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明朝历史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共经历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因为明朝的皇帝姓朱,所以又称朱明。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盛世(黄金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当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元末蒙古统治者日益残暴黑暗,到元顺帝时期,暴发了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朱元璋接到了好友汤和的邀请信,思量再三,参加了当时的濠州大帅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分支,先后南征北战。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史称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即为明太祖。不久他又命徐达、常遇春等北伐元朝 明太祖朱元璋
,攻占大都(北京),元顺帝北逃,元朝在中原历经97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中国进入明朝统治。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励精图治,至明宣宗的近百年间,明朝以北进蒙古高原,南征安南,伐锡兰,羁绊马来诸岛族。明初天下大治,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一个接一个,一派盛世景象。 至明英宗幼年即位时,朝中有“三杨”杨溥、杨士奇、杨荣主持政局,“海内清平,万邦来朝”。1442年后,宦官王振开始擅权,1449年发生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永乐以来的军事优势遭到破坏,并使国力大损,景泰帝果断任用于谦击败瓦剌,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后又经历景泰、天顺两朝的经营恢复,国力有所回升,到明中叶孝宗弘治时期再次大治,此时政治清明,民生安康,对外复立哈密等卫,重新确立对西域的羁绊和控制,历史上称此时期为“弘治中兴”。 正德朝开始逐渐中衰,至嘉靖时推行新政,政治国力一度有所恢复,但因嘉靖末年君臣矛盾突出,又开始逐渐中衰,社会矛盾萌发。至隆庆年间徐阶,高拱等人推行新政,罢海禁,册封俺达等人,史称隆庆新政。到万历朝时,在著名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辅政之下实行改革,再度中兴。此时期海内清平,又先后平定甘肃,贵州叛乱,并为援救朝鲜击败侵朝日军,史称万历中兴。 此时明朝经济文化极其发达,后世计当时朝廷岁收,明朝的经济规模世界第一。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更加腐化,地主阶级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江南民变的发生。万历末年,关外建州女真叛乱,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间,中官黄门集团的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至崇祯年间,因为连年灾害,明廷因财政破产,无力镇抚,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后金的军队也突破长城防线,五入关内。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同年清军入关。 在南方一些明朝大臣拥立明朝宗室建立几个政权,史称南明。1662年,吴三桂将永历帝绞杀于云南昆明,南明灭亡。台湾郑氏政权继续沿用永历年号,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郑氏投降,监国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 明朝疆域 宣德时期
疆域
明朝疆域达1100多万平方公里,后期约570万平方公里,包括内地两京十三省、南海诸岛,并曾在东南亚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影响力波及整个亚洲和非洲东岸,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岛,在台湾岛设立行政机构一府两县(东宁府,下辖天兴、万年两县)正式管理台湾全岛,台湾收归中国版图。
年号简表
编辑本段明朝皇帝
姓名 庙号 谥号 年号 陵墓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又谥惠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待考
朱棣 成祖(原为太宗)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长陵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献陵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注:1449年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复位。 裕陵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
朱佑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定陵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庆陵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德陵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思陵
编辑本段南明皇帝
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待考
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隆武陵
朱聿鐭 文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 绍武陵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永历陵
现在故宫
注:明太祖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惠宗与安宗葬处不明,景泰陵位于北京海淀区玉泉山北麓,隆武陵位于福州罗汉岭,绍武陵位于广州越秀公园内,永历陵位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明显陵位于湖北钟祥市,其余十三位皇帝陵墓位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明十三陵。词条图册更多图册明朝皇帝御图集(13张)
明开平王常遇春像(1张)
明神宗万历皇帝(1张)
明延平王郑成功(1张)
❷ 康师傅顶益的业务员现在好做吗 有前途吗 如果是高中学历进去的话
话说在没有进康师傅的人,都对这样的大企业有着美好的憧憬,进去后就知道里面的黑暗了,首先严重的歧视大陆人,不管你所在任何一个片区,你的大区总经理必定是台湾人,这个岗位是没有大陆人机会的,就算你做到了处长级别了,都不能什经理,经理的后备人选被称为高专《高级专员》台湾本土招聘的普通人,与老总魏应州无任何亲戚关系,就因为是台湾人所以重用,在即位之前的前两年都是拿着高薪各种岗位的实习累计经验,从最基础的士多业代,特通业代,驻区业代,,主管,所长,通路企划。各种变着花样的玩。
侧远了点哈,有的童靴想说了,我进康师傅也许做不到这个岗位去,就是为了去学点东西就自己创业或者跳槽什么的,说到学东西,康师傅有以系统的培训等着你,跟线,体检军训,培训,然后继续跟线,然后接你跟的那位业务的线路,开始了苦B的生活,最开始你们的培训老师会对你们说,康师傅被称为快消品中黄埔军校,全程培训下来大概有二十多个课时,每个课时大概在2小时左右,会有不同的培训老师给你们进项反复的洗脑,然后象征性的考卷答题通过。大概课程就是从康师傅的发展史讲,从小炼油工厂到做面,由面厂里面的师傅讲做面的全过程,影响最深的几节课,有管营养学的,大家都知道方便面是油炸食品,只能是临时填饱肚子长期食用对身体肯定不会太好吧。那位营养老师居然恬不知耻的说,一盒桶装开心桶方便面是的热量是健康的搭配符合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的,里面有什么比如红烧牛肉面来说吧,里面加12颗蛋粒8颗肉粒属于是料丰升级的,并且在课中不断的诋毁本品的竞争对手统一方便面,并说了好多以前业务的他们所谓的英雄史,就是两家业务员为了争取在一些店铺里面的方便面货架排面而大打出手导致受伤的过程,说白了大家都是打工的挣一口饭钱,
虽然说是工商但毕竟伤了谁都不好嘛,在这样的斗争中不乏有受伤的吧,还有对财务报账的培训啦就是叫你如何算你自己的工资,康师傅的底薪是按等级薪点来算的,一点大概为6.5元左右,各个地区有差异,刚进去的士多业代一等三级别有二百多个薪点,乘上单价6.5元大概能拿到1500元左右,如果这样给你说,肯定有人想问了,人家人事招聘说的月薪2500-4500得嘛,所有人家要培训你如何算工资撒,每周有四个周六算底薪的双倍工资,大概一个加班有100多元吧,如果你请周六假就扣你加班工资,但不影响你的奖级,有同学在想了,拿我不请周六,周六工资会高点嘛,可以呀,你请平常1-5的时间,人家会扣你全勤奖的,165元的全勤,哈哈算死你。在加上你自己要买一台电瓶车跑业务嘛,如果是你自己以前有的都不行,因为人家每月的200元车补是要发票才给你报账的,这些教懂你了,如果你自己拿不出发票来少领钱自己活该嘛,还有劳动合同上面签订的是不定时工作制度,虽然说每天工作8小时,但实际你每天都要花10小时,但还做不完安排你的事,每天客户点数大概50个点左右,但上了ECRC的档案的只有30家左右,还有20个你还是得正常去拜访的,因为关系着你自己的业绩工资挂沟得嘛,ECRC即纸制档CRC后的高科技,康师傅通路精耕的产物,小样把你们当牛来耕。意思就是所有能去人的地方能通过的地方,康师傅业务必须去耕作,方便面一定得售卖。当然ECRC这个是康师傅花了大价钱找软件公司做得手机软件,配合中国移动的安卓系统合约机,GPS定位,这个机子是交1000元押金领用的,辞职的时候走请款填单据一大堆,到现在我的1000元还没退回来。走到那里都得拍照,上个茅房都的记时的玩意,上线晚了电话就来了,一家店的时间用长了电话就来了。然家总过时还要求每天在店时间必须有5小时以上,几是家店的奔波路途的时间只为你考虑了三小时,早上开晨会在办公室老大还要唠叨你1小时左右,晚上夕还要对应CRC做检讨,面上的灰尘没插干净,没摆整齐啦。所以人家签订不定时工作制度嘛,早上报道打完考勤卡后,晚上下班已经很晚了,业务同仁是不能打卡的,只有人家坐办公室的晚上要打卡,因为人家有加班工资得嘛,业务同仁是不定时的工作制度,没有加班工资,就算你打开了人资每周也会定期给清除掉的,怕劳动局查到罚款嘛。但领导不是这样给你说的,领导的话术是,我们不要求你们晚上打卡的原因是,你们早点做完活可以早点下班走人,我查查没有一天是早走的,还有扣你一次漏刷机会,公司规定是每月每人有2次漏刷卡的机会嘛,就是忘记刷卡了嘛。如果你早上只迟到几分钟心好的主管呢也会当你是刷卡刷漏了,补个漏刷单给你签了,但就这公司规定的每月2次,老大都要扣你一次,人家说的是因为你们只早上打卡所以只给一次漏刷机会,人家坐办公司的人早晚都打卡给两次机会。手都写软了。今天就写这么多下次接着写。
