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的马鞍山古墓,为什么惊动了整个日本呢
因为在马鞍山出土的文物里人们发现了木屐,日本一直认为木屐是他们自己发明的,版而木屐在我国很早权以前就有了。
原来吸引日本的不是古墓主的朱然,而是因为在朱然的坟墓里发现了木屐。“木屐”在中国古墓中被发现这让日本人很是打脸,因为日本一直声称,作为他们传统服饰的和服和木屐是他们自己发明的。可是现在,在中国境内发现的这双木屐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这项发现日本人会怎么解释?而事实证明,木屐首先出现在了中国,然后传到日本,日本继续前进,于是就有了一套传统服饰。
㈡ 杨特忠之墓在什么地方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X697
㈢ 马鞍山最好的公墓
那个丁家山陵园,还有它们附近的葛阳公墓还不错,在我们金瑞小区东大门对面,据说是马鞍山最早经过省民政局审批的。
还有老慈湖窑厂对面的洪幕山生态墓园,也是管理的不错。
㈣ 马鞍山最著名的什么地方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县接壤。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具有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 采石-马鞍山旅游景点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居我国著名的“长江三矶”之首。绝壁临江,水湍石奇,被誉为“天下第一矶”。“采石山水甲江南”,李白曾多次登临吟咏,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最终长眠于附近的青山。唐代元和年间,这里就建起了太白楼。登楼远眺,千里长江,尽收眼底,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 雨山湖-马鞍山旅游景点 雨山湖位于马鞍山市中心地带,通过雨山河与长江沟通,水域面积1087亩,1959年开辟为城市公园,与临近的佳山和雨山共同构成了马鞍山城市景观中山水相依的特色。 整个马鞍山市的中心区依雨山湖而建,四条繁华的城市街道环湖修筑,沿路栽种的香樟、银杏、迎春花和悬铃木不仅给雨山湖增色,而且成为整个城市的绿肺。一年四季,这里秋冬有皑皑白雪覆压香樟红叶;初春 濮塘-马鞍山旅游景点 濮塘风景区位于长江之滨,江南重镇马鞍山市东郊的濮塘风景名胜区以其质朴天工,古老久远的瑰丽风景与位于马鞍山市西郊的采石矶太白楼交相辉映,构成了马鞍山市独特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吸引着四面八方,古往今来的文 青山-马鞍山旅游景点 青山,亦名青林山,山势峥嵘,峰峦遥接,岩壑灵秀,蜿蜓起伏,林木葱郁,泉水潺潺。史载南齐诗人、?宣城太守谢跳酷爱其胜,谓之“山水都”,曾筑室山南。唐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生前既爱青山风景,又谢公品格,曾有“宅近青山同谢眺”的夙愿,一心想与谢眺结为异代芳邻。 李白逝世后,原葬龙山东南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 朱然墓-马鞍山旅游景点 朱然墓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关三国时期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也是已发掘东吴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大、时间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为80年代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朱然墓位于市区南部的雨山乡安民村林场境内,1984年6月市纺织厂基建时发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马鞍山市文物普查队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发掘资料证明,墓主为三国东吴左大司马 小九华-马鞍山旅游景点 小九华位于马鞍山采石镇西北二里处,是从马鞍山驱车至采石(古镇)风景区的必经之地。山高百丈,周围15里。相传,地藏王曾到这里住过,留下许多神奇传说。早在古代这里就建有地藏王殿,辉宏壮观,游人不绝,千百年来,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七月三十,进香者络绎不绝,由于山峦秀美,香火机盛,酷似百里外的青阳九华山,所以人称“小九华 林散之艺术馆-马鞍山旅游景点 林散之艺术馆是我国草书大家,有当代草圣之称的林散之先生的作品陈列馆。 林散之先生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一生酷爱山林,早年受益于书画大师黄宾虹,他每遇山水佳境,必登临、吟咏、图貌之,得写生画稿八百余幅,诗作二百余首,尤精于书法。