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

发布时间:2021-11-18 22:18:17

㈠ 如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关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对于如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我想用一、二、三来概括:一就是解决一个矛盾,二就是搞好两个服务,三就是创新三个理念。
解决一个矛盾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着力解决一个主要矛盾。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改革发展新阶段的突出反映。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黄金发展期”的机遇,又面临“矛盾凸显期”的挑战。只有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才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困难群体,如失地农民、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等。他们中很多人存在着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以及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等问题。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呈增加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大了社会风险程度。防范社会风险,应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拉美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必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稳定。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理应更加重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了适应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政府必须扩大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发展社会事业和扩大公共产品供给上来,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
搞好两个服务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应以搞好两个服务为前提。
一是政府职能应转到为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和提供服务上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无论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还是社会管理,其本质都是公共服务。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和前提。政府应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效率,同时防止权力“寻租”性腐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导致的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合理的,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真正的焦点在于行政权力参与市场化分配产生的不公平。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行政性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市场化问题,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利用产品“双轨”价差牟利,90年代要素市场化中的“寻租”问题,近年来土地批租转让、资金信贷以及资本市场等领域出现的腐败迹象。这些问题,不但形成了少数暴富阶层,侵犯了人民群众创造的财富,而且减少了社会可支配的经济资源,因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广大群众的不满。
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打破行政性垄断,着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防止权力“寻租”性腐败,必须从体制源头上解决行政性资源配置和权力市场化问题,严格限制行政权力介入的领域,并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是政府职能应转到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和谐、可持续的环境和提供服务上来。我们的改革也好,发展也好,经济结构调整也好,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尤其应重视解决人民群众全面、快速增长的公共需求与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特别是帮助困难群体。一是通过促进公平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保护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二是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医疗救助、义务教育和救灾等问题,尽快解决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三是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表达对话机制;四是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五是扩大公民依法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引导各利益主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使公民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建立新的和谐关系。
创新三个理念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创新并坚持三个理念。
一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财富的主体的理念。人民群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激发全社会的活力,首先要善于引导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应把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是坚持“非禁即入”的理念。从“允许性”理念转变到“禁止性”理念,是政府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凡事要经过允许、审批才能干,这种理念抑制了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凡事只要法律不禁止都可以干,这种“非禁即入”的理念扩大了创新空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非公有制资本可以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依法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和“金融服务业”。“非禁即入”的理念,不仅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必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的理念。首先,确立政府只能做法律(法规)规定的事情的理念,减少以至消除政府行为的随意性。依法行政是规范政府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应特别重视界定行政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和约束条件,防止个别部门以“法”扩权或越权谋取集团利益。其次,明确政府的公共职能,解决转型中的政府“越位”、“缺位”、“错位”问题,大力减少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行为,强化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的基础平台,建立健全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制度。三是完善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政府公共权力的行使要透明,形成政务公开的制度性框架,发挥审计、监察部门、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㈡ 管理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区别