❸ 明朝在历史上存在多少年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 ,而在应天府设立南直隶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开创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等盛世,国力达到全盛,疆域辽阔。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天灾导致国力下降,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政权,随后满清趁乱入关,击败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权,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南明覆亡。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明郑结束。
❹ 明朝时代经验表
明朝(1368-1644)
洪武时期
明朝建立后,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惩治贪污的官吏,收到一定的效果。明朝确立了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但是朱元璋性格多疑,也对这些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不轨。而有的功臣也越过礼法,为非作歹。朱元璋藉此两兴大狱,即“胡蓝党狱”,几乎将功臣全部诛杀。
靖难之役与永乐时期
朱元璋分封诸子为藩王,以加强边防、保卫皇位。藩王之中,北方藩王势力较强,主要是对蒙古的边防任务。又尤以燕王朱棣和晋王势力最大。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惠宗,年号建文。建文帝立刻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周王、代王、齐王、湘王、岷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的精兵,准备削除燕王。结果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最终占领了南京,建文帝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胜利,靖难之役告终。朱棣革除建文年号,继续使用“洪武”纪年,即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改元永乐。同时下令尽复建文朝所改的一切成法和官制。永乐元年,朱棣登基,是为明成祖(仁宗时定庙号为太宗,世宗于嘉靖十七年九月改庙号为成祖)。
朱棣即位之后,武功昌盛,,先是出击安南,后又亲自五入五入漠北攻打蒙古以绝后患。在文治上,成祖下令编写《永乐大典》。三年即成。《永乐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且无删节。永乐三年始,派郑和下西洋,规模空前,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永乐元年(1403年),明太宗下诏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并设立北京国子监等衙门。永乐五年(1407年),下诏在北京修建宫殿。永乐七年(1409年),成祖巡幸北京,在北京设立六部与都察院,并在北京为逝世的徐皇后设立陵寝,已经显示迁都的迹象。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北京初步得到了繁荣。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得到认同。永乐十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永乐十八年宣告完工,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
成祖对异议者强力镇压,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都被杀。其中以方孝孺的“诛十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为惨烈。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特务组织——东厂。明代厂卫制度确立。
仁宣之治
明仁宣之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宣宗时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他们在位期间成为历史上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比之于西汉“文景之治”。
土木堡之变与夺门之变
宣德十年(1435年),9岁的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在张太皇太后及元老重臣杨士奇、杨溥、杨荣(三杨)的辅佐下,明朝继续沿着仁宣时期的路线稳步前进。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死,三杨也退出政治舞台,于是英宗宠信的宦官王振更加专横跋扈,开始专权。
正统初年,蒙古瓦剌部逐渐强大,经常在明朝边境一带生事。瓦剌首领也先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南下攻明。王振即挟英宗领兵五十万亲征。大军离京后,兵士乏粮劳顿。八月初大军才至大同。王振得报前线各路溃败,惧不敢战,又令返回。回师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军追上,兵士死伤过半,随从王公大臣或死难或被俘。而英宗突围不成被俘,王振也被护卫将军樊忠打死,此即为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来到京师后,朝中混乱。一些大臣要求迁都南京,被兵部侍郎于谦驳斥。继而大臣拥戴英宗弟朱祁钰即位,是为代宗,改元景泰。同时于谦积极备战。同年十月,瓦剌军直逼北京城下,安置英宗于德胜门外土关。瓦剌军队的进攻未果,大败逃走。也先见继续绑架英宗已无意义,乃于次年八月释放英宗。但代宗先是不愿遣使迎驾,又把英宗放在南宫软禁,并废皇太子朱见深(英宗之子,后来的宪宗)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不久之后,朱见济病死,代宗也迟迟不恢复朱见深为太子。景泰八年正月,代宗病危。十六日,副都御史徐有贞率军夜入南宫,拥戴英宗夺门(东华门)复位,改元天顺。又杀害于谦及大学士王文,诬陷其欲立襄王之子为帝。此为夺门之变,又号“南宫复辟”。
宪宗时期
英宗复辟八年而死,儿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成化二年谕祭于谦,复其子冕官,成化十一年恢复代宗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俨然为一代明君。琉球、哈密、暹罗、土鲁番、撒马儿罕等国纷纷入贡。但好景不长,宪宗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8岁的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他们肆意挥霍国库,导致国政大乱。而朝廷中佞臣当道,政局昏暗。宪宗还设置皇庄,开明代土地兼并之先河。另外,宪宗还开始了皇帝直接颁诏令封官的制度,是为传奉官。结果传奉官泛滥,舞弊成风。直到孝宗时期这些官员才全被裁撤。宦官汪直受到宪宗的宠信,张狂跋扈,设置特务组织西厂大肆冤杀普通民众与官员,民愤四起。成化十八年(1482年),汪直才因言官弹劾而被贬。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死。不久,宪宗忧郁而死。
成化初期,明朝不时受到逐渐强大的建州女真侵扰,每年被掠大量财物,人民不堪其苦,成化帝多次招抚建州首领董山不成。成化三年,明廷诱使董山来朝谢罪之机斩杀董山。
弘治中兴
宪宗死后,明孝宗朱佑樘即位。由于孝宗自幼生于微寒,所以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孝宗的励精图治,被称为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 孝宗在位期间,先是将宪宗期间留下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去,逮捕治罪。并选贤举能,将能臣委以重任。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孝宗对宦官严加节制,特务部门也只能谨慎行事,用刑宽松。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用情专一,一生除了张皇后外无任何妃嫔。在其治理下,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百姓富裕。弘治十八年,孝宗操劳过度而死。
武宗乱政
弘治十八年五月,孝宗病死。十五岁的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武宗,改元正德。武宗精通佛学,会梵文,还能礼贤下士,但贪图享乐。刘瑾、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丘聚、高凤、罗祥等八位过去的东宫宦官相互勾结,是为“八虎”。刘瑾的专权也引发了朝中大臣一其它“七虎”的不满。最终刘瑾被凌迟处死。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鞑靼小王子率五万人大规模侵入边境,正德帝御驾亲征击败小王子,史称“应州大捷”此役后果是,鞑靼人“是后岁犯边,然不敢深入。”
武宗的荒游逸乐导致正德年间土地兼并激烈,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深,因此变乱频生,先后发生宁夏安化王朱寘鐇谋反、直隶刘六、刘七起义、江西宁王朱宸濠谋反等重大事件。正德十五年,武宗于南直隶清江浦(江苏淮安)泛舟取乐时落水染病。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去世。
嘉靖隆庆二朝
武宗无子嗣无兄弟。死后由孝宗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即位,是为明世宗。世宗一即位,罢黜各地镇守太监,整顿税收,节俭财政,似乎要有所作为。但是大礼议事件严重损害了朝政:世宗要求称生父为皇考,称孝宗为皇伯考。但内阁首辅杨延和、礼部尚书毛澄等坚持以为不可,但是也有一些大臣纷纷迎合帝意。最后世宗尊其生父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庙号睿宗。这样睿宗神主就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隆庆元年,罢睿宗明堂配享)。大礼仪引起轩然大波,朝臣中反对者均受打击,或被罢官,或被入狱。受杖者一百八十余人,杖死者十七人。自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后世宗即不视朝。此后宠臣严嵩专政20余年。
嘉靖一朝,北面鞑靼部趁明朝衰弱而占据河套。嘉靖1550年,鞑靼首领俺答汗进犯,在北京城郊大肆抢掠之后西去,明军在追击中大败,此为庚戌之变。穆宗时,明朝与蒙古通好,俺答被封为顺义王,在南部海疆,倭寇横行,人民生活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后为戚继光、胡宗宪、俞大猷剿灭。
