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

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

发布时间:2021-12-02 14:29:51

『壹』 如何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就是把原来由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通过合同外包、公私合作等方式交给社会力量来提供,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随着多年改革开放的持续努力,我国社会组织获得了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契机,进入了新的加速发展阶段,也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责任。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的能力还有欠缺。2013年,国采中心承担的中央机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采购项目,通过向供应商征集意见和专家论证发现,北京市场能够承担日100人次服务规模的养老服务机构只有1家,最终只能向财政部门申请单一来源方式采购。南京市浦口区有各类社会组织1800多家,但能够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不到10%。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的要求,助推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助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第一,培育公共服务的能力
目前,社会组织发展改革的顶层设计已全面展开。针对社会组织登记难的问题,应加快推广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实现直接登记备案是必然趋势。加快这一改革,为社会组织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尤其是加快公益类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促进企业、个人和社会捐赠公益事业免税政策的落实;拓宽行业协会的发展门类,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快推进去垄断、去行政化的改革,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优势产业、高端产业、新兴产业的行业协会,为经济社会提供创新升级的服务水平;注重大力培育社区组织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另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加快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逐步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型服务业,实现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新特征,逐步建立起层次多元化、布局合理化、诚信规范化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体系。
第二,促进创新治理的能力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有利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在促进共治机制建设中,社会组织的地位不可或缺。它将社会领域中一些零散的社会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以组织的方式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既是用活用好社会资源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体现,更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乘法”的具体体现,把政府职能充分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上来的重要举措。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社会组织所具有的自主性、公益性和平等性特征,在社会治理中相对于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层面更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细致入微,符合传统文化与基层群众利益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困难群体、边缘群体、弱势群体帮扶及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类资源,促进基层公众的积极参与。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种渠道的资源动员体系,妥善解决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因此,社会组织要不断地提升创新治理的能力,创造优质的“公共价值”,才能永葆自身的公益理念与社会公信力。
第三,推进合作协调的能力
现代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协调能力包括在公共服务供求上的合作协调能力,在政策制定及执行上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在相关政治话题上的协调互动的协调能力。具体来讲,在公共服务供求上的合作协调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外包项目,在两者之间形成围绕公共服务供给所构建的合作伙伴关系及相应的协调互动能力;在政策制定及执行上的合作协调能力,主要是指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政策,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并利用自身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专业特点,发挥政策倡导的功能,成为政府与公众间信息沟通的桥梁纽带,对于推进公共政策民主化、专业化、科学化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相关政治话题上的协商互动的协调能力,主要是指加强推进各类社会组织负责人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及各级党代会,进行广纳建言、参政议政等,还通过加入国际性合作组织及联合国的相关咨询机构,在国际政治体系中与政府进行协调配合,发挥好合作协调能力。
第四,增强社会责任担当的能力
实践表明,要充分发挥社会自我管理功能,必须把政府购买服务与发展社会组织结合起来,提高社会组织责任担当能力。一方面,要坚持培育扶持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不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机制,重点扶持一批具有示范导向性的社会组织,把公共服务交给具有担当能力的社会组织,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建立社会组织诚信档案,加强孵化培训,指导社会组织健全各项制度,提升专业化水平,充分运用社会组织植根于基层群众需求的特点,在集中民智、了解民意、表达民情和化解民怨中,培养勇于担当消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责任。(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贰』 社会组织具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资质有什么用

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指随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政府职能将进一步转变,政府的一些事务性、服务性、中介性社会职能将转移出来,交给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是新时期学会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学会在整个社会事务中的职能分配,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

『叁』 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详细特点指的什么

关于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包括两类:一类是政府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制约,即政府社会管理。政府社会管理是政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为增进公共利益,依法对社会事务实施的组织化活动;二类是社会(即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公民)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和制约自身的行为,即社会自我管理和社会自治管理。现代社会管理是政府干预与协调、非营利组织为中介、市镇自治与社区自治为基础、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政府社会管理主要有三层涵义:第一,政府社会管理是对家庭、社会团体与社会自治所不能解决的社会事务的管理,这些社会事务涉及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需要依靠国家权力与政府权威加以解决;第二,必须由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构成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比如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利益、实施社会政策、管理社会组织、提供社会安全网、解决社会危机等;第三,政府社会管理的核心是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政府干预社会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措施,它决定了政府的其他社会管理手段。社会政策的核心是福利国家或福利社会政策。

