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导则

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导则

发布时间:2021-11-18 04:24:40

『壹』 有谁知道赣州新飞机场规划急。

关于公布《赣州市新机场周边区域及机场路两侧功能布局专项规划》的通告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上传时间:2010-3-11 11:33:39 【字体:小 大】

《赣州市新机场周边区域及机场路两侧功能布局专项规划》已经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2002)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CJJ83-99)

《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

2、相关规划成果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赣州市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南康市凤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南康市三江乡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赣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等相关规划成果。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1、总体目标:将区域打造为赣州市的一个重要门户窗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条生态轴线;以机场路为主要轴线,高起点、远目标,健康、有序的推进两侧用地的发展与控制;充分发挥机场建设带动开发的效益,积极发展空港物流产业;村庄集中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居住环境。

2、规划定位:依托交通优势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将机场路两侧区域打造成为集空港物流、工业制造、生态维育于一体的城市门户区域。

3、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飞翔路(即迎宾大道飞翔路口至新机场航站区)两侧进深各约200-1000米区域,规划用地面积约为768.62公顷。新机场周边区域为本次规划研究范围。

4、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

5、规划布局:规划将形成“一带、五区、五节点”的功能结构。居住用地分布在工业区内,用地面积为22.40公顷,占建设用地5.04%;公共设施规划有峨嵋中学、物流园区的商业配套设施、赣州新机场设置的机场综合办公楼、航站楼、消防援救中心等公共设施用地和村庄配置的行政、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设施;工业用地分布在规划区东侧,主要发展以机电为主的产业,用地为48.57公顷,占规划总用地10.93%;仓储用地有西城区工业园区的物流园区和赣州市的空港物流园区,总用地56.94公顷,占规划总用地12.82%;村庄居住用地本着节约与集约的发展原则,结合村庄布局统筹规划与现状情况,打造不同特色的村庄风貌。村庄居住用地43.10公顷。

附:1、《赣州市新机场周边区域及机场路两侧功能布局专项规划》主要规划图纸:

(1)用地现状图

(2)用地规划图

(3)区域交通规划图

(4)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2、《关于同意〈赣州市新机场周边区域及机场路两侧功能布局专项规划〉的批复》。

3、规划公示意见及其采纳情况(无公示意见)。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日

『贰』 汶川灾后重建10个专项规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中,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解决安置住房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目标是:在农村,力争用1年半时间全面完成因灾倒塌和严重损毁农房重建任务,保证受灾群众在2009年12月底以前住进经济、实用、安全的新家园。在城镇,力争用两年半时间全面完成灾区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在2010年底前全部受灾群众住上符合国家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经济适用、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化的永久性住房。

从四川省灾区实际出发,政府部门已先行启动了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四川省“5.12”汶川地震灾后农房重建工作方案》,明确对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家可归的农户重建住房给予补助,全省平均补助每户2万元。为了切实做好灾后农房重建工作,政府加强对农房重建技术指导,制定了农村居住建筑抗震设计技术导则,全省制作了200多套农房设计方案供农民群众选择,对农房重建实行全程技术指导跟踪,加强农房重建质量的督促和检查,提高重建农房的建筑质量和抗震防灾能力。

据测算,四川省地震灾区今后三年的恢复重建大约需要钢材3700万吨、水泥3.7亿吨。为此,政府部门通过政策促进、要素保障,组织建材企业优先复产,帮助企业增加技改投入,提高建材自给能力;建立灾区农房重建建材特供机制,通过政府采购,采取点对点的方式减少中间环节,直接从生产企业采购出厂价的建材,平价特供给重建农户,由农户自愿选择购买;加强沟通衔接,搞好组织调运,协调省外企业尽最大可能增加供应,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

截至8月12日,全省灾后永久性农房累计开工19.5万户,完工近2万户,在建17.5万户。目前,四川省委省政府正抓紧研究支持城镇住房恢复重建的有关政策,将尽快启动城镇住房恢复重建。与此同时,政府部门抓紧校舍的维修加固,搭建临时板房学校,组织灾区学生异地入学,确保9月1日全部按时开学。对因灾受损但不构成危房、经维修加固后能够安全居住的农民住房,政府部门专门制定了政策,根据受损情况不同分别给予适当补助,力争在今年底前完成维修加固任务。

