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深圳市南山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强队伍
50、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依法报告工作,坚持向区政协报告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327件,实现答复率、满意率两个百分之百。
51、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运行,政令督查监管子系统投入试用。
52、实施“千件实事量化工程”,35个政府部门“一把手”累计走访社区1700余次,为群众解决1260个实际问题。
53、认真办好行政服务大厅,接待群众7万多人次,办理各类事项3万余件。
54、强化激励机制,全年发出49道嘉奖令。
55、严格督查督办。实行行政效能监察约谈制度。开展“一十百千万”清廉行动⑦,探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3宗13人。
56、民族宗教、侨务台务、双拥共建、商会、统计、区志档案、物业管理和政府采购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我们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经过艰苦努力,基本完成了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难以忘记,在危机来袭的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给予我们重要指导和坚定信心。我们难以忘记,在大规模的地铁建设和道路改造过程中,居民群众克服诸多不便,给予我们充分理解和支持。我们难以忘记,在全年工作推进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给予我们宝贵的智力支持,充分发挥了法律监督和政治协商的积极作用。我们难以忘记,在繁重的任务面前,全体公务人员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付出了超乎寻常的艰苦努力。在此,我代表南山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单位、广大企业以及关心南山发展的各界人士和外国友人,向驻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已经履职四年,今年是任期的最后一年。无比光荣的责任和使命,要求我们提神、提质、提升品位,提效、提速、提升能力。对照这一标准,我们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品质至上,尚需固化。精品意识和作品意识虽有增强,但并未在全部领域形成常态,工作标准还达不到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二是以民为本,尚需强化。我们秉持人民政府为人民的理念,大幅增加投入,办好民生实事,但民生福利在总量和质量上的差距仍然不小,还需加速加力。三是结构调整,尚需深化。当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产业振兴的布局阶段,必须深度把握世界产业格局的变化,深度落实产业结构调整策略,为未来奠基铺路。四是深港创新,尚待破题。对于如何搭建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深港创新共建平台,以进一步突出“先锋城区”地位,尚未有确定而详细的实施方案。五是城市管理,尚待精细。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人口的加速聚集,粗放式管理手段已经滞后于形势所需,亟待精益求精,革除旧弊。六是作风不实,尚需改进。进取意识还不强,创新意识还不足,还不善于创造性地抓落实。七是法治政府,尚待努力。需要依法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依法行政的制度建设。八是反腐倡廉,尚待加强。虽然反腐警钟长鸣,但制度仍有缺失,违法违纪违规现象仍有发生,必须高度警惕,常抓不懈。
对于以上不足,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政权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回避、不敷衍,认真采取措施,切实予以改进和提高。
各位代表!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也是南山建区20周年。
我们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快建设“深港创新圈”先锋城区,在构筑深港创新平台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我们必须下定决心调结构,自主创新促转型,瞄准未来,抢占高端,为下一轮的全面振兴谋篇布局。我们必须团结一心稳增长,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考验中努力实现“好字优先,快在其中”。我们必须提质增效优环境,完成大运倒数之年的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进一步推动城区现代化、国际化。我们必须义无反顾惠民生,用更实际的举措施惠于民,让发展成果普惠广大居民群众。我们必须凝神聚力促和谐,不断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手段,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矛盾纠纷,扎实推进和谐南山建设向纵深发展。
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确定为,本地生产总值增长11.5%,具体工作按照12.5%来安排。做好今年工作,就是要按照区委的决策部署抓落实。具体安排是:
(一)抢占高新技术产业链高端
1、制定政策,吸引国家级、国际化创新机构和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究中心落户南山,加快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储备池,为抢占高端奠定基础、搭建平台。
2、出台促进核心技术研发的专项扶持办法,使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向高端聚集,使扶持资金最大限度地向高端靠拢。只要是掌握核心技术、能够抢占高端产业份额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不吝财力予以支持。
3、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服务力度,扶持引领性产业做大做强,促使一批领军企业更多更快地诞生于南山。
(二)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
4、出台扶持政策,支持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发展先进储能、绿色包装材料等核心技术,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5、支持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龙头企业发展高端技术,充分发挥南山作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集聚中心的引领作用,逐步形成独特的南山品牌。
6、借助腾讯、网域等领军企业的现有优势,扶持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占领技术高端,增强互联网和IT产业的集群效应,使南山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增值服务和IT应用技术的聚集地。
7、扶持先进装备制造业、智能电网和LED产业的龙头企业掌握核心源头技术,引领战略发展方向,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南山科技创新的先锋优势。
(三)抢占创新型服务业高端
8、依托深港合作,着力发展知识服务业。完善现有10个产业联盟的运营机制,鼓励产业联盟内部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联合研发,重点引进一批金融信息、商务咨询等专业服务业。
9、着力发展以科技为内核、以创意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加快华侨城创意产业园二期、南海意库二期、深圳设计产业园、深圳互联网产业基地等园区建设,加快雅昌艺术中心、华南数字音乐基地、环球数码文化创意研发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策划新媒体产业园、美年文化创意广场等项目建设。
