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服务与社会化服务
(一)公共服务及供给
1.公共服务及分类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够促成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公共服务体制,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是我国改革与发展进程在当前阶段的迫切要求。在我国,公共服务有三种含义:一是国家是公共服务型国家,所以其所作所为都是提供公共服务;二是政府是公共服务型政府,所以其所作所为都是提供公共服务;三是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有其具体的内容和形式。
根据公共服务的方式,公共服务可分为一般公共服务与具体公共服务。如果国家的性质与职能是为全体公民及其共同利益服务,政府是公共服务型政府,那么所有的国家公职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不论其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如何,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务,所有使用了国家公共权力和国家公共资源的社会过程都属于公共服务。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服务。具体的公共服务则是依其内容和形式而定的。具体公共服务分为直接公共服务和间接公共服务。间接公共服务是指为满足公民及其被监护人(如未成年子女)生存、发展、生活以及从事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某种间接需求而不是直接需求、使用了国家权力和国有资源的社会活动过程,如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直接公共服务则是为满足公民生存、发展、生活以及从事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某种直接需求的、有国家权力、政府行为和国有资源介入的社会生产过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当谈到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主要任务之一是保证公共服务的提供的时候,就是指的这种直接公共服务。
根据公共服务的内容,公共服务可分为基础性公共服务、经济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服务。基础性公共服务是指那些公民及其组织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或者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有某种政府行为介入的基础性服务,如供水、供电、供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等;经济性公共服务是指通过某种政府行为的介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或生产活动所提供的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社会性公共服务是指通过某种政府行为的介入为公民的生活、发展与娱乐等社会性直接需求提供的服务,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福利以及环境保护等;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某种政府行为的介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的服务。
2.公共服务对象
公共服务的对象是公民及其组织。公民的各种直接需求,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组织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公民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分别表达了公民的经济需求和社会需求。公民的经济组织即各种形式营利性的企业,公民的社会组织即各种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这两种组织形式构成了民间的组织。政府为满足公民及其组织的直接需求所开展和介入的活动,即为公共服务。如果某政府机构是在为政府本身的需要而工作,其服务对象是政府机关和政府工作人员,那么就不属于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满足的是公民及其组织的基本的直接需求。在一个社会中,公民及其组织对服务的需求可以是无限的,但却并不能要求由公共服务去满足所有需求。公共服务只需保障公民及其组织的基本的直接需求,而其他部分的直接需求则由民间服务供给机制去决定。譬如,公共服务应该对每一个公民及其被监护人保证基础教育的供给和基本社会保障的供给,在此之外的教育和社会保障可以由民间服务供给机制决定。也就是说,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或者穷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是公共服务的目标,富人则可以通过民间供给机制去满足其更多的或更高的需求。在一个社会中,公民及其组织的基本的直接需求、公共服务水平和优先事项安排是由该社会的发展水平、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社会经济体制以及发展战略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3.公共服务的实现形式
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必须有政府介入,但却并不一定须由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实现形式与手段是多样的,其所依托的组织机构也是多种形式的。譬如,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可以是公共行政机构,即正式的政府机构,可以是专门的公共服务机构,如公立学校和公立医院等;也可以是具有公共性的民间服务组织。所谓公共性的民间组织,是指私人企业和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如非营利公共服务组织和社区组织等。私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共同特性是非政府,它们都不属于公共组织。但是,如果有了政府行为的某种介入,如政府通过特许经营、合同承包、无偿资助或者优惠贷款、共同投资等方式介入了民间组织的活动,那么这些私人和社会组织在保持其民间性质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成为贯彻国家意志、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工具。在实现公共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政府必须承担最终责任,保障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绩效,但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却可以根据情况灵活选择和组合。
(二)公共服务社会化的现实条件
在世界各国的公共服务改革过程中,公共服务社会化是一个较有共性的发展趋势。所谓公共服务社会化,就是根据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性质和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鼓励各种非营利公共服务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兴办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内涵主要有:在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上,政府不再作为唯一的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而更多地转为社会主体活力的持续释放提供制度保障这一角色上来:在政府与公民关系的认识上,公民作为政府行政行为的相对方,享有参与权和发言权。政府行政的效果取决于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有赖于行政相对人的合作与支持。政府和公民之间不仅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同时还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服务与被监督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社会化方面进行了多样化尝试,并在局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前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有利条件有以下几点。
