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御指汇

马鞍山御指汇

发布时间:2022-03-12 02:34:40

❶ 关于义通河的知料

会泽历史悠久,文化昌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堂琅县,是云南最早设置郡县的地区之一。唐置唐兴县,明设东川府,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置会泽县。会泽因铜的开采、冶炼、京运,社会经济曾几度辉煌繁荣,经济文化鼎盛一时,成为当时全国的“经济特区”,“天南铜都”,“钱王之乡”。雍正、乾隆、光绪、宣统年间,会泽定为办运湖南、湖北、广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八省额定京铜的主要地区之一,创造了独特辉煌的铜商文化、会馆文化,同时也创造了会泽宏伟的义通河水利枢纽工程。义通河全长17.46km,流量5m3/s,灌溉面积1667hm2,始建于1727年,1756年完工,建设历时29年,至今运行近300年,见证了会泽县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状况。通过对义通河的历史沿革、功能、现状的分析,发掘其存在的现实意义。
一、义通河历史沿革
(一)义通河发展历程
1、蔓海由来。东川府城交的金钟坝子,面积45km2,雍正五年以前为一内陆浅水湖泊,古称“蔓海”。古为东川府治所所在地,现为会泽县城所在地。蔓海在府治前,周三十余里,一望芦苇浸波。潴中产鱼虾、芹荇、菱角,土人亦资以利。积年朽苇沉没,水中盘结如地,人行其上,动摇不定。以竹竿探之,深一丈五尺余,仍未至底,引出,竿头不带土泥。五、六月集雨,则涨而为潮,泛滥洋溢,四畔田土俱苦水害。雍正六年,知府黄士杰挖河三道,泄水归以里(礼)大河,已报开垦。究之,蔓草根盘,虚浮无土,不可以田,古人目曰“蔓海”,亦巧于命名矣。
2、义通河和古新河。义宁(满州正白旗人,进士出身,1753-1757年任东川知府)在前人修筑的基础上,完善和连通所修河道,即义宁使该河“通”也,以此得名,称“义通河”。义通河,源出以濯河头,起于马鞍山下,汇小龙潭水,经府治西门,又经北门,转旧土城东,过石嘴、矣式、梅子箐,抵华宜(泥)寨,入中右两河。长三十里,阔丈余,深七八尺不等。于马鞍山脚下建分水大堰一道,高宽各五尺,形似鱼鳞,被后人称为鱼鳞大石坝,引以里(礼)河水归义通河。古义通河于雍正五年(1727年)修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完工,历时29年。1727年排泄蔓海积水,《东川府志》称“新河”,分左、中、右河。左河即现在梅子河,全长9.83km。中河即现在中河,全长6.86km。右河即现在边河,全长12.47km。渔洞河,又名海河,是金钟坝子总泄水道,尾水归入以礼河,全长3.6km。小青壕,又名小青河。海河和小青河在排泄蔓海之水时所修。
3、近代义通河的延伸。民国年间,义通河两次延伸。一次是民国九年(1920年),由溜沙桥修至小坡垴,长约1km。另一次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将源头位置向上游移百米。
4、现代义通河的改扩建。一是1965年至1971年,义通河通过5次整修。政府发动坝子中群众投工63万多个工日,加宽了局部河床断面,衬砌了从乌龙墓到三孔桥的险堤长约2km。1965年12月至1966年5月,从源头向上游开挖3.28km的“新河”至鸭掌树,延伸长度,扩大灌溉面积,此段河称“人民河”,设计流量5m3/s。新河附设排沙桥、公路桥各2道,泄水闸1道,渠首建圬工溢流取水坝,称“人民坝”。人民坝长38m,高1.74m,底宽3.5m,口宽1.3m,钢筋混凝土护坦长8.4m。坝上设闸4孔,闸门尺寸1200×800mm钢筋混凝土板闸,铁葫芦启闭。人民河由国家投资4.3万元,金钟乡自筹0.65万元,完成土石方开挖9.75万m3,支砌石方0.45万m3,混凝土、钢筋混凝土100m3。至此,义通河全长17.46km,灌溉面积发展到1667hm2(2.5万亩),使金钟坝子较原来提前一个节令栽种;二是1990年后,义通河扩建改建工程。一期工程,1990年11月底动工,1991年3月底竣工。长5.065km(扶军楼至烟厂段),设计流量5m3/s,完成土石方开挖3.86万m3,M5.0砂浆支砌块石2.35万m3(M7.5沙浆勾缝),C20钢筋混凝土309.54m3,群众投工4.51万工日。完成总投资89.94万元,其中,上级补助65万元,各部门捐资8.44万元,乡镇和群众筹资16.5万元;二期工程,1992年1月10日动工,1992年4月20日竣工。长3.99km(龙潭扶军楼至石鼓三孔桥),设计流量5m3/s,河床上口净宽5m,底宽4m,堤高2.7m,坡比0.7‰。完成土石方开挖5.15万m3,M5.0砂浆支砌块石1.34万m3(M7.5沙浆勾缝),C20钢筋混凝土36.8m3,群众投工28.5万个工日。完成总投资55.7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25万元,群众筹资、乡镇集资30.73万元;三期工程,1998年1月动工,1998年3月底竣工。工程总投资14.5万元,建背水桥1座,机耕桥1座。
(二)义通河的功能
1、清、民时期义通河的功能。义通河引以礼河水归以礼河床流出,被后人称之为“借水还水”的水利工程,使整个工程引、灌、蓄形成了一个系统。借水水用水加强了城池防御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1)灌溉功能。引以礼河水灌溉蔓海田亩;二闸及五涵洞,有泄无蓄,起闭以时,灌排兼顾。“安丰闸”在梅子河上游,“鱼洞闸”在鱼洞大转弯处,是全坝区蓄泄水的总枢纽。关闭石闸,水位上升,以利于农田栽插之用水,抗御干旱,形成“自然”灌溉,减少抗旱劳力。开启石闸,水位下降,以利于排泄洪水和排涝渍。于三家村安过水涵洞一口,泄旧府旁各山箐水,灌溉五龙募(乌龙墓)、水城、龙潭左边田亩,归鱼洞河口。于龙潭村当中安过水涵洞一口,泄后山箐水,灌济校场面前一带田亩,归鱼洞河口。于金钟山前安过水涵洞一口,泄后山箐水,灌济校场坝一带田亩,归街子河,汇鱼洞河口。于西城脚安过水涵洞一口,泄西来寺后山箐水,灌济鲁机村门首田亩,归沙滩河,汇鱼洞河口。于北门炮台脚下安过水涵洞一口,泄城内过街楼、西门一带水水,灌济北门外一带田亩,归街子河,汇鱼洞河口。于北门外安过水涵洞一口,泄城内东、南、北门一切水,灌溉亮水塘一带田亩,归海子河,汇鱼洞河口。
(2)净化水环境的功能,“大道至简”的应用。古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生活污水、铸币废水由义通河排出,以清释污。
(3)水运功能。义通河通舟楫,城中所用木材由毛家村上面林区采伐,经以礼河进入义通河,到城西锁水阁(文革被毁),再进入柴棚子(卸货码头),然后转运到城中各处。《渔樵唱晚》反映出当时的繁忙景象。
(4)城池防御功能。“义通河水绕东城”,从义通河流向看,起于马鞍山下,汇小龙潭水,经府治西门,又经北门,转旧土城东,过石嘴、矣式、梅子箐,抵华宜(泥)寨,入中右两河,贯穿西、北门,符合古代城池建设布置,具有城池防御功能。
2、当代义通河的功能。义通河虽经朝代更迭、变迁,其灌溉功能至今未改变,且逐步增强。《东川府志•东川府续志》“义通河设二闸五涵”,随着灌溉面积的逐渐扩大,2005年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增加节制闸3道,现在义通河的放水涵洞发展到108个。通过治理、改造,排洪、排污、泄污的功能未改变,义通河成为城区的排洪排污及泄污的重要工程。
二、面临的问题与危机
(一)义通河现状