世宗去世后,皇子朱载垕即位,是为明穆宗,改元隆庆。穆宗在位六年,任用能臣如高拱、徐阶、张居正等,穆宗时,俺答被封为顺义王,汉蒙通好。内政形势总体较佳。为万历初年的中兴奠定了基础。
张居正改革
隆庆六年,明穆宗突然中风驾崩,子朱翊钧继位,改元万历,是为神宗。由于年幼,由太后摄政。重臣高拱由于与太后信任的宦官冯保对抗而被罢官,张居正得到冯保的支持。
张居正辅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内政方面,提出“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洪武年间,全国耕种田地有八百五十万零七千六百卅二顷。到了1502年降低到四百二十二万八千零五十八顷。而万历九年经过张居正的治理后达到七百零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使边境安然。张居正还启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变水患为水利。同时严惩贪官污吏,裁汰冗员。张居正改革后,万历初年呈现出太平盛世的景象。
万历怠政
张居正死后初期,万历帝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但不久就开始怠政。万历14年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万历十七年元旦后,神宗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此后每年元旦神宗再也不视朝。自万历16年后,常朝也经常看不到神宗皇帝。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沉浸在花天酒地之中。每年还大势进行选美。神宗还好营建,经常大兴土木。在他廿一岁时就开始筹建陵园。万历十七年,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疏,称神宗沉湎于酒、色、财、气,结果被贬为民。神宗还派矿监和税监搜刮民间财产,导致多处民变发生。由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万历30年(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政府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然后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民间工商业以及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万历年间是明代经济最发达的时期,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兴盛于此。
万历朝包括援助李氏朝鲜抵抗日本侵略的壬辰倭乱、平定宁夏哱拜之乱、平定贵州杨应龙之乱的万历三大征都取得了胜利。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大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叛明。次年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明对金从此转为战略防御。万历48年,神宗病逝。
魏忠贤乱政
泰昌元年(1620),光宗驾崩。长子朱由校继位,是为明熹宗,改元天启。熹宗文化水平不高,又喜欢木匠工作。阉党魏忠贤趁势而起,结党乱政,明朝社会更加黑暗。
所谓的“魏忠贤乱政”,是明朝文官集团中占有优势数量的“东林党”和“浙党”、“齐党”、“鲁党”为了各自的利益所引发的。皇帝企图通过内廷与朝中少数派的官员联合起来,从东林党把持的内阁中争夺权力的斗争。这种斗争随着天启皇帝病逝而最后告终。天启皇帝死后,崇祯皇帝又开始起用“东林党”官员,1627年十月魏忠贤被皇帝调到凤阳看守皇陵,魏忠贤上吊自杀。
内忧外患
天启七年,熹宗死去。继任熹宗的是其弟信王朱由检,是为思宗(明安宗初谥为思宗,后改为毅宗,明绍宗谥为威宗),年号崇祯。他即位后,锐意改革朝政。他首先下令停建生祠,又逼客氏移居宫外。时机成熟后,崇祯帝下令魏忠贤去凤阳守陵。魏忠贤在前去过程中得知被崇祯帝已派锦衣卫来逮捕他,便与党羽李朝钦一起自缢。崇祯帝将其首级悬于河间老家。同时将客氏押到浣衣局处死。阉党其它分子也被贬黜或处死。阉党专权虽然结束,但其后朝中又党争不断,崇祯帝对朝政又开始失望。为中兴国政,他开始加强集权,力图控制百官,任用宦官来贯彻自己的革新意志。
明朝后期地图(崇祯年间)1629年(崇祯二年)10月,后金汗皇太极由蒙古人做向导亲率大军,通过喜峰口,从龙井关突破长城,攻陷遵化、滦州、永平、迁安四座要塞,直逼帝都。由于人事变动,朝廷一度失去了对辽西边防军的控制,而卫戍帝都之三大营为后金武力威慑,北京城外园亭庄舍被入侵者蹂躏殆尽。 同年12月,崇祯帝诏令天下兵马进京勤王。
1630年(崇祯三年),帝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将负责辽东军务的袁崇焕处死。同年,后金大军直抵北京城外,明廷大震,重庆女总兵秦良玉挺身而出,率领“白杆兵”主动向八旗军发起进攻。在北京永定门外,皇太极派出多尔衮部迎战秦良玉部。这一仗,秦良玉率白杆兵在孙承宗等老将的配合下战胜铁蹄骑兵。之后,秦良玉又趁风雪之夜成功偷袭后金大汗皇太极的大营。迫使皇太极不得不连弃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无功而返,退出关外。
1640年清军攻打锦州,崇祯帝派洪承畴带八路总兵率刚刚镇压中原起义的十三万大军出关援锦,在松山大战清军,是为“松锦大战”。结果明军败,洪承畴降清。
1641年,李自成攻陷洛阳,杀福王朱常洵。1643年十月年李自成攻破潼关,十一月占领西安。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先是攻克了湖广地区,后又攻克四川,建立大西政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农民军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十八日,农民军攻克北京外城。次日凌晨,崇祯帝在北京煤山自缢。
南明(1644-1662)
弘光政权
1644年四月廿一日,李自成亲率部队与吴三桂在山海关外的一片石大战,但由于清军参战,李自成大败,接着放弃北京向西安撤退。五月初二,清摄政王多尔衮进京。八日,清顺治帝进北京,北京开始成为清朝都城。而在南京明朝设有形式上的基本的政府机关。1644年五月初三日,崇祯皇帝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被推为监国。十二天后,朱由崧即皇帝位,是为安宗,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弘光政府内斗不断,内部由阉党余孽专权,实行“联虏平寇”的错误国策,弘光帝也不理政事沉湎在酒色。此时农民军接连内讧,与清军交战时也连连失败,弘光元年正月,清军攻破潼关,李自成向湖北撤退。弘光元年三月,多尔衮将军事重心东移,命多铎移师南下,进攻南明。清军很快就到了史可法镇守的扬州城,史可法死守七日七夜,城破,史可法被杀,清军随后在扬州进行整整十日的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死难者达80万。之后,清军渡江,攻破南京。弘光帝被俘,押解到北京,次年被杀于北京宣武门外的柴市。清军占南京后,又接连攻克苏州、杭州、松江、常州等江南大部。弘光元年六月,清军再下剃发令,命令十天之内,清占区汉人一律模仿满族装饰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引发了汉族群众的强烈反抗。江南百姓纷纷起义抗清,其中以嘉定和江阴人民的抗清尤为顽强激烈,先后发生了“嘉定三屠”和“江阴八十一日”等抗清事件,但都被清军血腥镇压。清朝统治者野蛮贯彻执行剃发易服,期间死难者人数总数逾越百万。
隆武、绍武政权
弘光政权覆灭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是为绍宗,年号隆武。隆武帝是南明时期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励精图治,关心百姓疾苦,一洗前人弊端,基本国策改以“御虏”为主,但被拥立其继位的郑氏集团架空,处处受制于郑芝龙。1646年(隆武二年)二月,清军开始征伐福建与浙江。六月,鲁王兵败,在张煌言保护下逃亡海上。八月,隆武帝与清朝追兵搏斗时被乱箭射杀于汀州城衙的大堂上(一说被俘杀)。十一月初五,隆武帝之弟朱聿鐭称帝于广州,是为文宗,改元绍武,仅41天即被清军俘虏绝食而死。十一月十五,郑芝龙不顾郑成功苦谏,北上福州降清。
永历政权
隆武帝被害后,桂王朱由榔于当年十月初十监国于肇庆,11月18日称帝,是为昭宗,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永历政权与已经被击溃的张献忠李自成残部联合抗清,一度收复湖南全境;郑成功坚持在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抗清活动,一度攻克过漳泉二府,并奉永历为正朔,永历二年,永历帝指派宁靖王朱术桂到郑成功的部队监国。永历三年后,清军大兵压境,湖南再度沦陷。永历四年,清军攻克广州与桂林。永历帝被迫退守南宁。永历五年,孙可望迎永历帝入贵州安隆所,并进攻四川,一度收复了四川大部。李定国也进攻广西,攻克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而死,并大战湖南衡州,斩杀清敬谨亲王尼堪,尽复湖南,一时天下大震。但是,李定国、孙可望两名将领内部不和。永历八年,李定国与郑成功相约会师广东新会,图取广州,未能成功。永历九年,郑成功退守厦门金门两地。永历十一年,孙可望降清,西南军事情报均被孙可望出卖,清兵大规模进攻云南;此时郑成功被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同时郑成功带领水军向舟山群岛进发。永历十三年,清军三路入滇,永历帝流亡到缅甸;此时郑成功率17万水陆大军与浙东张煌言会师,决定大举北伐,郑军进入长江,攻占下瓜洲、镇江、江浦等地,直抵南京城下,将南京团团围住,结果中清军缓兵之计被清军击败,不得不回到闽南大本营。清顺治帝派达素集中广东、福建、浙江三省兵力攻打金厦郑成功的军队。达素自杀,清军败退。此时清军入缅,逼迫缅甸政府交出永历帝。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派儿子郑经留守金厦,自己攻打被荷兰占领的台湾,经过九月苦战于次年二月复台。永历十六年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于云南昆明,南明灭亡。同年五月郑成功病逝于台湾,六月李定国病故于勐腊。
明郑(1662-1683)
永历帝被害后,全国较大规模抗清活动就只有夔东十三家与郑成功在台澎金厦抗清。
李自成余部在湖南抗清失败后,转移到川、鄂山区进行活动,在夔州府以东地区继续抗清,史称夔东十三家。1662年清军开始对其进行绞杀,1664年,夔东十三家军抗清失败,首领李来亨全家自焚。永历十六年五月郑成功病逝后,郑经从厦门来到台湾接手经营,继续沿用永历年号,表面上仍旧奉明监国宁靖王朱术桂为正朔,并于次年从福建迎接朱术桂入台。1663年满清与荷兰联手进攻金门与厦门,金厦两岛陷,明郑势力撤退台湾,在陈永华的辅政下,抚土民、通商贩、兴学校、进人才、定制度,境内大治。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郑经接受靖南王耿精忠请援,率军西征福建。郑经收回厦门后,并收漳州、泉州与潮州三府,进而攻下广东惠州。后来,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相继为清军所平定,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亦败亡,郑经势力败退仅能守住厦门,1680年清将万正色遣人游说郑军水师副总督朱天贵(原为耿精忠部将)率舰300艘,将士2万余人降清,郑经放弃厦门并班师回台,之后沉迷于酒色。1681年郑经病殁,遗命郑克臧嗣位,冯锡范毒害郑克臧,拥立其婿郑克塽,独揽大权。清康熙帝趁明郑政权内部爆发内讧,以叛将施琅为水师提督着手征讨台湾。1683年,施琅大败刘国轩攻克澎湖,给台湾造成极大军事压力,结果郑克塽剃发降清,宁靖王朱术桂携五妃自杀殉国,全国最后一支抗清势力覆灭。