第一种即从统治型政府向管理型政府再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是政府职能结构中统治和管理、管理和服务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过程。
一是如果我们基于政府职能结构来区分与定位不同历史类型政府的内涵,认为统治型政府就是以政治统治为主要职能的政府,管理型政府就是以社会管理为主要职能的政府,服务型政府就是以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的政府,那么,这种理解与上述主张的基于政府价值理念角度的定义就不能在逻辑上保持必然一致,因为政府价值理念与政府主要职能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比如,一个政府在价值理念上仍然是统治理念或管理理念,那么,即使以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也不应是服务型政府。
二是任何类型的政府都会具有不同的具体职能,这些具体职能不论作¨宅次之分,它们之间应当是一种互相渗透,互为前提,互为手段和互为目的关系。张康之教授强调统治型政府中的社会管理职能是从属于政治统治和为政治统治服务的,而管理型政府中的社会管理职能是目的,政治统治则是从属于社会管理和服务于社会管理的。究其实质,他应当并不是表明统治型政府或管理型政府中作为两种具体职能的统治职能和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而是表明政府具体职能和政府价值理念之间的关系,即统治型政府中社会管理职能服务于统治价值理念,管理型政府中的政治统治职能服务于管理价值理念。同样,在服务型政府中也存在着具体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管理中有服务,服务中有管理,管理为了服务,服务也为了管理,但是,社会管理职能必须从属于服务价值理念,而不是公共服务职能从属于管理价值理念。可见,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康之教授的本意应当还是主张基于政府价值理念来区分政府的不同历史类型。
这种服务型政府观将服务型政府放到人类历史长河的总进程中加以界定,即认为在农业社会,人类建立起了统治型政府,到了工业社会,人类建立起了管理型政府,在后工业社会的进程中,我们的任务是建立起适应后工业社会治理要求的服务型政府。
第二种服务型政府观主要以刘熙瑞教授为代表。他认为,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纵观人类的政治文明史,其基本线索就是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历史。而管制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政府体系,其核心差别在于:究竟是官本位还是民本位?是政府本位还是社会本位?是权力本位还是权利本位?它们表现为两种管理理念、两种管理哲学的对立,表现为两种根本不同的管理体制。
第三种服务型政府观基于政府职能结构的视角,将服务型政府或公共服务型政府定义为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或以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主的政府。在学界,公共服务概念内涵往往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服务与私人服务相对应,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总称,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狭义的公共服务职能都能纳入到广义的公共服务的范畴。狭义的公共服务是指平行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的那部分公共服务,它包括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环境保护、科技服务等内容。因此,第三种服务型政府观的服务型政府内涵又可分为履行广义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履行狭义的公共服务职能两种不同的观点。

㈢ 什么叫服务型政府

何谓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在我国,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就是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竞争力是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的,是我们构筑国家“软实力”的基本要素。一个服务型政府,首要的特征就是张扬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实现了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的“制度化形态”,并在社会实践和改革过程中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离开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宪法原则和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谈服务型政府,这个服务型政府就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民主和负责的政府。就是说,是一个人民民主和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前者是指政府的性质,后者是指政府的目的。人民民主是共和国宪法所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特别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它界定了政府的有限性。宪法规定的这“四个民主”权利,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在现实的制度安排中一个都不能少。公民通过正常程序和渠道参与国家治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惟其如此,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服务型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法治和有效的政府。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我国政府就其本质来说,是依据宪法原则建立并按照宪法原则运作,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只有尊重宪法并按照宪法原则办事,才能在全社会树立政府的权威,确立政府的社会公信力。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必然是一个有效政府,其公共政策才能得到认真的落实。建立服务型政府,核心是政府必须尊重宪法精神,按宪法原则办事,只有这样,人民才会相信政府,政府服务才能为群众所接受。依法行政是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
四、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核心是在公共财政和预算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导向上,要真正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需要和愿望。把钱真正用到惠及千百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人民安居乐业、心情舒畅、生活幸福的事业上来。要真正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政府必须下决心把钱投到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生活命脉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劳动力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和秩序等方面来。这些都是一个服务型政府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是关乎国家稳定、发展和繁荣的国家战略产业,搞得好与不好,直接决定着我们党和政府执政的物质基础,决定着人心向背,决定着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要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把这些方面作为公共财政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方向,切实通过预算硬约束保证公共财政的正确使用。
五、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实现了合理分权的政府。合理分权是完善政府治理、优化政府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分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分权;上下级之间的权力下放;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权限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限划分等。合理分权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合理分权是我们建立服务型政府所遇到的一个最复杂的结构性难题,解决得不好,就可能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社会失序和国家混乱,这是我们在分权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但分权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合理的分权至少可以带来以下几点好处:第一,最大好处是可以带来经济上的效率;第二,可以合理地控制政府的管理幅度,不至于因为管理幅度过大而造成管理失误;第三,可以减轻中央的财政负担;第四,可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第五,可以有效地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第六,在政治上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建立问责制政府,转移政府责任,明确政府核心工作,便于政府的绩效评估。实现合理分权,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前提。
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职责的基本领域,是在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满足通过市场机制满足不了或满足不好的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包括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平等竞争的条件,为社会提供安全和公共产品,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