10、依托后海金融总部商务区和深圳市金融服务技术创新基地,积极发展金融、创投、担保等投融资服务业和以软件开发、增值服务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建立深圳乃至全国的第三方金融中心,逐步形成全国风投、创投企业聚集地。
(四)抢占都市型服务业高端
11、做好欢乐海岸、太子邮轮母港、海上世界国际金融休闲街区、滨海长廊等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推动项目尽快建成运营,打造都市型服务业聚集区。
12、落实“深圳湾商圈”整体推广计划,打造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办好“第十二届深圳南山荔枝文化旅游节”,配合做好深圳国际旅游文化节活动。
(五)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13、加快推进南方科技大学拆迁、大冲村旧改、江西吉安深圳产业园三大项目,推进南方科技大学安置区建设,做好大冲村集体物业、村民私宅物业的移交拆除工作。
14、今年要完成“大沙河创新走廊”、沙河五村整体规划。加快启动长源村旧改,加快一甲村、大新村等重点片区的改造步伐。
15、全力支持蛇口工业区的整体改造和产业升级。积极争取为华侨城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16、推动茶光、马家龙、永新、信诺、侨城北等旧工业区改造试点项目建设,将南油第一工业区打造成时尚、现代的服装创意产业园。
(六)打造企业家满意的服务南山
17、筹集安排各类发展扶持资金4.3亿元,安排基本建设支出9.5亿元,落实银行融资6亿元。
18、加强对自主创新、企业上市、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和重点展会活动的资金扶持。
19、强化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推动中海油南方基地、百丽总部、航天国际中心、天虹总部项目开工建设,跟进落实喜之郎、海王星辰、中建钢构、中石油昆仑天然气公司等项目落户后海金融商务区。
20、深化政企合作拓展市场的“南山模式”,鼓励企业参展高交会、文博会以及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国际音乐节、动漫节等大型内贸拓展和境外重点展览活动。
(七)打造居民满意的平安南山
21、严厉打击“两抢两盗”等让市民群众缺乏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涉黑涉恶、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平安南山10”和“百日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22、加快推进电子防控系统建设,优化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管理模式。
23、发挥专业执法和群防群治两支队伍的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专业、规范、联动、长效的工作机制,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密度和广度。
(八)打造居民满意的宜居南山
24、强力实施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强力保障各类工程的进度和品质,最大限度争取市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尽最大努力减少因施工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
25、完成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总任务量的50%以上,为2011年全面完成任务奠定基础。
26、完成南新路等11条道路街道家具的清洗刷新。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依规引导商家设置规范店招。
27、完成南山大道北段、常兴路、桂庙路等33条道路及建筑节点的整治工程。完成51个区属物业排水管网改造工作。
28、继续开展“全民植树月”活动,推进生态风景林改造工程。建设科技公园、小南山公园、兴海公园和松坪山公园,满足市民群众的休闲需求。
29、对桃园路、南光路、东滨路西段、深南大道南山段、同乐路南光高速高架桥段进行绿化改造升级。对深南大道沙河西路立交转盘、深南南海立交转盘实施生态绿化改造,推广屋顶绿化、墙体垂直绿化。
30、实施后海深圳湾片区灯光景观工程,完成南海大道、后海大道、东滨路、南山大道、前海路等“星光大道”建设。
(九)办南山居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31、建立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强力推动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科研,大力调动教师的教学探索积极性,关心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强化对深圳大学城的政府服务,尽最大努力支持大学城做优做强。
32、加强与国际学校联盟和国际儿童阅读联盟的合作,引进优质外教资源,筹备召开国际卓越校长论坛。
33、探索教育发展新模式。积极制定政策,推进高层次私立教育加快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学位。
(十)办南山居民满意的卫生事业
3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激活公办医疗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医技、医德水平,大力调动医务人员实践探索的积极性,关心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
35、深化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的合作,全面提升中心医院的医疗技术和卫生管理水平。
36、完善骨干医师定期到社康坐诊制度,强化社康医务人员配备和药品配备的科学性、合理性,不断提高社康中心医疗服务水平。
37、密切监测和防控重大传染病、食物中毒和职业危害群体性事件。
(十一)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
38、加大财政投入,继续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实施公共就业服务和“一对一”就业援助。坚持“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促进450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39、组织开展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外来劳务工技能培训,切实解决企业“招聘难”和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
(十二)加强住房保障
40、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的新机制,完善周转房、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人才公寓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确保丽雅苑安居房交付使用。
(十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1、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42、依托“星光老年之家”,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开展阳光助医、金秋助学、劳务工关爱基金、雏鹰展翅计划等慈善项目。建立“大病儿童救助专项基金”。
43、规划建设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打造残疾人培训、就业、职业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
44、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开展计生优质服务。
(十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
45、加快南山文体中心、南山艺术博览馆等项目建设,实施南头古城南门广场、天后博物馆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图书馆分馆建设,筹建蛇口街道分馆和设计图书馆。
46、落实《南山区文化艺术活动资助实施细则》,鼓励社会非营利文化艺术活动,扶持优秀民间文化项目和群众文艺社团,支持老年人文化活动,促进文化艺术全面繁荣。