义通河垃圾成堆、杂草丛生,违章搭建及阻水坝埂较常见,河水黑臭、鱼虾不生,污染严重。城市建设侵占河道现象严重,建筑物横跨在护岸之上。城市道路侵占义通河,特别是城市主干道与河道相交处大多处理成暗涵,渠道完全退让于道路,不利于水系空间的连通,并且存在防洪排涝的安全隐患。与义通河平行的城市道路紧贴渠道,二者之间没有护栏,不利于行人安全。建筑物与渠道之间缺少缓冲地带,这些地方大都成为滋生蚊蝇、臭气熏天的垃圾场,城交结合部已成为“龙须沟”。
(二)义通河改造争执
1、争执来源。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义通河水污染严重,护岸两岸环境恶劣,对城市整体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城市开发与义通河河道系统发生冲突,河道系统可能被分裂、功能弱化、甚至被填埋。
2、改造理由。其对义通河改造至少有两个方面是恒久的,一是义通河灌溉、排洪、泄污的作用,现阶段无任何工程替代,如填埋,将打破县城排水系统,制造出新的社会问题,工程浩大,得不偿失;二是义通河水利文化遗产历史价值的唯一性。从水利文化的角度对义通河加以研究,其特有的历史价值与水利文化遗产,对制定城市水环境景观保护规划奠定基础,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折射出会泽相应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状况,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需要。义通河的历史建筑、空间格局、碑记、以及相关的史料等,是构成水利文化遗产的主要元素。
3、发展趋势。以可持续发展和对历史负责任的观点,要提升城市的总体环境与风貌,需梳理义通河水利文化遗产,保护、整治与再生创造出新的成果。以2009年10月会泽县人民政府、上海奇创旅游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为契机,义通河被纳入会泽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期实施项目,拟将义通河建设成为旅游、娱乐、休闲的场所。充分尊重和结合城市空间机理和未来城市发展规划,使义通河景观与城市空间机理有机融合,与城市未来公共绿地相结合,共同肩负起城市公共绿地景观的重要功能,并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义通河的启示和印证
(一)运行管理
1、古义通河运行管理的做法。一是运营。在人口密集处,利用水动力,建了七盘水碾,便利人民生计。第一盘,在旧校场旁。第二盘,在鲁机村东,第三盘,在鲁机村东旁。第四盘,在鲁机村东旁。第五盘、第六盘、第七盘俱在鲁机村东角。义宁《新河水碾记》:“自龙潭以下,北方以上,相流急处,建碾六盘,每盘捐费筑层司启闭,可获租半百,分给文武城隍等庙,及书院各一盘,作为岁修,其余二盘,作为书院膏火,通详有案。若此者,大则资灌溉,小则济公用,因所利而利之,不劳民力,不亏帑项,经营两载,告厥成功。盖府名东川,县名会泽,庶不负顾名思义之道焉。”后增至10盘水碾,按年课收水费,作为维护费,避免了民间筹资和沿线村庄资助管理。1960年起水碾逐步被电碾、电磨取代;二是设水约。义通河修通后,农民常因争水放田酿成集体械斗,甚至有死伤事件的发生。出示用水规定,自北门城外头道桥起,“日归东,夜归西”,即顺水流方向,白天由城东农民放水,夜间由城西农民放水,杜绝了用水之争。类似于现在的用水户协会管理;三是清淤、输沙。受益农民,每年在栽插前和闲时需把水牛邀去游河,使河中泥沙疏通,此俗延至解放前。
2、现代管理。一是民办公助。1998年至2000年,每年采取划段包干,由县直机关干部和金钟乡受益村的群众义务劳动进行清淤,后又采取由县直各部门干部、职工集资或县财政拨款,金钟乡安排劳力,对义通河进行清淤;二是按职责管理。现由会泽县建设局和会泽县金钟镇负责管理,包括调度、清淤、排污、维护等工作。
(二)河道治理理念
1760年,任东川知府的方桂踏勘义通河称赞道:“河随势曲折修筑,沿河植树护堤,深佩义公勋绩”。《东川杂诗》:“银横直贯三十里,金锁斜分千万家。漾绿绕堤插杨柳,嵌红蹊岸植桃花。郑渠凿后山河富,苏闸开成伏浍奢。浚导一时千古泽,谌恩岁岁颂盈车。”。以上与现代河道治理理念相同,遵循“健康、安全、活力、发展”的城市河道生态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和水的自然运动规律,不改变原河道走向,河道呈自然的曲线形,保持天然河道形态,河势相对稳定,河道景观植被种类多样,不生硬单调,具有亲和力,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使居民享受到亲水环境。
(三)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古人追求的是“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理念,义通河建造时,创立了“生态工业”和构建了适宜的人居环境。在府治治所后山东门箐门口开渠修沟,将箐水引入城东供“宝东钱局”炼铜制钱之用。沟由箐门口周家祠堂后山经白衣阁流入炼铜厂制钱局,再流经水石桥,再经寿福寺入义通河。之后,宝钱局又在水石桥河上建了一座封闭式天桥,由钱局直达矿局,以保铸币安全,促进了东川炼铜铸钱的发展。由府治南郊的东门箐顺势挖凿沟渠,引水入城饮用,余水灌溉沿沟园圃。穿街绕巷,贯穿全城,呈现“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画面。正如义宁亲撰的《重修龙潭神祠记》、《新设日新书院碑记》中所说“此处桃花水,春来鱼洞深,休问信沉浮,人在羲皇上,泉弹大古琴,悠然生妙理,山水是吾心。”印证了“人与自然和谐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核心理念”。
(四)民本思想和仁政观念的延续
义通河灌溉工程促进了东川府农业发展与城市繁荣,一时成为清王朝兴盛的命脉。为民必先治水,水利兴,粮仓盈,水利兴则百业兴。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以土为本。《管子•水地》中指出:“善为国者必先除五害。旱,一害也,风、雾、雹、霜一害也,厉一害也,虫一害也,此谓五害。五害之属水为最大。五害已除,人乃可治。”蔓海修竣开垦工程是清朝“改土归流”后的政绩工程,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从客观上,蔓海的修竣,促进了会泽经济发展,对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的过度及东川整个地主经济的确立,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造福于民”的思想体现在每个时代“兴修水利”中,以立碑、诗颂和地方志的形式加以纪念。《东川杂诗》七律赞颂:“东川尽辟南东亩,会泽初开独合流。疏凿敢云同地辟,耕耘聊以济人稠。涓埃难极朝廷德,尺寸传为先世畴。唯愿尔民时启闭,莫荒劝课负塍沟。”。东川举人陈鸿图亦赋诗赞道;“义通河水绕东城,灌溉田畴万顷平。昔日曾来贤太守,于今蔓海庆秋成。”清国子监学正学录张莹诗曰“河渠卅里利源开,粳稻千家得播栽。肯以辛勤通雍塞,百年重颂义公来”。
四、借鉴与发掘
义通河是东川府的水利枢纽工程,它流经近300年,至今依然造福当地人民,最大限度地满足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要求,对防洪、灌溉、排涝渍、水运、城市及工业用水、排污、泥沙治理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取得最优综合效益。通过对义通河的历史、功能、现状的分析,其特有的历史价值与水利文化,值得现代水利建设借鉴和思考,发掘其存在的现实意义。