四川省委省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全省工作总体取向,按照“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城乡、科学重建,把建设物质家园和建设精神家园结合起来,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以住房重建、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城镇重建、生态重建为重点,以政策支持、体制创新和开放合作为动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家园。

『叁』 杭州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哪些相关文件

建设社会主义
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
史任务,是
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
”问题、
的重
举措。要加快
,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
。 一、用全新视角看待
建设社会主义
是中央对“
”问题的重大决策,位列我国未来五年科学规划的十大方略之首,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
的方方面面,必须以全新的视角、系统的思维审视社会主义
建设的新背景、新内涵和新特征。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
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
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
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
。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
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
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
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

,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
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倡导新风尚。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时代特征。这次新农村概念的提出,是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三大理念引领下的创新,是新农村最富时代特色的标志。二是综合特征。新农村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生产领域或者某个环节,而是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综合协调的发展。三是联动特征。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工作部署,是城乡融为一体、作为一个
来考虑的,而不是就农村论农村、就农业抓农业。四是渐进特征。新农村的建设决不可能
,各地的情况和状况都不一样,新农村建设必须通过科学制定规划来推进永续实施,有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五是动态特征。新农村建设
十分高远、内容非常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将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内容,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新的思路和新的眼界。 二、充分认识科学规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 科学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任何重大建设事项的前提和基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农村的发展更离不开规划的指导。实现
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充分认识科学规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 (一)规划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一项重要
作用越来越重要。规划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法律依据及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手段,具有配置空间资源、保护
和协调社会利益的重要职能,关系到整体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影响作用。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的进一步完善,

引导各项建设、保障城市和区域健康快速发展的职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党中央和国务院对
给予了高度重视,对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近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和在
主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一再强调,
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坚持以规划为依据,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功能完善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保证。
副总理在讲
时指出,“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促进城乡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可以说,规划就是生产力,规划已成为国家加强
关键而重要的手段,是国家重要的
和实施项目的依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规划的引领作用为国内外的成功实践经验所证明。作为政府
的主要手段,城乡规划的主要职能是培育和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构筑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景观和文化氛围,代表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追求。科学到位的城乡规划工作,是指导城乡建设,推动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规划的引领作用为国内外无数成功的实践经验所证明。例如:韩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成为不少国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其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上世纪60年代,在重点扶持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政策的作用下,韩国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然而在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却引发了城乡之间发展严重失衡、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等一系列经济和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韩国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新村运动,在最近30多年的
、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这为缓和
,促进经济长足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也有大量生动实例,如新疆的抗震
、江西省的村庄整治试点、浙江省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广东省的建设
村试点等,由
持规划先行,典型引路,投入资金和劳力虽然不多,但成效却很显著,受到农民广泛拥护,这些都彰显出科学规划的显著功能作用,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和先导。城乡规划是城乡发展的
,是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实现
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统一的科学规划,有全面系统的整体规划,有科学具体的建设规划,用科学规划引领和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起点低甚至严重滞后,就无法改变“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现状,无法改变“走进房内过
、走出屋外是农村环境”的现状,无法改变“走进去是城市、走出来是农村”的现状,甚至会陷入建了拆、拆了建的不良循环怪圈,过去是
建房三代人住,现在
建三次房,造成重复建设、反复建设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引起了社会不满,留下了历史遗憾。这种情况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都曾出现,教训十分深刻。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先导作用,统筹规划城乡建设,协调城乡基础设施、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预测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要站在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角度,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
,突出农村特点和地方特色,做到
和谐相处,为农村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南阳市农村发展带来大好发展机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
”工作的重
举措,事关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重
史机遇,吃透中央精神,用足用好政策,顺应南阳发展的潮流,乘势而上,实现新农村建设新突破。 (一)正确看待南阳市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推行
,中央实施了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富民政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
,免交提留款,
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南阳市
迅猛,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综合
不断增强,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上看,南阳市农村建设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中心村地位日益凸现。随着镇、村合并,
的不断调整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一些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及经济强村因基础条件较好,正越来越多地集聚村民,凸现出中心村的明显地位,成为人们
的理想场所。二是农村面貌迅速变化。南阳市村级经济逐步增长,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日渐增强,带动了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三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社会
成为近年来南阳市村级建设的重点,村级
路修建、农村
入户、电网改造等有了新的进展。四是农民参与热情高涨。广大农民对党的农村政策衷心拥护,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农村生产和各项
建设中来,农村形势一片大好,这些都为南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南阳市农村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南阳市农村建设,纵向比,成绩很大;但横向比,尤其与先进地方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突出表现:一是村庄布局不尽合理,规模小、建设乱,
使用粗放;二是村级建设无序,空间布局
,造成
和个人财产的巨大浪费;三是
滞后,
不健全,各项管理很难有序推进;四是建筑品位普遍不高,缺乏人文内涵,没有地方特色;五是人居环境不优,农村生活质量欠佳,脏、乱、差状况亟待改变。应当说,这些都是由于没有很好地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致使农村建设到处是“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规划的引导和带动。 (三)南阳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空前机遇。南阳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2.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乡镇总数212个、
4651个、
40131个,
、农村经济所占比重很大,“农”字的分量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
。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南阳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跃上一个新的战略起点,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去年全市人均
已突破1000美元,
已超过30%,已经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