47、制订非国有博物馆、民间办馆的扶持和管理办法,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民间博物馆。
(十五)落实大运城市行动计划
48、加快南山大运场馆的基本建设,新建一批社区体育设施,组建和培训大运会南山赛区管理、保障团队。
49、办好F1世界摩托艇深圳大奖赛和深圳国际自行车嘉年华两项国际品牌赛事。
50、举办200场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比赛。
(十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51、建立城市管理监督队伍,实施全天候、全方位巡查。完善街道综合执法考评体系,提升街道综合执法水平。
52、继续开展“城管论坛”、“走进城管”等活动,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模式。
53、组建区规划土地监察大队和街道监察中队,实现查违工作由综合执法向专业执法转变。在坚决遏制新的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的同时,全面加快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工作。
54、今年要确保南海大道、后海大道等7条城市主干道保洁机扫率达到80%以上,落实环卫工作全覆盖管理。
55、继续开展排水管网清源行动和排水达标小区创建工作,推进前后海片区永久性排水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水体系。
(十七)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
56、以建设低碳型城区为切入点,倡导绿色旅游、绿色消费和清洁生产理念,启动商业文化中心区绿色、低碳示范工作,深入推进国家级生态区和全民环境教育示范区建设。
57、依托辖区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争取市政府政策、土地和资金支持,建立珠三角地区第一个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环保技术研究院。
(十八)巩固提升和谐社区建设成果
58、深入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打造“和谐企业工作室”、“爱心驿站”等品牌亮点,力争90%社区成为省、市“六好”社区。
59、启动新一轮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努力打造邻里和睦、文明向上、欢乐祥和的幸福社区、文明社区。
(十九)加强信访维稳工作
60、全面整合推广“桃源模式”、“一格三员”、“331”分类分级等管理模式,着力构建反应快速、控制有力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体系,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
61、继续实行重大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度,着力解决一批信访疑难积案、重大劳资纠纷案件以及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的重大维稳案件和缠访、闹访案件。
62、建好、用好信访大厅和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大力推进电话信访和网上信访,形成区街联动、统一受理、调处矛盾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
(二十)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63、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推广安全生产“一格三员”监管模式,分时期、分类别对重点监管企业进行专项督察。
64、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深入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二十一)举办庆祝特区建立30周年系列活动
65、完成纪念雕塑工程,评选南山区改革开放30周年最具影响力人物。
66、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安排千场电影送青工、千场演出进社区,营造隆重、热烈的喜庆氛围。
各位代表!
以上所列,是贯彻落实区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我们的一切努力,最终都是为了助力南山现代化,助推南山国际化,这是我们谋全局、创未来的旗帜和标杆。为此,必须“强化三个保障、营造三种环境”:
一是强化人才保障,营造充满活力、生生不息的人才环境。这是推动南山国际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我们将着力解决人才住房问题,满足人才的住房需求。着力解决企业创业经费不足问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着力运用好政府奖、发明奖和创新成就奖,提升人才社会地位,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氛围,再造“孔雀东南飞”的聚才效应。
二是强化法治保障,营造公平正义、严格有序的法治环境。这是推动南山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我们将致力于建设法治政府,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维护司法公正。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室,成立公益律师事务所,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机制。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弘扬法治精神,建立起公平、公正、严谨、规范的社会秩序。
三是强化人文保障,营造和谐包容、诚信友爱的文明环境。这是推动南山国际化、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我们将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扎实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践行文明行为,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质和公共文明程度,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打造市民满意的文明南山。
各位代表!
我们深知,为了使政府服务与时俱进,并能有效回应市民需要,我要求各部门首长在来年审视现行服务承诺的执行情况和优化处理投诉的机制。在繁荣中求进步,在挑战中谋发展,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今年的政府自身建设,我们将着力强化迎难而上、克难求进的精神状态,着力建设人人有责、制度强责、严格问责的责任体系,着力追求干实事、求实效的务实作风,不辱使命,认真履责。
我们将切实依法行政。认真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入实施“阳光工程”,推进公共财政管理、行政决策、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等重点领域的法治化建设。
我们将大兴学习之风。坚持政府专题学习制度,重点围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公共服务型政府等内容,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注重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我们将强化优质服务。重点围绕纳税百强、工业百强、民营领军企业,细化服务措施,提升服务质量。继续实施“千件实事量化工程”,为群众解难题、办好事。
我们将深化自身改革。充分利用区级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我们将厉行勤俭节约。本年度公用支出比2009年压缩5%。从严控制一般性经费开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们还将坚定不移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全面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的廉政工作。发挥行政电子监察系统作用,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统一会计核算管理。加强廉政教育,接受廉政监督,树立乐于奉献、干净干事的团队风气。
各位代表!