❷ 重庆钓鱼城有什么历史意义

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钓鱼城位于合川市合阳镇嘉陵江南岸钓鱼山上,占地2.5平方千米。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传说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得名。钓鱼城峭壁千寻,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钓鱼城峭壁千寻,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主要景观有城门、城墙、皇宫、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等遗址,有钓鱼台、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还有元、明、清三代遗留的大量诗赋辞章、浮雕碑刻。1982年,钓鱼城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钓鱼城是因为修筑在钓鱼山上而得名的。早在唐代,合州名僧石头和尚就在钓鱼山创建了护国寺和悬空卧佛、千佛石窟等摩崖造像,从而留下了僧侣、游人的足迹。南宋乾道年间(1171年),钓鱼山飞舄楼建成。当时过往州境的雅士豪客,莫不盘桓于钓鱼山,借江山之助,寄托自己豪放的胸襟与远大抱负。到了南宋晚期,宋蒙(元)战争爆发。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为抵御蒙古军队的进犯,采纳播州(今贵州遵义)人冉琎、冉璞兄弟“择险、任人、积粟、驻兵、徙城”的建议,于淳祐三年(1243年)在钓鱼山筑城,徙合州及石照县治其上,屯兵积粮,控扼三江,以为重庆屏障。钓鱼城依山为垒,宛如金城汤池。它不但有构筑在陡峭山岩上的内外两道防线,而且还有纵向延伸的水军码头,以暗道出口、一字城墙相连接的给养补给通道,和天池泉井、水洞门为代表的给排水系统。在城中的两级台地上,良田沃土,豁然千亩。钓鱼城由此而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山地修筑防御体系的光辉典范。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传说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而得名。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南宋合州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凭藉钓鱼城天险,“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运粮运薪,以战以守。”而大汗蒙哥(元宪宗)、总帅汪德臣、东川统军合剌、四川总帅汪惟正等80多名叱咤风云的蒙、元将领,视钓鱼城为“弹丸”之地,长期围城强攻。双方于此殊死搏斗,浴血奋战,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共同创造了钓鱼城36年攻防战争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钓鱼城攻防战争中,发生在公元1259年的钓鱼城开庆元年之战是7个多世纪以来,中外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一大战役。这此战役不仅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继彝陵之战、成皋之战、淝水之战之后的又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而且是改写世界中古历史、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1258年春,蒙哥汗在完成了对南宋的战略包围后,亲率七万蒙军主力攻击四川。在短短的10个月间,成都及川西北府州俱被蒙军占领。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二月,蒙哥汗率军由渠江鸡爪滩渡江,驻跸钓鱼城东之石子山。庚即,蒙古军开始向钓鱼城大举进攻。五月,蒙古军累攻不克.潮湿炎热的气候使蒙古军“军中大疫,方议班师”。蒙哥未采纳部下“乘新集之锐,水陆东下”的建言,仍加紧了对钓鱼城的攻击。六月,汪德臣复选兵夜登外城马军寨,杀寨主及守城者,王坚率兵来战。迟明,遇雨梯折,后军不克进而止。七月,蒙哥汗以马军寨之马鞍山为桥头堡,向钓鱼城内城发起进攻。在此场激烈的战斗中,蒙哥汗被飞丸击中,崩于钓鱼山。蒙哥汗战死之后,进军鄂州(今湖北武昌)的蒙哥之弟忽必烈和进攻漳州(今湖南长沙)的塔察儿,以及占领了大马士革,正在与古埃及马木路克王朝军队作战的旭烈兀,为争夺汗位而匆忙回师,蒙古贵族集团即开始了长期的内部争战。钓鱼城由此在世界中古史上,赫然竖立了“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不朽丰碑!当时,钓鱼城就以“东方的麦迦城”、“上帝折鞭处”的威名震惊了中外。此后,钓鱼城军民坚持抗战。直到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帝昺在厓山蹈海之后,守将王立开城降元,结束了钓鱼城36年抵抗战争的光荣历程。三江环抱的钓鱼城是闻名中外的古战场,南宋时期她抗蒙连续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陈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❸ 黄山风景区徒步上山从哪个门走好

黄山旅游一般安排三天,建议自助游比较好。黄山脚下周边景点(如翡翠谷、九龙瀑、漂流、宏村、呈坎等景点)安排半天,黄山景区安排两天,山上住一个晚上。

具体行程安排:
第一天,早上从你所在的城市乘大巴(或自驾车)到黄山风景区,中午左右到达黄山脚下汤口镇,(或早上火车到达黄山火车站,我们游豆腐客栈安排火车接站,乘坐20元/人的班车抵达黄山脚下汤口镇),入住汤口游豆腐客栈,下午游览翡翠谷、漂流或宏村等;
第二天,早起6点从客栈边上的换乘中心乘坐景区巴士至黄山后山云谷寺开始登山。云谷寺(建议乘坐索道)---白鹅岭---始信峰---北海---狮子峰返回北海---西海---排云楼---排云亭---西海大峡谷北入口---一环、二环---谷底(可乘地轨缆车到白云宾馆)---三溪桥---步仙桥---卧石披云 ---西海瑶台(现更名为白云溪观景台)---白云宾馆办理入住,傍晚可去光明顶或鳌鱼峰看日落;
第三天,早起至光明顶看日出(返回白云宾馆早餐)---天海---鳌鱼峰---莲花峰---玉屏楼---迎客松(乘坐索道或者步行下山)--天都峰脚—半山寺---慈光阁。乘坐景区巴士至汤口回游豆腐客栈取行李,午餐后乘大巴(或自驾车)返程,或者乘班车去黄山市,乘火车或飞机返程。

这样三天下来,平均一人500-1000左右吧,吃住标准不同,价格也不一样。

7-8月黄山山顶晴天白天最高温度25℃左右,最低15℃左右,早晚有点凉的,白天穿长裤、T恤登山,再备件薄外套早晚看日出、日落时御寒就可以。

★游黄山注意事项★
1、关注黄山天气预报,网络可以查看一周预报。网络:黄山风景区天气预报
2、必备物品准备:身份证件、学生证、双肩背包、手套、防晒霜、手电筒、手机、相机、充电器、一次性雨衣等;
3、黄山山顶住宿紧张,看过预报后提前联系预定山顶住宿;
4、黄山山上都是台阶路注意安全,雷雨天气注意防雨防雷;
5、地图、拐杖可以不用带,到我们游豆腐来有免费赠送的;
以上一些建议,希望对您的黄山之旅有所帮助。黄山自助游游豆腐客栈可为您提供黄山住宿、餐饮、票务、黄山周边门票折扣、旅游线路等一站式服务。网络:黄山游豆腐客栈

❹ 解释:当涂是什么意思

1.途中。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擒庞涓》:“南有 宋 ,北有 衞 ,当涂有市丘,是吾粮涂绝也。” 宋 苏轼 《甘露寺》诗:“我欲访 甘露 ,当途无闲官。” 清 孙枝蔚 《九日入城饮周伯衡观察寓斋》诗:“当涂谁下 陈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
2.挡路。《晋书·王浚传》:“夫猛兽当涂,麒麟恐惧,况臣脆弱,敢不悚栗!”
3.执政;掌权。《韩非子·孤愤》:“当涂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七》:“长揖当涂人,去来山林客。” 李善 注:“当涂,即当仕路也。” 清 刘献廷 《怀古》诗:“请语当途人,治乱实此始。”
4.地名,当涂县位于安徽东部,长江下游南岸,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皖江城市带交汇处,介于马鞍山和芜湖之间,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沿边县、东向发展的桥头堡

