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公共文化服务体验

公共文化服务体验

发布时间:2021-11-23 17:13:17

1. 旅游体验的本质

我围绕文旅共生,促进城市发展,从“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角度谈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主要有三点:

文化创意是旅游最核心、最鲜活的要素,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现在倡导“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怎么理解“文化为魂”?我的理解是“文化为魂”的核心是文化创意为魂,文化创意是文化为魂的关键。怎么理解文化和旅游的关系?我尝试做了一个概括:文化的本质是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旅游的本质是体验价值和分享价值,这就是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其实早在2500年前,孔夫子就讲过“文质彬彬”、“无文不远”的道理,中国历代山水诗人游历山水,发现自然山水的价值,赋予自然山水价值,才有今天人们对自然山水的一种理解。

到了当代社会,城市永远是旅游的中心,为什么?因为城市最集中地代表着创意、体现着创意、不断贡献着创意。以北京为例,北京是国内最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国际非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北京之所以能够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不仅仅是因为北京有长城、故宫、颐和园,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重要的是因为北京有798、有不断提供文创产品的故宫、有很多有创意的高校。

以798为例,早在2004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世界顶级城市中,北京作为中国的城市第一次入选,《时代周刊》的评价就是因为798艺术区的存在,使北京具有成为世界城市的潜力,我认为这是对北京城市活力的最好概括。

北京故宫也是一样的。北京故宫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因为北京故宫的那么多藏品,而是在于它在不断地贡献着创意,比如一些文创产品、纪录片和科普片,是它最有活力的一些地方。包括现在北京的一些高校,如北大、清华,已成为北京的重要城市旅游点。其实,我认为北京可以旅游的地方不仅是高校,一些创意企业,比如爱奇艺、优酷,将来一定会成为旅游景点。所以,文化的本质是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旅游的本质是体现价值、分享价值。这是我对文化旅游之间关系的一个概括。

我有一个判断,在当今社会,文化创意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在提升,自然和历史资源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在下降。传统旅游学对旅游内涵的概括着重在自然资源和遗产资源,这些资源当然很重要,但是这些资源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有限,而真正在促进旅游发展的是创意。比如,我们在景德镇调研,发现一个特点,景德镇不光是一座陶瓷城市,还是一座旅游城市。景德镇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它的旅游点并不是自然山水,而是陶瓷——景德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陶瓷藏品,家家户户都可以办博物馆,陶瓷吸引了很多游客,特别是年轻的游客。旅游点不全在自然山水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大理,它吸引人的不光是它的自然山水,大理的酒吧、大型实景演出、民宿才是近些年大理吸引人的一些关键热点。

再来看一些企业,重视文化创意也是文化旅游企业成功的秘诀。宋城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文化旅游集团之一。宋城演艺旗下拥有30个各类型剧院、65000个座位数,分别超过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伦敦西区全部剧院的座位总数、美国百老汇全部座位总数。为什么?他们的核心理念是“创意者不死,独特者永存”,他们的《千古情》每个月一小改,每三个月一大改,不断地通过创意给演艺产品注入新内容。

深圳华强集团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原来是一家科技公司,从2009年以后开始转向动漫,他们所拍摄的《熊出没》被动漫界人士认为是中国动漫一座新的里程碑,也促使深圳华强集团成为全球第五大主题公园公司。他们成功的秘诀正是“以文化(创意)作为核心,以科技作为依托”的理念。

其实,各地的民族风情、地方特色和日常生活之所以能够成为极具魅力的旅游点,也是因为抓住了文化创意的内涵,比如像乌镇对传统资源的一些改造等等。上海迪士尼乐园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秉持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即“既是真正的迪士尼,也是独特的中国”。上海迪士尼乐园注入了很多中国文化元素,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意。

总之,文化创意是“文化为魂”的关键环节,也是核心点。

旅游彰显文化的价值,赋予文化更大动能。

旅游的价值也很重要。旅游彰显了文化的价值,赋予文化更大的动能。旅游在促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大理周城扎染企业家段树坤创办的璞真扎染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特别是它的体验馆,游客体验扎染制作的收入约占璞真扎染坊年收入的40%。

我们看一些图书馆,比如北京郊区怀柔小镇的篱苑书屋,现在被称为全球最美的19座图书馆之一。这座图书馆其实是因为当地的一项扶贫项目建成的,现在成了一个观赏之地,每到周六周日游人如织。旅游增加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观赏功能,也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的融合。