㈣ 为什么要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要求,并就服务型政府的宗旨、职能配置、管理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作出原则性规定。这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对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新要求,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新的形势要求政府经济职能要从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和直接投资管理项目向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转变。把不该管且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企业、社会组织,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和整个社会的活力与效率。同时,应该由政府办的事情,政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不折不扣地办好。

第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如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阶层结构的调整落后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很不协调。逐步扭转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建立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群众文化、公共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等,都要求政府转变管理方式,加快政府管理创新,都要求政府逐步从竞争性行业撤出资金,在履行好经济监管、市场调节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将公共资源注入公共产品和公共事业发展,为社会提供系统性、制度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的公共服务。

第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许多进展,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总的看来,行政管理体制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仍然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建设服务型政府能够很好解决政府管理中为谁服务、谁来服务、服务什么、怎样服务等问题,因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第四,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自觉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提高我们社会制度的竞争力,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增强防范各种外部冲击和风险的能力,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要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建立起公共服务型政府,增强其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当前关键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改变传统行政观念

树立现代政府理念

所谓现代政府理念即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现代政府理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蔚然成风的背景下首先由西方国家提出的,此后又得到多次修正。这一理念主张管理就是服务,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应尽可能地为社会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

要确立现代政府理念,关键要克服传统行政管理观念的束缚和影响。

一、划清传统行政观念和现代政府理念的界限

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与现代政府理念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理论体系。其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

1、出发点不同。在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是为了实现统制而行使权力。它主张官本位,权力本位。而现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务型政府则是从公民需要出发,主张人本位,社会本位,以为公民谋福祉为宗旨。

2、政府工作的实现过程不同。在传统行政管理观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的管理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恩赐”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统治;而在现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务型政府的管理则是公民与服务者互动的过程,双方可以交流信息,相互协商,达成一致。

3、工作对象的选择权利不同。在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面前,被服务者也是被统治对象。因此,一切服务都不排斥强制性(包括出于好心的服务);而在现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务型政府的管理模式下,服务的成立条件则是被服务者的自愿与要求。因此,杜绝非法不合理强制是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4、对政府职能定位不同。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认为,政府的核心职责是发展经济,要建立管制型政府以便管理经济和社会。现代政府理念则认为,政府的核心职能是公共服务,即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以及发布公共信息等。

5、对政府工作检测的标准不同。传统理念把行政效率作为检测政府工作的标准。现代理念则以绩效作为检测政府工作的标准。

当前,重在实现三方面转变:指导思想上实现由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转变;管理内容上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管理方式上实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

二、树立现代政府理念

所谓现代政府即公共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因而政府在为“国家”这条船掌舵的时候,必须听从人民的意见。这就要求政府在从经济发展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树立如下理念:

1、以民为本。政府要确立公民取向的公民第一主义。

2、主权在民。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而不是属于某个个人或利益集团。因此,保障公民权利,促进公民权利的实现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3、“顾客”至上。政府要致力于建设一个“企业家政府”,像企业家一样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作为消费者的人民的合理期待和正当要求,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标准。

4、有限政府。现代政府是一个权力有限的政府,其权力的最大边界是不损害公民合法权益。

5、民主开放。现代政治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公开。只有制定出相关政策和制度以保障人民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府行为,才是真正的民主。

改善政府结构,建立服务型体制

调整政府结构,是实行政府转型的核心内容。

首先,要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转向市场主导型经济。

其次,进一步减少行政层次,改善政府结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执行、监督、协调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同时,要整合政府机构,“压平”政府层级,构建综合化、扁平化组织结构。