❺ 蜀国6任庲降都督都有谁

_网络 尉由编辑 都尉秦汉代重要高级武官都尉职早现战期战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荆随三三夜顿舍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战策-赵策-秦赵战于平》秦赵战於平 赵胜亡都尉秦楚楚汉际都尉职始频繁现《史记》《陈涉世家》:陈涉自立军吴广都尉《鸿门宴》:沛公已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傅靳蒯列传》(靳歙)略梁别击邢说军菑南破身说都尉二司马﹑候十二降吏卒四千百八十 都尉演变编辑 西汉期都尉职含义断扩景帝二郡尉更名都尉景帝六主爵尉更名都尉外秦代都尉都尉关都尉两种职官楚汉际文献现骑都尉汉代先现部都尉农都尉属都尉水衡都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等等逐步扩都尉体系主要官阶品秩 比二千石其部都尉关都尉虽没直接品秩记录参考郡属官吏情况二百石六百石间 东汉代都尉位断降兴建武六内郡取消都试省略都尉其职由太守兼边郡继续保持都尉及属都尉或现极端情况临设立事则罢取消关都尉现二千石品秩比二千石都尉实际已经降半级 魏晋代都尉位主要第五品至第七品总体位呈显降趋势且职务虚化 历代沿置编辑 奉车、驸马、骑三都尉汉武帝元鼎二初置旧员或冠侍或卿尹校尉左迁:奉车掌御乘舆车:驸马掌驸马:骑都尉本监羽林骑皆武冠绛朝服银章青绶秩比二千石 郡官京畿三辅或近边郡于太守外承秦制置尉景帝改尉都尉都尉专管本郡军事戍防其治所别立置官属郡与太守并重代行太守职务郡都尉本郡守副贰侧重军事面 官印 协助太守由于边郡军事防务太重往往需要边郡划若干防区仅靠郡都尉行所许边郡都同防区设置部都尉类似于近世军区司令 边郡关都尉敦煌阳关都尉治阳关;玉门都尉治玉门关;张掖肩水、居延都尉亦关都尉边郡置骑都尉水骑都尉治豲道县安定主骑都尉治参□县均见《汉书·理志》外边郡量屯田卒往往设农都尉领其事 清朝等轻车都尉画像 西汉用都尉官号范围由广转狭除武职外惟宗室外戚与勋官限用兵归暂置省关都尉仅保留边郡都尉与属都尉兼理民政三都尉名号甚建忠都尉、扬武都尉等均系军官晋宗室外戚奉车、驸马、骑三都尉驸马都尉专帝婿官自魏、晋至明变 唐、宋、元、明轻车都尉、骑都尉、骑都尉三、四品勋官称号清都尉武官官阶三品武义都尉三品武翼都尉四品昭武都尉四品宣武都尉 辛亥革命南京临政府于民元(一9一二)月规定军衔等级等官佐称都尉、左、右三级同八月北洋政府改称等官佐校官民初京师警察厅曾设都尉 都尉与校尉编辑 都尉校尉都古代特别秦汉代重要高级武官间关系由于历朝历代同异处能统作比较 都督古代军事首官名初作监督军队官 汉光武帝建武初征伐四乃于征暂设置督军御史监督诸军事师则罢官汉末三形军事职称﹐魏晋发展央或军事领导官 历史沿革编辑 汉末三 都督名汉末三期始量现﹐其偏裨校﹐则军元帅或军区主前者称帐都督或部曲督﹐者称持节都督﹐影响种持节都督源于汉代督军御史﹐职责监督州郡镇压盗贼﹐东汉顺帝﹐御史丞冯绲持节督扬﹑徐二州兵镇压九江盗贼﹐例其﹐郎督军﹐更增加军事统帅素汉末董卓乱﹐州郡拥兵割据称雄﹐朝廷笼络﹐军兼督数州或都督某州称号献帝建安二(一9漆)袁绍军﹐赐弓矢节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早见于史籍持节都督约同﹐魏武帝曹操程昱郎﹐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种都督统治军政官[一] 曹操统北程﹐陆续重要区建立军镇﹐逐渐形都督区建安 都督 初﹐曹操钟繇司隶校尉持节督关诸军﹐驻安建安十七夏侯渊督诸军驻安﹔建安二十征孙权﹐伏波军夏侯惇都督二十六军屯居巢﹔建安末﹐曹仁征南军﹐假节﹐屯樊城曹魏关﹑扬州﹑荆州三都督区前身都督区区建立魏文帝曹丕称帝前夕延康元(二二0)﹐即魏王位﹐统治区内沿边诸州五都督区﹐别曹真都督雍凉﹐曹仁都督荆﹑扬﹑益﹐曹休都督扬州﹐臧霸都督青州﹐吴质都督幽﹑并﹐各自负责面军事与同或稍﹐吴﹑蜀各其边境建立都督区曹魏期﹐都督区其腹建立﹐计邺﹑许昌(豫州)两处邺魏王旧都﹐许昌汉末故都﹐都武库﹑粮仓﹐加安﹐控制边州﹐拱卫洛阳重镇 持节都督本军职﹐都带军或郎等军号﹐其位高低视军号品级定﹐并依军号设立军府都督所带军号安西军则置安西府﹐升镇西军则改称镇西府军府置史﹑司马﹑主簿﹑事郎﹑参军及行参军等僚属参军﹑行参军曹(部门)理事﹐其曹数少视军府定(见府州僚佐掾属) 曹魏初置都督区﹐都督与刺史各置﹐少数都督兼任所驻州刺史晋武帝司马炎太康﹐曾规定都督知军事﹐刺史治民﹐各用惠帝﹐都督例兼所驻州刺史﹐非重要州才单刺史都督兼刺史﹐即兼治军民﹐所属州郡刺史太守军事受其指挥﹐负责提供兵源及军需﹔其民政事务受都督干预﹐都督形州级机构都督区与州区范围并致﹐州属两督区﹐都督除督所兼刺史本州外﹐督邻州郡或数郡者故都督区式行政区划﹐军事指挥区域[一] 关于都督区划曹魏情况[一] : 东线黄初三(二二二)设置扬州都督区先曹休、满宠、王凌、诸葛诞、毌丘俭、王基、石苞任职甘露二(二5漆)诸葛诞举兵反抗司马氏都督豫州王基兼督扬州种兼督扬、豫制久王基专督扬州甘露二淮北都督区陈骞、卢钦、司马骏任职设置青、徐都督区该区都督合置置合置牵招、夏侯楙、桓范、胡质、胡遵任职;置臧霸、田豫都督青州钟毓、卫瓘都督徐州[一] 南线黄初元(二二0)设置荆州都督区明帝太元荆、豫合置都督区嘉平三(二5一)置其都督豫州称都督江南荆、豫合置司马懿、王旭任职;置夏侯尚都督荆州诸葛诞、王基、州泰、陈骞、司马骏都督豫州甘露四(二59)荆州二荆州都督镇襄阳州泰、钟毓、王沈任职王沈称都督江北另荆州都督镇新野王基、陈骞任职[一] 西线设雍、凉军区曹真、司马懿、夏侯玄、郭淮、陈泰、司马望任职黄初元同设关都督区(关属雍州)夏侯楙任职太二(二二吧)撤销甘露元(二5陆)另置都督陇右(陇右属雍州)置陇右、关都督区邓艾、李允、卫瓘都督陇右[一] 北线设都督河北兼辖冀、幽、并三州军事吴质、吕昭、程喜等吧任职[一] 蜀都督区体郡划[一] 西线设汉都督建安二十四(二一9)刘备置首任魏延建兴五丞相诸葛亮进驻汉魏延改任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北线遥设关都督章武元(二二一)刘备置首任吴懿南线设庲降都督区总摄南诸郡军事章武元首任邓治南昌县(今云南镇雄)继任李恢移治平夷县(今贵州毕节)马忠移治味县(今云南曲靖)庲降设副职贰都督东线设永安(巴东郡治所即白帝城)都督称巴东都督永安蜀东部边境重镇位于三峡西口面魏新城郡吴荆州章武元首任李严西、北、南、东线外二线设江州(巴郡治所)都督江州蜀东南江水西汉水(今嘉陵江)交汇处水陆四达重镇章武末首任费观;建兴元继任者李严、李丰、李福、邓芝等主持北伐事物[一] 吴都督区州、郡郡内要点划[一] 根据敌情特殊形形极密或极疏布局其北线西线沿江众要点设置密集都督区家重兵所些都督区自西向东计:信陵督、西陵督(永安二陆抗都督西陵辖区自关羽濑至白帝)、夷道督、乐乡督、水军督[二] [三-四] 、江陵督、公安督、巴丘督、蒲圻督、夏口督、沔督(辖区夏口沔水)、武昌督(陆逊死武昌左部督、武昌右部督吕岱任武昌右部督辖区自武昌至蒲圻)、半州(今江西九江游江)督、柴桑督、吉阳督、虎林(今安徽贵池西)督、濡须督、芜湖督、牛渚(今安徽涂北)督、扶州(今安徽马鞍山北江洲)督[5] 、都(即建业)督(吴建兴元太傅诸葛恪攻击魏新城前设都督留守建业滕胤充任)、徐陵(亭名今镇江)督、京(今镇江)督建衡二(二漆0)陆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治乐乡信陵等诸督督其南线设交州督广州督东线孙权西征荆州关羽临设吴郡都督吴奋任职镇抚东[一] 两晋南北朝 晋﹐持节都督三等﹐都督诸军事﹐监诸军事﹐督诸军事都督均节﹐表示朝廷赋于都督权力﹐使持节﹐持节﹐假节使持节权诛杀二千石(守﹑相)官﹔持节权诛杀官位﹐若军事期﹐与使持节同﹔假节军事期杀犯军令者自曹魏始﹐已都督及都督外诸军事﹑假黄钺称号﹐假黄钺比持节更高权力标帜﹐专戮节(即持节都督)﹐特殊情况或权臣政期间才赋予种权力﹐并非经制度除负责军区持节都督外﹐奉命征持节都督﹐统率全军或支独立部队其往往统率全军者都督﹐曹魏明帝太四(二三0)﹐司马懿军﹑都督﹑假黄钺﹐伐蜀北魏期﹐经任命重臣都督统率征其别置行台节度诸军﹐统帅权渐移于行台 南朝期﹐州郡割﹐都督区逐渐变﹐都督权威已魏晋 东魏置六州流民都督及京畿都督﹐统率鲜卑军北齐﹐京畿都督宗王或皇担任﹐府置佐﹐权力极重﹐特殊制度 北周改都督区总管区﹐总管兼任所驻州刺史﹐并统辖邻近各州重要区则置总管府﹐除直辖州郡外﹐统辖若干总管总管所统﹐自十余州至数十州等都督﹑帅督﹑都督三等名号则府兵层军官至隋﹐三号并散官隋炀帝杨广复改都督校尉﹐帅都督旅帅﹐都督队﹐位低微﹐似魏晋帐都督[四] 隋唐期 隋代军区亦称总管唐初承隋制﹐其领军征者行军总管或总管至武德七(陆二四)﹐复总管府都督府﹐总管府都督府﹐行军总管及总管变都督 都督 宗王遥领史中国其职其余都督则﹑﹑三等贞观元(陆二漆)﹐内都督府裁撤景云二(漆一一)﹐睿宗曾拟全(除京畿﹑都畿外)二十四都督府﹐令都督纠察所管州刺史官善恶﹐并未实行唐代都督权轻﹐虽加使持节号﹐并真赐节景云二贺廷延嗣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实授旌节节度使代替都督﹐高军事官唐各代袭用都督名号﹐名号虽同﹐其职权与组织形式与魏晋南北朝已迥异[一] 宋元明清 北宋于行政区都督府设都督般亲王担任置缺者知府事官掌本府兵民政位较高者称都督南宋﹐都督央执政官所加军事官衔绍兴二(一一三二)吕颐浩左仆射都督江﹑淮﹑两浙﹑荆湖诸军事置司镇江凡遇执政官临任统帅即加都督﹑同都督﹑督视各路兵马等衔事毕即罢 元历二(一三二9)立钦察亲军都督府改都督府置都督统辖钦察诸部侍卫军及镇戍军 明朝初(一三陆一)朱元璋改枢密院都督府设都督节制外兵马洪武十三(一三吧0)诛胡惟庸防止军权集改都督府﹑左﹑右﹑前﹑五军都督府各设左﹑右都督员各都督府通都司统领京卫及外卫兵明叶各卫仅存空名都督遂虚衔领兵官须加总兵﹑副总兵﹑参﹑游击等衔始统军实权 清初沿袭明制左右都督﹑都督等提督总兵官加衔乾隆十八(一漆5三)废止[二] 清末民 辛亥革命起义各省置都督高军政官袁世凯台改称某某军督理某省军务一9一陆袁死改称督军一9二二称督

