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共关系服务意识都包括哪些内容
一、简述公共关系学和研究内容。
答: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九个方面:
(1)公共关系学的概念、范畴及其本质(说明"什么是公共关系");
(2)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说明"公共关系的来龙去脉");
(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及其功能(说明"谁在搞公关?搞什么?");
(4)公众对象分析(说明"与谁开展公关活动");
(5)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说明"公共关系怎样做");
(6)公共关系的媒介及其应用方法(说明"公共关系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来进行");
(7)公共关系实务活动(说明:公共关系工作主要做些什么");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制约;
(9)公共关系在中国应用和研究的国情和特色。
二、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谈谈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答: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认识:
(1)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加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双沟通,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了解世界,一方面向世界传播自己;对外开放使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树立公关意识和加强公关管理;对外开放需要按国际惯例办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即,学习和运用公共关系有利于完善和规范组织的行为。
(2)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体制改革促进了横向联系的发展,使组织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给组织的关系状态(社会关系和舆论)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因此需要应用公共关系加强组织的社会沟通和社会协调。
(3)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激烈和市场竞争关系,企业组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来拓展合作关系,加强竞争能力,树立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凸低ǚ椒ǖ姆⒄梗俳松缁峤煌勰詈徒煌形谋浠L乇鹗谴笾诖サ姆⒄故构谟呗鄣淖饔萌找嬖銮浚佣棺橹蜗蠊芾淼奈侍馊找嫱怀觯枰擞霉厥侄卫戳私庥呗郏加呗郏纳谱橹纳妗⒎⒄够肪场?
(5)适应社会稳定的需要。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需要加强社会的公共关系工作,增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增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了解、理解、信任和合作,形成和谐的社会气氛。
三、试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和区别,并请举例说明。
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公共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沟通。人际关系指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1)从工作内容上看,公众关系中包含了许多人际关系。(2)从工作方法看,公关工作需要运用人际沟通的手段,要求公关人员具备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力。良好的个人关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2)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人际关系的对象是私人关系;(3)公共关系是组织的管理职能,人际关系是个人的交际技巧;(4)公共关系较强调运用大众传播,人际关系局限于人际传播。(举例说明略)
四、结合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在中国古代为什么只有类似于现代的公共关系?
答: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是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与技术等条件综合作用下的必然产物。其一,就文化条件而言,经历了由"理性"向"人性"的转变。尊重人性的、尊重个人感情和尊严的,人文的,开放的文化,正是公共关系得以滋生及成长的土壤。其二,就政治条件而言,民主政治取代了专制政治。虽然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它促使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为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又创造了一个重要条件。其三,就经济条件而言,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经济活动方式的变化必然带来公共关系观念和实务的发展。这是公共关系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最后,就技术条件而言,大众传播超越了个体传播。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大众传媒的迅速而广泛的发展,"地球村"的出现,为人们进行大规模的交往提供了可能性,并为公共关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与方法。正是由于本世纪初人性文化的勃兴,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发达和大众传播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提高等诸方面因素的滋生与促成,才使公共关系学这门崭新的科学脱颖而出。
反观中国古代社会,情形恰好相反,1840年以前的中国社会,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不被人们所重视;宗法观念和关系仍深深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因此,人性文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在中国没有产生的土壤。有的只是"君权神(天)授"."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的观念。专制政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点,所谓"朕即国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中国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与近代西方兴起的民主浪潮有着天壤之别。在资本主义以前的自然经济社会中,其生产组织方式是以一家一户为基本单元,一村一乡为活动界限,其社会联系其实是一种以家庭村落为支点的血缘、人缘、地缘关系。这种狭隘、固定、封闭的经济社会,落后的经济活动方式只能产生落后的传播沟通手段。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尚不具备产生公共关系的四个基本条件,因而在中国古代只有类似于现代的公共关系。
五、结合实际,说明应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
答: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是中国公共叵凳导屠砺垩芯抗讨刑岢隼吹男驴翁狻R卮鹫飧隹翁猓捅匦肷钊胙芯恐泄墓椋芯恐泄补叵凳导┞冻隼吹奶厥馕侍猓治鲋泄补叵凳导幕肪澈吞跫ψ芙峋椋爬ü媛桑僦傅际导?