再次,建立和健全公共服务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当前要扩大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第四,不断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一是要扩大公共服务对不同群体的覆盖。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公共需求。二是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区域。不仅要加强面向城镇的公共服务,更要加强面向广大农村的公共服务。三是不断增加公共服务项目,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

改革传统行政方式

建设在线电子政府

以往的机构改革,从机构数量上看确实是大量减少了,但是从财政供养的人数上看,不仅没有压缩反而与日俱增。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世界不少国家电子政务已进入第三、四阶段,真正实现了在线公共服务。而我国大部分政府的电子政务仍处于第一阶段,难以在线开展公共服务。

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的步伐。这是因为,推行电子政务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对政府管理的影响表现为具有生产力性质的政府管理工具的创新,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电子政务的推行将真正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因为电子政务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行政体制,这必然极大地改变政府现有的管理组织形态。

改革传统行政管理模式

提供有效公共服务

要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还必须改革服务模式,调动社会各方积极因素,共同提供公共服务。

首先,政府不仅要提供企业和民间组织不能或不愿提供的公共服务,还要动员民营企业、民间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并明确其责任。同时,政府对公共服务的生产和供给要进行有效监督。

其次,推进中介组织的改革与发展。中介组织可以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信息咨询,为政府制定、执行规划、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中介组织还是为市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支生力军。

再次,政府要建立符合本国和本地区特色的公共模式。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地发展水平也不尽一致,因此,公共服务模式的选择也不可能等齐划一。各级政府必须结合本国及本地区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服务模式。比如,就我国而言,在基础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方面,就要打破行政垄断和国有垄断,让各类企业都参与这些经济性公共服务的供给。

㈤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至少应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务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应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四是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服务型政府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民主责任。民主是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政府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公民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社会管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民主政治与民主行政在本质上必然是对社会和公众尽职尽责。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在提供服务时必须对服务对象负责。
法治信用。法治是现代行政的基本手段、发展趋向和根本标志,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因而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障。法治的实质是秩序,政府既是秩序的建立者,也是秩序的遵守者。权力意味着责任,法治意味着信用。一个法治政府必然是一个信用政府,必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有限开放。现代政府是一个权力有限的政府。政府不是“划桨者”,而是“掌舵者”,它的主要职能在于弥补“市场失灵”。从一定意义上说,“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对公民开放,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只有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来保障人民参与政府决策、有效监督政府行为,才是真正开放的政府。
协调精干。协调,就是要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所属部门之间政令畅通,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整个行政体系目标统一、合理分权、运转有序。精干,就是要求政府职能界定科学清晰,机构设置合理精干、分工明确、职权责统一。服务型政府应当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廉价政府”,即机构规模小、行政官员少、运行成本低。
公正透明。公平、正义和平等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行政的价值取向。政府公共性的根本体现,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型政府应当是“阳光政府”,根据公众的需要提供政务信息,落实公民的知情权,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监督权,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必须高效行政、廉洁从政。高效,就是要求政府运转速度快,办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管理效益好。廉洁,就是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以权谋私、化公为私。