关于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概念,不但在国内外的社会实践中一直都有公共服务的一席之地,而且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各种理论中都有涉及。随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国内外的学者赋予了公共服务更新更广泛的内涵,普遍认为,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但目前国内学者对什么是“公共服务”认识尚不统一,主要有四种观点:1.社会公共服务一般是指依托社会公共设施或公共部门、公共资源的服务;2.公共服务是为消费者提供公共物品的服务;3.公共服务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4.公共服务,是指用以解决公共问题,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资源配置,其基本目的是为解决每一独立的市场主体所不能单独解决的许多公共问题。这些表述虽然不一,但基本内涵是一致的,政府的公共服务主要指公共部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有着本质的、内在的关系。政府的社会职能是相对于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而言的。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它的首要职能是运用公共权力以维护政治统治,但政治统治职能的实现必须以执行社会职能,为社会提供服务为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范围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而言,政府的统治职能将不断弱化,社会的服务职能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加强。
新公共服务强调公共性、回应性、可选择性、责任性、参与性、合作性、透明性,以人文和公共利益为导向。新公共服务理论有七大核心观点:服务而非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战略地思考,民主地行动;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责任并不是单一的;重视人而不只是生产率和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权和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有所变化,根据社会支出与干预程度的差异,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基本上分为四种基本模式,即美国模式;英国模式;大陆欧洲模式;北欧模式。

二、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特点与重点领域

关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特点。这是与会代表讨论的焦点。有学者从三个层面对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进行了分析:首先,从基本特点比较看,社会管理主要体现现代公共行政管理整合性的特点,而公共服务则主要体现现代公共行政管理公众性的特点;其次,从核心内容比较看,社会管理主要体现在规范性上,主要管理和规范各种社会事务,包括社会公众、社会稳定、社会治理,而公共服务主要是提供和满足公共需求的服务,包括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信息等;再次,从行为模式比较看,社会管理主要是以行政强制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保障对社会进行调整和约束,强调政府履行义务,突出政府主导、主动作用,而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公民权利。根据以上特点的比较,与会代表认为:必须要建立健全政府与社会共治机制或官民协同治理机制,既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形成政府、社会、公民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的模式,最终实现“市场自由、社会自主、政府自律”。

关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有学者提出,政府的公共管理领域重点是由公共经济范围决定的。现阶段对中国公共经济范围的界定是界定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前提,发挥好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又将有力促进公共经济的发展。因此,正确分析当前国情,借鉴西方国家公共经济体制理论和实践的经验,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理论为指导,以克服市场失灵和防止政府失灵为原则,科学界定公共经济的活动范围,从而准确界定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了在能力受限的条件下实现公共经济整体效率最大化,对公共经济范围的界定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先考虑直接成本较少而间接效益最大的公共经济事项,而对那些混合物品只能保证提供最必需的部分,其他则需通过市场提供或由既非政府又非企业的社会组织承担。这就决定了政府的社会管理重点领域和职能:维护国家主权,确保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建立一整套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原则相适应的、完备的法律制度;制定实施正确的政策、保证经济、生态、人口协调可持续发展;适时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调节收入分配,保护弱势阶层;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增强其生存竞争的能力;坚持健康的舆论导向,增强社会的心理凝聚力。

公共服务的主体主要由政府、NGO、私人企业构成,政府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但政府并不是惟一主体。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在政府治理中,为了保证和维持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与控制,可视为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在民间,为了协调行业内或行业间的经济行为,有自发形成的行业公会或行业联盟、行业协会之类的民间组织,以协调行业内的生产流通及共同问题,这也可视为一种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实际上是一个比公共产品更宽泛的范畴,即通过公共服务可以提供公共产品,也可以提供混合产品或私人产品。有学者提出,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应把重点领域放在以下五个方面:提高政府公共教育服务的水平,普及12年制的义务教育;提高政府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公共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政府科技服务的公共服务水平;投资战略性的公共基础设施等。