春光融融,惠风和畅。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信心满怀,激情澎湃。20年峥嵘岁月的磨砺,一次次危机困境的洗礼,更加坚定了我们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科学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信心。我们坚信,昨天的南山,经受了风浪的涤荡;今日的南山,亦能创造发展的奇迹。让我们在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任期内,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坚定地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总体部署上来,把行动统一到新形势下南山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上来,凝神聚力,扎实工作,以2010年的特别作为,谱写南山新一轮繁荣发展的最新篇章!
⑵ 为什么很多城市都放开落户限制
现在的政策就是:中小城市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通知指出,继续落实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人口在城市举家落户,鼓励对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及技术工人实行零门槛落户。
⑶ 广西: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
(2019年11月13日)
实施强首府战略,是服务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建设壮美广西的重要举措,是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的关键举措。为确保强首府战略取得实效,全面增强南宁市综合竞争实力,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抓住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重大机遇,突出城市建设的“形、实、魂”,聚焦强经济、强产业,着力聚要素、拓空间、优环境、增活力,凝聚全区上下合力,共同推动首府南宁快马加鞭、提速发展,提高首位度,引领带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二)战略定位
——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持续畅通“南宁渠道”,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引领构建中国面向东盟的高水平开放合作新格局。
——“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作用,提升交通、信息、资金、物流、人文互联互通水平,打造西部地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重要枢纽。
——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强化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主动对接大湾区先进生产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领带动北部湾城市群与大湾区融合发展。
——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治理水平,打造成为壮乡魅力彰显、多元文化共生、亚热带风貌突出的生态宜居城市典范。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南宁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比2018年翻一番。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支撑作用凸显,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基本建成;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明显提升。
到2035年,南宁市引领带动作用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力争达到30%。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全面建成,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法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引领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用大幅增强。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四)做强现代先进制造业。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持续强化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企业培育工作,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区域性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壮大重点产业集群。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抢抓电子信息产业全球布局调整新机遇,大力引进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着力构建网络通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等产业链,建成承接东部、衔接东盟的重要电子信息产业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和供应基地。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引进乘用车、商用车等整车和配套项目,建成整车及零部件协同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扶持南宁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建设服务国内、面向东盟的城轨、高铁车辆制造基地。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中药、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产业,区市合作共建广西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提升生物制药、化学药新制剂研发制造能力。
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大力发展航空交通铝材,把南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端铝产业基地。推动食品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建材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化工产业向高档化、精细化发展。
做强做优工业园区。南宁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激发对外经济活力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分别把南宁高新区、南宁经开区和广西-东盟经开区打造成为主导产业鲜明、创新体系完备的千亿产业园。以南宁·中关村科技园为基础,创建自主创新示范区。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支持南宁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建设现代工业园。坚持产城融合,加大对南宁各县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园区人口集聚;促进县区工业园区提质升级,鼓励县区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一区一主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邕宁蒲庙-青秀伶俐-横县六景-宾阳黎塘先进制造业产业带。
“内育外引”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国内外企业落户南宁,广西投资集团、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广西玉柴集团、广西汽车集团、广西林业集团、广西农村投资集团等自治区国有企业要集中资源在南宁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产值超百亿的工业企业。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尖”发展,扶持一批有创新优势的高成长性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加快形成百亿企业引领、亿元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新格局。
(五)做强现代服务业。坚持强优势、树品牌,加快构建具有首府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大力推动金融开放。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创建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持续推进区域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区域性货币交易清算中心和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财富管理服务基地、金融信息服务基地和金融交流培训基地,建设完善中国-东盟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黄金产业交易市场、区域股权投资市场、区域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培育服务市场,加快形成金融要素洼地和金融开放创新高地。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大力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建设一批集物流集散、配套加工、信息服务、商贸展示、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市场、物流配送中心,推动建设陆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打造面向东盟和服务我国西南、中南的地区物流总部。依托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推进南宁与北海、钦州、防城港等沿海城市的港口协同联动发展,打造南宁港联动铁路线接入北部湾港的江铁海联运示范路线,加快形成以海铁联运为主干的多式联运体系。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联运”新模式。
大力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强化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展会品牌效应,提升发展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引进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国内外大型知名会展集团和国际大型会展品牌,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深化会展业跨界融合,建设会展企业总部基地,形成面向东盟的大型国际展会集聚区。