他六十岁起始作狂草,却功深力到,妙造自然,享誉海内外,有一代宗师之誉。先生生前曾十 丹阳湖-马鞍山旅游景点 丹阳湖,古称“巨浸”,旧名“南湖”,又称“西莲湖”。《太平府志》载:丹阳旧多红杨,一望皆丹,故曰丹杨,杨与阳同音,遂称丹阳湖。 丹阳湖位于当涂县城东南部,与石臼湖相通,东南角为江苏高淳县境。古丹阳湖原为江南著名的大泽,大致成湖于二三百万年前,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约在春秋前期,古丹阳湖逐步解体,分化出固城湖和石臼湖。唐时,丹阳湖还 澄心寺-马鞍山旅游景点 澄心寺位于横山南麓十保山西侧,前身隐居院,因南朝齐梁间“山中宰相”陶宏景在此隐居而闻名。澄心寺建于当年陶宏景读书堂故址。这里有关陶宏景遗迹甚多,其中陶宏景炼丹遗址“丹灶寒烟”是姑孰八景之一。到了宋代,横山的修练道学者已不见继者,佛教却在这里悄然兴盛起来。门庭替换,名山易主,宋嘉祐八 江东第一桥——叶家桥-马鞍山旅游景点 叶家桥横跨丹阳河,连接薛津、新市,是历史上当涂至溧水官道上重要桥梁青条石结构,5孔拱桥,长44米,高8.5米,宽8米。? 叶家桥建于明弘治年间,清代和民国年间普3次重修。工艺精细,气势磅礴,素有“江东第一桥”之称。据记载,叶家桥为当地叶员外所建。大桥竣工之际,貌美如花,心地善良的叶员外独生女,为免除老你之忧,为保大 甑山禅林-马鞍山旅游景点 甑山距县城东7.5公里,壁立百仞,群山环供侍立,“尊重如袍笏贵人”。 禅林最初兴建于唐代,是一座禅宗丛林式的寺院有屋99间半,是当涂远近闻名的古寺之一。历史上时有兴废。清光绪年间,住持僧启圣重修。 爆发后,遭日寇破坏,屋毁大半。“文革”期间,遭到彻底毁坏。1987年始,慈禅法师住持,四处奔走 金柱塔-马鞍山旅游景点 金柱塔,位于姑溪河入长江口岸,为六角七层宝塔,建于明朝前期。 那时当涂常患洪灾。风水家认为,姑溪河水逆向西流,于水性地脉不宜,需建宝塔以镇水口。县令章嘉桢在发动民众筑圩治水同时,决定建塔。限于财力三年无果。万历十七年,县城四条巷发现宋理宗时的窖金,嘉桢请求郡守陈壁,割金之半建塔。先购得新城圩民田为塔基,累土成阜而名 青莲书院-马鞍山旅游景点 青莲书院是墓园后区的主要建筑,面积达300多平方米,门前匾额"青莲书院"是当代书法家范曾凭吊李白墓时的墨宝。书院内珍藏有唐代李白墓墓砖,及省市级书法名家书法作品,长期举办书法作品展览销售 太白碑林-马鞍山旅游景点 全国新建碑林中的精品---太白碑林,九九年以来马鞍山市政府、当涂县政府投资一百五十多万元兴建了太白碑林,现已正式对外开放。 太白碑林建筑由支南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良文教授领衔设计。风格采用江南园林式,回廊环水而建,亭台榭阁,古朴典雅,造型别致,均有典型的徽派特色。碑林内芳草萋萋、水波荡漾、石山古拙、林木青翠、景致怡人 李白墓园-马鞍山旅游景点 位于市区东南20公里处的青山脚下。青山,亦名青林山,山势峥嵘,峰峦遥接,岩壑灵秀,蜿蜓起伏,林木葱郁,泉水潺潺。史载南齐诗人、 宣城太守谢跳酷爱其胜,谓之“山水都”,曾筑室山南。唐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生前既爱青山风景,又谢公品格,曾有“宅近青山同谢眺”的夙愿,一心想与谢眺结为异代芳邻。 李白逝世后,原葬 朱然陈列馆-马鞍山旅游景点 朱然陈列馆位于市区南部的雨山乡境内,为三国东吴大将朱然之墓。从马鞍山火车站广场乘坐10路车可以抵达。 朱然墓发掘于1984年6月,出土许多珍贵文物,部分漆器填补了三国美术史的空白,也是已发掘东吴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最大的、时间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为8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盆山度假村-马鞍山旅游景点 马钢盆山度假村位于马鞍山市东郊濮塘风景区内,因四周丘峦重叠,群峰环绕,形似盆状,故名盆山。 盆山度假村距市区14公里,占地2000余亩,此处水碧山青,林木葱郁,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度假村设有室外卡丁车场、高尔夫球、跑马场、射箭场、垂钓、彩弹野战、灯光网球场、斗鸡、斗马、保龄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场、棋牌室、司 采石矶-马鞍山旅游景点 采石矶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的核心景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处的长江东岸,南接著名米乡芜湖,北连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寻,突兀江流,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誉。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平生涉历山川,迹遍天下,惟百年不忘采石。