㈥ 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一、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向。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的核心与关键,加强和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政府管理体制。
二、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执政为民是各级政府的崇高使命。在中国特色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要把重点放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公共服务上,从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保障人权、公共利益等角度进行制度设计,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三、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推进中国特色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动力。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改革创新的时代产物,迫切需要加强学术理论的引导、贯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行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传统行政管理观念的束缚,大胆实践;进一步与时俱进,革除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弊端,积极进取;进一步开拓创新,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勇于探索。
四、要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健全组织机制。中国特色服务型政府制度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涉及各个部门和各个层次,必须纳入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一把手亲自抓;必须建立健全上下协调的工作机制,具体组织实施。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各部门的齐心协力,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的工作队伍,是服务型政府建设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五、要坚持扩大民主、引导社会参与。扩大民主、引导社会参与是推进中国特色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手段。服务型政府建设在这方面要抓住两个核心环节:一是规范行政决策公开制度,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府公共事务的决策监督。二是规范行政行为过程公开制度,让行政权力的行使在公众监督之下。实现政府公开方式由单向主动逐步向多元互动的转变、政务公开领域从注重结果逐步向过程拓展,从而提高了政府公信度。
六、要与政治体制、行政体制、社会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及其他各项改革配套进行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处于改革的中心环节,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都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着紧密的联系。
七、必须夯实基础、细化制度措施。各级、各地政府要从工作实际出发,制定和出台一系列的制度措施,确保服务型政府的运行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落实。各地政府要以科学民主决策制度、依法行政制度、服务承诺三项制度、政务公开制度、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为基础,积极完善具体制度措施,增强制度运行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继而提高政府运行的效能。

㈦ 我国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原因:

一、行政体制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次改革,正是从全局的高度,确立了机构调整的方向和所涉及的中央部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

突出强调职能转变,并从“政府—市场—社会”的大视野中,将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紧密结合、同步推进。推进职能转移,着力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三、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不论政府机构怎么调整,不论政府职能怎么转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要讲政治、顾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任务要克服困难、坚决抓好落实,做到令行禁止、尽职尽责,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7)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扩展阅读

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纵观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着眼于加强重点领域民生工作,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原则。对此,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紧扣民生热点、焦点、难点,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的一次重要改革。

二、优化政府机构职能

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有何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对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于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在推行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各方面各环节,以党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这项重大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满意:建设服务型政府(奋斗新时代)

㈧ 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要求,并就服务型政府的宗旨、职能配置、管理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作出原则性规定。这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对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新要求,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新的形势要求政府经济职能要从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和直接投资管理项目向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转变。把不该管且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企业、社会组织,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和整个社会的活力与效率。同时,应该由政府办的事情,政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不折不扣地办好。

第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如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阶层结构的调整落后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很不协调。逐步扭转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建立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群众文化、公共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等,都要求政府转变管理方式,加快政府管理创新,都要求政府逐步从竞争性行业撤出资金,在履行好经济监管、市场调节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将公共资源注入公共产品和公共事业发展,为社会提供系统性、制度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的公共服务。

第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许多进展,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总的看来,行政管理体制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仍然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建设服务型政府能够很好解决政府管理中为谁服务、谁来服务、服务什么、怎样服务等问题,因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第四,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自觉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提高我们社会制度的竞争力,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增强防范各种外部冲击和风险的能力,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要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建立起公共服务型政府,增强其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当前关键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改变传统行政观念

树立现代政府理念

所谓现代政府理念即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现代政府理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蔚然成风的背景下首先由西方国家提出的,此后又得到多次修正。这一理念主张管理就是服务,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应尽可能地为社会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

要确立现代政府理念,关键要克服传统行政管理观念的束缚和影响。

一、划清传统行政观念和现代政府理念的界限

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与现代政府理念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理论体系。其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

1、出发点不同。在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是为了实现统制而行使权力。它主张官本位,权力本位。而现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务型政府则是从公民需要出发,主张人本位,社会本位,以为公民谋福祉为宗旨。

2、政府工作的实现过程不同。在传统行政管理观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的管理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恩赐”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统治;而在现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务型政府的管理则是公民与服务者互动的过程,双方可以交流信息,相互协商,达成一致。

3、工作对象的选择权利不同。在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面前,被服务者也是被统治对象。因此,一切服务都不排斥强制性(包括出于好心的服务);而在现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务型政府的管理模式下,服务的成立条件则是被服务者的自愿与要求。因此,杜绝非法不合理强制是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4、对政府职能定位不同。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认为,政府的核心职责是发展经济,要建立管制型政府以便管理经济和社会。现代政府理念则认为,政府的核心职能是公共服务,即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以及发布公共信息等。