大力发展大健康和文旅产业。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推进医养结合、体医融合,加快规划建设南宁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等一批健康特色小镇、示范基地、产业集聚区,推动形成环大明山健康产业带,打造区域性国际健康养老胜地。大力发展健身休闲、山地户外、民族体育等运动产业,在邕举办各类重大体育赛事。实施旅游大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大明山景区、昆仑关景区、百里秀美邕江、园博园等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环首府生态旅游圈,加快南宁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中国-东盟旅游开放合作新高地。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一批文化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推进特色文化与影视、旅游、会展等融合发展。积极拓展以东盟为主要方向的国际文化市场,着力打造壮乡文化、东盟文化产品交易集散地。
(六)培育发展新经济。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路径,聚焦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形态,把南宁打造成为区域性新经济发展策源地。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抢占数字技术转化为应用的前沿阵地。推动在南宁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优化升级南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服务东盟的离岸数据中心。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智慧城市等重点项目和支撑平台优先在南宁布局、向南宁集聚,加快5G网络商用和产业发展,打造区域性数字经济高地。推进先进数字技术与各领域各行业深度融合,重点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重大成套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家居等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南宁智能制造城。
加快培育平台经济。着力构建平台产业生态,鼓励一批商品市场搭建开放平台与中小商户共享,推动传统交易场景的数字化重构,实现上下游企业和周边服务企业的智能互联。推动生产资料市场与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发展“市场+平台+服务”模式,培育形成一批开放、高效、绿色的供应链平台。扶持一批资源集聚度高、产业融合成效好的本地平台经济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平台企业和结算中心。推动完善信用记录、发布、披露、风险预警等制度,构建以市场信用评价为核心的平台经济共治体系。
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重点推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等研发及装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可替代能源产业,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大力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在城市建设中加大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应用,加快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积极发展高效节能家电、绿色家居、绿色餐饮等绿色消费产业。
(七)做优特色农业。聚焦产业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创建香蕉、晚熟柑橘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打造生猪、水果等百亿产业集群。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提档升级,创建和提升国家级、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田园综合体。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计划,培育壮大南宁香蕉、南宁火龙果、横县茉莉花、古辣香米等区域公用品牌,推进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打造高品质“菜篮子”基地。大力打造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基地。推进蔗糖、水果、茶叶、木材等农(林)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现代都市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市。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交易中心及农批农贸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地头冷库,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
三、加快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
(八)深化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进一步畅通“南宁渠道”,高水平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争取更多国家和地区在南宁设立领事机构或商务办事机构,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区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延伸。推动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支持南宁设立国家铁路货运口岸。加快建成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加快建设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打造区域性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把南宁打造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东盟市场和东盟企业进入中国大陆的产业投资聚集地、贸易往来结算地、科技创新支撑地、生活服务保障地。
(九)加快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围绕打造制度创新高地、营商环境高地、开放型经济高地、人才聚集高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出台相应支持政策,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智慧物流、数字经济、文化传媒以及新兴制造等产业,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自由贸易园区。
(十)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围绕主通道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建设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推进铁路玉洞货运场站及联络线建设。开通南宁连接中南半岛国家的跨境公路直通车,加快推进南宁国际铁路港建设,促进南向运输跨境货物在南宁集散,把南宁南站建成西南地区货物出海重要铁路货运编组站。
(十一)推动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推进要素集聚,强化国际合作、金融开放、信息交流、商贸物流、创业创新等核心功能,培育一批有特色优势的产业聚集区,提升南宁核心城市综合功能和集聚辐射带动北部湾城市群的能力。推动与“北钦防一体化”深度联动发展,促进北海、钦州、防城港融入南宁都市圈,共同建设“南宁-北钦防”城镇发展轴,形成引领全区发展的龙头。建立完善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南宁对接融入大湾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共建产业孵化器、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科技金融等服务平台,推行“飞地经济”共建共管等模式,加快建设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的示范区。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合作,完善互派干部双向挂职长效机制。
(十二)加快五象新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平台作用,把五象新区打造成为广西改革开放创新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示范区。从自治区层面统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解决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新兴产业园、现代工业园发展空间不足问题。鼓励五象新区在与东盟进行现代金融、智慧物流、数字经济、新兴制造产业、贸易自由、人文交流等对接发展中率先探索,高水平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对五象新区范围内自治区税收分享部分全额返还南宁市,由南宁市统筹安排支持五象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深化五象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数字经济、智慧物流等领域的创新合作与融合发展,建设粤港澳合作区。建立简约高效的管理机制,探索推行政府雇员制,建立“优绩优酬”绩效工资体系并与中央有关政策做好衔接,推动形成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的人事制度。
四、加快发展要素集聚
(十三)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坚持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对南宁创新机构、研发平台、创业载体、成果转化平台等创新平台体系的建设力度。大力引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动南宁在发达地区设立“飞地孵化器”。深化区域协同创新,大力推进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等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科技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动实施重大产业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南宁市重点引进和培育的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等的研发费用奖励补助力度。
(十四)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加快南宁教育园区建设,推动一批高校入驻园区。在高级职称评审、中高级岗位设置等方面给予南宁更大自主权。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和龙头企业。在南宁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予以收费优惠、物流保税优惠等国际通行权益。顺应产业发展需要,自治区在南宁筹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校,优化驻邕高校、职业院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加快推进驻邕高校、职业院校国际化进程,鼓励支持驻邕高校、职业院校以面向东盟为重点,为全区企业“走出去”提供外向型人才。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南宁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等的支持力度。