❺ 绝对详细的明朝历史
西吴时期(1364-1368)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蒙古统治者争权夺利,包括汉族在内广大人民受到空前压迫,国库也日渐空虚。
1351年,朝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成为民变的导火线,导致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不久,贫苦农民出身濠州人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之后,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大宋,年号龙凤,称小明王,以亳州为都城。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任小明王左副元帅。1356年,率兵占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一些军事要地,获得了一块立足的基地。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1360年,通过鄱阳湖水战,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1361年,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1363年,陈友谅势力被完全消灭。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史称西吴王,与位于平江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1366年小明王沉于江中溺死,朱元璋将明年改为吴元年。1367年,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1368年正月初四(西历元月二十三日),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之后朱元璋继续消灭位于四川的明玉珍势力和据守云南的元朝梁王。又深入漠北,进攻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明朝时期(1368-1644)
洪武之治
明朝建立后,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惩治贪污的官吏,收到一定的效果。明朝确立了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此时经济长足发展,全国人口大大增加。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海灭亡北元朝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朱元璋性格极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效仿了汉高祖刘邦大肆屠戮功臣,朱元璋两兴大狱,即“胡蓝党狱”,,“胡蓝党狱”牵连总人数在十多万人,一批批功臣宿将被无辜冤杀,许多无辜官员百姓也被牵连其中遭受灭族之祸,马皇后宽厚贤德多次劝荐挽救过很多许多人的性命,但马皇后是唯一能阻止朱元璋拿起屠刀的人,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杀伐更甚,直至其生命终结。这给朱元璋留下了累累恶名,朱元璋的极端个性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稳固,却也为日后的靖难之役,埋下了伏笔。
靖难之役
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分封诸子为藩王,以加强边防、保卫皇位。藩王之中,北方藩王势力较强,主要是对蒙古的边防任务。又尤以燕王朱棣和晋王势力最大。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惠宗,年号建文。建文帝立刻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周王、代王、齐王、湘王、岷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的精兵,准备削除燕王。结果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最终占领了南京,建文帝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胜利,靖难之役告终。朱棣革除建文年号,继续使用“洪武”纪年,即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改元永乐。同时下令尽复建文朝所改的一切成法和官制。永乐元年,朱棣登基,是为明成祖(仁宗时定庙号为太宗,世宗于嘉靖十七年九月改庙号为成祖)。
永乐盛世
朱棣即位之后,武功昌盛,先是出击安南,后又亲自五入漠北攻打蒙古以绝后患。在文治上,成祖下令编写《永乐大典》。三年即成。《永乐大典》有22877卷,有凡例、目录60卷,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且无删节。永乐三年始,派郑和下西洋,规模空前,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永乐元年(1403年),明太宗下诏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并设立北京国子监等衙门。永乐五年(1407年),下诏在北京修建宫殿。永乐七年(1409年),成祖巡幸北京,在北京设立六部与都察院,并在北京为逝世的徐皇后设立陵寝,已经显示迁都的迹象。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北京初步得到了繁荣。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得到认同。永乐十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永乐十八年宣告完工,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朱棣统治期间史称永乐盛世。
成祖对异议者强力镇压,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都被杀。其中以方孝孺的诛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为惨烈。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特务组织——东厂。明代厂卫制度确立。
仁宣之治
明仁宣之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宣宗时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他们在位期间成为历史上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比之于西汉“文景之治”。
土木之变与夺门之变
宣德十年(1435年),9岁的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在张太皇太后及元老重臣杨士奇、杨溥、杨荣(三杨)的辅佐下,明朝继续沿着仁宣时期的路线稳步前进。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死,三杨也退出政治舞台,于是英宗宠信的宦官王振更加专横跋扈,开始专权。
明英宗
正统初年,蒙古瓦剌部逐渐强大,经常在明朝边境一带生事。瓦剌首领也先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南下攻明。王振即挟英宗领兵五十万亲征。大军离京后,兵士乏粮劳顿。八月初大军才至大同。王振得报前线各路溃败,惧不敢战,又令返回。回师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军追上,兵士死伤过半,随从王公大臣或死难或被俘。而英宗突围不成被俘,王振也被护卫将军樊忠打死,此即为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来到京师后,朝中混乱。一些大臣要求迁都南京,被兵部侍郎于谦驳斥。继而大臣拥戴英宗弟朱祁钰即位,是为代宗,改元景泰。同时于谦积极备战。同年十月,瓦剌军直逼北京城下,安置英宗于德胜门外土关。瓦剌军队的进攻未果,大败逃走,明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也先见继续绑架英宗已无意义,乃于次年八月释放英宗。但代宗先是不愿遣使迎驾,又把英宗放在南宫软禁,并废皇太子朱见深(英宗之子,后来的宪宗)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十六日,副都御史徐有贞率军夜入南宫,拥戴英宗夺门(东华门)复位,改元天顺。又杀害于谦及大学士王文,诬陷其欲立襄王之子为帝。此为夺门之变,又号“南宫复辟”。
宪宗时期
英宗复辟八年而死,儿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成化二年谕祭于谦,复其子冕官,成化十一年恢复代宗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俨然为一代明君。琉球、哈密、暹罗、土鲁番、撒马儿罕等国纷纷入贡。但好景不长,宪宗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8岁的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他们肆意挥霍国库,导致国政大乱。而朝廷中佞臣当道,政局昏暗。宪宗还设置皇庄,开明代土地兼并之先河。另外,宪宗还开始了皇帝直接颁诏令封官的制度,是为传奉官。结果传奉官泛滥,舞弊成风。直到孝宗时期这些官员才全被裁撤。宦官汪直受到宪宗的宠信,张狂跋扈,设置特务组织西厂大肆冤杀普通民众与官员,民愤四起。成化十八年(1482年),汪直才因言官弹劾而被贬。
成化初期,明朝不时受到逐渐强大的建州女真侵扰,每年被掠大量财物,人民不堪其苦,成化帝多次招抚建州首领董山不成。成化三年,明廷诱使董山来朝谢罪之机斩杀董山,并由赵辅统兵5万出击建州,意在犁廷捣巢,朝鲜受到成化帝敕令而协同明军作战,此战失去头目董山的建州女真大败,军队被斩杀数万,从此一蹶不振,百年之后方得复苏。
弘治中兴
宪宗死后,明孝宗朱佑樘即位。由于孝宗自幼生于微寒,所以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孝宗的励精图治,被称为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 孝宗在位期间,先是将宪宗期间留下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去,逮捕治罪。并选贤举能,将能臣委以重任。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孝宗对宦官严加节制,特务部门也只能谨慎行事,用刑宽松。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用情专一,一生除了张皇后外无任何妃嫔。在其治理下,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百姓富裕。
