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公共服务意识缺失自媒体

公共服务意识缺失自媒体

发布时间:2021-11-28 09:26:34

①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原因分析

一、政务公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路径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的是推进政府转型,而政府转型的基本目标取向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内在地包含了民主、法治、责任、有限、透明、廉洁、效能等特征性要素。服务型政府首先应该是透明政府。政务公开不仅是建设透明政府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塑造服务型政府其它特征的必要条件。

政务公开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政务公开可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知情权是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公众不但有权利知晓政府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有权利知道政府管理的成本和效果如何。也就是说,政府行政的行为目标、行为意图、行为手段、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都应当是透明的,全方位向社会公开的。政务公开的基本指向就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实质体现为一种公民权利。以半公开或暗箱操作的方式行事的政府不可能是完全服务于公民社会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其二,政务公开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的公共政策过程最大化地让公民参与,是现代服务型政府区别于传统管制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服务型政府是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公共利益为使命的政府。没有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民意得不到充分表达,政府不了解民意,公共政策不能反映民众的普遍需求,“人民政府”将失去其合法性,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也就无从谈起。政务公开使政府的公共服务项目公开化,人民在普遍知情、知政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参政议政;政府也才有可能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其三,政务公开有利于社会约束政府行为,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我国宪法赋予人民监督政府的权利和政府官员接受人民监督的义务,政务公开为公民评价政府工作、捍卫个体权益不受侵害、保障公共利益最大化实现提供了可能。“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政务公开使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减少了官员利用权力进行幕后交易的机会,也使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成为可能。其四,信息服务是服务型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实上,社会80%的有用信息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务公开使政府成为社会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公众点击政府门户网站就可以获得他们需要的大部分信息,这不但极大地方便了民众,可以有效增进社会福利,而且有助于改善政府形象,增进政府信誉,树立政府权威。

二、政务公开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是政务公开的表面化。或者形式上公开,但内容空虚,没有明确具体的程序,不能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或者一阵风公开,缺乏检查落实的措施;或者避重就轻,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隐而不报,回而避之。

二是政务公开偏狭化。或主体范围偏狭,将政务公开的主体局限在乡(镇)和市(县)级政府机关;或内容范围偏狭,仅停留在公布通知、通告、规章,缺少指导民众如何办理事项的信息,更缺少事后的反馈评价信息;或方式渠道偏狭,手段落后单一,多局限于发布简报、编制目录流程,很少聚焦办事窗口,追踪事实真相。

三是政务公开缺乏保障机制。对应当公开而不予公开的责任主体,多停留于内部行政追究,缺少面向社会的法律追究机制;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都不能适应政务公开必需的专业技术要求;政务公开监督组织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经费无保障,政务信息搜集、整理、编制、查询、维护等环节都面临资金不足的压力。

四是政务公开缺少制度约束。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过程中仍存在着随意性和非法制化的现象,政务信息是否公开或是否及时公开,完全受制于政府主要领导或政府部门领导的权威批示和行政认可,政务公开的行政化和人治化色彩仍十分浓厚,导致重要政务信息的半公开和滞后公开现象,人民群众仍然难以得到及时而真实的政务信息。

政务公开是一项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也必须用系统的观点去分析。
首先,政府部门的决策者和执行者缺乏服务意识和群众观点是政务公开不力的思想根源。“领导中心论”和“官本位”思想仍然在政务公开工作中时时作怪,于是“我想公开什么就公开什么”“我高兴何时公开就何时公开”的作派远远压倒了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和维护。有些领导在政务公开中,一怕权力受到削弱;二怕群众知情闹事;三怕单位利益受损,就是不怕政府公信力的丧失。

其次,公民自我权利保护意识薄弱是政务公开缺乏民主监督的社会原因。由于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起步较晚,公民意识普遍淡薄,导致多数公民意识不到公共信息的知情权和政府管理的参与权也是自身的基本权利之一,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自己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神圣权利。