当前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提供上的城乡失衡、地区失衡、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投入失衡以及人与自然的不协调、与发达国家相比职能的薄弱等方面。还有学者认为,造成我国公共服务低效的原因,根本在于我国的法制建设尚不完善,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全,资本、人员等方面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中间组织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到位,公共服务体制单一等,手段落后等原因。此外,单纯依靠增加机构和人员、进行道义劝告等传统落的后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也是造成公共服务低效,低质的重要原因。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我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重视我国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非典疫情的发生和蔓延,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使政府发展的理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全面健康均衡发展”上来,要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具体来说,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特别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二是要更加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三是要创建一套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引导官员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公共管理中应该强调公民和社会处于主导地位而不是政府为主导地位,主张要实现由管理本位、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的方向转变,要根据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提供公共服务。其次,要推进电子化政府建设是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手段。
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实施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和经济建设型政府行政模式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行政模式的转变。基本任务是实现八个转变:由暗箱行政向透明政府转变;由垄断行政向竞争政府转变;由封闭行政向开放政府转变;由全能行政向有限政府转变;由权力行政向责任政府转变;由专制行政向民主政府转变;由人治行政向法治政府转变;由低效行政向高效政府转变;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主要内容有以下15个方面:确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理论(包括理念);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理顺政府与企业关系;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理顺上下级政府关系;确定服务型政府职能;加强责任政府建设;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强透明政府建设;加强高效政府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公共服务型机关;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建立政府效能评价体系等。随着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内容还可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这就在进一步加强政府经济建设服务职能前提下,重点强化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功能。

『肆』 当前社会组织日益介入公共服务的生产和分配环节更加需要法律进行规范请问对吗

法律规范,是指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或者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它是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基础,可以说它是连接理论法学和实践法...

『伍』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内容是什么

各省市的不同:如北京的是:
12月23日,市民政局召开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座谈会,北京抗癌乐园、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等11家参与2010年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市民政局副局长谢延智、市社团办党委书记温庆云等领导参加了会议,并为11家社会组织颁发了荣誉证书

会上, 11家草根型社会组织畅谈参与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的感受,交流组织实施公益服务项目的经验和心得,感谢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大力扶持,一致表示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首都社会建设中去。

今年,市民政局组织开展了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围绕与民生相关的扶贫求助、扶老助残等十大领域,把社会组织公益项目纳入统一规划,进行计划性安排并组织实施。活动开展以来,全市社会组织积极响应,踊跃参与,1846个社会组织申报了2706个社会公益服务项目,动员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会员和志愿者近50万人,共筹集社会资金22.98亿元,活动惠及人群998万人次。服务民生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民政部、市政府领导高度肯定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市社团办党委书记温庆云介绍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过程。2010年,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列入了北京市政府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的重要实事,市政府专门拨出资金1500万元,购买了300个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市民政局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制度规范,完善了组织管理机构,并对项目实施进行了监督和评估。目前,政府资金全部拨付到位,购买社会组织公益项目全部按时、按质完成。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一是创新了财政投入体制;二是建立了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三是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规则;四是重点扶持了草根型社会组织项目,形成了政府合理让渡、规范引导、扶持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新体制,发挥了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促进提升了社会组织的能力,为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民政局副局长谢延智指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是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是对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服务的重要的引导和激励措施,提高了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服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了社会组织参与服务民生行动的积极性,对首都的社会建设形成强大的工作推力。北京市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是我市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是“大民政”理念在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是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史上首次大规模联合行动,在组织形式、规模层次、涉及领域、制度创新、运行效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谢延智强调,培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任务,社会组织管理机关要在今后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搭建平台。管理机关要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为工作任务,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响应政府号召、顺应社会需求、保障改善民生、服务人民群众;二是提供舞台。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各种社会活动,为社会组织提供发展空间,把可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项目,交给社会组织运作;三是扶持发展。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努力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社会组织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更好的为社会建设服务;四是鼓励奉献。挖掘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表彰鼓励、树立品牌,提高社会组织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上海市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

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履行职能的一种新型方式,也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社合作互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以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为突破口,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组织发展,社会组织的新作用日益凸显,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新关系逐渐重构,政府对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新方式逐步形成。

建立机制,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行为

浦东新区明确规定,将原来由政府主办、为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探索形成“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新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