❻ 京西古道的商道组成

节选自《老北京的煤业》
山区有许多古道,是当地村民出入的必经之路,这些路大多是山路,是人们祖祖辈辈用双脚磨出来的,其中的主干道,是由官方或商家集资修筑的,用山石铺砌路面,一般在2米左右,主要供驮队运输方便。当时山区产煤之地煤炭外运,主要靠驴螺等大牲畜驮运,古道之上驮队日夜不断,千百年来,在坚硬的石面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蹄窝,现今这些蹄窝在许多地方都有遗存,从中可以反映出当时煤炭运输的繁忙景象。 玉河大道又称为西山大道中路,东起今石景山区麻峪村,跨浑河(永定河)后进入大峪村,经东辛房、圈门、孙桥、天桥浮、孟家胡同、官厅、峰口庵、黄石港,到王平口止,全长约27.5公里,所经之地为门头沟的主要产煤区。这条古道最晚在唐代末年就已经存在了,唐哀宗天祜3年(公元906年),割据一方的军阀刘仁恭设置玉河县,其辖区包括了今门头沟区大部。因这条大道是贯穿玉河县中心的一条交通主干线,故称“玉河大道”。
从麻峪到圈门为平原地区,路宽3-4米,可以通行铁瓦大车。从门头口到官厅,处于峡谷地带,道路为傍山沿沟线。这一带沿沟两侧山坡下煤窑众多,居民村落街道沿沟而建,号称“十三里长街”。这段道路均用石块铺砌,宽3-5米,东段坡度尚缓,而西段坡度较大,故而运输全靠骡马、毛驴和骆驼。从官厅开始上九龙山,到山顶的峰口庵,全长3公里,道路曲折,坡度较大,古称“十八折”。路宽2-5米,路面用石头铺砌,由于年深日久,路面已严重磨损,凹凸不平,沿途可以见到畜蹄常年蹬踏而留下的散乱蹄窝。从官厅开始,驮运就只能靠毛驴和骡子了。
峰口庵山垭口处建的关城,至今犹存。关城西侧为一块平地,为峰口庵庙堂遗址和马王庙遗址。马王是主官大牲畜的神灵,而大牲畜是山区的主要运输工具,故而京西山区多出建有马王庙。这里现存石碑4快,一是清朝乾隆42年(1777)“永远免夫交界碑”。峰口庵关城原来是古道之上收税的卡子,为了保证京城的煤炭供应,官府特规定,免征煤炭运输税,而立此碑。二是道光14年“重修峰口庵东西山路碑记”,据碑上所记,当时修路捐银者是官员,舍地者是百姓,可谓是官民共建。另外两块碑是清道光甲午年(1834)的“峰口庵碑”和咸丰2年(1852)的“续立峰口庵道德行善碑”。
从峰口庵西行约200米,在一处山脚拐弯处,有一段削山开出来的路段,长约20米,宽1.5-2米,全部是一体的沉积细砂岩,石质坚硬而细腻,呈绛红色。在路面上散布有清晰的蹄窝上百个,左右交替,大致分为两行。蹄窝直径近20厘米,深者15厘米,浅的也有10厘米。山青石红坑褐,蹄窝云绕龙舞,可谓千古奇观。据碑文上记载,这条古道上“牲畜驮运煤炭昼夜不断”,经过千百年来驮煤牲畜铁蹄的践踏,才形成了如此壮丽的景观。从峰口庵至王平口,基本上是绕山而行的平路,坡度很缓,行走方便。峰口庵在清代是宛平县京西乡与王平村交界之处,有王平汛绿营兵把守。王平口是京西古道上的一个交通枢纽,各条大路在此汇总后,经大寒岭通往斋堂川。王平口也设有关城,清代时属绿营兵平罗营王平汛的防地,设把总领兵把守。 西山大道又称西山古道北路,基本上沿着永定河谷而行,是京西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古道。西山大道东起三家店,过永定河,经琉璃渠村,越愁儿岭,经斜河涧、水峪嘴,翻牛角岭,再经桥儿涧、马各庄、石古岩、色树坟,到王平村为止。此为西山大道主干线。从王平村有路通往王平口,通往斋堂川。过去斋堂地区所产煤炭,大部分通过这条古道外运出山,三家店有煤厂子(保存完好的天利煤厂等),主要收购斋堂、王平村一带所产之煤。在愁儿岭和牛角岭两处越岭线的路面上,均留有大量清晰蹄窝。这条古道是京西古道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条,一直到1977年下清(下苇甸-清水)公路修通之后,这条古道才自然废止。
牛角岭在明清时期是宛平县捕卫南乡与王平口巡检司分界之处,建有关城,至今犹存。关城东侧路面上留有大量明显的蹄窝,西侧路边现存石碑两块,一块是清乾隆42年(1777)所立“永远免夫交界碑”,是康乾“盛世滋丁,永不加税”政策的具体体现,碑文载:“……如我西山一带,村墟寥落,旗人一半联居,石厚田薄,里人走窑度日,一应夫差,家中每叹糊口之艰,距京遥远,往返不堪征途之苦……恩准王平、齐家、石港三司夫役尽行豁免。”另一块是清朝同治11年(1872年)所立“重修西山大路碑”。碑文曰:“盖闻造桥梁以济人渡,修道路以便人行,务民之义,此善举第一也。况西山一带仰赖乌金以资生理,而京师吹爨之用,尤不可缺。道路忽尔梗塞,各行生计攸关。”碑文中记载了同治10年,暴雨成灾,冲毁道路,民间举善修复道路的情况。此碑一共刻了两块,另一块存于三家店白衣观音庵内。当时捐资修路的以三家店和琉璃渠两村的商业店铺为主,内有三家店村的煤厂子14家,琉璃渠村煤厂子3家,表明这条古道是煤商们的经济命脉。 新潭古道是指从辛称通往潭柘寺的古道。辛称古称新城,是永定河上的一处渡口,清代被洪水冲垮,分为东、西辛称两个村子。新潭古道从新城经何各庄、太清观、万佛堂,翻红庙岭,经桑峪,到达潭柘寺。历史上潭柘寺地区所产煤炭,大部分由这里运往山外。在万佛堂西,有一个地方叫黑地,当时就是运输煤炭的中转站。在红庙岭的古道上,有蹄窝留存。
门头沟山区的煤炭主要通过这三条古道运送出山,运输工具是毛驴和骡子。牲畜身上的驮煤筐叫拢驮,毛驴最多驮300斤,骡子也只驮500斤左右。一把儿大骡子5头,才驮1吨多煤。古道之上,驮队日夜不断,铁蹄日踏夜踩,历经千百年,才在石路上留下了蹄窝。 北京西部郊区,特别是西部山区,人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物产资源丰富。王平古道层峦叠嶂的九龙山,俯瞰蜿蜒曲折的永定河。 王平地区地处要冲,历经沧桑,自汉代开始遗存甚丰。其中纵横交错的王平古道,让人更能触摸到那历经千年的厚重古风遗韵。
王平古道由西山大道、玉河古道、永定河岸古道河一些分支古道构成。其中,玉河古道保存基本完好,有着上千年左右的历史;更有距今两千年左右的西山大路北道,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壮观的京西古道在王平口会集,被称为“过山总路”,王平古道是京西古道中最美丽、丰富的一个部分。 漫步古道,你会依稀联想到古道悠悠、西风猎猎的远古情境以及商旅不断的古道盛况,当然还有古道沿边日进斗金的商户,鳞次栉比,叫卖声此起彼伏。每日五、六千条赖以长途运输的驼马浩荡而至,千磨万击,蹄窝遍布,而且有时拥堵,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昔日风景。 王平古道两侧遗迹众多,不胜枚举。蹄窝遗存、马致远故居、关帝庙、三义庙、各种碑志刻石、关城、碉楼,更有囚禁宋徽、钦二宗的大寨也散落其中。古道上的牛角岭关城是当时捕衙南乡与王平口巡检司的分水岭,也是重要的收费关隘,被称为西出京西古道的第一隘口。 韭园至牛角岭关城段古道,仅是西山大道北道中的一个精彩的局部。王平古道中保存尚好的路段还有:西马各庄段、石佛岭段、落坡岭段、王平口段。峰口庵段等;其中,尤以石佛岭路段为极致。石佛岭古道掩映于山腰与雾霭之间,几无行路;古道蹄窝更加密集、清晰,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京西古道由三条主要大道构成,除了王平古道之外,还有连接潭柘寺的是庞潭古道与芦潭古道是如今保存比较完整的,您或许想象不到,这座千年古刹周边当年又是一种何样的活色生香……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潭柘寺是著名的皇家寺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有数条大道通达北京城。其中的一条因是从石景山区庞村渡口过永定河到潭柘寺,故称“庞潭古道”,又称西山大路南道,是西山大路主干道之一。这里也是京西古道除了王平古道之外最为重要的一条古道。保留较好的是苛萝坨村至戒台寺段,大约徒步半小时左右,接上去戒台寺的108公路。
