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都有哪些指示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全文共分8个部分,包括: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文件强调,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能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硬任务能否按期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改变“三农”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切实把“优先”体现出来,动真格、见真章。
⑵ 党的18大以来 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方体现了哪些道理
党的18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方体现的道理如下:
这一系列政策涉及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扶贫开发的核心构成要素、扶贫开发的实施路径、扶贫开发的体制保障等,并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对以往扶贫开发战略的丰富和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还采取了一些超常规举措。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使得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迈出坚实步伐,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苦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有效促进了新业态、新产业发展,贫困地区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得到培育壮大,发展动力明显增强。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和退耕还林等,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锻炼了机关干部,培养了农村人才。通过组织开展贫困识别、精准帮扶、贫困退出和大规模轮训等工作,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建立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加强中国共产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确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
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在这个制度体系中,最根本的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增强责任,强化落实。
(2)脱贫攻坚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扩展阅读:
找准“穷根” 合力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扶贫实践的中国智慧,是世界减贫事业的中国贡献。
湖南省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走进村民杨秀富的农家小院,五张餐桌摆放整齐,冰柜、碗柜等物品一应俱全。游客们在这里大快朵颐的同时,还能细细品味独具特色的苗家美景。
“农家乐是去年1月份开的。”杨秀富笑呵呵地说。他之前养过羊,随着村子里游客越来越多,便开始“转型”做起了农家乐,没想到生意出奇的好。“去年最多的一天来了50位客人,要请乡亲们过来帮忙才行。”
杨秀富夫妇不会忘记,这个农家乐是在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帮助下建起来的。2016年,杨秀富一家收入达到4万元,成了村里根据自身情况精准脱贫的典型。
⑶ 关于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哪些成就 有哪些成功的历史经验的论文
1、2015年我国减少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
2、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内困人口从2010年的1.66亿人,减少容到的6000万人左右,总共减少1亿人。
3、整个十二五”期间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增幅连续5年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贫困地区饮水安全、道路交通、电力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全面完成,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目标基本完成。
4、现在我国采用 ——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⑷ 如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助推脱贫攻坚
一是加大文化服务,普惠大众。继续实施文化馆、图书馆、红七军军部旧址、县城北新区体育场馆等文体设施免费开放;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欢乐下基层”、“四进社区”等活动制度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场所等免费或优惠开放。
二是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模式,推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开拓思路,创新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围绕均等化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引领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尤其是贫困地区倾斜。目前将县游泳馆作为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试点。同时保护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重大宣传主题活动,公益性演出每年不少于50场。贯彻落实《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倡导全民阅读,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三是充分利用文化遗产项目,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利用“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计划,广泛动员贫困户参与传统手工艺培训,培养(培育)数名大师级传承人,十数名省内外知名手工艺品设计师,数十名传统手工骨干传承人,数十名州内知名手工艺品设计者、市场营销人员,数百个村落传统手工艺传承骨干,在村寨内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红色遗迹,传统村落等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传统村落民俗文化旅游景区、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将民俗和传统节日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扶持当地群众发展民宿客栈、民俗表演、旅游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旅游产业;利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博文化服务向偏远贫困地区倾斜,积极开展文化扶贫,通过文化宣传教育开阔思维眼界、提升知识技能,掌握了解国家政策、市场信息,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资讯服务。
四是实施榕江文化“大数据战略行动”。依托国家、省、州、县、乡、村六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整合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保护、文物保护、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数字资源,借助公共数字文化终端服务等大数据技术手段,借助互联网+文化旅游宣传平台创新文化数字资源的传播和服务手段,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快捷、方便、准确、安全和共享的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强力推进文化脱贫工程。
⑸ 要把什么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要把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持续加大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投入力度,增强造血能力,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5)脱贫攻坚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
过渡期内严格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⑹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是什么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从脱贫攻坚任务看,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仍在3%以上。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压力不小,难度不小。这个压力和挑战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且脱贫攻坚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
目前,贫困人口超过200万的有7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有111个、超过20%的贫困村有1.67万个。按照这些县和村前几年每年贫困发生率下降3至4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剩余3年时间内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特别是“三区三州”地区,不仅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而且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发展滞后较多、公共服务不足,有的地方可以用“有天无地,有山无田,有人无路”来形容,脱贫难度更大。
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村居住着51%的贫困人口,普遍存在村两委班子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村内道路、入户路、环境卫生设施短缺,大量危房需要维修和重建等难题,贫困村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
当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分别超过40%和14%,缺劳力、缺技术的比例分别占到32.7%和31.1%, 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16%,这些人群的比例越往后将会越高,是贫中之贫、艰中之艰。化解特殊贫困群体难题是打好脱贫攻坚战面临的最为突出的挑战。
另外,贫困群众短期脱贫容易、长期稳定致富难度大的问题也很突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但现在大部分地区产业扶贫措施比较重视短平快,考虑长期效益、稳定增收不够,很难做到长期有效。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⑺ 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有哪些
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包括深度贫困问题依然突出,剩下的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较大,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
1、深度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截至2018年9月,全国仍有670多个贫困县没有摘帽,其中有23个地市州贫困人口超过30万,5个地市州超过50万,特别是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高达14.6%。
2、剩下的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较大。
截至2017年年底,因病、因残致贫人口分别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2.3%、14.4%,65岁以上贫困老人占17.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6.6%。特别是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陈规陋习尚未根本转变。
3、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
“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道路交通、通信设施、教育培训、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还存在不少短板。
而且,在这些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成本高、难度大,实现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难度仍然不小。
(7)脱贫攻坚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扩展阅读: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注意事项:
1、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
要进一步加大扶贫支持力度,着力加强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为稳定脱贫创造环境和条件。对深度贫困地区进行跟踪监测和预警评估,开展工作督导。
对深度贫困村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不走的工作队”,培育壮大集体经济。
2、提高精准扶贫的精准度有效性。
在精准识别方面,要继续完善建档立卡,确保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加强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为宏观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支撑。
在精准帮扶方面,要强化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选派和管理,着力解决驻村帮扶中选人不优、管理不严、作风不实、保障不力等问题,更好发挥驻村干部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观察:有效应对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⑻ 脱贫攻坚是否能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
能够
第一,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十二五”期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66亿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6000万左右,减少了1亿人。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从3273元,2015年可增加到6600元以上,翻了一番,增长幅度连续5年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第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1-2014年,14个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新建农村公路124.12万公里,93.5%的乡镇和70.8%的建制村实现了交通通畅。贫困地区累计解决7852万农村居民、1244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和354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完成1565.4万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所有建制村和90%以上的自然村都通了电话。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全面实施免费就业服务,贫困地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和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全部贫困地区。
第三,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取得突破,精准扶贫战略起步实施。一是摸清了贫困底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到2013年底,共识别确定贫困村12.8万个、贫困户2948万户、贫困人口8962万人,初步摸清了贫困人口结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情况,并建立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网络系统,为动态监测、动态管理打下了基础。
⑼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____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11月29日颁布的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的纲要性文件,自2015年11月29日起实施。
(9)脱贫攻坚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扩展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