然后,缺乏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稳固的制度平台是政务公开工作存在障碍的法制原因。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和现代法治理念,法律环境与制度平台的缺失和脆弱将直接导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错位甚至颠倒,从法治的角度看,政务公开的正常化有待于法治环境的根本改善和依法行政的完全实现。

再次,考核监督体系不健全是政务公开工作不力的重要动因。目前地方各级政府大多将政务公开考核纳入政府工作的统一考评中,而没有将其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没有与领导职位升降和奖惩挂钩,缺乏有效的激励与惩戒机制,加之人大监督机制和公众自我维权意识的缺乏,使得政务公开中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等不良习气仍有生存空间。

最后,政务公开缺乏规范的程序,过分强调行政相对人的义务程序而弱化行政主体的义务程序,也是导致政务公开障碍重重的原因之一。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第一,完善政务公开的载体。公开的载体要多元化,除运用公开栏、明白卡和广播、电视、报刊媒体等传统形式外,重点要提升政务中心和政府网站两大载体。凡老百姓办事的项目、政府投资的项目,应一律纳入政务中心管理。政务中心要既“挂号”又“看病”,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各级政府门户网站要讲求实效,办成电子政府的门面,实现网上公开、网上审批、网上评估、网上考核,网上监督。

第二,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一是信息要真实。二是内容要具体。如乡(镇)政务公开就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农业建设来具体公开财政拨款的使用情况、征用土地的补偿情况、农民增收情况、支农惠农政策规定、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义务教育减免学杂费情况、农村医疗保障进展情况以及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军烈属优抚、计划生育奖励、最低生活保障费的发放等群众最为关心的政务信息。三是公开要及时。切忌公开的信息成为明日黄花。同时要按《条例》要求编制和公布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严格审核公开程序。

第三,完善政务公开的保障机制。一是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证。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抓落实。二是完善工作体系,健全配套制度。特别要在构筑领导责任体系、公开预审体系、评议监督体系和考评追究体系方面健全和完善各项配套制度。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各责任部门要在经常督促检查的基础上促进系统抓、抓系统。纪检监察机关要与各责任部门协调配合抓好督查。

第四,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发挥好非政府组织和民众的参与积极性。在政务公开方面也要注意加强政府与公民社会的互动,改善政府对公民诉求的反馈能力,同时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公民、企业和公共组织分层次地提供信息服务,并且力求以不同的公开形式提供便捷地政务信息服务。