发展的新阶段,建设新农村的条件日臻成熟。同时,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已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谋划和加强“三农”工作。从全国宏观环境看,中央明确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进一步调整
格局,对农业和
实行了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措施,并在宏观调控中把“三农”作为重点加强的环节,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


“三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政策机遇。机遇
,我们越是面临
的黄金发展机遇期,越要更加重视搞好规划,用科学规划统领新农村建设,全力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四、搞好科学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
,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按照适度超前、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科学制定镇(乡)域规划,统筹
发展。镇(乡)域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应着重从
角度出发,对镇(乡)域村庄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
进行战略研究和合理布局,科学制定镇(乡)域规划。要根据镇(乡)域村庄分布状况和相互依存关系,预测合理的
容量,通过改造镇中村、拆除
、撤并
、合并
,建立合理的镇、中心村、基层村体系,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分析研究本地域经济发展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引导乡村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区集中;合理确定镇(乡)域道路交通、电力通信体系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分工,
,实现共建共享,引导

健康发展。各类建设活动都要纳入镇(乡)域规划统筹安排,通过科学的镇(乡)域规划,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镇村发展体系,统筹
发展。 (二)统筹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凸现新农村发展特色。科学的
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前提。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根据村庄的不同类型,在镇(乡)域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村庄分布的调整以及
条件、耕作半径等因素,合理确定村庄规模;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住宅美化、过道净化、路灯亮化、环境洁化、服务强化为主要内容,统筹规划村庄布局;根据村庄规模与等级,统筹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凸现新农村建设特色。通过统筹制定村庄建设规划,
,依山傍水,依山就势,突出地方特色,创造体现农村建设特色的村庄空间形态。 (三)合理制定
规划,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重要保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主要是规划和建设好“三大中心”、“三大场所”和“六条管线”。“三大中心”是指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休闲中心和
服务中心,以丰
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农村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三大场所”是指

和超市市场,通过教育、养老、购物进村,以满足农民生活需要,促进农村教育事业、

业的发展。“六
线”是指公交线、宽带线、电话线、
线、自来水管、
,做到适度超前,预埋铺设,以保证农村可持续发展。通过高水平制定
规划,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农民分享现代文明成果,实现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强化
设计,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突出重点就是要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在镇(乡)域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农村的
条件以及传统习俗,结合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因势就利,合理布局
,使农民新居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相映成趣;农居建筑设计要符合现代住宅理念,大小高低、内部结构、光照、保暖、通风等方面都要实用;要突出地方民居特色,充分体现地域风情,按高中低档为农民免费设计各种户型的住宅,满足不同类型农民的建房需要,同时注意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住宅。通过强化
设计,提高
水平,优化乡村人居面貌和环境。 (五)注重搞好生态规划,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增长和城乡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进行生态规划,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尊重和悉心呵护自然环境,继承村民们尊重周边生态环境、与之共存的传统思想,突出保护历史风貌和自然生态,严格控制村
边土地使用与开发强度,形成农田、
、山体、河流池塘等生态复合系统。加强环境整治,实施“三改
”工程,加快普及农村
,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动员农民治理脏乱差,清垃圾、清
、清
,改善人居生态环境。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
的要求,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高效集约利用资源,大力普及农村
,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
,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五、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们必须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突出特色,政府引导、依靠群众,试点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开创性、探索性的宏伟事业,是为广大农民谋利造福的千秋功业。我们要深入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质,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统一提高思想认识,勇于探索实践。要坚持以
为中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南阳市农村地广人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生活习俗千差万别,新农村规划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坚持为民服务的思想,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要区分经济发展水平、区位布局、

