨,反复无常。登山时要带雨衣,下雨风大,不宜打伞。
⑶ 雷雨时不要攀登高峰,特别不要攀登天都、莲花二峰,不要用手扶铁链,亦不宜在树下避雨,以防雷击。
⑷ 山上夜晚和清晨气温较低,上山可带绒线衫;未带者亦无妨,一般的酒店房间有衣无偿使用。
⑸ 登山以穿登山鞋、布鞋、球鞋为宜,穿皮鞋和塑料底鞋容易滑跌。为安全计,登山时可买一竹棍或手杖。
⑹ 山高路陡,游山时以缓步为宜,不可过速。为安全计,一定要做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边走边看比较危险。
⑺ 游山时应结伴同行,相互照顾,不要只身攀高登险。
⑻ 登山时身略前俯,可走“Z”形。这样既省力,又轻松。
⑼ 上山时要带足矿泉水、饮料和必备的药品,以应急需。
⑽ 黄山虽雨天较多,但阴雨连绵的天气很少。早雨午晴,午雨晚晴,或夜雨晨晴,都是常事。若遇到这种情况,游者不必败兴,雨后观景风光更加绮丽,云海、彩虹、瀑布、晚霞等,尤为壮观,览之可尽饱眼福。
⑾ 黄山下暴雨时,山洪来势很猛,速度极快。下雨前夕,不宜在河中洗衣、游玩,以免发生意外。
⑿ 在高峻危险的山峰上照像时,摄影者选好角度后就不要移动,特别注意不要后退,以防不测。
⒀ 夏天游览松谷庵的翡翠池、五龙潭及东海翡翠谷的彩池群时,千万不要下水游泳,因为虽值夏日,但泉水很凉,游泳时人容易抽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⒁ 黄山风景区内竹林、奇花、异草、药材、茶叶很多,这些都有是国家和人民的财富,旅游者在游览时可尽情观赏,但不可采摘和挖掘。
⒂ 黄山是禁猎区,飞禽走兽严禁猎取。旅游者应自觉遵守。
⒃ 黄山建筑物、古迹很多,不得在任何建筑物、古迹、岩石、竹木上题字刻画。
⒄ 为防止火灾,黄山风景区沿途均实行定点抽烟。在吸烟时应自觉将烟头、火柴杆熄灭,不可随意乱丢。
⒅ 为了保护黄山风景区的清洁卫生,不可随地乱扔垃圾、废物,沿途皆有垃圾池。
7. 谁知道安徽马鞍山的怪山〈水往高处流〉是怎么回事
近几年不断看到媒体有关地球上神秘地点的报道。中国有著名的沈阳北郊“怪坡”,加拿大有“磁力山”,美国有加州圣塔柯斯小镇郊外的森林。在这些神秘地带,树林向一个方向倾斜,物体倾斜落地,人华侨行走而步履稳健。更神奇的是,物体可以自动向坡上运动,水往高处流。有时还会出现,人可沿直立绝壁向上走的怪事情。这些地现象明显违犯了牛顿的引力定律,令人费解。实际上这些神秘现象是由一种“垂直转向”的心理幻觉造成的。迷路,转向搞错了东南西北的现象我们都很熟悉,它是我们凭感觉人为的方位和实际方位偏离时产生的一种幻觉。“垂直转向”是在一定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的垂直方向显著的偏离了实际的垂直方向(重大的方向)。地球上的这些神秘地带,都是由一种“坡上坡”的环境之中,会发生“垂直转向”,这时神秘现象就会发生。
揭开了神秘地带的奥秘,我们就可以人工制造出这样的神秘地带,作为旅游资源,供人们娱乐。
为什么我们会“方位转向”?