武宗时期
弘治十八年五月,孝宗病死。十五岁的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武宗,改元正德。武宗精通佛学,会梵文,还能礼贤下士,但贪图享乐。刘瑾、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丘聚、高凤、罗祥等八位过去的东宫宦官相互勾结,是为“八虎”。刘瑾的专权也引发了朝中大臣一其它“七虎”的不满。最终刘瑾被凌迟处死。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鞑靼小王子率五万人大规模侵入边境,正德帝御驾亲征击败小王子,史称“应州大捷”此役后果是,鞑靼人“是后岁犯边,然不敢深入。”
武宗的荒游逸乐导致正德年间土地兼并激烈,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深,因此变乱频生,先后发生宁夏安化王朱寘鐇谋反、直隶刘六、刘七起义、江西宁王朱宸濠谋反等重大事件。正德十五年,武宗于南直隶清江浦(江苏淮安)泛舟取乐时落水染病。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去世。
嘉靖时期
武宗无子嗣无兄弟。死后由孝宗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即位,是为明世宗。世宗一即位,
嘉靖帝
罢黜各地镇守太监,整顿税收,节俭财政,似乎要有所作为。但是大礼议事件严重损害了朝政:世宗要求称生父为皇考,称孝宗为皇伯考。但内阁首辅杨延和、礼部尚书毛澄等坚持以为不可,但是也有一些大臣纷纷迎合帝意。最后世宗尊其生父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庙号睿宗。这样睿宗神主就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隆庆元年,罢睿宗明堂配享)。大礼仪引起轩然大波,朝臣中反对者均受打击,或被罢官,或被入狱。受杖者一百八十余人,杖死者十七人。自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后世宗即不视朝。此后宠臣严嵩专政20余年。
嘉靖一朝,北面鞑靼部趁明朝衰弱而占据河套。嘉靖1550年,鞑靼首领俺答汗进犯,在北京城郊大肆抢掠之后西去,明军在追击中大败,此为庚戌之变。穆宗时,明朝与蒙古通好,俺答被封为顺义王,在南部海疆,倭寇横行,人民生活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后为戚继光、胡宗宪、俞大猷剿灭。
隆庆新政
世宗去世后,皇子朱载垕即位,是为明穆宗,改元隆庆。穆宗在位六年,任用能臣如高拱、徐阶、张居正等。
隆庆朝名臣名将荟萃,陆上与蒙古达成和议,史称俺答封贡;海上开放民间贸易,史称隆庆开关;因为这两项伟大措施,明朝又重现中兴气象,史称隆庆新政,为万历中兴奠定了基础。
张居正改革
隆庆六年,明穆宗突然中风驾崩,子朱翊钧继位,改元万历,是为神宗。由于年幼,由太后摄政。重臣高拱由于与太后信任的宦官冯保对抗而被罢官,张居正得到冯保的支持。
张居正辅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内政方面,提出“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洪武年间,全国耕种田地有八百五十万零七千六百卅二顷。到了1502年降低到四百二十二万八千零五十八顷。而万历九年经过张居正的治理后达到七百零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使边境安然。张居正还启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变水患为水利。同时严惩贪官污吏,裁汰冗员。张居正改革后,万历初年呈现出太平盛世的景象,史称万历中兴。
万历中兴
张居正死后初期,万历帝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但不久就开始怠政。万历14年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万历十七年元旦后,神宗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此后每年元旦神宗再也不视朝。由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御使袁可立借雷震景德门的机会上疏抨击朝政,被震怒的神宗皇帝罢官为民。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政府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然后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民间工商业以及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万历年间是明代经济最发达的时期,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兴盛于此。
万历朝包括援助李氏朝鲜抵抗日本侵略的壬辰倭乱、平定宁夏哱拜之乱、平定贵州杨应龙之乱的万历三大征都取得了胜利。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叛明。次年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明对后金从此转为战略防御。万历48年,神宗病逝。
天启时期
泰昌元年(1620),光宗驾崩。长子朱由校继位,是为明熹宗,改元天启。熹宗文化水平不高,又喜欢木匠工作。阉党魏忠贤趁势而起,结党乱政,明朝社会更加黑暗。
所谓的“魏忠贤乱政”,是明朝文官集团中占有优势数量的“东林党”和“浙党”、“齐党”、“鲁党”为了各自的利益所引发的。皇帝企图通过内廷与朝中少数派的官员联合起来,从东林党把持的内阁中争夺权力的斗争。这种斗争随着天启皇帝病逝而最后告终。天启皇帝死后,崇祯皇帝又开始起用“东林党”官员,1627年十月魏忠贤被皇帝调到凤阳看守皇陵,魏忠贤上吊自杀。
崇祯时期
天启七年,熹宗死去。继任熹宗的是其弟信王朱由检,是为思宗(明安宗初谥为思宗,后改为毅宗,明绍宗谥为威宗),年号崇祯。他即位后,锐意改革朝政。他首先下令停建生祠,又逼客氏移居宫外。时机成熟后,崇祯帝下令魏忠贤去凤阳守陵。魏忠贤在前去过程中得知被崇祯帝已派锦衣卫来逮捕他,便与党羽李朝钦一起自缢。崇祯帝将其首级悬于河间老家。同时将客氏押到浣衣局处死。阉党其它分子也被贬黜或处死。阉党专权虽然结束,但其后朝中又党争不断,崇祯帝对朝政又开始失望。为中兴国政,他开始加强集权,力图控制百官,任用宦官来贯彻自己的革新意志。
1626年冬,努尔哈赤死,袁崇焕为议和遣僧前去吊孝,遭到时任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人的激烈反对。1629年(崇祯二年)10月,后金汗皇太极由蒙古人做向导亲率大军,通过喜峰口,从龙井关突破长城,攻陷遵化、滦州、永平、迁安四座要塞,直逼帝都。由于人事变动,朝廷一度失去了对辽西边防军的控制,而卫戍帝都之三大营为后金武力威慑,北京城外园亭庄舍被入侵者蹂躏殆尽。 同年12月,崇祯帝诏令天下兵马进京勤王。
1630年(崇祯三年),帝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将负责辽东军务的袁崇焕处死。同年,后金大军直抵北京城外,明廷大震,重庆女总兵秦良玉挺身而出,率领“白杆兵”主动向八旗军发起进攻。在北京永定门外,皇太极派出多尔衮部迎战秦良玉部。这一仗,秦良玉率白杆兵在孙承宗等老将的配合下战胜铁蹄骑兵。之后,秦良玉又趁风雪之夜成功偷袭后金大汗皇太极的大营。迫使皇太极不得不连弃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无功而返,退出关外。
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爆发,1642年洪承畴在松山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
1641年,李自成攻陷洛阳,杀福王朱常洵。1643年十月年李自成攻破潼关,十一月占领西安。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先是攻克了湖广地区,后又攻克四川,建立大西政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农民军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十八日,农民军攻克北京外城。次日凌晨,崇祯帝在北京煤山自缢,明朝灭亡。
南明时期(1644-1662)
弘光时期
1644年四月廿一日,李自成亲率部队与吴三桂在山海关外的一片石大战,但由于清军参战,李自成大败,接着放弃北京向西安撤退。五月初二,清摄政王多尔衮进京。八日,清顺治帝进北京,北京开始成为清朝都城。而在南京明朝设有形式上的基本的政府机关。1644年五月初三日,崇祯皇帝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被推为监国。十二天后,朱由崧即皇帝位,是为安宗,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弘光政府内斗不断,内部由阉党余孽专权,实行“联虏平寇”的错误国策,弘光帝也不理政事沉湎在酒色。此时农民军接连内讧,与清军交战时也连连失败,弘光元年正月,清军攻破潼关,李自成向湖北撤退。弘光元年三月,多尔衮将军事重心东移,命多铎移师南下,进攻南明。清军很快就到了史可法镇守的扬州城,史可法死守七日七夜,城破,史可法被杀,清军随后在扬州进行整整十日的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死难者达80万。之后,清军渡江,攻破南京。弘光帝被俘,押解到北京,次年被杀于北京宣武门外的柴市。清军占南京后,又接连攻克苏州、杭州、松江、常州等江南大部。弘光元年六月,清军再下剃发令,命令十天之内,清占区汉人一律模仿满族装饰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引发了汉族群众的强烈反抗。江南百姓纷纷起义抗清,其中以嘉定和江阴人民的抗清尤为顽强激烈,先后发生了“嘉定三屠”和“江阴八十一日”等抗清事件,但都被清军血腥镇压。清朝统治者野蛮贯彻执行剃发易服,期间死难者人数总数逾越百万。
隆武、绍武时期
弘光政权覆灭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是为绍宗,年号隆武。隆武帝是南明时期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励精图治,关心百姓疾苦,一洗前人弊端,基本国策改以“御虏”为主,但被拥立其继位的郑氏集团架空,处处受制于郑芝龙。1646年(隆武二年)二月,清军开始征伐福建与浙江。六月,鲁王兵败,在张煌言保护下逃亡海上。八月,隆武帝与清朝追兵搏斗时被乱箭射杀于汀州城衙的大堂上(一说被俘杀)。十一月初五,隆武帝之弟朱聿鐭称帝于广州,是为文宗,改元绍武,仅41天即被清军俘虏绝食而死。十一月十五,郑芝龙不顾郑成功苦谏,北上福州降清。
永历时期
隆武帝被害后,桂王朱由榔于当年十月初十监国于肇庆,11月18日称帝,是为昭宗,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永历政权与已经被击溃的张献忠李自成残部联合抗清,一度收复湖南全境;郑成功坚持在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抗清活动,一度攻克过漳泉二府,并奉永历为正朔,永历二年,永历帝指派宁靖王朱术桂到郑成功的部队监国。永历三年后,清军大兵压境,湖南再度沦陷。永历四年,清军攻克广州与桂林。永历帝被迫退守南宁。