风情、历史文化、

、发展前景,立足适度聚集,突出特色,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要区分轻重缓急,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供水、安全、
、污水与
等实际问题入手,让农民得到实惠。 (三)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牢固树立
,相信群众、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帮助农民改变那些农村最基本的、最基础的、最急需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选择,制定农民参与的途径,以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开展工作的主要标准;要通过村庄建设规划与行动计划的编制予以引导和规范,防止简单粗暴、强迫命令,层层下指标,浪费财力物力。 (四)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先行试点,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逐步推进。要选择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移民村、
、近郊村和一些富裕户先行试点,集中规划新建一批高标准的小康新村示范点,引导农民有序建设美好家园;要积极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动,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践,通过分析对比,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抓点带面,创造模式,逐步推开。 (五)加强领导,常抓不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亿万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超前谋划,统筹安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狠抓落实。要正确处理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客观条件和建设目标的关系,政府主导和
的关系,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确立长期行动计划,明确建设的重点、
和组织
。要坚持全市一盘棋,各级各部门都要积极跟进,凝心聚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场重大活动中去。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投入,抓紧组织编制科学、规范、合理、操作性较强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效指导全市新农村建设。各级规划部门要站在全局高度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导则》和《农村住宅通用图集》,积极开展农村规划培训,普及农村规划知识,启动实施“千人千村工程”,组织广大规划建筑设计人员入驻广大农村,宣传、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具体指导新农村建设。要通过坚强有力的措施,组织动员全市上下迅即行动,扎实推进,努力谱写南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肆』 上海房管局2021年工作计划:严格执行住房限购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4月23日晚间,上海市房管局发布《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上海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10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9.9万套。全年新增保障性住房供应6.1万套。廉租住房历年累计受益家庭达13.4万户,公共租赁房累计享受保障72万户;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累计签约12.75万套,其中新增签约2.05万套。完成733个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2001个住宅小区完成雨污混接改造,3801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移交接管,1874个住宅小区主要出入口门岗及管理处规范化建设,实施2.7万个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升级改造。

上海市房管局表示,2021年要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加快构建参与主体多元、运营服务规范、租赁关系稳定的住房租赁体系,完善点、线、面相结合、从“一套房”、“一间房”到“一张床”的多层次租赁住房布局,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切实增强租赁住房供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形成供应租赁住房约5.3万套,其中公共租赁房0.8万套。聚焦城市运行所必需的基础服务人员,支持建设职工宿舍4万张床位,其中公租房拆套使用提供1万张床位,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房试点。完善租赁住房发展配套支持政策,规范发展租赁住房市场。

同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一城一策”要求,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继续突出“稳”字当头,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强化政策协同,深化完善房地联动机制,健全住房和金融联动机制。严格执行住房限购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商品住房销售管理。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监测预警和舆情引导,注重风险防范。

此外,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廉租住房“应保尽保”,继续以货币补贴方式为主对所有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及时做好兜底保障。适时研究启动廉租住房准入标准调整工作,进一步扩大政策受益面。提升公共租赁住房、单位租赁房管理规范化水平,加快配建房源移交和装修进度,及时投入使用;着力推进单位租赁房租赁合同网签备案工作。做好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供应工作。有序推进本市户籍第八批次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签约;适时启动新一批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受理工作,加快审核进度,部分家庭预计年内将完成签约。征收安置住房确保供应中心城区旧改、城中村改造、重大工程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的房源需求。

以下是全文:

上海市房屋管理局

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市房屋管理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工作,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下的房屋管理各项工作任务。

