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铜川春风行动都有去哪的有在陕西本地的没
铜川市2007年“春风行动”用工招聘大会开幕式在市劳动就业服务大厅举行。这次招聘大会,铜川市共设立6个招聘会场,共有用工单位116家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铜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忠武在招聘大会开幕式上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任荣,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会长李爱真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 2007年“春风行动”的主要内容是: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要求为宗旨,全面落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和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和优质服务的政策,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实施积极城乡统筹就业政策,使广大城乡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得到切实有效的服务。活动的主题是“进城务工,帮您解难”。为了搞好这次活动,市劳动保障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印制了10万余份“春风卡”和各种宣传材料,考察、筛选出116家用工行为和管理都比较规范的企业参会招聘,其中北京、广东等地的劳务输出单位16家,本市用工单位100家,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万余个。
2. 铜川市失业保险金查询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劳动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就业局或者行政服务中心的就业局服务窗口进行了解。
《社会保险法》
第四十五条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第四十六条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第四十七条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四十八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四十九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
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其中的一项。
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3. 铜川哪个县经济好
“十一五”时期,在陕西铜川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实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开拓创新、团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目标任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区域竞争力显著提高。
五年来,铜川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县域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县域财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发展潜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改善。铜川市的县域经济已经驶入了快车道,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成为铜川市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
亮点一: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县域经济进入快速运行轨道。2005年,我市县域GDP只有72亿元,2007年增加到102.8亿元,2010年达到187.7亿元。从几十亿到近200亿,用了5年时间,从72亿到100亿,用了2年左右的时间,而从100亿到187亿,用了3年的时间。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187.73亿元,年均增长15.6%,是“十五”末的2.6倍,年均增速高于“十五”4.9个百分点。
亮点二:进入西安1小时经济圈,迎来机遇大发展。
随着西铜第二条高速的开通,铜川距西安70公里,打通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大动脉,铜川融入了大西安都市群,在城市圈的辐射和带动下,铜川丰富的煤炭、水泥、食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逐渐转化成为了经济优势;200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2010年7月实施的《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规划》,将铜川纳入其中,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铜川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制订了加快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着力打造装备制造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现代建材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战略转型定位,推动县域经济搭上了快速发展的高速列车。
亮点三:财政收入迅速增长,区县超过全市增幅2010年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8.28亿元和13.75亿元,年均增长35.3%和35.4%,提前3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12亿元目标任务。2010年,4个县、区财政总收入均全部超过1亿元,超5亿元的仅耀州区,其中耀州区、印台区增速分别达到35.9%和39.0%;地方财政收入超2亿元的仅耀州区一个,增幅达到40%。
亮点四: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强化节能监管和环境保护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效果显著,“十一五”期间,我市能源率利用率显著提高,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2.16吨标煤下降至2010年的1.728吨标煤。在此期间,先后关闭拆除了51条落后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478万吨,万元GDP能耗较“十五”末下降20%,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31.9%和11.8%,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截至2010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5.29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19.6%。与此同时,培育壮大新兴支柱产业,在支柱产业的强力拉动下,医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建筑建材等一批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亮点五: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增强县域就业吸纳能力坚持产业兴镇,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发展工业园区和促进产业聚集,不仅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而且完善了基础设施、活跃了农村市场、提升了城镇功能,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53%提高到56%,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了产业聚集,抓住“关中百镇”建设机遇、“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
亮点六:依托资源招商引资扩大总量,打造园区推进聚集转变发展方式“十一五”期间,我市在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中,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资源优势扩大经济总量。以煤炭、水泥、铝业等传统产业规模翻番增长,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彻底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7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倍,年平均增长27.9%:“十一五”期间城镇投资和农村投资年均增长27.4%和40.7%。快速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八大工业园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大城市格局正在形成,发挥区位优势,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亮点七:特色农业给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特色显现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铜川市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5.1亿元,实现增加值14.2亿元,较2005年增加了8.5亿元元,年均增长20.1%,5年翻了一番多,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
亮点八: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2010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53.89亿元,同比增长59.9%;其中,面向民生工程的公共服务支出完成9.03亿元、教育支出7.8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64亿元,分别增长31.5%、14.3%、44.9%。不断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面达到80%以上,加大社会公共设施投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推进,加快改善农村民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已在各县市区全面展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推行,2010年农民参合率达到95%,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亮点九: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四大农民增收项目、民生十大工程实施以来,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44亿元,是“十五”的8倍,建成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192万平方米,2.57万户、9万人喜迁新居,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十五”末的21平方米提高到30平方米。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实行城镇居民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89元,年均分别增长22%和18.6%。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支出和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是11181元和4402元,分别增长18.8%和22.0%,201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亿元,同比增长18.5%;社会最低工资、低保、养老、教育、医保、住房等社会保障水平连年提高,人们生活的后顾之忧减少,消费预期心理增强,在生活消费各类支出中所占比重大小依次是,居住、衣着、文教娱乐、用品、食品,广大人民的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由注重数量型向注重质量型,由商品型向服务型消费转变着。
4. 陕西的劳动仲裁部门在哪
西安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位于西安市盐店街东口,联系电话:029-87635941,邮编为710002。
西安市雁塔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位于西安市永松路3号太白小区东门斜对面雁塔区劳动市场2楼,联系电话:029--88245719,邮编为710065。
西安市新城区劳动仲裁委位于西安市韩森寨十字东南角(西安市新城区人力资源中心大楼二层),联系电话:029-87459492,邮编为710043。
西安市莲湖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位于西安市团结东路6号(西安市莲湖区人力资源中心大楼二层,市劳动公园南门东侧),联系电话:029—62966500转833或824,邮编为710002。
西安市碑林区劳动争议仲裁委位于西安市碑林区端履门卧龙寺旁边(与碑林区公证处在同一栋办公楼),联系电话:029--87251530,邮编为710001。
西安市灞桥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新医路87号,联系电话:029-83524621---803,投诉电话:83524621,邮编为710038。
(4)铜川公共就业服务网扩展阅读:
劳动仲裁的基本程序为:
1.争议发生后一年内申请仲裁,递交仲裁申诉书
2.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3.仲裁庭开庭五日前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4.开庭,明确请求,答辩,调查事实,举证质证,辩论,陈述。
5.调解
6.调解不成,裁决。
5. 人才交流中心周六周日上班吗
不上班。
人才交流
是指人才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需要,以个人愿望和单位的需求为基础,通过人才交流活动,在不同的部门、地区、行业、单位之间交流组合。
人才交流具有社会性、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主要形式有招聘、应聘、借用、兼职、智力支援等。
交流分类
从人才的流向来分,可以分为人才引进和人才输出;从人才的专长来分,可以分为经济专家的交流、三资企业专家的交流和文教专家的交流;从人才的年龄结构来分,可以分为在职人才的交流和退休人才的交流;从交流的时间来分,可以分为长期交流和短期讲学、应聘。
交流作用
人才交流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组成部分,是人才管理上灵活的体现。合理的交流有利于使各类人才找到最合适施展才能的位置,避免积压人才和埋没人才,有利于企业人才的新陈代谢。
管理机构
人才交流管理机构,是各级政府人事部门下属的人才交流中心。其主要业务包括:组织人才市场,收集发布需求信息,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对在职、辞职等科技人员和管理人才提供转岗、交流和推荐就业;提供人才流动仲裁及人才培训;托管人事档案,代理人事行政关系挂靠;为挂靠人员提供政审、调升档案工资、转正定级、职称评审等服务;为当地生源毕业生推荐就业;开展人才测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