5、对政府工作检测的标准不同。传统理念把行政效率作为检测政府工作的标准。现代理念则以绩效作为检测政府工作的标准。

当前,重在实现三方面转变:指导思想上实现由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转变;管理内容上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管理方式上实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

二、树立现代政府理念

所谓现代政府即公共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因而政府在为“国家”这条船掌舵的时候,必须听从人民的意见。这就要求政府在从经济发展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树立如下理念:

1、以民为本。政府要确立公民取向的公民第一主义。

2、主权在民。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而不是属于某个个人或利益集团。因此,保障公民权利,促进公民权利的实现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3、“顾客”至上。政府要致力于建设一个“企业家政府”,像企业家一样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作为消费者的人民的合理期待和正当要求,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标准。

4、有限政府。现代政府是一个权力有限的政府,其权力的最大边界是不损害公民合法权益。

5、民主开放。现代政治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公开。只有制定出相关政策和制度以保障人民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府行为,才是真正的民主。

改善政府结构,建立服务型体制

调整政府结构,是实行政府转型的核心内容。

首先,要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转向市场主导型经济。

其次,进一步减少行政层次,改善政府结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执行、监督、协调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同时,要整合政府机构,“压平”政府层级,构建综合化、扁平化组织结构。

再次,建立和健全公共服务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当前要扩大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第四,不断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一是要扩大公共服务对不同群体的覆盖。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公共需求。二是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区域。不仅要加强面向城镇的公共服务,更要加强面向广大农村的公共服务。三是不断增加公共服务项目,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

改革传统行政方式

建设在线电子政府

以往的机构改革,从机构数量上看确实是大量减少了,但是从财政供养的人数上看,不仅没有压缩反而与日俱增。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世界不少国家电子政务已进入第三、四阶段,真正实现了在线公共服务。而我国大部分政府的电子政务仍处于第一阶段,难以在线开展公共服务。

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的步伐。这是因为,推行电子政务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对政府管理的影响表现为具有生产力性质的政府管理工具的创新,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电子政务的推行将真正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管理成本。因为电子政务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行政体制,这必然极大地改变政府现有的管理组织形态。

改革传统行政管理模式

提供有效公共服务

要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还必须改革服务模式,调动社会各方积极因素,共同提供公共服务。

首先,政府不仅要提供企业和民间组织不能或不愿提供的公共服务,还要动员民营企业、民间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并明确其责任。同时,政府对公共服务的生产和供给要进行有效监督。

其次,推进中介组织的改革与发展。中介组织可以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信息咨询,为政府制定、执行规划、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中介组织还是为市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支生力军。

再次,政府要建立符合本国和本地区特色的公共模式。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地发展水平也不尽一致,因此,公共服务模式的选择也不可能等齐划一。各级政府必须结合本国及本地区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服务模式。比如,就我国而言,在基础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方面,就要打破行政垄断和国有垄断,让各类企业都参与这些经济性公共服务的供给。

㈨ 请问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希望可以帮助你~

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所要达成的基本目标。胡锦涛同志在 2008年 2月 23日中共 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 ,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要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 ,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o
服务型政府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提供充足而优质公共物品与服务的现代政府 。服务型政府说到底就是一直以来我们所说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它今天更强调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提供服务 ,或者主动提供服务等待公众来选择;服务型政府与传统把经济增长置于首位的政府管理模式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出于扭转过度重视经济发展 ,轻视社会发展这一类现象 的需要 。换言之 ,服务型政府的实质就是提供充足的社会公共服务和设施 ,并保证享受这些服务和设施的机会均等,使社会全体成员都能够获得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建设服务型政府实际上是使经济增长从“排斥 型”转为“包容型”的发展过程 ,在我国,不仅城乡之间居民所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有较大差距 ,各个公共服务领域(如教育、医疗 、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的投资仍然偏少 ,这就使得只有少部分人享受改革的成果,而中低收入阶层 ,包括农民阶层仍然难 以获得普遍 、均等的公共服务。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 目标 ,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的要求 ,围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 目标,创新公共服务体制 ,改进公共服务方式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㈩ 服务型政府的模式及类别有哪些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含义