② 公共危机意识薄弱的表现

安全意识薄弱的8种心理表现!
安全第一,让生活更美好!
很多事故的发生,关键因素在于人的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安全意识薄弱主要有这8种心理表现!
一、是自我表现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员,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工作中常常是表现得很自信,显得很有把握,即便是一知半解也充内行,不懂装懂,盲目操作,生硬作业。
二、是侥幸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员,工作常常从图省事出发,对明明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不去注意,明令严禁的操作方法他照样去操作。凭主观感觉把安全操作方法视为多余的繁琐,盲动作业。有的人员认为只要工作中小心一点,事故就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参加班组安全活动牺牲了自己的时间,但不参加安全活动却面临考核,心灵深处并不想参加安全活动,所以活动中对内容并不关心,有的安全活动组织者专业知识缺乏,学习内容没有针对性,部分人员自然要产生应付心理。
三、是“经验”心理。 持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员多数是凭自己片面的“经验”办事,对别人的合乎安全规范的劝告常常听不进,经常说的话是“多少年来一直是这样干,也没出事故”。
四、是从众心理。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绝大多数人在同一场合、同一环境下,都会有随从反应,如果别人都这样违章做了,他也跟着违章。如果没有人去纠正,这种违章现象的人会越来越多。
五、是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被管理者通过言行来“抗上”。持这种心态的员工往往气大于理。“你要我这样干,我非要那样做”。于是由于逆反心理作用而导致违章工作,以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六、是反常心理。人们情绪的形成经常受到生理、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刺激影响。带有情绪上班人的多数心情急躁或闷闷不乐,在岗 位上精力不够集中,分心走神,显得比较浮躁,激动,工作中往往会发生偏激行为。
七、是冷漠心理。
持这种心理的人员,缺乏主人翁意识。表现在与自己无关的工作不闻不问,冷漠看待,常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致使别人不愿意接近。
八、是紧张心理。有这种不良心理有人员,主要表现在工作业务技能低下,缺乏工作经验,应变能力差,遇事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下手。
对安全教育的忽视心理。
安全教育对公司全体人员是件必不可少的事,但是有的人员却不在意。认为很多电力生产工作是简单劳动,受不受安全教育不重要。这种心理只要存在就会对搞好安全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对安全教育的厌倦心理。
造成这种原因,一是安全教育没有新内容。二是教育形式没有新变化,形式单调,过安全日时只是念念文件,学学电传,尤其在安全事故分析时,对人不对事的讨论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管理人员的举止形态、说话语气欠妥,会使员工对安全教育产生厌倦心理。
安全日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个别班组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未按照要求及时学习有关文件、宣贯上级领导讲话精神和相关规章制度。
二是个别生产班组的安全日学习没有针对性,发言质量不高,存在着敷衍了事的现象。
三是安全日活动过程中,员工态度不端正,不严肃。经常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
四是碍于面子,自暴违章行为不够。这种安全日活动存在的问题时间一长,造成部分人员产生应付心理。
安全为了谁?为了所有工友,为自己,为家人,为企业,为社会。
安全知识胜于安全设施。安全意识强于安全知识。安全意愿优于安全意识。安全要从意愿入手,用意愿强化意识,用意识保证安全。
没有安全知识,员工就会稀里糊涂受伤害;没有安全知识,事故就会不请自来。安全知识重要,安全意识更重要。有了安全意识,人们就会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安全就会有保障。
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警钟长鸣,紧绷安全弦;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明白“安全为了谁”,才能找到安全意识之母、安全工作之魂。

③ 2010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有哪些

虽然只是山东的公务员考试,但不能只关局限于山东,要放眼全国。还有,申论的题目不一定是你想象中的热点,有时候它会考一个“冷点”,题目往往会让你觉得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如果那么容易让你押中题目,出题者也太没面子了。
最重要的还有要把握规律,申论考试考的一定是与政府、与人民息息相关的事情,如果你是一名公务员,你要怎么去处理,权衡效率与公平,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
把你们山东省的政府工作报告看一看,再多做做真题。加油~! 上面的复制粘贴把我黑一跳,我又回来给你补充了一些,所以说,热点是关注不完的。