庞潭古道到村过娼妓桥,南行上山的古道保存较好,然后在石佛村西北方向的石牌坊,与芦潭古道汇合,分为前往戒台寺和潭柘寺的两条线路。芦潭古道东起卢沟桥,西至潭柘寺,为京西古道南路的一路古香道,在石佛村至石牌坊之间的一段保存完好。石佛村、秋坡村、岢罗坨村是三个因戒台寺而得名的村落,与戒台寺的进香活动关系密切。临近戒台寺的古道,开始频现保存相对完好的路段,香道的功能也越来越突出。戒台寺近在眼前,但又与潭柘出现分野。于是不同线路间既有汇合,又有分叉。其中和石佛村的石牌坊是两个主要节点:庞潭古道在过娼妓桥分为两路,一路南行从三条鱼(坡)上山前往戒台寺,一路西行到西峰寺,上南山穿过秋坡村,再至戒台寺。而石牌坊则是一个四叉路口,既有穿石佛村过来的芦潭古道与庞潭古道汇合,同时又分为前往戒台寺与潭柘寺的两条线路。、秋坡和石佛这三个因戒台寺而建的村子,演绎着进香古道上三种不同的传奇。
“岢罗坨”这个村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带有鲜明的佛教色彩。尽管关
于村名的来历流传着好几个版本,但都与戒台寺进香有关。村里新近建了水景工程,是将临河沟居住的人家打造成小桥与流水同在的景致。其实这些小桥想要复制的,是古道上那座残存的娼妓桥。该桥建于明代,因民国时的一场山洪,原本三孔的拱桥仅存一孔。桥面上连接大青石的铜铆钉已朽坏,留下很多“工”字形疤痕。桥身不过十余米,在周围一片现代性建筑的包围中,愈发显出它的风尘感。桥的捐资修建者是全国各地的妓女,因身份特殊,进香时受到一些限制,比如不能由寺的正门进入。和常人相比,她们被看成罪孽深重的人,特别需要救赎。由庞潭古道过来的香客,到了需要踏过一条河沟,若遇山洪暴发,行走极为不便。桥在佛教中就有“渡化”之意。由娼妓在这里集资建桥,既是对香客的“善举”,对自己又有赎罪之意,以桥为替身,在千人踩、万人踏中洗赎罪过。听村中老人讲,在捐资的妓女当中,还包括后来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娼妓桥可以说是现存古道的起点。过桥往南,穿过一个门洞,就进入一段长约四里的爬山古道。这段古道保存相对完好,路面中间用大块石平铺,边上则用卵石铺砌。可能是过去种地时不断蚕食的原因,前面一段成了羊肠小道,且与正在施工的108国道辅路相交的地方,古道被拦腰斩断。继续往山里走,古道渐入佳境,完好的路面和草木掩映,让古道有了幽深和静谧之感。听一位村民说,过去在108国道建成前,这是村里与石佛村相通的唯一道路。但路人已经很少,偶尔碰见几个在附近架设高压电线塔的建筑工人,只有路边熟透的桑葚会诱惑他们停下运送钢件的脚步。快到山顶时,路面随着山势平缓不断加宽,甚至能看到三轮车碾过的车辙。
千年古刹外的香艳之地与戒台寺紧邻的秋坡村,虽然在现存的古道上地位不及与石佛村,但“赶秋坡”与“耍戒坛”自古就是齐名的。随着每年四月戒坛庙会的举行,五湖四海的香客都聚集到戒台寺,除了听佛、求戒、许愿、还愿,也有闲游、踏青的。京西古道研究者董学勤说,秋坡是在戒台寺之外一个重要的落脚和娱乐的地方,各地的妓女(以歌妓为主)也相聚而来,用她们的歌舞增添了耍戒坛的热闹气氛。
就“赶秋坡”,清代不少文人都在诗中写到过。经过了文人骚客的吟咏,“赶秋坡”逐渐成了戒坛庙会期间人们前往凑热闹、歌舞玩乐的代名词。如今向秋坡村的人说起昔日的“赶秋坡”,在老辈人当中也知之甚少。此外,关于村名“秋坡”的来历,人们也是莫衷一是。秋坡村处于马鞍山108国道下的山腰上,但听村里老人讲,村子所在地过去是戒台寺和尚的菜地,真正的“秋坡”是指马路上的那块坡地。秋坡村的形成和石佛村相似,起初也是住着给戒台寺干活的雇工。“秋坡”的得名,有人说是因为最早这里种地的秋姓人;也有人说过去有乞丐到戒台寺打工,祈求能有一块山坡地安身,因此叫“求坡’,后演变成“秋坡”;还有的说是由戒台寺的僧人赐的名儿。虽然说法不一,但村人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与戒台寺关系密切。” 芦潭古道东起卢沟桥西至潭柘寺为京西古道南路之一路古香道。沿途经长辛店、东王左、沙窝村、辛庄、大灰厂、石佛村、到戒台寺在翻过西峰岭经鲁家滩、南辛房、平原村到达潭柘寺。
京西古道最为金贵的 进香古道芦潭古道的一个重要用途——进香古道。当年乾隆皇帝到戒台寺、潭柘寺进香就是走的这条古道,当地人称御道,古道保存基本完好,途中有一精美石制牌坊,雕刻精细,成为昔日御道鼎盛的见证。 早年间居住在潭柘寺、戒台寺、两寺周边的村民称周围十三个自然村落为里十三,即赵家台、阳坡园、王坡、草甸水、贾沟村、平原村、南辛房、北村、南村、东村、鲁家滩、秋坡、石佛村。据当地人讲以前这里有“里十三的姑娘不远嫁”之说,可见当年这里生活一定富足殷实。
石佛村 三样秘密宝贝笑傲江湖
石佛村位于卢潭古道之上。让石佛村民引以为荣的有三样东西,穿村而过的石头道、村北山崖上的摩崖佛像、村口的石牌坊。在他们眼中,芦潭古道因为道路宽阔平缓,历史上康熙和乾隆皇帝由此前往戒台寺进香,才算真正的“御道”。穿村而过的石头古道能在石佛村保留下来比较难得。村民们正发动大家给古道“整容”。先用铲子抠出石头缝里的泥土,再用扫把清扫。此外,还要把道边受到损毁的石头墙修补完整。村里的老人董勤说,“石头道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饭碗,我们不能弄丢了。”
石佛村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古道旁边的一处摩崖佛像群。从现存的十多尊佛像看,有释迦牟尼,有菩萨、罗汉等,包括浮雕和立佛两种,造型和雕刻手法上各不相同。摩崖佛像的开凿与戒台寺明代重修有密切联系。寺庙重修时需雇用一批工匠前去造佛像,相传为了检验匠人们的手艺,这块崖壁就成了一个临时“考场”,让他们在此练手,以确保进寺造佛的质量。
从石佛村沿着西北前行一公里,可看到一座精美的汉白玉石牌坊。这块石牌坊最早创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时又经过重修。汉白玉栏杆上精细的垂兽与佛像雕刻相映,显得典雅而气派。
庞潭与芦潭古道在此汇合,到了石牌坊,戒台寺已近在跟前。这里曾是门头沟、丰台与房山三地区民众到戒台寺进香的必经之地。则成为那些古道暴走族们停下来拍照、歇息的重要站点。 完好地保留着令人叫绝的“蹄窝奇观”的京西玉河古道有望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本市惟一以“道路”为申报单位的文保项目。玉河古道又称西山大道中道,有文字记载的修建始于唐五代年间,因城子、大峪历史上长期属于玉河县,故称玉河古道。后辽代、金代、元代、明代、清代均有修建,是门头沟区运煤业的重要道路。蕴含有丰富的煤炭文化资源,极具研究价值。
据明代成书的《宛署杂记》记载,玉河古道东起大峪村,西至王平口。大峪至圈门的一段古道已经消失,从圈门至大寒岭关城一段古道保存较好。其中在峰口庵关城往西南行百余米,就可看到令人震撼的“蹄窝奇观”,在只有13米长,1.5米宽的岩石上,有大小、深浅不等的蹄窝达百余个。不知历经多少年、走过多少运煤的骡驮、往北京运送过多少煤炭,才能创造出如此奇观,并与当年的“阜成梅花”遥相呼应。其余如圈门戏楼、过街楼、窑神庙等也是极具文化价值。
玉河古道为过去京西煤炭运进北京的道路,从门头沟一直到阜城门,路很长,是不错的徒步线路,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长短。
路线为苹果园地铁—圈门—天桥浮—官厅煤矿—峰口庵—大地—铁陀山—大地—赵家台—潭柘寺。返程在潭柘寺坐931回到苹果园地铁。
苹果园地铁站坐370到圈门下车后,就可以看到一条沟,这就是门头沟,如今水已干涸。村头有个门楼就是圈门,以前还有个戏院。
沿着沟边的路向山里走,沿途是村庄,可以欣赏山色,走到天桥浮煤矿(如今已经废弃)。煤矿边有石头铺的古道,上面可以看到过去运煤的驼队留下的蹄窝。
山上有破败的三义庙,依稀可以看到当年的规模。还有抗日时期留下的炮楼。进拉拉湖村,古道继续着,一直到潭柘寺,北京最老的唐代的寺院。