曾多次登临吟咏,在这里写下了《横江词》、《牛渚矶》、《望天门山》、 太白楼-马鞍山旅游景点 太白楼位于古镇采石矶西南一公里处,面临长江,背依翠螺山,浓荫蔟拥是一座金壁辉煌,宏伟壮丽的古建筑。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腾王阁并称“长江三楼一阁”,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太白楼原名谪仙楼。? 旧志载,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因记载过简,不得其详。目前能够确认兴建较早的时间为明正统五年。是年,工部右侍郎 三台阁-马鞍山旅游景点 三台阁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长江名阁,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后毁于战火。20世纪末得以重建。建成后的三台阁高五层约3O米,阁体呈方形,琉璃覆项,飞檐翘角,气势恢弘。 登临三台阁,可南望天门中断,西眺大江奔流,东睹古镇采石,北看九华风光。三台阁已成为采石砚风景区乃至马鞍山的新亮点。 三元洞-马鞍山旅游景点 三元洞又名三官洞是采石砚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素为江南天然胜景之一。 三元洞得名有二:一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僧人定如云游,悦此清幽绝俗,遂率众僧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于此而得名三元洞 另有民间传说,湖南三秀才乘船赴京会考,途经采石忽遇狂风骤雨,幸得神仙保佑,
㈤ 马鞍山公墓有哪些
都是正规合理的,看你愿意选择那个吧故事里的小黄瓜,从出生那年就绿着。
㈥ 马鞍山古墓出土的一件文物,为何会打日本的脸
1984年6月,在安徽省的马鞍山市发现了一个三国时期的古墓,经过挖掘得知个古墓的墓主人为吴国大将朱然,他当年凭借着跟随吕蒙擒杀关羽而功成名就。朱然墓发现,可谓狠狠地打了日本的脸。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朱然墓发现了一件珍贵的文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除了日本人,韩国人也一直抢夺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称“什么孔子是韩国人,《本草纲目》、端午节是他们”,诸如此类的事情可谓层次不穷,令人啼笑皆非。作为国人,我们应该时刻警惕,并且要以身作则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化遗产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㈦ 史书记载杨贵妃在马嵬坡被处死,日本为什么会有杨贵妃墓呢
我觉得日本有杨贵妃的墓可能是真的,但杨贵妃逃到日本却不一定是真的。
在安史之乱中,唐太宗携杨贵妃出逃至马嵬坡时,随行人士心生怨怼,嫌杨玉环的哥哥拖累了他们,要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唐玄宗自是不愿,但高力士为了保全唐玄宗的性命,主动担起赐死贵妃的重担。要知道高力士是唐玄宗手下第一宠臣,杨贵妃是唐玄宗手下第一宠妃,况且当初还是高力士将杨贵妃介绍个唐玄宗的,三人感情不可谓不深。
我反而觉得,唐朝杨贵妃的盛名远扬,远在隔海的日本都对这位贵妃心生爱慕,最终在自己的家乡建立了一座杨贵妃的雕塑,甚至在听闻杨贵妃身死之后还为她修建了墓地。
㈧ 马鞍山不错的公墓
一般远离市区的公墓环境都不错,而且正规公墓环境都不差的。
㈨ 杨贵妃的墓在哪,马嵬坡在哪、她真去日本了吗,她留有后人吗
杨贵妃墓杨贵妃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城西的马嵬镇,陵园小巧玲珑,进门正面是一座三间仿古式献殿,穿越献殿就是墓冢,占地约一公亩,高约三米,墓家冢以青砖包砌。在墓东、西、北三面有回廊,镶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历史名人的游记和题咏。 杨贵妃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扩建的白居易《长恨歌》画廊和“安史之乱”展馆正在加紧建设。杨贵妃汉白玉雕像已竖立于前期扩建的陵园之中。 说来也奇,日本也有两座杨贵妃墓,京都等古城还有她的塑像。历史上的杨贵妃自缢死于马嵬坡,日本何来贵妃墓一直是个迷。但国内学者俞平伯、周作人先生早年著文说:“杨贵妃辗转到日本定居。日本学者渡边龙策在《杨贵妃复活秘史》一文中考证说,杨贵妃逃脱马嵬坡后得到唐代舞女和乐师的帮助,辗转到扬州,在那里不仅见到乐其兄杨国忠、长子杨暄之妾及其幼子,还见到日本遣唐使团的藤原制雄,在藤原的协助下,杨贵妃搭乘日本使团的船到日本久津登陆,时间为公元757年。到日本后杨贵妃受到天皇孝谦的热诚接待。后来,杨贵妃以她的智谋帮助孝谦挫败了一次宫廷政变,从此在日本名声大震,获得日本人民,尤其是日本妇女的好感。至今还有日本妇女说她是杨贵妃的后代。一些日本妇女到马嵬坡访问时,总喜欢装一袋白色的“贵妃土”带回去。