④ 公共关系服务意识都包括哪些内容

一、简述公共关系学和研究内容。
答: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九个方面:
(1)公共关系学的概念、范畴及其本质(说明"什么是公共关系");
(2)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说明"公共关系的来龙去脉");
(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及其功能(说明"谁在搞公关?搞什么?");
(4)公众对象分析(说明"与谁开展公关活动");
(5)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说明"公共关系怎样做");
(6)公共关系的媒介及其应用方法(说明"公共关系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来进行");
(7)公共关系实务活动(说明:公共关系工作主要做些什么");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制约;
(9)公共关系在中国应用和研究的国情和特色。
二、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谈谈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答: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认识:
(1)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加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双沟通,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了解世界,一方面向世界传播自己;对外开放使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树立公关意识和加强公关管理;对外开放需要按国际惯例办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即,学习和运用公共关系有利于完善和规范组织的行为。
(2)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体制改革促进了横向联系的发展,使组织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给组织的关系状态(社会关系和舆论)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因此需要应用公共关系加强组织的社会沟通和社会协调。
(3)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激烈和市场竞争关系,企业组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来拓展合作关系,加强竞争能力,树立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凸低ǚ椒ǖ姆⒄梗俳松缁峤煌勰詈徒煌形谋浠L乇鹗谴笾诖サ姆⒄故构谟呗鄣淖饔萌找嬖銮浚佣棺橹蜗蠊芾淼奈侍馊找嫱怀觯枰擞霉厥侄卫戳私庥呗郏加呗郏纳谱橹纳妗⒎⒄够肪场?
(5)适应社会稳定的需要。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需要加强社会的公共关系工作,增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增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了解、理解、信任和合作,形成和谐的社会气氛。
三、试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和区别,并请举例说明。
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公共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沟通。人际关系指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1)从工作内容上看,公众关系中包含了许多人际关系。(2)从工作方法看,公关工作需要运用人际沟通的手段,要求公关人员具备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力。良好的个人关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2)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人际关系的对象是私人关系;(3)公共关系是组织的管理职能,人际关系是个人的交际技巧;(4)公共关系较强调运用大众传播,人际关系局限于人际传播。(举例说明略)
四、结合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在中国古代为什么只有类似于现代的公共关系?
答: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是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与技术等条件综合作用下的必然产物。其一,就文化条件而言,经历了由"理性"向"人性"的转变。尊重人性的、尊重个人感情和尊严的,人文的,开放的文化,正是公共关系得以滋生及成长的土壤。其二,就政治条件而言,民主政治取代了专制政治。虽然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它促使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为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又创造了一个重要条件。其三,就经济条件而言,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经济活动方式的变化必然带来公共关系观念和实务的发展。这是公共关系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最后,就技术条件而言,大众传播超越了个体传播。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大众传媒的迅速而广泛的发展,"地球村"的出现,为人们进行大规模的交往提供了可能性,并为公共关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与方法。正是由于本世纪初人性文化的勃兴,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发达和大众传播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提高等诸方面因素的滋生与促成,才使公共关系学这门崭新的科学脱颖而出。
反观中国古代社会,情形恰好相反,1840年以前的中国社会,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不被人们所重视;宗法观念和关系仍深深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因此,人性文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在中国没有产生的土壤。有的只是"君权神(天)授"."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的观念。专制政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点,所谓"朕即国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中国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与近代西方兴起的民主浪潮有着天壤之别。在资本主义以前的自然经济社会中,其生产组织方式是以一家一户为基本单元,一村一乡为活动界限,其社会联系其实是一种以家庭村落为支点的血缘、人缘、地缘关系。这种狭隘、固定、封闭的经济社会,落后的经济活动方式只能产生落后的传播沟通手段。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尚不具备产生公共关系的四个基本条件,因而在中国古代只有类似于现代的公共关系。
五、结合实际,说明应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
答: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是中国公共叵凳导屠砺垩芯抗讨刑岢隼吹男驴翁狻R卮鹫飧隹翁猓捅匦肷钊胙芯恐泄墓椋芯恐泄补叵凳导┞冻隼吹奶厥馕侍猓治鲋泄补叵凳导幕肪澈吞跫ψ芙峋椋爬ü媛桑僦傅际导?