(十五)强化金融税收支撑。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大对重大产业、新经济等的支持力度。在南宁设立地方银行、消费金融等各类法人金融机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企业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比重,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做大做强南宁上市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产业、科创等各类基金。允许南宁市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的优惠。
(十六)强化国土空间资源支撑。在自治区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对南宁发展所需的空间拓展予以支持,充分保障南宁市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占全区四分之一以上。在市域范围内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重点发展南宁大都市区,推进宾阳、横县新型产业经济区和隆安、马山、上林生态经济区差异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支持南宁市科学合理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南宁市范围内的自治区本级土地由南宁市统一规划、统一收储。优先保障南宁市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单列下达五象新区、南宁教育园区建设用地指标,新增单列下达南宁空港经济区建设用地指标。南宁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市级统筹推进的重大产业和公益性项目,纳入自治区专项指标核销范围。南宁市要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处置闲置土地,创新开展城市改造更新工作,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五、加快区域性国际大都市建设
(十七)打造南宁大都市区。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向南向海拓展南宁发展空间,合理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建设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特大城市,优化调整行政区划,科学配置南宁大都市区空间资源,优化提升主城区,重点向南建设五象新区、向东拓展三塘和邕宁片区,加快推进武鸣城区、吴圩空港新城、六景产业新城以及特色近郊城镇组团建设,全面构建多中心、多组团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十八)加快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形成以南宁为枢纽的全方位高速铁路网,规划建设昆明-南宁-玉林-深圳等高速铁路,充分预留区域高铁廊道,重构“多主多辅”的国家客运综合枢纽布局。推动规划建设崇左(凭祥)-南宁-玉林-粤港澳大湾区、南宁-河池-重庆、南宁-百色-瑞丽货运铁路,打通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中南半岛货运通道和中缅货运通道,加速提升通达北部湾港口货运铁路出海通道能力。规划建设中心城区通往六景、大塘、武鸣、横县、宾阳、扶绥等方向和环大明山市郊铁路。加快落实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优先建设南宁出区出海出边的通道项目。着力建设区域性国际航空中心,加快机场跑道、新航站楼等建设,支持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争取第五航权。加快内河水运建设,规划建设平陆运河,实现南宁港与北部湾港的江海联运。加快建设南宁国际空港、南宁国际铁路港等综合交通枢纽,完善枢纽衔接设施和多式联运设施。
(十九)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健全绿色高效交通体系,提高城市核心地区的轨道网络密度,优化主干路网布局和城市微循环,加快建设“五横七纵”的快速路网,形成“开放式、网络化”的市内交通路网格局。创建国家公交都市,构建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统筹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能源结构优化、地下综合管廊、智能电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提高生态宜居水平。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确定全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治理总体格局。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提升“南宁蓝”品质。实施流域综合整治,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大力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等土壤环境风险。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提升“中国绿城”品质,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构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市绿地综合体系,率先开展“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及创建国际花园城市。积极开展城市修补,提高滨水空间连续性、可达性,营造高品质强活力的蓝绿网络,构建覆盖中心城的无障碍城市慢行绿道系统。大力推进南宁市资源循环基地建设,建设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建立生活垃圾处理生态补偿机制。加快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区域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十一)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夯实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南宁市开展跨境劳务合作,探索在外企较为集中的经济园区或产业集聚区设立涉外劳动纠纷调处机构或外国人服务站。完善学前和义务教育布局,加快学前教育普惠提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化发展,在全区率先普及十五年教育。围绕绿色、民族、东盟等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与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健康南宁,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医院和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制度,建立更加安全的社会保障网。强化社会治理,深入推进法治南宁、平安南宁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黑除恶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生产生活各领域,创建面向东盟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六、强化保障措施
(二十二)建立实施机制。成立强首府战略指挥部,统筹协调推进强首府战略各项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重大问题及时报告自治区党委、政府。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敢闯敢干的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二十三)强化政策保障。除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不能下放或委托的事项外,按照“能放则放、能给尽给”的原则,把自治区相关权限下放南宁市。推动南宁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招商引资方式创新、城市空间统筹利用、农业农村改革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勇当全区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二十四)强化责任担当。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切实担起相应责任。区直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按照职能分工,研究具体政策措施,全力做好各项指导支持工作。南宁市要发挥主体作用,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清单,实行挂图作战,举全市之力推动强首府战略全面实施。
⑷ 如何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当前,扶贫就是最重要的民生工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摆脱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性指标。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扶贫资源进行精准化配置,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化扶持,对贫困人口进行精细化管理。要通过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特殊救助等途径,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确保在2017年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最大的生活保障。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健全各类人群收入调整增长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确保物价基本稳定,让全市人民更加充分地享受到发展成果。
要让群众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社会关注度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要实施“健康济源”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构建覆盖城乡、防治并重、分工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改革发展就无从谈起。稳定才能发展,稳定才能保障民生。要深化平安济源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制;要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要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层综治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优化市场发展环境;要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利益诉求;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民生无小事,民生无易事。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切切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唯有如此才能赢得民心,集聚民智,齐心协力,早日实现建设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