到一个新地方,新城市,人们常常搞不清方向,不知道东南西北,因此很容易迷路。好多人在新地方会觉得太阳不同再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当然我们不能据此说在这地方的太阳和自己家中的不一样,保会说自己“方位转向”了。为什么我们会“转向”呢?原来我们身体里没有天然“指南针”,不能靠地球磁场自动识别方位(东西南北)。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方位的判断,完全靠周围景物的相对位置。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田野的山川、村庄、田地、树木以及城市的街道、建筑都被我们用来判断方位。在我们熟悉的地方,我们认识周围的景物,知道我们的相对位置,所以不容易方位“转向”,也不易“迷路”。如果你的城市街道正好是东西或南北方向的如北京,西安等,你的地理方位感就很易建立。当我们到一个新城市,常常急于搞清东西南北方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坐标系,把周围景物的相对位置搞清。但是那里的车站,商店,道路我们不熟悉,不能靠它们的相对位置辨别方位,如果是阴天或晚上,看不到太阳,东西南北的坐标系就建不起来。这时候我们失去了坐标轴。只能凭印象把头脑中的坐标轴加在新地方,当我们头脑中印象的坐标轴和实际偏离时,就“方位转向”。
垂直转向
地球表面一点的垂直方向是地心和该点的连线方向和重力的方向一致。真正的“下”是沿重力的方向,“上”就是和策略相反的方向。本文中的“垂直转向”指在一定的情况下,我们判断的垂直方向明显偏离了重力的方向。我们通常说天为上,地为下,实际上并不准确。大家都知道“井底之蛙”的故事。如果这只蛙所在的井,并不是直井,这井一直下去到不了地心,那么这只青蛙看到的天就不是真正的上。如果井壁和地平面成70度角而不是90度角,青蛙认为的上和实际的上(重力方向)偏离了20度角。我们坐飞机时经常“垂直转向”当飞机因起习,着陆或转向时,我们会发现地面或天际线倾斜了,这就是“垂直转向”。
和“方位转向”不同,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垂直转向”。因为我们判断垂直方向的能力比判断方位的能力强得多。由于重力吸引,我们能感觉到上、下方向。这种感觉并不是非常准确。另外我们绝大部分同样靠视觉并不是根据周围景物判断垂直方向。除了我们直立的身体,树木、建筑物都是垂直参考物。我们更信赖的是脚下的地平面,和它垂直的方向就是垂直方向。当周围的环境造成我们依据视觉判断的垂直方向和策略方向严重偏离,同时我们的感觉又不能够纠正时,就会发生“垂直转向”。“垂直转向”是造成地球上神秘地带的心理原因。但是造成这种“垂直转向”需要一定的地质、地貌环境。这种地貌组合本文称之为“坡上坡”。
地球上神秘地带地质地貌组合
根据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验得出,神秘怪坡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组合。它包括两个坡,本文之为“坡上坡”,即位于一个“大斜坡”上的“小斜坡”,“大斜坡”与“小斜坡”坡向一致,“小斜坡”的坡度角明显小于“大斜坡”。当这种地貌组合处于一定环境,“小斜坡”附近的人看不到真实地平面,把“大斜坡”当成真正地平面,从而发生“垂直转向”,把“小斜坡”的坡顶当成坡底“小斜坡”的坡向颠倒了。从而看到“水往高处流”的怪现象。
我们再看什么样的神秘坡最理想。由我们的理论模型可知,神秘怪坡的“视坡度角”等于“大斜坡”和“小斜坡”坡度角之差。因为我们的身体可以感觉到重力的方向所以好的怪坡应和重力方向近似垂直,也就是神秘怪坡本身实际上只是一很缓的坡,位于其上的人感觉不到斜坡。而它的视坡度角这时又很大,因此怪坡上的人能“看”到自己在坡上。理想“怪坡”怪就怪在坡上的人只能看得见,直立时却感觉不到坡。
神秘怪坡的制造