研究"国情",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的先决前提。这里仅就公共关系成长所需的条件角度去分析"国情".从文化心态来看,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了正道直行,贵和持中、民为帮本,平均平等及重情轻理等诸多方面,分析这些传统文化精神,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公共在中国传播或正或负的种种影响。再从经济方式上看,迄今为止的中国经济仍未达到充分的市场经济水平,而是计划经济,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混杂的结合体,最后一方面,则是在世界经济的冲击下,在开放浪潮中所涌现出来的市场经济。它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既不充分,也不平衡。这是造成我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先后快慢不一的主要原因。最后从管理体制上看,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仍是中国管理体制的一大弊端,尤其突出的是,我国现有的舆论一统,媒介垄断,极少民办报刊,其结果必然是媒介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传播体制僵化,沟通渠道单一,民意和舆论的社会作用不强。这将大大影响公关的社会效果。
尽管公共关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尽管我国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与社会信息化等方面还有相当多不完善,不发达之处,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国公共关系的蓬勃发展是不可避免并不可阻挡的,公共关系中国化有着令人鼓舞的辉煌前景的。
六、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服务功能?请举例说明。
答:公共关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工作,其管理地位和日常业务都具有明显的服务性质。公共关系工作的成效也需要以服务的质量来加以衡量。公共关系通过各种服务使组织内部运转得更加顺畅协调,使组织外部环境更加和谐、良好。
首先,从内部来看,公共关系在组织管理体系中处于中介性的服务地位。它在组织内部不直接作决策,不直接控制人、财、物等资源,不直接生产和推销产品,但却利用其信息传播手段为各个部门服务,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这种内部公关服务做得越好,组织和整体效能就越高。
其次,从外部来看,公共关系为公众和社会提供信息,咨询、培训、公益等大众欢迎的服务,将公众利益,社会利益,社会责任与义务摆在首位,往往成为一个组织中社会性、公众性最强的部 门,成为最直接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工作部门,这种外部公关服务做得越好,组织就越得人心。越受公众的欢迎,社会形象就越好。(举例说明略)
七、试联系实际说明选择和应用传播的原则。
答:在公共关系实施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恰当的媒介,使公关传播更有效和更经济。可根据以下原则来进行:
1、联系目标原则。根据公共关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要求来选择和使用传播沟通媒介。即选择和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必须符合公关工作的性质和要求,以便充分发挥媒介的功能。
2、适应对象原则。根据公共关系对象的特征来选择和使用传播沟通媒介。即根据不同的公众对象选用不同的传播手段,才可能使信息有效地到达目标公众,并被公众所接受。
3、区别内容原则。即根据传播内容的特点和要求来选择和使用传播沟通媒介。只有根据传播的内容来决定传播的形式,才可能充分发挥传播媒介的优势。
4、合乎经济原则。即根据组织具体的经济能力和最经济的条件选择和使用传播沟通煤介。根据公关预算和传播投资能力,量力而行;并精打细算,争取在最经济的条件下获取尽可能大的传播效益。(以上各点举例说明略)
八、为什么说新闻媒介关系是一种传播性质最强的关系?
答:媒介关系即与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关系,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最为敏感和重要的一部分。这种关系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新闻媒介是组织与公众沟通的重要中介;另一方面新闻界人士又是需要争取的公众。这种特点决定了新闻界关系是一种传播性最强的关系,对公共关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与新闻界建立良好关系是为了争取新闻界对本组织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以便形成对本组织有利的舆论气氛,井通过新闻界实现与大众的广泛沟通,增强组织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
首先,良好的媒介关系能够为组织带来很好的舆论环境。新闻传播机构及人士是社会信息流通的"把关人",他们决定着社会信息的流向和流量,确定着公众舆论的中心议题,能够赋予被传播者较重要的社会地位,具有"确定议程"和"授予地位"的功能。与"把关人"建立良好关系,能够使组织的有关信息较顺利地通过传播过程中的层层关口,从而有更多的传播机会,形成对组织有利的舆论环境。
其次,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大众传播媒介一般不是由组织内的公关人员直接掌握和控制的。公共关系对大众媒介的使用必须通过新闻界人士的协助。因此,与新闻界人士建立广泛、良好的关系,是成功运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必要前提。
九、试比较分析语言交流方式与文字传播方式的特点。
答: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方式一般指运用自然有声语言的口语方式,即"言语",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即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使用特定语言,表达特定的意思。这种言语沟通方式大多数存在于人际传播活动中,其主要特点是:直接性,随时性,双向性,反馈性,情感性和主观性。
文字是一种书面语言,是有声语言的符号形式,人们能够借助于它有效地记录和传递、交流信息。公共关系所使用的传播媒介中,运用文字的媒介占了绝大多数。因此,熟练地运用文字传播技巧重要。其主要特点是记录性、扩散性、渗透性和准确性。
十、谈谈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手段去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答: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构成部分。即通过健全和完善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和传播机制,及时、广泛地了解舆情民意,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鼓励公众积极地参政、议政,实现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操作系统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为此,应努力做如下工作:(1)了解民意,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了解和反馈民意的渠道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信访渠道、民意测验、基层访问、典型调查。(2)政务活动分开,争取公众的了解。应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政府办事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3)拓宽社会沟通渠道,吸引公众参政议政。应大力做好以下工作:其一,开展社会协商对话;其二,进行公众议政活动;其三,实行公众投票公决。只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能自觉自愿地参政议政,就能极大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树立政府良好的公众形象。