⑸ 什么是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前,正值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期,在报名时,总会有考生反应国考职位表不知道怎么看、具体要求不理解、不知道自己符不符合条件,下面中公教育就针对国考职位表中常出现的限制条件来为大家一一进行讲解。
一、学历学位的相关要求
1.高等学历教育经历均需取得相应学历学位
有的职位也会写作“本科及以上学习阶段均要求各阶段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双证齐全”,本质上含义是一样的,就是你必须拥有符合你每段高等教育经历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如你是研究生学历,除了要有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外,还要提供本科的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2.职位要求专业为最高学历对应专业
就是只能用最高学历的专业去报考该岗位,如职位限制专业为“工商管理类”,考生本科专业是工商管理,研究生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高学历与对应专业不符合要求,那么就不可以报考。但如果考生拥有双学位或辅修专业,则可以向招考单位进一步咨询可否以第二学位或辅修专业报考。
二、专业的相关要求
1.须同时具有相应专业的学历、学位/最高学历、学位专业需满足专业要求
意思就是你最高学历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上的专业必须一致,并且符合该职位的专业要求。
2“专业”应为二级学科专业名称,不是学科门类
我国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本科教育中称为“专业类”)和二级学科(本科专业目录中为“专业”),限制“专业”应为二级学科专业名称的意思就是如果该职位的专业要求是限法学,那么只有法学专业的人可以报考,其他例如政治学、社会学、公安学等虽然属于法学学科门类下的专业,但是也不能报考。
⑹ 怎样办理小微企业补助
小微企业创业补贴的申领程序如下:
按照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可于正常经营一年后的次月起,按要求向《营业执照》登记注册地同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补贴申请。
申请时需要提供如下材料:
1、小微企业一次性创业补贴,需提供以下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公章:
(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证(副本)》;
(2)企业法人身份证;
(3)企业法人缴纳社会保险费明细账(单)(12个月);
(4)企业财务报表;
(5)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6)工资发放表(有招用人员的企业提供);
(7)《小微企业一次性创业补贴申请表。
2、小微企业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需提供以下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公章:
(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证(副本)》;
(2)企业财务报表;
(3)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4)招用人员名单及身份证、《就业创业证》或《毕业证书》、《劳动合同》;
(5)工资发放表;
(6)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明细账(单)(连续缴纳4个月以上);
(7)《小微企业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申请表、申请小微企业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花名册》。
⑺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文件推进
民政部 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
民发〔2014〕1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局)、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教育局、财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建设局、卫生局: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4年2月21日以国务院649号令颁布,自5月1日起施行。为做好《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办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对依靠自身能力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公民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保民生、托底线、救急难、促公平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关系到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和保障,关系到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实现和执政根基的稳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办法》的颁布施行,从法律上确立了社会救助的地位作用、基本原则、主体责任、制度安排、基本程序等,既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维护公民基本生存权益提供了法制保障,也为政府各部门依法救助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会救助提供了法规依据,明确了行为规范,是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新形势下社会救助事业迈上了法制化、体系化、规范化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办法》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办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将贯彻落实《办法》作为当前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困难群众生存权益和人格尊严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努力让困难群众不为饥寒所迫、不为灾害所急、不为大病所困、不为住房所难、不为失业所忧,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二、依法完善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措施
《办法》以社会救助体系为统领,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定,确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以及医疗救助(含疾病应急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框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办法》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办法》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
(一)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制度。要研究制定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的认定办法,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标准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办法,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制定健全完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的具体措施,城乡统筹实施;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工作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适时开展绩效评估,从制度机制上杜绝关系保、人情保和骗保等违规现象。
(二)完善受灾人员救助制度。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做好上下级预案响应标准的衔接,强化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编制实施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规划,明确物资储备布局和规模,建立适应本地救灾需要的物资储备机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统计报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建立健全灾情核查评估机制和统一发布机制。编制和落实各级自然灾害救助资金预算,研究制定出台灾害救助标准,切实有效做好灾害紧急救助、过渡性生活救助、冬春救助和倒损农房恢复重建等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得到及时、公平、合理的救助。
(三)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将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逐步提高救助水平,使之真正起到托底保障、救急解难的作用。建立健全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落实《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急危重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无力支付相关费用的患者提供应急医疗救治。加快建立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相衔接的医疗费用结算机制。加快疾病应急救助制度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
(四)完善教育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覆盖各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完善实施教育救助的具体措施和救助体系,优先将在各级各类学校就读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纳入现有的学生资助体系,并动态调整资助标准和覆盖范围,努力做到应助尽助。
(五)完善住房救助制度。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房地产市场状况以及财力可能,制定并及时调整住房困难标准和救助标准,形成科学规范、可持续的住房救助长效机制。完善实施住房救助的具体措施,规范救助程序,确保符合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解决。
(六)完善就业救助制度。要健全完善实施就业救助的具体政策措施,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摸清就业救助对象底数和就业需求,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精细化、个性化的就业服务,通过鼓励企业吸纳、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对就业救助对象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确保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七)建立临时救助制度。要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突出其“救急难”的制度特点,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及时给予救助。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临时救助对象认定办法,明确救助类型、范围和标准。要加强救助管理机构建设,及时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加强临时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形成制度合力,消除救助盲区。