建立新机制。浦东新区制定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施意见,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明确了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内容:实现预算管理,将购买公共服务的费用纳入预算;强化契约式管理,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责任、义务以及服务要求,全部在合同中体现;建立评估机制和规则,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社会组织做到项目合作前有资质审查,合作过程中有跟踪了解,在合作完成后有社会绩效评估。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该区有关部门委托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项目的资金近6000万元,并专门组织8个政府部门和13个社会组织集中签订购买服务合同,涵盖慈善救助、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领域,社会反响良好。

规范程序。区民政局的关于购买公共服务的试行办法,确保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可操作、有实效。一是明确范围和项目;二是明确工作职责;三是明确操作程序;四是明确项目购买方式;五是明确评估方式。从服务提供方、服务承接方和服务事项三个方面,对购买公共服务行为进行合理界定;将项目的协调、督办、评估等工作职责,分解至各相关处室;对服务供应方的资质、服务质量、服务成果进行评价,并采取服务提供方内部评估和第三方绩效评估的方式,将评估结果作为项目经费支付依据和今后项目招标的重要参考。

2007年,区民政局安排近3000万元资金,将30多个公共服务项目委托100余家有资质的社会组织、中介机构承接。同时,集中组织49家培训机构签订购买服务协议书,进一步扩大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引导效应。

完善政策,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社分开和政社互动。区政府的相关指导意见明确,推进政府与社会组织在主体、机构、职能、资产、住所、人员方面“六分开”,理清公共服务提供方(政府)和承接方(社会组织)之间的职责边界。

为转变街道办事处职能,该区12个街道办事处不再直接从事招商引资活动,把主要精力放在社区就业、养老服务等职能上,并将社会和社区可以承担的一些公共职能,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给社会组织和社工机构承担。

搭建政社合作互动平台。在全市率先形成“1+23+6”的社区政务事务受理服务体系,作为政社合作的有形平台。建立市民中心,政府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征询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意见,政府与市民、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市民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交流都可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这个平台的运作,由政府委托区社工协会承担,目前累计已有115家社会组织举办活动528次,参与群众达4万余人次。

完善扶持政策,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制定专项政策,对行业协会、民非单位的培训机构和养老机构,从建设、运营等各方面给予扶持。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对区经济发展有贡献的行业协会补贴3万元工作经费,对社区公益性以及涉农社会组织给予4万元开办费、运行费、房租补贴等。在各类综合性政策中,体现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如区政府出台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促进浦东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等,都有支持社会组织引进发展的政策。

目前,浦东新区各类社会组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社会组织总数达660余家,备案群众团体3000多个。

拓展领域,扩大购买公共服务社会效应

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承担社区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委托社会组织管理的机制,开展网上公开招标,增强社区的社会服务功能;建立全市首家社会工作者组成的社区专业服务组织———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事务所与政府签订购买公共服务的项目合同,接受政府委托,承接从居委会剥离的一些社区社会工作和居民事务;成立全市首家区级综合治理类社工组织———中致社区服务社,专门为社区提供社会工作帮教服务;委托阳光慈善救助服务社,运用社会工作个案访谈方法,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服务,3年来提供服务达4000余人次。

整合各方政策,拓展公共服务领域。目前,区政府补贴培训费用的工种达177个,近8万人享受政府补贴的技能培训;依托中高职院校、企业的社会办学力量,扶持包括数字动漫在内的10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平台,免费向社会开放,形成每年可接受2万人实训的规模。

制定专门政策,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试点。出台文件,对参加社工培训人员和实训基地、见习基地建设给予补贴。委托社工协会开展主题社工培训计划,2007年通过培训考试获得社工资格证书的有 213人,并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社工专业的实训基地和见习基地。还成立了老年社工、青少年事务社工等 10个领域的 25个职业见习点。