去年暑期我们对西江千户苗寨做了一个调研,发现它和十年前相比进步非常大,但现在也面临着很大问题,就是怎么避免商业化?这也是游客诟病很多的一点,如果我们深入到西江千户苗寨去看,它其实有很多公共服务设施,只是这些设施不为游客所知,或者知之甚少。我们提出一些建议,认为当地要提高旅游业质量,就要提质增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于旅游业,使公共服务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2. “体验师”是些什么人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成都推出了越来越多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产品。成都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招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师”,年龄在18-70岁之间,他们都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身份多元,有政协委员、高校教授、文化杂志主编、也有社会公益组织负责人、企业管理者、媒体评论员等。

培训现场,成都市文化馆各部门还分别对街头艺术表演、文化天府APP、夏季班课程培训等项目进行详细讲解,引领体验师对不同项目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体验师王先生颇有感触:“成都市文化馆创新推出“体验师”项目,寻求外部力量推动自身成长、主动为工作‘加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人感动,我很期待成都公共文化服务的未来发展。”

3. 文化福利的事例

浙江
在浙江象山,当地的渔业经济与工业经济相当发达,他们却在做“文化转型”,要将“渔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使更多的人们来这里观光渔村、渔港与渔岛风光,他们为渔村建立了渔文化艺术教育基地,特邀全国画家到这里绘画写生,然后在艺术村展览馆里免费向村民与游客展示,这些绘画均与海洋及渔民生活相关,一些人物形象就是写生于村里的渔民,这很自然地使当地民众意识到艺术的真正魅力与价值,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这里的祭海活动也是由民众自发进行,政府只是提供一些协助,民众通过民间祭祀这样的风俗文化活动,体验了自己的节庆喜悦,成为吸引游客的观光项目。
深圳
公益性和多样性,是深圳公共文化服务的显著特点。
24小时自助图书馆是深圳用高新技术自主研发的,截止09年9月17日,已有40台完成布点并投入使用。而至2011年,深圳将完成300台布点,让更多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借到图书。
在深圳图书馆,读者不用带证件,不用带钱包,因为一般服务全部是免费的,而且不设任何门槛。至2008年,深圳已经形成一个包括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图书馆在内的庞大图书馆网络,拥有600多个各类图书馆,初步实现了每1.5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指标。
除了图书馆,深圳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政府规划建设了32个市级文化设施。全市共有群艺馆和文化馆(站)62个,各级各类文化广场197个,各类博物馆19个。
每逢周末,深圳市民都可以到附近的广场聆听“周末广场音乐会”,或者到本区的文化馆观看“周末剧场”。

4. 谈谈你对文化消费的看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领域,文化消费在人们生活消费中的比重逐步增加,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培育和扩大文化消费更是成为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和发力的方向。

一是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对象,文化消费则是指微观层面的文化服务,既包括文化内容消费,又包括文化设施消费,同时又融合于教育、科技、体育等公共领域服务类消费。

此类靠政府主导,以满足服务对象基本文化消费需求,属于文化事业保障行为,参与消费的对象属无偿消费行为。

二是作为文化市场消费主体或对象,文化消费则是指宏观层面的有偿文化服务,指的是人们购买各类以内容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其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

主要包括电影消费、舞台演出消费、音乐消费、报刊消费等诸多方面。这些文化消费行为主要体现为货币支出上,以购买形式进行消费的行为。

三是作为产业或产品供给渠道,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第一资源,是整个文化产业流程的关键因素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都是需要以目标消费为出发点。文化产业的流变速度很快,如果没有做到重点关注整个产业发展的话,是很难做好文化产业的。

同时,文化消费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另一方面取决于文化产品的供给。事实上,文化消费需求正形成一种“倒逼”,促使文化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加快发展,推动艺术创作与生产的发展繁荣。

文化消费的外延

目前,虽然国内文化外延消费品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内文化市场的繁荣及消费者的成熟,文化外延消费品需求将成为消费主流。

文化消费外延通俗地讲就是,通过自主创新、创意设计和内容再开发,加快推动某一个产品或品牌的消费拓展,或者是“衍生品市场”,从而实现“双赢”或者“多赢”。

5. 北京朝阳如何打造文化强区,这些方法值得

北京朝阳如何打造文化强区,这些方法值得借鉴

打造“四网一体”的多维度公共阅读服务保障体系、布局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覆盖全区43个街乡的流动美术馆……记者从朝阳区政府了解到,该区正在全力推进文化中心建设,打造“文化强区”。

网上预约借书家门口自助取书

记者在朝阳图书馆小庄馆内看到,一位读者正在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他在触摸屏操作选好几本书后,系统提示可以将图书配送至他居住小区旁边的自助图书馆。他对记者说:“这个功能特别方便,回家前才从自助图书馆拿到我借的书,不用带着几本书到处跑,去办其他的事情也方便。”