而当地人传说贵妃洁白的皮肤把周围的土染白了,妇女取“贵妃土”搽脸美容,坟土因此变少,后来不得不砌砖盖顶和围边。 下落何处 ⒈还有民间传说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盖另有所长。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职是之由,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值得注意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唯恐后人不明,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 ⒉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 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在日本也有种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死者是替身的侍女,军中主帅陈玄礼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替,高力士用车运来贵妃 尸体,查验尸体的便是陈玄礼,因而使此计成功。而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 日本山口县“杨贵妃之乡”建有杨贵妃墓。1963年有一位日本姑娘向电视观众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谱,说她就是杨贵妃的后人。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 由上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有一种论点是,这些传说离开史实也愈来愈远。这种论点认定,杨贵妃在马嵬驿必死无疑。《高力士外传》认为,杨贵妃的死,是由于“一时连坐”的缘故。换言之,六军将士憎恨杨国忠,也把杨贵妃牵连进去了。这是高力土的观点。因为《外传》是根据他的口述而编写的,从马嵬驿事变的形势来看,杨贵妃是非死不可的。缢杀之后,尸体由佛堂运至驿站,置于庭院。唐玄宗还召陈玄礼等将士进来验看。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驿,旧、新《唐书》与《通鉴》等史籍记载明确,唐人笔记杂史如《高力士外传》、《唐国史补》、《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等也是如此。 民间传说杨贵妃死而复生,这反映了人们对她的同情与怀念。“六军”将士们以“祸本尚在”的理由,要求处死杨贵妃。如果人们继续坚持这种观点,那么,杨贵妃就会被当作褒姒或者妲己一类的坏女人,除了世人痛骂之外,是不可能有任何的赞扬。即使她是人间什么绝色或者盛唐女性美的代表者,也不会在人们的潜在意识中产生怜悯与宽恕。全部的问题在于:杨贵妃事实上不是安史之乱的本源。高力士曾言“贵妃诚无罪”,这话虽不无片面,但贵妃不是罪魁祸首,那是毫无疑问的。安史之乱风雨过后,人们开始反思,总结天宝之乱的历史经验,终于认识到历史的真相。民间传说自有公正的评判,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往往比较客观。杨贵妃之死,既有其自取其咎的一面,更有作为牺牲品的一面。于是,人们幻想确实已死了的杨贵妃能重新复活,寄以无限的追念。 编录者坚信随着考古新发现,从科技发展观点看问题,杨贵妃下落谜底,离开史实一定会愈来愈近。根据具有正史参考价值的唐朝时许子真编著的《全唐文》卷四、三,“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一文所记载,杨玉环最少应有三个籍贯是不足为奇的。第一籍贯是生父杨 维祖籍的容县十里乡杨外村;第二籍贯是当年在容州府后军都督署任职的义父杨 康的祖籍;第三籍贯是当年在容州府任长吏的义父杨 琰,杨 琰祖籍陕西弘农华阴,后迁居山西蒲州永乐。 2004年,随着坐落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墓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完成,考证了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是当年容州府所辖14个州中的潘州(今广东高州)人,幼年被送入宫中,赐姓高。专家在研读高力士生平的墓志铭时,意外发现当年驿马传送进宫供杨贵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种产自高力士与杨玉环家乡的名为“白玉罂”的优质早熟荔枝。高力士与杨玉环同为容州都督府人氏,高力士的潘州家乡与杨玉环的容州普宁县家乡相距仅100公里,这一考古新发现,考证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荔枝来自何处的长期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