❼ 曹洞宗的式微

从公元10世纪中叶起,曹洞宗进入了百年孤独的年代。
臣主相忘古殿寒,万年槐树雪漫漫。
千门坐掩静如水,只有垂杨舞翠烟。
这首诗,本来是曹洞宗用以形容其臻于“偏正回互”、“君臣道合”、成佛作祖之至上境界的,但是从后世史家的眼光来看,却预示着风中漫舞的百年孤独。
云居道膺入灭,在10世纪上半叶(五代十国时期),相继有同安道丕、同安观志、梁山缘观在继嗣宗脉,但香火如缕。
自石头希迁源、曹洞立宗以来,气象阔大浑厚的曹洞大宗,由于其立宗之初内在义理思想的早熟、外在名相语汇的贫弱匮乏大有关系,这在上文已作分析。
在梁山缘观“急索”之下,大阳警玄终于契悟,可以“上碑”传世,梁山观禅师悬悬之心,总算落一实处。很难说这种传承是否过于勉强,但是无论如何,到大阳警玄之世,曹洞宗竟至中断。这种暂时的中断,与其说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毋宁说是出于他的高度自觉、高度负责任的毅然抉择。
史家往往因大阳警玄留皮履布直缀托付浮山法远代为觅传人的戏剧情节,而谓警玄门下乏嗣。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简单,据《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等记载,警玄法嗣并不乏人,动以一二十人计,即使警玄入灭之后,亦有福严审承等人尚在世,不可谓无人承嗣。其中审承、清剖两人还号称奇杰,有语录传世,著名于时,所以历来所谓后继无人,不过是史家臆测之语。那么大阳警玄何以出此壮士断腕之举?
曹洞宗自十世纪初以来,传承脉息遽弱,自同安丕、同安志到梁山观,难以为继之窘状日甚。这并非外在压制使然,而系内在泉源枯竭,无从当机接人,至警玄之世,以警玄之机警聪慧,仍无以改观。自同安丕三传以至警玄,百年有余,曹洞门下静如止水,新意生机丧失殆尽。这种难乎为继的孤独之状,不仅仅表现为门下冷清,更在于承其法统者精神深处的痛苦和无告。
警玄最后不是从自己门下聊选一人,姑且付托——他从梁山观和自己身上已明察此路不通,而是明乎因缘未具,时节未至,毅然壮士断腕,断绝门下任何法嗣之念,将曹洞法统,以皮履直缀为记,庄重托付如日中天的临济高僧浮山法远,嘱其代觅天旋地转时节出世之曹洞真传。
这是何等大智大勇之举!设若警玄此时一念苟且,草率付法,则其个人自不必冒断绝法嗣之风险,而曹洞宗门必步入陈陈相因、彻底枯竭之绝境!须知,为宗谱续法嗣极易,为精神择传人极难。由此反观佛教史、禅宗史上诸宗兴衰内在奥秘,可知苟且极易、不苟且极难,苟且必衰、不苟且必兴之至理!就这一意义而言,大阳警玄真为千古一高僧!
大阳警玄这一千古绝唱,因其后投子义青的成功接续,而往往为论者忽略不识,史家常归功于浮山法远,殊不知阳警玄为其关键。大阳警玄以非凡气魄与手段,了断曹洞宗在公元十至十一世纪前期尴尬孤独的百年史,为曹洞宗的长远发展带来了真正的转机。
选择浮山法远,来代觅曹洞真传之人,是大阳警玄高着眼的一个明证。浮山法远(990-1067)为临济名僧,在禅林中有“远公虎子”之名。欧阳修闻其说法之后,曾感叹:“修初疑禅语为虚诞。今日见此老机缘,所得所造,非悟明于心地。安能有此妙旨哉,”法远早岁游学时,曾参大阳警玄门下,得到警玄印可。是以警玄识人,托付传法大事于法远,法远当此大任,未敢丝毫疏忽,历经二十余年,始得择中投子义青,其嗣法警玄。
投子义青(1032-1083),俗姓李,青社(今安徽舒州)人。十岁出家,数年间精通《法华》、《华严》和《百法论》等经论。后随法远数年,兼习临济与曹洞禅法。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受法远嘱,接续曹洞法统,其来历深厚,眼界开阔,又值盛年,上接曹洞中断二十余年法脉,有生机勃发,无陈腐逼仄,煞是清新可喜可观:
圣节上堂:“天垂玉露,地涌祥云,千江澄万顷烟波,四塞贺尧风舜化。山连碧汉,树起清风。琼林华绽于瑶池,御柳莺啼于玉苑……诸仁者,正当恁么时,且道‘君臣道合’一句作么生道?”良久云:“道泰君臣清宇宙,时丰齐贺舜尧年。”
谢化主上堂:“碧岫横空,白云自异。灵苗独秀,繁草何生。金鸡啼处,月落三更。玉兔眠时,日轮当午。琼林上苑,枯木逢春,宝殿苔生,歌谣万里。然虽如是,且道‘应时应节’一句作么生道?良久云:“夜来深雪里,天晓数枝开。”
试比较投子义青与警玄门下审承诸人的机锋,则其高下,不啻天壤。由警玄而经法远,一只看不见的巨手,如是终于校正了曹洞禅法脉,此等大手笔,非玄、远等第一流禅者所不能梦见。
义青嗣法弟子中,以芙蓉道楷最著名,芙蓉道楷(1042-1118),沂州(今山东临沂)人,俗姓崔,少辟谷学道,后游京师,试《法华》得度,具戒游淮西,时义青住白云山海会寺,道楷遇而言下悟入,先后住持安徽马鞍山、江西洞山和湖北大阳等地寺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住持京城净因寺,后五年移住天宁寺。开封尹李孝寿以其道行卓冠丛林,请帝赐紫衣和师号。道楷谢恩爱拒受,被逐出京外遣放,次年敕放释,令自便,即仍庵于芙蓉湖上,学徒数百,环绕坐卧,楷虑祸,乃日各食粥一杯,不堪者稍稍减退,随侍者犹百余人。徽宗政和七年(1117),帝为所居庵赐额“华严禅寺”。明年入灭,遗偈云:“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
曹洞宗历代传人中,超出江西湖南,长期住持帝京者,道楷为第一人,这本身就说明曹洞宗较之以往,活动范围大增,而眼界亦大,至于道楷的突出个性与节气,更令曹洞宗增色,设若当初曹洞宗无大阳警玄毅然“断腕”之举,依然苟且局促于区区同安道院,后来义青、道楷之崭新局面气象,岂可梦见?
对于喜好以“君臣偏正”来说明自己哲学体系的曹洞宗来说,宋徽宗之于芙蓉道楷间的戏剧性情节,其实可以视作对曹洞宗风的一次检验,兹录道楷上表拒受帝赐之文如下:
“……伏念臣行业迂疏,道力绵薄,常发誓愿不受名利,竖持此意,积有岁年,庶几如此传道后来,使人专意佛意,今虽蒙异恩,若遂忝冒,则臣自违素愿,何以教人。岂能仰称陛下所以命臣住持(指奉敕住京师两大寺——引者注)之意,所有前件恩牒,不敢只受。伏望圣慈察臣微悃,非敢饰词,特赐俞允。臣没齿行道,上报天恩。”
帝闻,又令李孝寿亲往谕旨,而楷道心坚定,孝寿只得如实具闻。因此发生后来帝怒收楷,付有司逐京外之事。这是曹洞宗进入社会政治舞台中心之后的一次极精彩的亮相,是曹洞宗报恩思想由洞山良价报母恩而至道楷报皇恩的一次完整的宗教实践演绎,其结果赢得了上至天子下至士民的真正尊敬。宗门至此,焉得不光大。
芙蓉道楷门下著名者有子淳、法成、惟照、元易、自觉、禧浦、齐琏、善秀、法灯等人。其中以丹霞子淳(1054-1119)和净因自觉(?-1119)著名于时,亦且传世久远。