朝阳区图书馆馆长李凯告诉记者,这位读者使用的就是图书馆新开发的预约借书服务。通过预约借书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并选择离自己最近的自助图书馆或部分基层图书室作为取书点,朝阳区图书馆将在48小时内进行免费配送服务。对于那些不方便来图书馆的读者,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实现朝阳图书馆的办证、预约、交纳押金及滞纳金等基本服务,在微信上自助预约指定图书,就近配送取书,读者还能通过自助图书馆还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朝阳区传统图书馆服务网络囊括了公共图书馆(室)430余家,年均接待读者450余万人次,借阅图书240余万册次。

为了让读书成为更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朝阳区还打破行政区划、体制机制等限制,保障百姓免费享受基本借阅服务及参加公益性阅读活动、文献可实现通借通还的基本要求,结合政府资源与社会力量运营能力的优势,建成了梦工坊馆、宸冰书坊馆、798尤伦斯馆、良阅书房馆、东亿产业园馆、三里屯馆、东区儿童医院馆、读聚时光馆8家社会化管理的城市书屋,解决了北京CBD和各艺术园区内公共阅读资源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延伸了公共阅读服务的时间、空间,扩大公共阅读服务的覆盖人群。

社区流动美术馆实现街乡全覆盖

高春利表示,除了公共阅读服务保障体系,朝阳区还建立了“区级-地区级-街乡级-社区级”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地区文化中心是介于区级和街乡级中间,是朝阳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大亮点”,高春利告诉记者,最早建设的垡头文化中心辐射周边南磨房、十八里店、王四营、豆各庄、黑庄户、垡头等街乡,打造了五乡一街文化联盟。

而刚刚开业仅半年的香河园地区文化中心则可辐射周边香河园、三里屯、左家庄、和平街、安贞、太阳宫等“五街一乡”,为40万居民提供文化活动空间。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未来地区级文化中心将围绕“品牌”建设,打造品牌活动或项目。十三五期间,朝阳区将再建三个地区级文化中心。其中,常营地区将建设全智能文化中心,设数字文化体验等设施。奥运村和东坝的地区文化中心也已选址完成。

另外,在通过图书馆、文化馆等提供精准文化服务的同时,朝阳区还通过线下社区美术馆、线上数字美术馆、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整合朝阳区公共文化资源,把优秀的中国文化艺术送到社区家门口,有序推进社区流动美术馆建设,50家社区流动美术馆已全部建设完成,实现全区43个街乡全覆盖。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左颖 文 甘南 图

6. 新都民俗文化体验馆

新都区文化馆是政府设置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进行社会审美的主导性群众文化业务职能部门,是全区群众文化艺术的活动中心、辅导中心、组织中心、研究中心、培训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1年在全国第三次评估定级中,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二级文化馆。
五年来,新都区文化馆本着抓业务、创精品;抓活动、树形象;抓管理、出活力;抓项目、求发展的工作方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组织策划和参与了国家、省、市、大型文化活动100余场。创作和辅导的文艺作品在国家、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得金奖12件、银奖10件、铜奖及优秀节目奖若干。组织业务干部深入全区各镇(街道办)社区、企业、学校、驻区部队等地方开展业务辅导1800余次;培训业务骨干10万余人次;组织、策划、导演新都区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
2012年打造的常态亲民文化工程“快乐周末·百姓舞台”,以及随后相继推出的“快乐周末·群文艺术团”、“快乐周末·少儿艺术团”、“快乐周末·芙蓉剧社”、“快乐周末·文化直通车”、“快乐周末·艺术培训基层行”等10大“快乐周末”系列工程,让香城新都掀起了新的“文化之风”,市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
2011年,新都区文化馆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群众文化广场、多功能厅、音乐教室、展览厅、活动展览室、非遗展览广场、排练室等10个业务活动房,每周开放时间在80小时以上。2013年,新都区文化馆又先后向市民免费开办了“成都市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新都分校”、“新都区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新都区市民艺术学校镇(街道)基层辅导站”。培训内容有:民族舞蹈、拉丁舞、交谊舞、广场舞、书法、美术、声乐合唱、腰鼓、电子琴等12个业务门类,共37个班,每年培训学员5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新都区文化馆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在区文体广新局的领导下,在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让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新都区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主体区和“文化名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7. 文化“体验师”干些什么事

体验师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这是很辛苦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我们说出各项服务的好与不好,还要要求我们说出为什么。

体验师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不仅要求说出各项服务的好与不好,还要求说出为什么、如何改进。体验师提交的体验报告,既有理性的、严厉的分析,也有感性的、带着温度的生动感受。