浦东新区专业社工机构目前有11家,专业社工服务拓展至社会保障和民政专项事务等领域。(
------------供参考

『陆』 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行政组织与中共组织关系也就是政府与执政党的关系.行政组织的特点 行政组织是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与其它诸组织相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行政组织是无须参与竞争的社会组织.行政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处在一个无须竞争的特殊地位上.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必然要面对的竞争环境,以及由此决定的组织行为的竞争特征,对于行政组织基本是不存在的.在政府管辖范围和区域内,政府对某一行政活动,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集中统一处理,非经政府许可和授权,其它组织和个人不能从事这种活动处理.同时,政府制定的管理措施每个人都必须无条件接受.“工业社会依靠政府去履行把整个社会组织起来的任务.……政府是个巨大的加速器,因为它拥有强制的行政权力和从税收而来的雄厚财力.” 用经济学语言来讲,行政组织具有天然的垄断性质,这对于所有企业来讲是它们羡慕不已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面对无数竞争对手,它不能垄断市场,也不能强迫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而只能在市场的约束下来调整其生产活动,并不断通过降低成本等方式来争取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对付其它企业的竞争,优胜劣汰.当然完全竞争的企业是不现实的,企业总是企图垄断市场,获得对市场的控制力.但是,即使由于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导致垄断企业的出现,那些垄断性很高的企业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市场的约束,其垄断性也不会超过行政组织.我们知道,正是由于行政职能和公共权力的排他性和强制性,使得行政组织享有免除竞争的客观现实性. 那幺行政职能为什幺具有组织上的合法排他性?这是因为,行政职能和公共权力具有暴力机器支撑的合法权威性,以及主司执行特定政治意志的职能.竞争必须存在于两个以上行为主体之间,而政治、行政权威如果在一个大社会系统边界内超过两个,彼此展开竞争,分别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来分配财富,维护公共秩序,管理公共事务,竭力扩大自己的权威和影响,必然使多权威、多中心现象伴随着混乱与无序出现,等于非权威和无中心,也破坏了行政系统的统一性.这将导致一个组织在事实上分裂为几个更小的组织系统.概言之,一个社会政治权威的确定来自竞争(甚至战争),它属于政治过程的前半段.行政是政治权威的延伸和具体化,专门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组织,把具有强制性质的行政权威,作为自身存在的根据和组织运行的基本前提.正如施蒂格勒认为的那样:“国家拥有一个在纯理论上即使最有势力的公民也不能分享的资源:国家可以通过文明社会法律所允许的唯一方法——税收——获取金钱,还可以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决定家庭和厂商的经济决策.” 第二,行政组织是依法进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行政组织是公共组织,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它承担着运用公共权力去实现社会公共目标的责任,因而行政组织以超越局部利益,为全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为重要特征.政府行政组织服务于公共利益的特征主要来源于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社会职能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国家要维持统治阶级意志在社会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必须担负起社会管理的职责,并施惠于社会公众,以换取社会以契约为基础的对现存国家权威地位的承认.而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则是行政组织实现上述契约,维持社会平衡的重要方面.然而从根本上说,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组织,才能真正代表和服务于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 不过,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职能并不仅仅为政府行政组织一家所特有.政府之外的公共组织比如民间性的各种公益性组织、慈善机构、社区组织和各种基金会、协会等,是社会自己组织起来的、解决问题的组织形式,也承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但是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执掌国家权力,政府行政组织是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权力的运行进行管理,而政府之外的公共组织是非强制性的,主要是基于自觉、自愿基础上,以道德和奉献为纽带从事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是,企业经济组织能否承担公共服务.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公共服务不排除由企业来供给,比如公共设施的修建可由企业承担.因为为公共利益服务作为一种效用需求,必然会诱发市场化供给.但是市场化供给一定要以利润为宗旨,服务不过是获取利润的具体形式.因而由市场方式解决公共利益服务,面临供给囿于局部利益和自身价值取向,很难公正、充分、全面地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好公共事务,因此需要由政府提供一定的标准并在政府的监督下进行.可见,正是基于同时满足权威、公正、服务这三个基本点的要求,行政组织才必须严格地按照法律来行使公共权力,履行行政职能.