永历五年,孙可望迎永历帝入贵州安隆所。不久,以大西军余部为主体的南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州大捷,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天下震动。同时,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取得叙州大捷、停溪大捷,克复川南、川东。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东南沿海的张煌言、郑成功等的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接连取得磁灶大捷、钱山大捷、小盈岭大捷、江东桥大捷、崇武海大捷、海澄大捷的一连串胜利,并接受了永历封号。
之后,刘文秀于四川用兵失利,在保宁战役中被吴三桂侥幸取胜。而孙可望妒嫉李定国桂林、衡州大捷之大功,逼走李定国,自己统兵却在宝庆战役中失利。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也在漳州战役中失利。所以明军在四川、湖南、福建三个战场上没能扩大战果,陷入了与清军相持的局面。之后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络,于年、1654年率军两次进军广东,约定与郑会师广州,一举收复广东,但郑军屡误约期,加上瘟疫流行,导致肇庆战役和新会战役没能成功。但郑成功部队并没有闲着,1656年,郑军取得泉州湾大捷,1657年又取得护国岭大捷。
永历十年(1656年),孙可望秘谋篡位,引发了南明内部一场内讧,李定国拥永历帝至云南,次年大败孙可望,孙可望势穷降清。孙可望降清后,西南军事情报尽供清廷。永历十二年(1658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三路进攻贵州。年底吴三桂攻入云南,次年正月,下昆明,进入云南,永历帝狼狈西奔,进入缅甸。李定国率全军设伏于磨盘山,企图一举歼灭敌人追兵,结果因内奸泄密导致未能大获全胜,南明军精锐损失殆尽,此即磨盘山血战。
这时郑成功趁清军主力大举攻击西南之际,率领十余万大军北伐,接连取得定海关大捷、瓜州大捷、镇江大捷一系列的胜利。一度兵临南京城下,并收复长江中下游四府地方,然而郑军中了清军缓兵之计,最终失败,撤回厦门。清军派大军围攻厦门,企图一举歼灭郑成功,但郑成功沉着应战,取得厦门海大捷的胜利,全歼达素率领的八旗、绿营水师,炮毙清顺治帝于厦门思明港,稳定了东南沿海局势。
此时清军入缅,逼迫缅甸政府交出永历帝。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派儿子郑经留守金厦,自己攻打被荷兰占领的台湾,经过九月苦战于次年二月复台。永历十六年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于云南昆明,南明灭亡。
明郑时期(1662-1683)
永历帝被害后,全国较大规模抗清活动就只有夔东十三家与郑成功在台澎金厦1662年清军开始对其进行绞杀,1664年,夔东十三家军抗清失败,首领李来亨全家自焚。永历十六年五月郑成功病逝后,郑经从厦门来到台湾接手经营,继续沿用永历年号,表面上仍旧奉明监国宁靖王朱术桂为正朔,并于次年从福建迎接朱术桂入台。1663年满清与荷兰联手进攻金门与厦门,金厦两岛陷,明郑势力撤退台湾,在陈永华的辅政下,抚土民、通商贩、兴学校、进人才、定制度,境内大治。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郑经接受靖南王耿精忠请援,率军西征福建。郑经收回厦门后,并收漳州、泉州与潮州三府,进而攻下广东惠州。后来,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相继为清军所平定,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亦败亡,郑经势力败退仅能守住厦门,1680年清将万正色遣人游说郑军水师副总督朱天贵(原为耿精忠部将)率舰300艘,将士2万余人降清,郑经放弃厦门并班师回台,之后沉迷于酒色。1681年郑经病殁,遗命郑克臧嗣位,冯锡范毒害郑克臧,拥立其婿郑克塽,独揽大权。清康熙帝趁明郑政权内部爆发内讧,以叛将施琅为水师提督着手征讨台湾。1683年,施琅大败刘国轩攻克澎湖,给台湾造成极大军事压力,结果郑克塽剃发降清,宁靖王朱术桂携五妃自杀殉国,全国最后一支抗清势力覆灭。
推荐你看 《明朝那些事》正史,非常详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3Mzk4MzI=.html
明朝对欧洲殖民者的辉煌胜利
❻ 康师傅是日本的吗
截至2019年2月,康师傅不是日本的。
康师傅里面的确有日资投股(33.18%),但纯属于商业投资。最大股东任然属于台湾顶新国际集团。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一九九六年二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巿。目前最大股东为顶新(开曼群岛)控股有限公司,占有股份达33.27%,其次是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占股33.18%。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康师傅公司),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糕饼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经营。
(6)应州工商局扩展阅读
1988年,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台湾人魏应州带领自家兄弟来到大陆。其先后在北京、内蒙、济南等地区投资办厂,并推出了“顶好清香油”、“康莱蛋酥卷”等知名产品。但由于当时国内整体消费水平偏低,这些产品“叫好不叫座”。
1991年底,魏氏兄弟毅然决定投资方便食品,直至1992年,康师傅第一包方便面在天津研发并生产出来,之后市场迅速壮大成长,乃至之后几年其业务扩大至糕饼及饮料。
“康师傅”方便面在市场上的成功,让魏氏兄弟更加坚定了公司在大陆生根发展的决心。根据康师傅控股发的公告显示,截止2011年底,康师傅控股市值为169亿美元,品牌价值达11.9亿美元,其先后在中国60余个城市设立了生产基地,员工人数超6万人,总营业额78.67亿美元,上缴税收达1.63亿美元。
❼ 明朝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
元末蒙古统治者日益残暴黑暗,到元顺帝时期,暴发了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南征北战。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史称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不久他又命徐达、常遇春等大将北伐元朝,攻占大都(北京),元顺帝北逃,元朝在全国历经9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中国进入明朝统治。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励精图治,至明宣宗的近百年间,明朝以北进蒙古高原,南征安南,伐锡兰,羁绊马来诸岛族。明初天下大治,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一个接一个,一派盛世景象。至明英宗幼年即位时,朝中有“三杨”杨溥、杨士奇、杨荣主持政局,“海内清平,万邦来朝”。1442年后,宦官王振开始擅权,1449年发生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永乐以来的军事优势遭到破坏,并使国力大损,景泰帝果断任用于谦击败瓦剌,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后又经历景泰、天顺两朝经营恢复,国力有所回升,到明中叶孝宗弘治时期再次大治,此时政治清明,民生安康,对外复立哈密等卫,重新确立对西域的羁绊和控制,历史上称此时期为“弘治中兴”。正德朝开始逐渐中衰,至嘉靖时推行新政,政治国力一度有所恢复,但因嘉靖末年君臣矛盾突出,又开始逐渐中衰,社会矛盾萌发。至隆庆年间徐阶,高拱等人推行新政,罢海禁,册封俺达等人,史称隆庆新政。到万历朝时,在著名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辅政之下实行改革,再度中兴,此时期海内清平,又先后平定甘肃,贵州叛乱,并为援救朝鲜击败侵朝日军,史称万历中兴。此时期明朝经济文化极其发达,后世计当时朝廷岁收,明朝的经济规模世界第一。惟至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更加腐化,地主阶级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江南民变的发生。万历末年,关外建州女真叛乱,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间,中官黄门集团的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至崇祯年间,因为连年灾害,明廷因财政破产,无力镇抚,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后金的军队也突破长城防线,五入关内。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同年清军入关。在南方一些明朝大臣拥立明朝宗室建立几个政权,史称南明。1662年,吴三桂将永历帝绞杀于云南昆明,南明灭亡。台湾郑氏政权继续沿用永历年号,1683年清朝派施琅进攻台湾,郑氏投降,监国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
西吴时期(1364-1368)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蒙古统治者争权夺利,包括汉族在内广大人民受到空前压迫,国库也日渐空虚。
1351年,朝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成为民变的导火线,导致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不久,贫苦农民出身濠州人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之后,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大宋,年号龙凤,称小明王,以亳州为都城。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任小明王左副元帅。1356年,率兵占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一些军事要地,获得了一块立足的基地。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1360年,通过鄱阳湖水战,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1361年,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1363年,陈友谅势力被完全消灭。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史称西吴王,与位于平江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1366年小明王沉于江中溺死,朱元璋将明年改为吴元年。1367年,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1368年正月初四(西历元月二十三日),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之后朱元璋继续消灭位于四川的明玉珍势力和据守云南的元朝梁王。又深入漠北,进攻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明朝时期(1368-1644)