❽ 谁能帮我介绍一下杭州

西湖的名称最早始于唐朝,在唐朝之前西湖有武林水,名圣湖,金牛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西子湖等称谓。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子湖区间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掺混,造成各湖区水质差异,大部分径流补给先进入西侧3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湖水总面积5.593km2,总容积1.1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97米;西湖底质是一种有机质含量特别高的湖沼相沉积,属于粉砂质粘土或粉砂质亚粘土,最上层皆为藻骸腐泥层(黑色有机质粘土),中层泥炭层或沼泽土,最下层为基底粉砂层;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涧,主要补水河流为金沙涧、龙泓涧和长桥溪,泄流
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环绕西湖,西南有龙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烟霞岭,大慈山、临石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总称南山。北面有灵隐山、北高峰、仙姑山、栖霞岭、宝石山等,总称北山。它们像众心拱月一样,捧出西湖这颗明珠。山的高度都不超过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南北高峰遥相对峙,高插云霄。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❾ 你的水胭脂美容院开了吗生意怎么样

质量很差。我们就是没调查被他们忽悠了。
第一,产品,很多都没有质检,为了避税;还有的精油她们自己的美容师都不用,身上全是红疹子,我连照片都有。
第二,人员,他们导师做下店指导,忽悠你打货,不打货就不给开业支持,人员也会釜底抽薪,逼你去打货,还说打货给你价值多少的设备赠送,其实那些设备都不值钱。
第三,管理,他们的美容师素质很差,上班睡觉,一点绩效都没有。她们新合作的什么学校,给你的刚毕业的学生,什么都不会,差的要死,他们连自己的美容师都管不了。
总之,离骗子远一些。

❿ 野鹤轩壁记 全文 翻译

全文:

嘉靖戊戌之春,余与诸友会文于野鹤轩。 吾昆之马鞍山,小而实奇。轩在山之麓,俗谓之东崖,亦谓刘龙洲墓,以宋刘过葬于此。墓在乱石中,从墓间仰视,苍碧嶙峋,不见有土,惟石壁旁有小径,蜿蜒出其上,莫测所在。意其间有仙人居也。

始,慈溪杨子器名父,创此轩,令能好文、爱士、不为俗吏者,称“名父”。今奉以为名父祠。嗟夫名父,岂知四十余年之后,吾党之聚于此耶?

时会者六人,后至者二人。潘士英自嘉定来,内汲泉煮茗,翻为主人。余等时时散去,士英独与其徒处。烈风暴雨,崖崩石落,小鬼夜号,可念也容。

译文:

嘉靖戊戌年的春天,我和各位朋友在野鹤轩以文相会。在昆山的马鞍山上,虽然小而令人惊奇,野鹤轩在山脚下,俗称是东崖,又被称作刘龙州墓,因为南宋的刘过埋葬在这里。坟墓修在乱石当中,从坟墓间仰视,草木苍绿石头嶙峋,甚至看不到泥土的踪迹。 只有石壁一旁有一条销路,蜿蜒的向前方延伸,不能推测通向哪里,猜测这里有仙人居住的地方。

开始的时候,慈溪的杨子器,尊称叫名父的,修建了这个野鹤轩。因为他爱好文学,尊重名士,不被俗吏玷污,所以被尊称为名父。至今还有名父祠供奉他。啊,名父啊,你可知道四十多年以后,我们这些人聚集在这里呢?

当时聚会的有六个人,后来又来了两个。潘士英从嘉定而来,汲起泉水来泡茶,反为主人来招待我们。我们陆陆续续就散开了,潘士英独自和他的徒弟留下了。狂风暴雨,山石崩塌坠落,就像是山鬼在夜间哭叫的声音,值得记下来。

(10)马鞍山御指汇扩展阅读

作者: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

归有光一生著作繁富,涉及经史子集各部,但是其主要成就则在散文创作上。归有光死后,其子子宁曾辑其部分遗文,刻于昆山,词句多有改窜,其孙归昌世与钱谦益遍搜遗文,细加校勘,编为文集40卷,未能全刻。

清康熙年间,曾孙归庄又增益部分遗文,经董正位等人襄助刻成《震川先生全集》,正集三十卷、别集十卷,共四十卷。内收各种体裁之散文七百七十四篇、诗歌一百一十三首。今通行本为四部丛刊本《震川先生集》共四十卷,系据明常熟刊本影印。

归有光还著有《三吴水利录》四卷、《易经渊旨》、《诸子汇函》、《文章指南》等。《皇明经世文编》辑有《归太仆文集》两卷[23-24]。201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归有光全集》。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御指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