(一)保持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落实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常态长效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精细管理、精准调控,稳定新建商品住房供应,加强存量住房交易监测监管。新建市场化商品住房供需基本平衡,存量住房成交面积增加,价格指数总体稳定,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监管,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二)加快推进租赁住房建设管理

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10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9.9万套。出台《租赁住房规划建设导则》。加强住房租赁监管,实现住房租赁合同网签备案“不见面办理”,全市首创“多人在线、协同办理”模式;稳妥推进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工作。制定“试点实施方案”、“试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启动资金使用工作。

(三)推动住房保障高质量发展

推进廉租房申请“一件事”改革,实现“减材料”“减时间”“减环节”“减跑动”。全面实行公共租赁住房申请“一网通办”、市筹公租房准入资格申请“全市通办”、申请材料“两个免于提交”。制定《征收安置住房管理办法》,修订“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市政公建设施基本配套的若干意见”“大型居住社区征收安置房源价格管理办法”。全年新增保障性住房供应6.1万套。廉租住房历年累计受益家庭达13.4万户,公共租赁房累计享受保障72万户;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累计签约12.75万套,其中新增签约2.05万套。

(四)实施旧住房改造和房屋征收

实施三类旧住房综合改造709万平方米,各类里弄房屋修缮改造55.8万平方米,启动实施9000户非旧改地块无卫生设施老旧住房改造。推进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落实静安、普陀两区共计31亿政府专项债券申报、发行工作。加大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力度,制定配套政策,对征询通过比例、财政补贴标准、提取住房公积金等进行了规范。751幢房屋通过居民意见征询工作。完善征收补偿机制。完成83个存量征收基地收尾,其中59个已实现拆平、交地。规范旧改地块征收科目和标准,完善“市区共核,政企共核”的二次核价操作流程,合理控制征收成本。

(五)开展住宅小区“美丽家园”建设

办好群众身边的实事。完成733个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2001个住宅小区完成雨污混接改造,3801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移交接管,1874个住宅小区主要出入口门岗及管理处规范化建设,实施2.7万个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升级改造。加强专项维修资金、公共收益、物业费管理,推进139个商品房小区续筹专项维修资金,全市完成公共收益入账10.5亿元,完善售后房公共收益入账体制,在“随申办”APP增加商品房小区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查询功能,推进331个小区成功调整物业费。健全社区自治共治机制,加强业委会规范化建设,推进1244个业委会完成换届改选,成立市物业管理行业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物业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六)加强自身建设

严格贯彻市委市政府、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制度体系,制定发布政府规章《上海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市级审批事项“减时限、减材料”,行政审批整体压缩时限比例已达73.68%。

同时,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行业发展各项工作。先后结合疫情发展形势,出台13个指导性文件、8个重点领域的疫情防控规范和28项工作提示,强化房管重点领域的疫情防控措施。积极落实国家和本市各项惠企纾困政策,出台允许延期缴纳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延期申报、缴纳土地增值税;对公租房保障对象中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和滞留湖北人员实施租金减免。及时化解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此外,做好住宅配套、交付使用监管、房产权籍测绘、私房落政、计划财务、信访办理、科技信息等各方面工作。

二、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入新征程的第一年。房管领域各项工作既事关经济发展、又事关民生福祉。必须按照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的总体部署,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服务住有所居、宜居安居的发展主线,坚持和深化“一个定位、二大体系、三个为主、四位一体”、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体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一)坚持统筹谋划,编制实施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居住品质为主线,住房发展在保持总量供给基本平稳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住房的精准供给、品质供给、服务供给和制度供给,促进居民住有所居、安居宜居。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以稳定就业、稳定居住为导向,更加注重统筹谋划、整体安排、有序推进,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增加租赁住房供应,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覆盖面。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聚焦新城这一全市合力推进的发展重点,编制新城住房专项规划。坚持以产兴城、以业引人、以房安居,从规划源头上解决好新城的住房民生问题。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要求,集聚资源、优化政策、做实行动,构建好新城住房制度体系,合理安排租赁住房、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的规模、结构、布局和供应时序,一体推进老城更新。