⑤ 从国家到企业到公众,我们的环保意识是缺失的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建设,更是使环境问题不仅成为全国,也是全世界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无疑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环保压力和责任。在多重压力形式下,公众的环境意识就尤为重要。故对公众的环境意识进行研究,并寻求解决措施,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促使其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是当前中国应该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完善环境保护权利基础,加大环保知识宣传的力度

在确立公民环境权基础上拓展人的环境道德意识视野,提高对待环境问题的觉悟。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机关、媒体、学校、单位、社区等各级组织的作用,深入群众,开展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环境宣传教育。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使人们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性,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进行广泛宣传。

今后环境宣传的着力点应首先从政府官员、领导干部环保意识的提升入手,由于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政府依赖性”较强,若然各级官员和领导干部对环保的认识上升至如GDP、计划生育等问题的高度,则在公众环境宣传上必将事半功倍。

二、完善环境教育体制

我国1992年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境教育工作会议,并提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口号。自此,环境教育在全国蓬勃发展,并向规范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以中小学为主的正规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中之重。从自己所面对学生的特点和本地区、本学校的环境状况出发,探索多种形式行之有效的环境教育方式和方法。

1.因时因地因人实行环境教育

由于城乡差异、文化程度差异、经济收入差异是影响人们环境意识差异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环境教育时要有针对性,要使人们学到他能学的、想学的、学以致用的知识,这样才能达致高效率的环境教育效益。在城市,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多,可以通过电视、电影、网络、报刊杂志等向公众进行环境宣传教育;也可以组织公众,开展一些环保活动,进行环境教育;政府和环保部门、环保组织也可以将环保教育开展到社区去,走进人们的生活空间。在农村,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较窄,主要是电视,我们一方面可以电视上加大对群众进行与他们的生活、生产相关环保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环保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2.实践中进行环境教育

成人学习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成人过去的生活经验。早在1926年爱德华?林德(Euard Lindeman)建立的成人学习理论就认为个体比教育结构更重要,课程应该围绕成人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建立。他认为,成人只有在需要解决来自生活经验中的问题时才有学习的动机。1990年Molcolm Knowles又提出成人学习的动机论,他在林德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成人不仅要学习他们需要了解的东西,教师还应该帮助成人学习者意识到“需要了解”的东西。社会公众多数是成人,可以借鉴和结合成人教育理论,警醒社会公众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从而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改善人们的环保行为。

3.运用心理学知识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环境教育

美国犯罪学家凯令从一座漂亮大楼的一扇窗户的玻璃被打破了,而没有及时地维修,从而又增加了几个破烂的窗子中,悟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另一位心理学家威尔逊提示公园的管理者,用诗一般优美动人的警示语换下以前枯燥乏味的无人性化的语句的牌子,从此,使公园里的情况发生了巨变,折花的人骤然减少。后来,他对这现象作了解释,他的话被人们称之为“护花原理”。如果人们把环境当作“公共财产”或“共用地”,那么他们就会把他们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当作理所当然,甚至认为不对这片共用地做点损害,自己就吃了亏,在这种思想或意识下,对大众进行的环境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也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进行环境教育,不能忽视环境育人的“破窗理论”和心灵育人的“护花原理”,应该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抓住人们的心理,将“破窗理论”和“护花原理”应用到环境教育中来,进行的宣传和教育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4.凸显社区教育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内居民为教育对象,旨在发展社区、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社会公众中的成年人在社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的表现对孩子的影响程度不可低估,他们中很大部分都是家长,而家长在家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当一个主要的角色,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将对孩子有着直接而长久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不可忽视,故应以社区为单位,在每个社区开展环境教育。

5.以物质保障促成社会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其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动态性的共同作用,合成了环境教育的社会响应。这种社会响应的现代方式主要是居民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和环境保护组织的政治参与。我国《环境保护法》所规定的:“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第5条)“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第8条)其实环境教育和奖励都是发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相辅相成,奖励是为了动员公众,公众被动员后还必须知道如何科学、有效地从身边做起,从而真正实现全民环保。