1.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第三部门”日渐壮大成熟,为公共管理社会化奠定了一定的社会条件
政府和社会组织体系之间开始建立新型的伙伴关系,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社会化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行政手段在弱化,社会渐渐从行政的一元化中分离出来,各种社会中介组织进一步发育、发展,它们正在逐渐成为民间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力量。社会关系分化速度加快,各种新的利益群体重新组合、构造,正寻找新的利益表达途径。广泛的社会参与要求已经动摇了 “单位”和 “部门”在某些领域中的特权。
2.政治体制改革为公共服务社会化创造了体制条件
通过改革,政府逐渐转变了管理方式,管理的触角正从微观管理领域收回而转向宏观管理领域,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单一管理为多元管理、变过程管理为目标管理。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使得公共服务社会化在管理制度层面上成为可能。
3.行政文化环境的演变为公共服务社会化提供了文化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精华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不断整合、相互渗透,对公共行政系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心理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主、公平、效率、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已成为行政文化的主流。
2. 社会化服务特征
由于服务范围涉及公益性部门和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部门,因此社会化服务这一产品可区分为公益性服务和商业性服务,同时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服务的定制性
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是以无形的方式,在顾客与服务人员、有形资源商品或服务系统之间发生的、可以解决顾客问题的一种或一系列行为。这种服务的实质是与顾客的有效沟通,挖掘消费者现有的或潜在的需求,并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就一个特定的顾客而言,到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查阅地质资料这类产品消费与接受地质资料管理者提供的服务是同时发生的。按照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访问教授洛五劳克(Christopher H.Lovelock)提出的根据服务行业的性质、服务性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服务定制化服务程度和服务人员主观判断程度、服务需求性质、服务传递方式划分为4种分类方式(崔立新,2003)。显然,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属于根据服务定制化程度和服务人员主观判断程度划分的类型,如表3-4所示,可以归为 “双高型”的服务类型,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这类服务不仅要求高度定制化,而且要求服务人员作出大量的主观判断,确定服务方法和服务特点。因此,地质资料服务提供者在与顾客接触过程中,不只是就顾客提出的需求作出消极的反应,而要经常与顾客进行积极地沟通,引导顾客;同时,听取顾客所提供服务的建议,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务。由此对地质资料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接受全面培训,掌握专业技术,把握国家政策走向,善于判断,以便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表3-4 根据服务定制化程度和服务人员主观判断程度分类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也存在一般性的特点。
(二)服务的无形性
无形是服务的最明显的特点,表现为活动形式的消费品,它不是由某种材料制成的,且没有一定的重量、体积、颜色、现状和轮廓,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任何耐久的对象或可以出售的物品中,不能作为物而离开服务者独立存在。顾客在消费服务之前,无法看见、听见、品尝、触摸、嗅闻服务。服务之后,顾客并未获得服务的物质所有权,而只是获得一种服务经历。
由于服务是无形的,顾客在得到服务之前,往往无法肯定他们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也很难描述;而且,顾客无法在得到服务之前先试用。正是因为服务的无形性,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一般比较主观,一般用经验、信任、感受和安全等方面语言描述服务,方法上十分抽象,很难评价一项服务的好坏。
(三)服务组织的公共性
我国的地质资料服务部门是事业单位,是政府组织推动公共产品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实施单位。作为公共组织,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产出的非市场性或垄断性,这种垄断性主要是由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政府管制等因素所造成,并会对其评估产生后果:一是服务的垄断性往往伴随着信息的垄断,使得公众难以掌握充分的信息;二是评估标准困难,因为管理者与服务者具有唯一性。
公共服务的双向活动,即通过与社会和公众互动过程来实现要求公共组织必须先获得充分的公共信息,了解社会和公众需要什么,希望从公共组织得到什么。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受众产生的各异需求,完全了解各种需求是不可能的,这给客观评估公共组织的服务效果变得更加困难。
(四)公益性与商业性共存
目前,我国的地质调资料社会化服务机构以地质资料管理部门为主,生产部门和咨询服务机构为辅;服务的对象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因此决定了服务机构主要是公共组织,服务方式分为公益性服务和商业性服务两类。
公益性缘于服务组织的公共性,服务内容是公共或者准公共产品,服务机构的运行源于公共财政的支撑。如果服务对象寻求服务的目的为政府决策或是公众利益,那就应该得到公益性的服务;如果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活动,如企业的投资决策活动,则属于商业性活动,对其服务则应以商业性服务管理方式加以调整各种关系,包括收费等。
(五)服务效果的滞后性、间接性和难定量化
滞后性表现在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效果尤其是服务效益不能马上体现出来,如找到了有开采价值的矿床还需要进行工程开拓、采选等投入,产品才能供应社会产生使用价值。间接性表现成果地质资料的服务只是某项工作内容的一部分,未独立发挥作用,其价值表现为贡献份额,如重大工程的部署,成果地质资料只是辅助性技术支持,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但又不可或缺。
难定量化则是服务面广、效益链条长等共同因素影响的结果。公共组织目标的多元性及目标弹性,以及服务的互动特性,决定了考评的难以量化。目标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缺乏一个可以统帅各项具体指标的总目标,尽管法律、法规可能赋予特定公共组织数个目标,但并未规定各目标之间的权重和替代关系,加上目标的弹性及软目标,表述抽象笼统且难以量化的硬性指标,均使得对公共组织的服务效果评估出现困难,尤其是量化的评估更是难上难。
3. 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主要有哪些形式
1.非营利组织的供给
2.社区的供给
3.自愿供给
公共服务社会化的主要形式内 ,归结为两大类:容
一类是市场化形式,主要为公司化与私有化、公私合作和竞争选择。其中,公司合作包括合同承包、特许经营、共同生产;竞争选择包括外部竞争和内部竞争。
另一类是非市场化形式,主要为内部分权与公众参与。内部分权也就是放权于基层;接纳公众参与,让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4. 什么是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有何意义
1 有利于政府机构精简,
2 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3 有利于够建激励与约束机制。
4 有利于推进社会化民主进程。
5.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包括什么三种服务