(二)坚持租购并举,着力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加快构建参与主体多元、运营服务规范、租赁关系稳定的住房租赁体系,完善点、线、面相结合、从“一套房”、“一间房”到“一张床”的多层次租赁住房布局,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切实增强租赁住房供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形成供应租赁住房约5.3万套,其中公共租赁房0.8万套。聚焦城市运行所必需的基础服务人员,支持建设职工宿舍4万张床位,其中公租房拆套使用提供1万张床位,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房试点。完善租赁住房发展配套支持政策,规范发展租赁住房市场。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一城一策”要求,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继续突出“稳”字当头,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强化政策协同,深化完善房地联动机制,健全住房和金融联动机制。严格执行住房限购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商品住房销售管理。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监测预警和舆情引导,注重风险防范。

(三)坚持协调发展,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廉租住房“应保尽保”,继续以货币补贴方式为主对所有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及时做好兜底保障。适时研究启动廉租住房准入标准调整工作,进一步扩大政策受益面。提升公共租赁住房、单位租赁房管理规范化水平,加快配建房源移交和装修进度,及时投入使用;着力推进单位租赁房租赁合同网签备案工作。做好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供应工作。有序推进本市户籍第八批次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签约;适时启动新一批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受理工作,加快审核进度,部分家庭预计年内将完成签约。征收安置住房确保供应中心城区旧改、城中村改造、重大工程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的房源需求。

提升大型居住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建设,强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理念,细化不同基地、不同阶段的对应配套标准,加快教育、卫生、交通、商业、养老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移交和开办运营,解决好入住居民“开门七件事”的配套需求。

(四)坚持增存并重,着力提升居住品质

全力推进实施好民心工程。更大力度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按照“能加尽加,愿加快加”的原则,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000台以上。制定《关于进一步明确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审批管理等要求的通知》等配套文件,形成加装电梯操作流程和格式文本,进一步规范加装电梯办理手续;总结各区加装电梯工作经验,编制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引导,促进社区协商和群众工作。更高水平推进“城中村”改造。将城中村改造与新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撤制镇改造、区域功能提升等有机结合,实现居住环境、空间形态、功能提升、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的综合改造效应。新启动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继续加快推进已批实施方案的项目改造,加快完成已批项目的动迁收尾工作,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项目动迁32个左右。

深入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旧住房更新改造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旧住房更新改造1000万平方米,重点推进不成套职工住宅、小梁薄板房屋和里弄房屋改造,加大对五大新城、苏州河两岸等重点区域老旧住房的改造力度。指导和监督苏州河沿岸重要建筑外立面整治设计方案的执行,协调推进沿岸重要建筑立面整治。持续完善住宅小区基本功能,提升小区环境、完善房屋基本功能。鼓励在满足日照、间距等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挖掘小区内部空间,新建门卫间、地下停车库、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推进河滨大楼、德义大楼等地标性优秀历史建筑修缮,促进区域活化利用,开展保留保护区域改造整治策略、更新范围控制研究、重点建筑物和重要路段建筑物周期性修缮机制等工作。

推进旧改征收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以“紧盯不放消存量、严格管理控增量”为要求,推进在外过渡居民安置。在继续做好旧改征收基地新开启动的基础上,推进征收项目基地收尾;总结旧改征收新机制试点经验,完善工作流程,助力基地收尾。

(五)坚持共享共治,着力提升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效能

启动新时代“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市、区、街镇三级党政双牵头工作机制,结合街镇事业单位整合,切实落实街镇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及房屋管理工作职责,推进基层党组织对业委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规范业主自治机制,进一步规范业委会运作,推进业委会运作规范评估;推行年度审计制度,规范业委会资金管理,扩大小区专项维修资金、公共收益、业委会工作经费的年度审计覆盖率,促进200个商品房小区维修资金续筹。推进形成“按质论价、质价相符、优质优价”的市场价格机制,试点推进500个小区物业服务费调整,全面推行物业服务合同网签制度。

(六)坚持守住底线,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履行疫情防控行业管理责任,聚焦房管领域疫情防控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主动对接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和街镇,指导督促有关企业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推进《上海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办法》实施,加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有序推进全市城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6月底前基本完成对安全隐患风险较大的城镇房屋重点排查,12月底前完成对所有城镇房屋排查。健全小区安全风险管理机制,有序推进实事项目,为建设500个老旧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重点围绕消防设施、电梯运行、小区地面积水、地下车库积水、高空坠物(外墙脱落)、老旧住房结构安全(坍塌)等运行安全风险管理,推进智慧物业应用场景建设。