三、更新消费理念,倡导环境消费

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急剧膨胀的消费需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发达国家滋长的“消费越多越体面”的观念,不仅鼓励人们以贪得无厌的态度去消费资源、能源和商品,而且刺激人们尽可能多地把它们消耗和浪费掉,其结果使生态危机愈益严重。故由高消费向环境消费转变,便成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高消费向环境消费转变,必须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1.树立科学的环境消费意识

当传统的高消费日益明显地暴露出其对生态环境进而对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性时,当代社会成员在观念认识上应自觉地摒弃高消费的愿望和行为,以一种既能确保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又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危害的消费意识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这样一种具有互利功能的消费意识便是环境消费意识。

2.推广使用绿色产品

虽然在我国现阶段大力推广绿色产品的经济基础还不够扎实,但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优势,完全可以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环境消费之路。这些文化优势表现在:一是具有“养生”传统,特别重视从大自然中获取营养,治疗疾病,这正是环境消费扎实的群众基础;二是有俭朴节约的美德,而环境消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合理利用节约资源;三是讲亲情重后代,而环境消费恰恰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四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强调阴阳平衡、自然和谐,这与环境消费倡导的人与自然友好关系是非常近似的。

3.建立确保环境消费的社会机制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应符合保障消费者人身健康的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的立法工作。消费者在选择商品和服务时,应把确保健康放在第一位。社会各界都应关心、关注环境消费等等。

四、完善公众参与环保机制

1.大力发展民间环境保护组织

当代中国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是非营利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保护环境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重要力量,公众、社团和民间组织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将决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

2.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进行某项人为活动之前,对实施该活动可能给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估价,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对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法律化、制度化,是国家通过立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范围、内容、程序等进行规定而形成的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一套规则。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制度之一,也是环境监督管理的主要制度之一,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仍有较大差距。

⑥ 什么是公共服务意识

具有一定的为党为人民的自觉意识

⑦ 结合该事件,谈谈作为公职人员,在自媒体时代如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为一个公职人员在进行自我防范的时候,首先要意识到安全是保密是一个基本原则,并且在日常交往的时候不能在网络上随便发表一些不实的言论。

⑧ 现在的公共服务存在哪些问题

(一)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一是个别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两责”落实不到位。二是少数同志不愿意做党务工作,主要精力集中抓经济工作及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对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三是个别单位党的组织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党组织的单独活动,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行政行为所代替,而支部活动则被干部职工活动所代替。(二)组织教育活动不经常。部分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够全面,没有将组织教育纳入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现象地区。特别是个别单位对组织生活制度抓得不实,流于形式。在抓党员思想教育中,不注重对党员的集中学习,缺乏对科学文化、基本技能、法制理念、文化素养的教育,使得一些党员对政治学习兴趣不浓,导致业务理论一知半解,工作水平和能力平平,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宗旨意识有所淡化。(三)抓中心议大事能力不强。主要是对什么是中心、如何抓中心把握不准,分不清哪些是重大问题,哪些是一般问题,该管的没管住,该放的没放开,大事议不透,小事议不完。片面认为,党支部就是研究表彰奖励、党员发展、经费开支等问题,未能将年度工作计划、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阶段性重大工作同经济工作齐抓共管,直接造成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分离脱节。(四)党员先锋意识“淡化”。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注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致使个别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党员党性淡簿,日常工作中把自已等同于普通群众,只顾局部利益,缺乏全局观念;有的党员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得过且过,工作上不求进取,少数党员只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党费也要催缴,还有的甚至连党费也不愿意按规定标准缴纳。这些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工作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五)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虚化”。一些基层党组织制度不完善,管理松懈,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好,个别支部存在着行政会、业务会与支部会兼顾开,支部大会不规范不严肃;在对党员管理结果的衡量上,往往把行政业务工作开展得好坏,作为评价全年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而对政治表现、自身综合素质等难以实施准确的评价考核;有的党务工作者从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党务知识懂得不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管理缺乏力度。

阅读全文

与公共服务意识缺失自媒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
执转破成果 浏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