农业社会化的组织体系包括公共服务体系、合作服务体系、经营性服务体系。
与农业相关的社会经济组织包括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农村自发形成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农企业以及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等。
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一些专门经济部门,如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的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推广的服务体系,提供资金投入的服务体系,提供信息服务、提供政策和法律服务等等;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系统、一体化的服务。
如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产中的耕种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等技术服务以及产后的销售、运输、加工等服务。
(5)社会化公共服务扩展阅读: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作用:
1、转变职能,大力发展政府机构和国家事业单位对农业的公共服务。
2、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发展涉农企业对农业的服务。
3、深化农村供销社体制改革,密切供销社与农民的经济联系,强化其为农业服务的功能。
4、改革农村信用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5、强化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
6、鼓励和支持农民联合兴办各种服务组织。
6. 公共服务包括哪些
目前,公共服务这一措词已被相当广泛地使用,但是,对什么是公共服务,却有不同的见解,在很多情况下是含糊不清的,而概念上的混乱又助长了实践中的混乱。
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
所有涉及到国家管理的行为与活动都在公共管理的涵盖之内。公共服务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的组成部分。但公共服务管理与公共行政管理是不同的,是两种不同性质与形式的公共管理。例如,对公办教育或公立学校的管理属于公共服务管理,但政府对教育的执法与行政管理则属于公共行政管理。
公共服务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这四项职能都是国家应承担的,都属于由公职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在广义上,可以将公职人员使用公共权力与资源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看作是公共服务。当国家是建立在普遍的公民主权基础之上的时候,国家具有公共性质,国家存在的目的和职能,就是为全体公民的利益和需求服务。在这个意义上,由国家的公共性质所决定,国家体系中的所有机构,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等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在这些机构中任职的人们的工作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务。在中国,这意味着在人大、法院、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等国家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是在从事公共服务。但是,对公共服务的概念只有作狭义、具体和明确的界定才能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具有实质性意义,即提供公共服务是国家的主要职能之一,有其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并且可与政府或国家的其他职能相区分。也就是说,公共服务只是同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相并列的国家的又一项职能。
狭义的公共服务不包括国家所从事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一些职能活动,即凡属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监管行为,以及影响宏观经济和社会整体的操作性行为,都不属于狭义公共服务,因为,这些政府行为的共同点,是它们都不能使公民的某种具体的直接需求得到满足。公民作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称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于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等则是公民活动的间接需求,不是满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公共服务满足公民生活、生存与发展的某种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监护人,即他们的子女所需要的,他们可以从受教育中得到某种满足,并有助于他们的人生发展。如果教育过程中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那么就属于教育公共服务。但是,诸如执法、监督、税收、登记注册以及处罚等政府行为,虽然也同公民发生关系,也是公民从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这些类别的公共活动却并不是在满足公民的某种直接需求,公民也不会从中感到享受,只是公民活动的间接公共需求的满足,所以类似政府行为都不是公共服务。笔者的研究所采用的公共服务的概念是狭义的,即能够满足公民直接需求的由国家介入的服务活动,如教育、医疗保健、社会保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
公共服务的类别
公共服务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为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社会发展领域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社会福利等。
7. 社区公共服务包括哪些内容
社区公共服务系统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政策法规咨询、信息发布与查询、网上参保和申报、信访投诉、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等社会化服务的信息系统。
8. 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主要有哪些形式
1.非营利组织的供给
2.社区的供给
3.自愿供给
公共服务社会化的主要内形式 ,归结为两容大类:
一类是市场化形式,主要为公司化与私有化、公私合作和竞争选择。其中,公司合作包括合同承包、特许经营、共同生产;竞争选择包括外部竞争和内部竞争。
另一类是非市场化形式,主要为内部分权与公众参与。内部分权也就是放权于基层;接纳公众参与,让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9. 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名词解释
所谓公共服务社会化,就是根据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性质和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鼓励各种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兴办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
10. 什么是公共服务社会化建设
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社会化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拓展公共服务外包、充回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答服务方面的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改善公共服务供给状况,满足公民的直接需求,缓解和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的客观需要;公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在要求;优化资源配置,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