洪武之治
明朝建立后,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惩治贪污的官吏,收到一定的效果。明朝确立了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此时经济长足发展,全国人口大大增加。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海灭亡北元朝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但是朱元璋性格多疑,也对这些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不轨。而有的功臣也越过礼法,为非作歹。朱元璋藉此两兴大狱,即“胡蓝党狱”,几乎将功臣全部诛杀。
靖难之役
朱元璋分封诸子为藩王,以加强边防、保卫皇位。藩王之中,北方藩王势力较强,主要是对蒙古的边防任务。又尤以燕王朱棣和晋王势力最大。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惠宗,年号建文。建文帝立刻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周王、代王、齐王、湘王、岷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的精兵,准备削除燕王。结果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最终占领了南京,建文帝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胜利,靖难之役告终。朱棣革除建文年号,继续使用“洪武”纪年,即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改元永乐。同时下令尽复建文朝所改的一切成法和官制。永乐元年,朱棣登基,是为明成祖(仁宗时定庙号为太宗,世宗于嘉靖十七年九月改庙号为成祖)。
永乐盛世
朱棣即位之后,武功昌盛,先是出击安南,后又亲自五入漠北攻打蒙古以绝后患。在文治上,成祖下令编写《永乐大典》。三年即成。《永乐大典》有22877卷,有凡例、目录60卷,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且无删节。永乐三年始,派郑和下西洋,规模空前,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永乐元年(1403年),明太宗下诏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并设立北京国子监等衙门。永乐五年(1407年),下诏在北京修建宫殿。永乐七年(1409年),成祖巡幸北京,在北京设立六部与都察院,并在北京为逝世的徐皇后设立陵寝,已经显示迁都的迹象。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北京初步得到了繁荣。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得到认同。永乐十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永乐十八年宣告完工,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朱棣统治期间史称永乐盛世。
成祖对异议者强力镇压,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都被杀。其中以方孝孺的诛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为惨烈。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特务组织——东厂。明代厂卫制度确立。
仁宣之治
明仁宣之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宣宗时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他们在位期间成为历史上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比之于西汉“文景之治”。
土木之变与夺门之变
宣德十年(1435年),9岁的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在张太皇太后及元老重臣杨士奇、杨溥、杨荣(三杨)的辅佐下,明朝继续沿着仁宣时期的路线稳步前进。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死,三杨也退出政治舞台,于是英宗宠信的宦官王振更加专横跋扈,开始专权。
正统初年,蒙古瓦剌部逐渐强大,经常在明朝边境一带生事。瓦剌首领也先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南下攻明。王振即挟英宗领兵五十万亲征。大军离京后,兵士乏粮劳顿。八月初大军才至大同。王振得报前线各路溃败,惧不敢战,又令返回。回师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军追上,兵士死伤过半,随从王公大臣或死难或被俘。而英宗突围不成被俘,王振也被护卫将军樊忠打死,此即为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来到京师后,朝中混乱。一些大臣要求迁都南京,被兵部侍郎于谦驳斥。继而大臣拥戴英宗弟朱祁钰即位,是为代宗,改元景泰。同时于谦积极备战。同年十月,瓦剌军直逼北京城下,安置英宗于德胜门外土关。瓦剌军队的进攻未果,大败逃走,明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也先见继续绑架英宗已无意义,乃于次年八月释放英宗。但代宗先是不愿遣使迎驾,又把英宗放在南宫软禁,并废皇太子朱见深(英宗之子,后来的宪宗)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十六日,副都御史徐有贞率军夜入南宫,拥戴英宗夺门(东华门)复位,改元天顺。又杀害于谦及大学士王文,诬陷其欲立襄王之子为帝。此为夺门之变,又号“南宫复辟”。
宪宗时期
英宗复辟八年而死,儿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成化二年谕祭于谦,复其子冕官,成化十一年恢复代宗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俨然为一代明君。琉球、哈密、暹罗、土鲁番、撒马儿罕等国纷纷入贡。但好景不长,宪宗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8岁的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他们肆意挥霍国库,导致国政大乱。而朝廷中佞臣当道,政局昏暗。宪宗还设置皇庄,开明代土地兼并之先河。另外,宪宗还开始了皇帝直接颁诏令封官的制度,是为传奉官。结果传奉官泛滥,舞弊成风。直到孝宗时期这些官员才全被裁撤。宦官汪直受到宪宗的宠信,张狂跋扈,设置特务组织西厂大肆冤杀普通民众与官员,民愤四起。成化十八年(1482年),汪直才因言官弹劾而被贬。
成化初期,明朝不时受到逐渐强大的建州女真侵扰,每年被掠大量财物,人民不堪其苦,成化帝多次招抚建州首领董山不成。成化三年,明廷诱使董山来朝谢罪之机斩杀董山,并由赵辅统兵5万出击建州,意在犁廷捣巢,朝鲜受到成化帝敕令而协同明军作战,此战失去头目董山的建州女真大败,军队被斩杀数万,从此一蹶不振,百年之后方得复苏。
弘治中兴
宪宗死后,明孝宗朱佑樘即位。由于孝宗自幼生于微寒,所以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孝宗的励精图治,被称为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 孝宗在位期间,先是将宪宗期间留下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去,逮捕治罪。并选贤举能,将能臣委以重任。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孝宗对宦官严加节制,特务部门也只能谨慎行事,用刑宽松。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用情专一,一生除了张皇后外无任何妃嫔。在其治理下,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百姓富裕。
武宗时期
弘治十八年五月,孝宗病死。十五岁的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武宗,改元正德。武宗精通佛学,会梵文,还能礼贤下士,但贪图享乐。刘瑾、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丘聚、高凤、罗祥等八位过去的东宫宦官相互勾结,是为“八虎”。刘瑾的专权也引发了朝中大臣一其它“七虎”的不满。最终刘瑾被凌迟处死。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鞑靼小王子率五万人大规模侵入边境,正德帝御驾亲征击败小王子,史称“应州大捷”此役后果是,鞑靼人“是后岁犯边,然不敢深入。”
武宗的荒游逸乐导致正德年间土地兼并激烈,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深,因此变乱频生,先后发生宁夏安化王朱寘鐇谋反、直隶刘六、刘七起义、江西宁王朱宸濠谋反等重大事件。正德十五年,武宗于南直隶清江浦(江苏淮安)泛舟取乐时落水染病。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去世。
嘉靖时期
武宗无子嗣无兄弟。死后由孝宗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即位,是为明世宗。世宗一即位,罢黜各地镇守太监,整顿税收,节俭财政,似乎要有所作为。但是大礼议事件严重损害了朝政:世宗要求称生父为皇考,称孝宗为皇伯考。但内阁首辅杨延和、礼部尚书毛澄等坚持以为不可,但是也有一些大臣纷纷迎合帝意。最后世宗尊其生父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庙号睿宗。这样睿宗神主就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
嘉靖帝隆庆元年,罢睿宗明堂配享)。大礼仪引起轩然大波,朝臣中反对者均受打击,或被罢官,或被入狱。受杖者一百八十余人,杖死者十七人。自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后世宗即不视朝。此后宠臣严嵩专政20余年。
嘉靖一朝,北面鞑靼部趁明朝衰弱而占据河套。嘉靖1550年,鞑靼首领俺答汗进犯,在北京城郊大肆抢掠之后西去,明军在追击中大败,此为庚戌之变。穆宗时,明朝与蒙古通好,俺答被封为顺义王,在南部海疆,倭寇横行,人民生活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后为戚继光、胡宗宪、俞大猷剿灭。
隆庆新政
世宗去世后,皇子朱载垕即位,是为明穆宗,改元隆庆。穆宗在位六年,任用能臣如高拱、徐阶、张居正等。
隆庆朝名臣名将荟萃,陆上与蒙古达成和议,史称俺答封贡;海上开放民间贸易,史称隆庆开关;因为这两项伟大措施,明朝又重现中兴气象,史称隆庆新政,为万历中兴奠定了基础。
张居正改革