如果想制造一个可以让“水往高处流”的“怪坡”,除了要满足“怪坡”AB与“假水平面OX”的几何关系外,在“怪坡”的附近不能看见真正的水平面和垂直面(楼房,线杆等)。理想地点在山顶上,城市最高建筑物顶上,或者在地下。如在高处,真正的垂直参考物不见了,这时只要把你的地面搞成一斜面,在这个斜面上建一个与该斜面“坡向”一致“坡度角”很小的小斜坡,在这个小斜坡上,观察者就会看到水往高处流。
8. 马鞍山的怪坡怎么形成的/
这就是视觉欺骗。
视觉欺骗,术语。人在看某些特殊的图像景物时,出现的视幻觉。这种幻觉使人感受到的和现实中的景物不符,使人感到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视幻觉的原理很复杂,这里只能笼统的概括,不能详尽的解释。
一部分原因是人的左右脑分工不同,所导致的眼睛所见到的图像在左右脑中处理时产生了不同的应激反应。
怪坡制造者的一番苦心还可以在多处发现。在怪坡首端,右边出发点比左边返回到达点高出数十公分。原因何在呢?右边垫高,是为了人们来到怪坡,放眼望去,第一印象便产生明显下坡感。而左边铲低,则为了保证回来时靠惯性滑得更远。再譬如,若将怪坡像前面的路段一样修成沥青或水泥路面,照说摩擦力更小,滑行的效果会更好。
但光洁的路面容易泄露真实的走势,于是便保持两边高,中间凹的土路模样。柱子根全用碎土石拥住、埋住,看不见显示角度关系的交界线。也隐瞒了柱子在地面部分的真实高度。连那个雕像的底座也是蓄意做成歪的。
(8)马鞍山连陡扩展阅读:
其他地方的著名怪坡:
台湾“怪坡”
在台东县东河乡,有一个名叫“都兰”的旅游胜地,其最吸引游人处,便是“水往高处流”。“怪坡”旁有一股小溪,溪水流到山脚下的农田,而靠近山脚旁的另一股溪水不往下流,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向山坡上流去,观者无不称奇。
发生在华夏大地的“怪坡”奇异现象,以其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成为人们探奇的“热土”。饶有兴趣的是,类似“上坡轻松、下坡费劲”的“怪坡”,在世界各国亦已发现多处。
乌拉圭“怪坡”
南美乌拉圭的巴纳角地区,可以说是“怪坡”的“聚焦点”,汽车只要一开进这一地区,便怪事丛生。最令人惊奇的要数汽车一旦抛锚,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神力,会把汽车推出几十米远。
韩国“怪坡”
韩国的济州岛,在天马牧场附近的516国道,有一段“怪坡”。汽车到此,熄火并置于空档,却见汽车又向坡上滑行。
美国“怪坡”
美国犹他州,有一个被人们称为“重力之山”的奇特山坡, 有一条直线距离为500米左右,坡度很大的斜坡道,也是闻名全球的“怪坡”。驱车到此, 将车停下,松开制动器,就会发现,汽车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拉着似地、缓慢地向山坡上爬去。
唐山“怪坡”
河北省唐山市区大城山脚下,新近发现一处“怪坡”,引起人们浓厚兴趣。“怪坡”位于唐山市大城山公园东北角,长约70余米,宽约15米,呈北高南低走势,坡度约为15度。日前,记者与游人一起骑车感受了一下“怪坡”。上坡时感觉轻松,几乎不用蹬车,而下坡则很费劲,不蹬车难以行进。记者看到,一位司机驾驶着桑塔纳轿车,下坡时汽车空档竟然向后滑行。 据了解,“怪坡”是唐山一企业员工偶然发现的,已开辟为旅游景点。关于“怪坡”的成因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磁场效应,也有人归结于周边环境造成的视觉误差。“怪坡”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据介绍,自国庆节以来吸引了上万人次光顾。
9. 马鞍山采石矶的大脚印是谁踩的有多大为什么要踩
常遇春
字伯仁,回族,安徽怀远人。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塑造了一个光彩回照人的常遇春,而答历史当中的他是明朝开国六王之一,战功仅在次于徐达。1355年,参加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破集庆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