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即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现代服务型政府职能的公共性和有限性,决定了政府职能的核心内容是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就是由政府来创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由政府或社会来有效(及时和足量)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公共服务需求。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下的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并非仅限于政府组织,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吸纳各类社会团体或私人企业参与到公共物品的供给中来。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西方国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政府改革。在这场新兴的政府改革过程中,新的服务型政府理念浮出水面。概括地讲,这种新的理念主要有以下特征:解决本国的财政问题是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主要原因;政府部门开始引进市场理念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技能;实现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由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为公共服务的“监督人”;精简政府机构,将自己的职能定位于“掌舵”而非“划桨”。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决定因素
在当今社会,一国政府要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由四个方面的基本关系决定的。(1)在普遍的公民主权基础上的民主与宪政,将决定国家权力的公共性质和政府为公民服务的地位。(2)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公民的经济而不是政府的经济,在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上,市场经济是主体,政府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3)社会是公民们的社会而不是政府的社会,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政府是为公民社会服务的。(4)以政府为依托的直接公共服务满足的是公民的直接需求,而间接公共服务即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则是满足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政府公共服务的范围
政府公共服务的目标就是提供满足公众消费和受益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又分为物质产品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产品。物质产品,人们看得见,摸的着,包括公用设施、公共建筑、如道路、桥梁、车站、码头等;非物质形态的服务产品是政府机构及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为公众提供的各种行政事业服务,包括办理各种证件,各种咨询以及政府提供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保险、社会福利和其他服务事业。

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的构建

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核心,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和企业管理方法引入到公共服务的提供中来,用于改造传统的政府公共服务模式。主要做法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利用市场主体和市场力量来执行和运营某些公共服务项目,并利用市场竞争压力,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准市场化”;同时将不必由政府承担的职能转移给各种社会组织,通过提供资助补贴、减免税收等优惠方式,引导非营利性组织提供某些公共服务项目。根据政府服务职能的定位,构建公共服务型的政府模式必须做到如下四点。
1.以顾客或市场为服务导向,这是公共服务提供从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民本位转变的一个基本选择。其主要途径有:(1)扩大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政府提供什么公共服务、怎样提供,应当事先听取公众的意见,以公众意愿作为第一价值取向,并建立有关了解民意、公共参与决策的渠道、规则和程序;(2)政府公共服务应当以社会的评价为主,以服务对象的评价为主,加大公众影响的比重。
2.公共服务职能的市场化。公共服务职能市场化的范围包括以下方面:在公共工程建设领域,凡是属于经营性或竞争性的项目,必须建立公正规范的竞争机制,通过公共招标、内部竞争和合同外包等市场竞争机制,改变公营部门就一定比民营部门强或者民营部门就一定比公营部门强的固有认识。除了义务教育、基础科研、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必须由政府提供的最基本公共服务外,在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也应当营造竞争环境,利用竞争机制产生的压力来促使服务提供者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3.公共服务职能社会化。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是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顾客导向),即公共服务的提供不再由政府独自承担,政府不再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惟一机构,许多非政府机构可加入到公共服务的产品提供队伍中来,从而使政府可以部分甚至完全地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过对社会力量的组织、利用和管理,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
4.公共服务行政管理“法治化”。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把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三个方面着手,强化对权力行使环节的全程监督,及时纠正、制止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行为,把依法行政落实到实处。同时,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依法决策、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水平,确保在行政执行中严格依法办事。

阅读全文

与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科学院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浏览:67
注册资本金认缴期限 浏览:828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