(七)坚持数字赋能,推进房管领域数字化转型

通过数字赋能,深化城市管理“一网统管”向住宅小区延伸覆盖,加快推进智能感知设备、智能配送设施等,加快推进住宅小区“新基建”,发展智慧物业,推动物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数字化,加快完善房管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房地产开发、住房租赁、物业等领域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发挥信用监管效能。

三、切实加强房管领域自身建设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力推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本市房管领域的落地落实,加快形成房管领域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不断展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实现新作为。

(一)坚持政治引领

坚持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四史”学习教育成果,按照市委、市建交党委要求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严从实加强自我监督约束。

(二)严格依法行政

积极参与《上海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实施工作;积极探索完善住房租赁制度。认真实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配合做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工作,提升法治工作建设水平。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试点出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

(三)增强行政效能

大力营造合理、有序、良性的竞争氛围,引导激励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房管领域干部队伍。加强市区联动,构建上下贯通的抓落实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推进模范机关建设,通过比学赶超、争创一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伍』 上海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新增供应商品住房约40万套

8月1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上海市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十四五”时期,上海新增供应各类住宅用地面积4000公顷,新增供应商品住房4000万平方米、约40万套。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上海提出的“十四五”新增商品供应住房面积与“十三五”新建商品住房面积持平。“十三五”期间,上海新建市场化商品住房销售约4000万平方米。

重点发展租赁住房 坚持租购并举

根据《规划》,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以宜居为目标,不断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筑牢住房民生保障底线,加强住房的精准供给、制度供给、服务供给和品质供给,进一步满足多层次、功能性、品质化的居住需求。

其中,上海将加快促进租赁住房有效供应,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推进力度,切实增加宿舍床位租赁居住供给,形成“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十四五”时期,形成供应租赁住房超过42万套(间、宿舍床位),占住房供应总套数的40%。其中,租赁房22万套(间),宿舍床位20万张。继续规范代理经租住房30万套(间)。

记者注意到,“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健全租赁房源筹措方式,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优化商品住房项目配建租赁住房机制,因地制宜加大租赁住房建设供应力度。落实租赁住房规划建设导则,强化中小户型供应导向,加快推进建设,尽快形成有效供应,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租赁住房品质。在新城区域,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布局和建设一批租赁住房,打造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先行示范区。支持产业园区利用产业类用地等配套建设租赁住房,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房试点,盘活闲置宅基地等住房资源。结合城市更新,在满足结构、消防和治安管理等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存量房屋依规改建转化为租赁住房。鼓励中心城老旧商务楼宇改造为租赁住房。强化市场主体作用,调动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租赁住房建设运营。

同时,上海还将持续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包括依托住房租赁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住房租赁示范合同文本应用,促进租赁合同网签备案;构建住房租赁市场监测体系,加强住房租赁市场动态监测;建立住房租赁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强化住房租赁资金监管,严控“租金贷”业务等。

根据《规划》,上海将开展住房租赁法制建设工作,推动修订《上海市房屋租赁条例》,着力健全市场规则明晰、政府监管有力、权益保障充分的住房租赁制度。

平稳发展商品住房 落实长效机制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优化调控措施,严格执行“一城一策”、差别调控的综合措施,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目标,健全住房供应体系,优化供应结构,解决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稳定商品住房供应,加强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管理,深化完善房地联动机制,保持新建项目供应量、供应结构、供应节奏合理有序。”《规划》指出,优化完善多元化的住房供应结构,合理配置住房套型结构,坚持以中小套型普通住房供应为主,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不同区域、家庭不同阶段住房需求,适当优化各类商品住房套型比例。”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进一步优化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实施分类管理,加强房地产金融市场监测分析,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加强商品住房项目销售全过程监管,加大房地产中介机构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房地产经纪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等。