为激发体验师的积极性,成都市文化馆按照《文化志愿者保护办法》推出了相关奖励机制:所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体验师都将拥有优先参与权,包括免费参与艺术培训课程、市级大型演出等,相关文博单位门票也会减免。

希望大家提交的体验报告,既是理性的,有严厉的分析,也是感性的,是有温度的生动感受。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我们成都市文化馆的活动。

(7)公共文化服务体验扩展阅读:

“体验师”按规定享有文化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经过培训后,参与体验成都市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走近艺术”全民艺术普及讲座、成都街头艺人表演、成都文化四季风、文化E管家、中国文化馆年会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师属于成都市‘专家型’文化志愿者,在参与体验活动之前,他们会对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情况,体验项目进行一定了解。结束之后,通过提交《项目体验报告》代表群众直接发声,确保政府主导实施的服务项目更符合老百姓的胃口!”成都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

8. 如何构建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由“盼”文化向“办”文化的转变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广大农民经济上富起来了,不愁吃不愁穿,求知、求乐、求美成了农民的普遍愿望和期盼,不仅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当代农民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要俏”,需要通过文化美化生活,追求时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美好;“要笑”,需要享受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和文化服务,笑逐颜开,快乐开心;“要跳”,需要唱歌跳舞,参与文娱和体育活动,愉悦身心;“要闹”,需要热热闹闹,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及服务,痛快地抒发感情;“要造”,希望得到公益性文化的学习和培训,造就新的素质,提高致富的能力和本领。这就要求政府与群众上下结合联手办文化,将期盼和需求变成现实。办文化,农民要唱主角,充分激发农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热情。政府主导,农民主办,是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的基本方向。政府应主导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资源配置、设施建设、服务内容,以及人才、技术和政策保障等各方面的工作,承担第一位的责任。要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利用农闲、节日、集会,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各种文化活动。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自办农民书社、文化专业户、文化大院、电影放映队、农村业余剧团等,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如果只“盼”不“办”,有要求,没行动,繁荣农村文化就会落空。

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过去主要是采取“送”文化的形式,如送戏下乡、送科技下乡、送电影下乡等为农民服务。这种送的形式不仅要保持并加大力度和覆盖面,同时要更注重“种”文化的形式。即在农村“种”下公共文化服务的种子,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送”是引导,“种”是根本;“送”是暂时,“种”是长远;“送”是雪中送炭,“种”是锦上添花。如果只有政府“送”文化,没有农民“种”文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缺乏持久生命活力的。“种”文化首先要培育农村文化人才。由农村自办文化必须有人来办,有较专业、农民欢迎的文化人才。要重视和培养各类文化人才,如农民演艺人员、画家、歌唱家、文艺创作人员、民间艺人等。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村文化主体,支持农民兴办各类文化团体,鼓励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扶持乡土文化能人,为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夯实基础。而且,还必须建立农民自办文化的长效机制,如建立组织机构、设立相关制度、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经费支持,提供必备的保障措施和条件,使农村文化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由“借”文化到“掘”文化的转变
农村文化活动不能只简单借用或复制城市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而应当深入开掘本地的文化资源和项目,保持农村文化的本色和特质。现在我国许多农村的文化建设大体上都模仿城市文化的套路,把城市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简单搬到农村来。城市流行什么,农村也追逐什么;城市热衷什么,农村也力推什么;城市忘记什么,农村也缺失什么,造成城市、农村文化建设“一窝蜂”“一斩齐”的现象。比如,简单把都市白领喜欢的电影搬到农村,把城市的娱乐文化、休闲文化、对歌星的追逐、搞笑等也搬到农村;把明星演唱、歌舞节会等也移植到农村。这固然有缩小城乡差距的一面,但总体上,由于缺少乡音、乡风、乡韵,农民对此并不真正认同和感兴趣。这些脱离农民实际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多因深受城市文化的“浓妆艳抹”而很难在农村流传。要改变这种状况,一定要由“借”文化转到“掘”文化上来。事实上,各地农村都有丰厚、数不清的文化资源、项目、名品等可供开发、挖掘和利用。开发本地的文化资源,如剧目、歌舞、年画、习俗、工艺等,形成特色文化产品,可以大放异彩;开发挖掘文化项目,如乡土文化体验、民族文化寻根、文化休闲旅游等,不仅农民需要,也会广泛吸引具有乡愁情结的城里人;开掘本地的文化精神和优良传统,如晋商的诚实守信、辛劳勤奋,浙商的经世致用、义利并生,徽商的励精图强、不畏艰苦,粤商的自由开放、务实创新,以及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等,可形成本地独特的文化软实力。

阅读全文

与公共文化服务体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