隆庆六年,明穆宗突然中风驾崩,子朱翊钧继位,改元万历,是为神宗。由于年幼,由太后摄政。重臣高拱由于与太后信任的宦官冯保对抗而被罢官,张居正得到冯保的支持。
张居正辅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内政方面,提出“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洪武年间,全国耕种田地有八百五十万零七千六百卅二顷。到了1502年降低到四百二十二万八千零五十八顷。而万历九年经过张居正的治理后达到七百零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使边境安然。张居正还启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变水患为水利。同时严惩贪官污吏,裁汰冗员。张居正改革后,万历初年呈现出太平盛世的景象,史称万历中兴。
万历中兴
张居正死后初期,万历帝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但不久就开始怠政。万历14年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万历十七年元旦后,神宗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此后每年元旦神宗再也不视朝。由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御使袁可立借雷震景德门的机会上疏抨击朝政,被震怒的神宗皇帝罢官为民。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政府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然后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民间工商业以及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万历年间是明代经济最发达的时期,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兴盛于此。
万历朝包括援助李氏朝鲜抵抗日本侵略的壬辰倭乱、平定宁夏哱拜之乱、平定贵州杨应龙之乱的万历三大征都取得了胜利。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叛明[11]。次年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明对后金从此转为战略防御。万历48年,神宗病逝。
天启时期
泰昌元年(1620),光宗驾崩。长子朱由校继位,是为明熹宗,改元天启。熹宗文化水平不高,又喜欢木匠工作。阉党魏忠贤趁势而起,结党乱政,明朝社会更加黑暗。
所谓的“魏忠贤乱政”,是明朝文官集团中占有优势数量的“东林党”和“浙党”、“齐党”、“鲁党”为了各自的利益所引发的。皇帝企图通过内廷与朝中少数派的官员联合起来,从东林党把持的内阁中争夺权力的斗争。这种斗争随着天启皇帝病逝而最后告终。天启皇帝死后,崇祯皇帝又开始起用“东林党”官员,1627年十月魏忠贤被皇帝调到凤阳看守皇陵,魏忠贤上吊自杀。
崇祯时期
天启七年,熹宗死去。继任熹宗的是其弟信王朱由检,是为思宗(明安宗初谥为思宗,后改为毅宗,明绍宗谥为威宗),年号崇祯。他即位后,锐意改革朝政。他首先下令停建生祠,又逼客氏移居宫外。时机成熟后,崇祯帝下令魏忠贤去凤阳守陵。魏忠贤在前去过程中得知被崇祯帝已派锦衣卫来逮捕他,便与党羽李朝钦一起自缢。崇祯帝将其首级悬于河间老家。同时将客氏押到浣衣局处死。阉党其它分子也被贬黜或处死。阉党专权虽然结束,但其后朝中又党争不断,崇祯帝对朝政又开始失望。为中兴国政,他开始加强集权,力图控制百官,任用宦官来贯彻自己的革新意志。
1629年(崇祯二年)10月,后金汗皇太极由蒙古人做向导亲率大军,通过喜峰口,从龙井关突破长城,攻陷遵化、滦州、永平、迁安四座要塞,直逼帝都。由于人事变动,朝廷一度失去了对辽西边防军的控制,而卫戍帝都之三大营为后金武力威慑,北京城外园亭庄舍被入侵者蹂躏殆尽。 同年12月,崇祯帝诏令天下兵马进京勤王。
1630年(崇祯三年),帝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将负责辽东军务的袁崇焕处死。同年,后金大军直抵北京城外,明廷大震,重庆女总兵秦良玉挺身而出,率领“白杆兵”主动向八旗军发起进攻。在北京永定门外,皇太极派出多尔衮部迎战秦良玉部。这一仗,秦良玉率白杆兵在孙承宗等老将的配合下战胜铁蹄骑兵。之后,秦良玉又趁风雪之夜成功偷袭后金大汗皇太极的大营。迫使皇太极不得不连弃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无功而返,退出关外。
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爆发,1642年洪承畴在松山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
1641年,李自成攻陷洛阳,杀福王朱常洵。1643年十月年李自成攻破潼关,十一月占领西安。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先是攻克了湖广地区,后又攻克四川,建立大西政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农民军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十八日,农民军攻克北京外城。次日凌晨,崇祯帝在北京煤山自缢,明朝灭亡。
❽ 康师傅方便面和冰红茶,是中国哪产的
康师傅方便面:中国陕西 西安市新城区
康师傅冰红茶那个地放都产的
今麦郎方便面:
今麦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销售、科研开发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食品企业,公司凭借一流的方便食品生产水平和“今麦郎”、“华龙”等知名品牌而享誉华夏。
公司现员工总数3万人,总资产达50亿元,分设制面、面粉、餐饮、饮品、综合五大事业部,下设28个分公司。在全国建有河北隆尧、邯郸、正定、徐水、秦皇岛、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山东兖州、河南许昌、汤阴、湖南平江、安徽天长、陕西扶风、浙江嘉兴、广东东莞、四川成都、北京密云等18个生产基地,形成方便面年产能120亿份,年转化小麦180万吨的庞大生产规模,这样的转化量相当于60多个县的农民的商品粮,制面、制粉规模跃居世界前列。
营销公司分设华北部、华中部、华东部、华南部、东南部、四川部、西北部、东北部、江安部(江西、安徽)、西南部和直营部(直辖市)等11个营业部,下辖47个办事处60万个营业网点。
公司旗下的今麦郎系列、东三福系列、小康家庭系列、六丁目系列均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尤其是以今麦郎为代表的产品更是以“劲道爽滑,营养可口”的优势受到消费者的追捧。2004年华龙日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
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河北华龙面业集团是1994年3月创建成立的一家股份制企业。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范现国为首的决策者,始终将“产业报国,造福社会”作为企业的崇高理念,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领先水平的专业优势、门类齐全的配套优势、优越的产品性价比优势、国内高覆盖率的市场优势,实现了企业的超常规发展,创造了中国食品界企业超速成长的“奇迹”。短短十年,企业规模与综合实力扩张了1000多倍,品牌价值飙升至82.8999亿元,产品畅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美国、加拿大、德国、捷克、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业界誉为是国内方便面行业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之一。
今麦郎集团的崛起,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直接解决了两万以上人口的就业问题,并带动了种植、养殖、包装、运输、建筑、服务等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形成了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的格局。举例来说,今麦郎一个企业年转化小麦量相当于60多个县的农民的商品粮,每年可以使农民增收一亿多元,集团生产基地周边的专业化蔬菜种植基地已达10万余亩,带动着蔬菜深加工的企业蓬勃发展起来,仅辣椒深加工企业当地就有八家,年转化干辣椒数千吨,生产辣椒色素150吨;此外公司每年需购进新鲜蔬菜3万吨、脱水蔬菜3000吨、牛肉5000吨、辣椒1000吨、鸡蛋2500吨及其他一些原材料。今麦郎的腾飞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繁荣农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9年,“华龙”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0年,华龙面业集团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行榜第37位;
2002年8月,华龙“甲家”牌小麦粉,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荣誉称号;
2003年1月,华龙面业集团被国家九部委联合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
2004年1月,“华龙”牌方便面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荣誉称号;
2004年9月,华龙“甲家”小麦粉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同月,集团荣获“2004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年度十强企业”。
❾ 明朝的名人有哪些
钟惺 祝枝山 周忱 郑成功 郑晓 郑和 张萱 张经 张士诚 朱翊钧 朱厚熜 朱厚照 朱纨 朱由检 朱国祯 朱元璋 张煌言 张居正 张天佑 朱高炽 朱祁镇 朱祁钰 朱见深 朱佑樘 朱常洛 朱载后 朱允炆 朱棣 张岱 俺答 英宗 于谦 叶宗留 俺答 俞通海 也先 杨士奇 杨慎 杨嗣昌 杨一清 杨涟 杨荣 杨洪 袁崇焕 袁宏道 夏完淳 夏言 夏原吉 许理 徐霞客 徐光启 徐鸿儒 徐弘祖 徐溥 徐阶 徐祯卿 徐寿辉 徐达 熊廷弼 文征明 吴承恩 汪机 兀良哈 兀良合台 王圻 王磐 王世贞 王守仁 王夫之 魏源 魏忠贤 魏学洢 唐伯虎 唐顺之 汤显祖 汤和 孙承宗 宋应星 宋濂 史可法 三娘子 石亨 钱氏 戚继光 庞尚鹏 潘季驯 欧阳铎 马氏 明安图 明焦 沐英 吕坤 利玛窦 卢象升 陈诚 刘六、刘七 刘福通 刘基 蓝玉 李自成 李之藻 李贽 李三才 李满住 李梦阳 李成梁 李定国 李善长 李贤 李时珍 李文忠 罗贯中 扩廓帖木儿 吉囊 解缙 胡大海 黄道周 洪承畴 何腾蛟 胡廷瑞 胡宗宪 海瑞 顾实汗 顾宪成 顾炎武 高启 高拱 高攀龙 归有光 方孝孺 方以智 费信 傅友德 冯梦龙 冯国用 傅友德 冯胜 邓子龙 邓茂七 达延汗 邓愈 董其昌 查继 陈子龙 陈子壮 察罕帖木儿 陈友谅 常遇春 伯颜 孛罗帖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