(八)加强社会力量参与。各地要细化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向社会力量购买社会救助中的具体服务事项的办法。要全面了解、掌握本地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设立慈善项目的情况,搭建政府部门救助资源、社会组织救助项目与困难群众救助需求对接的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慈善救助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一案一策的特点,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等针对急难个案开展慈善救助。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专业优势和服务特长,针对不同救助对象开展生活帮扶、心理疏导、精神慰藉、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要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健全完善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各项财政支持政策,落实好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引导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和企业设立社会救助公益基金,多渠道、多形式参与社会救助。
三、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和制度衔接,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的整体效益。民政部门要发挥好牵头协调的作用,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共同促进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救助资源的统筹使用、信息共享,以及救助资源与救助需求之间的合理配置,切实落实好各项社会救助制度。
(二)加快建立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各地民政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会同有关部门、机构研究制定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办法,加快建立跨部门、多层次、能共享的信息核对平台,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医疗救助对象、住房救助对象、教育救助对象等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2014年底前全国70%的地区要建立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十二五”末实现全覆盖。
(三)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各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要加强配合,密切协作,依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政务大厅、办事大厅等,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窗口(疾病应急救助除外)。要根据部门职责,制定并不断优化受理、分办、转办、反馈等工作流程,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跟踪办理结果,并将办理情况及时告知求助对象,真正做到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四)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机制。各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要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民政、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等部门救助信息共享机制。民政部门要及时为其他社会救助管理部门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及其他困难群众基本信息,为教育、住房、就业、疾病应急等救助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及时将教育救助对象、就业救助对象、住房救助对象和疾病应急救助对象获取相关救助的基本信息反馈民政部门,为民政部门对各项救助之后仍有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提供依据。
(五)建立健全社会救助资金保障机制。各地要按照《办法》的相关规定,将社会救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金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投入,确保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有效落实。要严格资金管理,坚持专款专用,规范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支付等环节,确保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六)全面建立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各地各相关部门要依照《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快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加强社会救助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绩效评价的具体办法。加大社会救助信息披露力度,严格执行社会救助对象公示制度,在申请人居住的村民委员会或社区居民委员会,对社会救助家庭获得救助前进行审核公示和审批公示,获得救助后进行长期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四、加强贯彻落实《办法》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贯彻实施《办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精心组织,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安排,全面部署,切实把贯彻实施《办法》工作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抓出实效。要以贯彻落实《办法》为契机,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二)强化能力建设。各地要加强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建设,科学整合基层社会救助管理资源,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加强经费保障,按照《办法》“将政府安排的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有关规定,落实好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救助经办服务方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通过设置公益岗位、聘用专业社工、吸纳志愿者、灵活用工等途径,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协助做好困难排查、信息报送、宣传引导、公示监督等工作。
(三)加强监督检查。各地要加强《办法》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定期、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狠抓政策落实。对落实政策不力,在实施救助审核审批过程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责任人员,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民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办法》贯彻落实情况监测和信息通报,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办法》执行情况,按季度进行通报;并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各地贯彻落实情况适时进行专项督查。
(四)加强政策宣传。各地要结合实际,组织好《办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做到领导干部熟悉《办法》、工作人员精通《办法》、广大群众了解《办法》。要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办法》宣传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结合社会救助宣传周等活动建立社会救助宣传长效机制;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救助政策的宣传工作。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广泛、深入地宣传《办法》,确保困难群众知晓政策规定,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社会救助工作的良好氛围。
各地贯彻落实《办法》有关情况请及时上报。
民政部 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4年6月20日
⑻ 北京为何将划分就业困难等级
北京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使用全市统一的就业困难程度分级工具,帮助求职者确定就业困难等级,并首次设立“就业援助服务专员”等,采取多项措施,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更高质量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及时主动联系在本地区求职登记的就业困难人员,与其签订就业援助服务协议,建立就业援助服务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指定一名本机构职业指导人员,作为“就业援助服务专员”,为就业困难人员协调开展跟踪、回访、职业发展空间测评等后续专门服务。
⑼ 如何通过财政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实施了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保障的政策,并有宽松到现在的稳健量化,比如在交通,水利,医改等方面。这些政策不仅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使基础状况(包括生活)得到改善,其政策是有效的。
开始为了配合财政政策的实行,我国实施的是宽容的货币政策,而由于当前我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国家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银行储备金率,加大控制贷款力度,提高存款利率等。
使目前的情况得到一些改善,取得了一些效果。国家应注意对市场的监管力度,控制货币的发行量,对外汇率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