“十四五”时期,上海新增供应各类住宅用地面积4000公顷,新增供应商品住房4000万平方米、约40万套。

注重职住平衡 优化住房供给结构

根据《规划》,上海“十四五”期间,主城区适度安排新增住房开发规模,重点完善居住功能,改善居住环境质量;新城重点统筹租赁住房、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的规模与结构,实现住房与公共交通、就业岗位、公共服务设施协调发展;中心镇按照主导产业定位,建设一批面向各类人才的租赁住房。

“在新城、产业园区周边、轨道交通沿线、人口导入区域,加大建设供应租赁住房力度。”《规划》指出,上海将强化供需适配,在重点区域,适当提高居住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的比例、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范围内租赁住房占住房供应的比例。

“十四五”期间,上海还将不断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提升住房保障资源配置效率,完善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扩大住房保障政策覆盖面。

上海将精准扩大公积金缴存覆盖面,重点推进在沪合法稳定就业的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进一步完善缴存职工范围界定,采取分类覆盖、逐步过渡等方式,稳步提高住房公积金缴交人数和归集资金规模,并探索住房公积金对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支持方式。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上海新增供应保障性产权住房约23万套。

『陆』 美文推荐

兰 亭 雨 榭

兰亭,栖之于灵秀江南,如空谷幽兰,飘逸着江南的丝许空灵,浸染着江南烟雨的诗意,傲然隐伫于兰渚山。兰亭,集千年日月之灵气,沉淀千年岁月之清幽古雅,书墨流香。

兰亭的魅力,不仅因为山水竹林的清幽明净,更因为其历史文化的深厚悠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竹荫满地清于水,兰气似风静若人。”东晋王羲之在此书写了著名的《兰亭集序》,使兰亭闻名天下。《兰亭集序》倾注着一代文人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理性思考,其文韵墨痕流溢着蕴涵深远的人文精神,让后人敬仰!兰亭,融灵秀的山水风光、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千古流芳。

沧桑岁月如兰溪水般潺潺而流。空谷的岁月总是永恒,千年的轮回只在瞬间!梦里依稀,又回兰亭。心情无可掩饰,听着清爽的笛音,依恋如许,思绪漫浸。

兰亭,好象从存在的那天起,就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似曾相识。我曾在一个烟雨清晨,走入兰亭,散怀山水,流韵兰竹。

兰亭,江南的一方山水佳境,竹林清幽,溪水潺潺,青翠片片,薄雾冥冥,烟雨蒙蒙,如诗如画。风拂过竹林拂动瑟瑟琴弦,空气中都能嗅到清新湿润的香气,花香和书香交融弥漫。漫步在兰亭竹径,我心悠然。

缠绵的细雨所织起的飘渺幕幔,从山谷中飘来的雾一样的烟岚,使山水、竹林、花草在虚无飘渺间灵动,青翠欲滴的竹林在雨中清奏天籁,恍若仙境。烟雨中的兰亭诗意而空灵,在细雨蒙蒙中我真正体味了纯净清幽的兰亭雨榭。

鹅池水盈盈清澈。流觞亭,古朴而苍凉,亭前一弯明净曲折的溪水涓涓流淌,溪畔有青石叠垒。雨点落在水中溅起的丝丝涟漪,“曲水流觞,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信可乐也”。一千多年前的那一幕仿佛在溪水中映现。

兰亭,轻扬着独特的清幽纯净,涸染着千年不竭的古朴雅致,带着当年王羲之吟风咏月留下的千年醉书,任我的思绪伫留其间。兰亭,你的恬静淡定,你的洒脱飘逸,你的清纯空灵,不正是我一直在寻求的境界吗?

在红尘里行路的我愿意停下跋涉的脚步,让心灵静然融入“兰亭雨榭”。宁静中让清幽的兰亭雨榭在我的心湖投下明澈的倒影。兰亭雨榭,你是我心中的永恒的神殿!我愿在每一个花之夕、月之夜、雪之晨,可以流觞曲水,可以清韵临风,看闲云淡淡,赏竹影悠悠,听细雨霏霏,嗅兰香点点……

阅读全文

与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导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
灰烬创造者职业 浏览:566
德州扑克发明者 浏览:78
如申请驰名商标 浏览:225
知识产权平台协议书 浏览:506
个人存款证明的期限 浏览:466
四川正华知识产权公司 浏览:287
海南期货从业资格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74
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