在1356年2月,采石矶大战中,元兵守将蛮子海牙借地利击退义军的数次冲击,这时常遇春乘一艘小船,左手持盾,右手挥戈冒着乱箭直冲而上,冲到跟前时一跃而上,刺死守矶头目老星卜喇,左冲又突如入无人之境,这时义军一涌而上击溃蛮子海牙部。这一战常遇春名声大振,此谓常将军力拔采石矶,采石矶现在有一个“大脚印”的景点,据说是常遇春登岸时用力过猛留下的。
10. 马鞍山抗日遗址的历史
马鞍山,位于淄川区淄河镇,主峰海拔616米,是一个由粗犷雄伟的山峦叠嶂,潺潺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水域,秀丽多姿的田园山庄及马鞍山革命抗日遗址组成的自然风景区。其山势峻峭,峰顶突兀,四周悬崖如削,只有山前一条石凿的132级的石阶小道能通往峰顶,易守难攻,实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故为兵家必争之地。 山巅石峰高数十米,东西两顶相连,成凹形,远望状似马鞍,故名马鞍山。石峰四面悬崖峭壁,西南角有条石阶,狭而陡,似天梯,直达南天门,是通向峰顶的唯一险道。马鞍山周围峰峦起伏,山上林木苍苍,山下淄水蜿蜒,道路纵横交错,曾为历史上南北交通咽喉。抗日战争时期,它是扼沂蒙山区通往清河区的门户,战略位置重要。
1941年八路军占领此山,并控制周围地区。在日伪军对鲁中区进行“大扫荡”时,部队分散活动,马鞍山成了安置伤病员和家属的小后方。
1942年11月,日伪军扫荡沂蒙。1942年11月9日,千余日、伪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马鞍山发动进攻。当时,山上只有鲁中军区二团副团长王凤麟、中共鲁中区党委组织科长李成式和抗战军属冯旭臣老人等30余名伤病员和家属。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毙伤敌军二百余人。王凤麟、谭克平等30余人壮烈牺牲。这就是淄博抗日战争史上有名的“马鞍山保卫战”。
为纪念在保卫战中献身的英雄,1945年博山县政府在马鞍山建立了“马鞍山抗日烈士纪念碑”, 碑通高210厘米,呈六棱形,刻有介绍马鞍山战斗的碑文,鲁山区专员徐化鲁题写的“气壮山河”4字、博山县长毛梓材的《马鞍山抗日烈士赞》题词,以及27名烈士姓名。整个纪念园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建成面积8000平方米,主要景点有纪念馆、战斗遗址、怪石林、钟鼓楼、华光寺等。
1977年12月,省革命委员会公布马鞍山抗日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政府为纪念碑加筑了水泥结构的护碑亭,整修了登上山峰的台阶、护拦及山峰的掩体、指挥所遗址。1985年,在主峰的多处悬崖石壁上镌刻了廖容标、冯毅之、钱钧、李伯秋、吴瑞林的题词和诗词。
改革开放后,淄河镇投资近百万元开通了攀山公路,恢复了山上原有的玉皇阁、华光寺等建筑,重修了烈士祠堂,塑造了“一门忠烈”烈士群雕,修建了凌云阁等景点,安装了风力发电机组,将其建成了融革命传统教育与人文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马鞍山风景游览区。一年四季,游人如织。已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奇迹盛世出。人们又在山上陆续发现了多处新的自然景观:2001年在马鞍山两侧的山梁上发现了100多间石屋和烽火台;在山东峰百米高的悬崖上有一个十余米高的八路军头像,浩然正气,形象逼真,象征了马鞍山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的不屈灵魂,被称之为“英雄魂”;在马鞍山正南方的“三泰山”主峰上,恰似一个熟睡的大佛,庄重自然,活灵活现,被人们称之为“三泰卧佛”;马鞍山西南方的一座山峰,犹如一尊静坐修行的弥勒佛,神情专一,泰然自如,线条分明——真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