否则,行政行为迟早会演变为对公众利益的合法“盗窃”.显然,依法行政、保持利益中立是行政组织的又一基本特征. 第三,行政组织是不能创造自身运行所需经济收入的组织.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其目的和动机固然有社会责任与义务的考虑,但其核心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支撑企业运行的经费只能来源于市场中的赢利.如果企业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力,产品卖不出去,维系企业生存的经济来源就会中断.在优胜劣汰的法则下,企业除了破产以外别无选择.与企业不同的是,政府行政组织运行所需要的经费来源于税收,人们常说行政工作者“吃官饭”、“吃黄粮”,意思就是指行政组织运作本身需要消耗经济剩余,而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是,行政组织的有效运作,却间接地为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创造了不可缺少的条件,以至于在现代社会,政府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行政组织不能创造经济收入的理由在于:由于行政组织以管理公共事务、服务于公共利益为根本宗旨,享有排他性公共权力(一个权力中心),它如果创造出直接归自己支配的“经济效益”来,就意味着其局部、自身经济利益的要求通过垄断性权力获得了实现.这时,行政组织不仅演化为集行政组织与经济组织为一体的混合物,它还讲不清楚如下被公众关心的问题:(1)讲不清生产要素的来源和生产过程;(2)讲不清它在经济生活中应当扮演的“角色”;(3)讲不清它是否遵循了服务于公共利益的目标;(4)讲不清公共权力是否还属公正;(5)讲不清其经营过程与行政职能的关系.总之,行政组织如果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收入),至少在理论上很难为行政职能、公共权力的“贞洁”作出合理性的辩护.据此,行政组织的运行经费只能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而不能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收来获取经济收入. 第四,行政组织是具有合法强制性公共权力的社会组织.行政组织的行为具有基于法律赋予的强制性.强制性是保证秩序、协调的手段之一.众所周知,法律依靠外在的强制力实现某种社会行为规范,而伦理道德则依靠良心、责任感、理想等内在强制力,来实施某种社会行为规范.行政组织所具有的强制性特征,典型地处于上述两者之间.一方面,它依靠外在强制(法律、制度)来为自己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提供支持和依据.另方面,它依靠内在强制力(个人目标、协调)引导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服从权威,尽可能避免“法不制众”局面的出现,避免自身政治资源消耗过多.因此对行政组织强制性的具体理解应包括:一是强制性公共权力并不需要时时刻刻的强制性行为来体现,而是指行政行为具有潜在的、合法的强制性.在现代社会,行政强制的内容大多包括使人遭受名誉、地位、经济损失和对某些行为自由度的温和限制.二是这种强制性事实上表现为一种威慑力量.正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持枪荷弹的公安人员,但是公安人员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代表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现代民主社会中,行政强制更多是以说明其符合大多数人利益来说服组织成员自觉遵守和服从行政行为这样一种方式出现,而行政强制与充分尊重每个公民民主权利之间的矛盾,往往又对行政强制手段的合理性解释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五,行政组织有其特有的运作规律.行政组织的公共性特征使之必须处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从组织的基本制度、个人行为到行为后果、开支大小等,都会受到公众舆论、新闻媒介的直接影响.相比之下,经济组织在合法范围内可以不理会舆论批评;政治组织则在另一个极端,它需要靠舆论和传媒生存,要设法尽量利用和迎合舆论.行政组织的特殊性在于,它既需要相对稳定地运作,尽力摆脱各种干扰,又需要接受监督,并通过传媒宣传、解释各种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要极力平衡“相对封闭和对外开放”之间的矛盾.这一特点是其它类型社会组织所较少具备的.可见,传媒、舆论构成现代行政组织运作的基本信息环境,它对行政组织的意义,就像市场、价格信息对经济组织的意义一样,不可或缺,这也是行政组织特殊运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第六,行政组织规模呈扩大趋势.任何组织职能的扩大,通常都伴随着人员绝对数目的相应扩大.自凯恩斯从经济分析角度证明了市场失灵部分需要政府加以干预的必要性后,政府行政组织的职能大大增加,对社会生活干预的深度是100年前人们不可想象、难以接受的.行政行为涉及社会生活面之广泛,必然推动行政专业技能分化,机构增加,行政人员规模扩大也成为一种趋势.对此,托夫勒认为:“要把第二次浪潮文明组织成一个巨大的使一切方面都共同协作的有机整体,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还必须有组织整个体制的工具:庞大的政府.整个体制需要组织协调起来,说明了第二次浪潮各个社会出现庞大政府的底蕴.”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选择理论以及许多西方经济学家一再指责政府行政机构拥有过多过大的公共管理权限,认为政府的缺陷并不比市场更少,不能容忍“美国各级政府每年费用从1913年仅30亿美元,增加到80年代中期的14000亿美元”,目前已突破2万亿美元的事实.托夫勒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无须竞争的行政组织在其职能扩张中,确实存在着巨大的浪费.不过,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失控毕竟又是不同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
羊年限定金克丝现在多少钱 浏览:568
附近店面转让或出租 浏览:412
广东海亿食品有限公司商标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