研究"国情",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的先决前提。这里仅就公共关系成长所需的条件角度去分析"国情".从文化心态来看,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了正道直行,贵和持中、民为帮本,平均平等及重情轻理等诸多方面,分析这些传统文化精神,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公共在中国传播或正或负的种种影响。再从经济方式上看,迄今为止的中国经济仍未达到充分的市场经济水平,而是计划经济,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混杂的结合体,最后一方面,则是在世界经济的冲击下,在开放浪潮中所涌现出来的市场经济。它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既不充分,也不平衡。这是造成我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先后快慢不一的主要原因。最后从管理体制上看,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仍是中国管理体制的一大弊端,尤其突出的是,我国现有的舆论一统,媒介垄断,极少民办报刊,其结果必然是媒介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传播体制僵化,沟通渠道单一,民意和舆论的社会作用不强。这将大大影响公关的社会效果。
尽管公共关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尽管我国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与社会信息化等方面还有相当多不完善,不发达之处,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国公共关系的蓬勃发展是不可避免并不可阻挡的,公共关系中国化有着令人鼓舞的辉煌前景的。
六、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服务功能?请举例说明。
答:公共关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工作,其管理地位和日常业务都具有明显的服务性质。公共关系工作的成效也需要以服务的质量来加以衡量。公共关系通过各种服务使组织内部运转得更加顺畅协调,使组织外部环境更加和谐、良好。
首先,从内部来看,公共关系在组织管理体系中处于中介性的服务地位。它在组织内部不直接作决策,不直接控制人、财、物等资源,不直接生产和推销产品,但却利用其信息传播手段为各个部门服务,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这种内部公关服务做得越好,组织和整体效能就越高。
其次,从外部来看,公共关系为公众和社会提供信息,咨询、培训、公益等大众欢迎的服务,将公众利益,社会利益,社会责任与义务摆在首位,往往成为一个组织中社会性、公众性最强的部 门,成为最直接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工作部门,这种外部公关服务做得越好,组织就越得人心。越受公众的欢迎,社会形象就越好。(举例说明略)
七、试联系实际说明选择和应用传播的原则。
答:在公共关系实施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恰当的媒介,使公关传播更有效和更经济。可根据以下原则来进行:
1、联系目标原则。根据公共关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要求来选择和使用传播沟通媒介。即选择和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必须符合公关工作的性质和要求,以便充分发挥媒介的功能。
2、适应对象原则。根据公共关系对象的特征来选择和使用传播沟通媒介。即根据不同的公众对象选用不同的传播手段,才可能使信息有效地到达目标公众,并被公众所接受。
3、区别内容原则。即根据传播内容的特点和要求来选择和使用传播沟通媒介。只有根据传播的内容来决定传播的形式,才可能充分发挥传播媒介的优势。
4、合乎经济原则。即根据组织具体的经济能力和最经济的条件选择和使用传播沟通煤介。根据公关预算和传播投资能力,量力而行;并精打细算,争取在最经济的条件下获取尽可能大的传播效益。(以上各点举例说明略)
八、为什么说新闻媒介关系是一种传播性质最强的关系?
答:媒介关系即与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关系,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最为敏感和重要的一部分。这种关系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新闻媒介是组织与公众沟通的重要中介;另一方面新闻界人士又是需要争取的公众。这种特点决定了新闻界关系是一种传播性最强的关系,对公共关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与新闻界建立良好关系是为了争取新闻界对本组织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以便形成对本组织有利的舆论气氛,井通过新闻界实现与大众的广泛沟通,增强组织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
首先,良好的媒介关系能够为组织带来很好的舆论环境。新闻传播机构及人士是社会信息流通的"把关人",他们决定着社会信息的流向和流量,确定着公众舆论的中心议题,能够赋予被传播者较重要的社会地位,具有"确定议程"和"授予地位"的功能。与"把关人"建立良好关系,能够使组织的有关信息较顺利地通过传播过程中的层层关口,从而有更多的传播机会,形成对组织有利的舆论环境。
其次,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大众传播媒介一般不是由组织内的公关人员直接掌握和控制的。公共关系对大众媒介的使用必须通过新闻界人士的协助。因此,与新闻界人士建立广泛、良好的关系,是成功运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必要前提。
九、试比较分析语言交流方式与文字传播方式的特点。
答: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方式一般指运用自然有声语言的口语方式,即"言语",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即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使用特定语言,表达特定的意思。这种言语沟通方式大多数存在于人际传播活动中,其主要特点是:直接性,随时性,双向性,反馈性,情感性和主观性。
文字是一种书面语言,是有声语言的符号形式,人们能够借助于它有效地记录和传递、交流信息。公共关系所使用的传播媒介中,运用文字的媒介占了绝大多数。因此,熟练地运用文字传播技巧重要。其主要特点是记录性、扩散性、渗透性和准确性。
十、谈谈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手段去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答: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构成部分。即通过健全和完善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和传播机制,及时、广泛地了解舆情民意,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鼓励公众积极地参政、议政,实现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操作系统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为此,应努力做如下工作:(1)了解民意,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了解和反馈民意的渠道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信访渠道、民意测验、基层访问、典型调查。(2)政务活动分开,争取公众的了解。应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政府办事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3)拓宽社会沟通渠道,吸引公众参政议政。应大力做好以下工作:其一,开展社会协商对话;其二,进行公众议政活动;其三,实行公众投票公决。只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能自觉自愿地参政议政,就能极大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树立政府良好的公众形象。
㈡ 什么是公共服务意识
具有一定的为党为人民的自觉意识
㈢ 什么是公共资源
公共资源是指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在法律上不属于个人或组织的全部资源,(如公路、桥梁、河流、港口、水源、航道、森林、矿藏、空气、阳光、文物古迹、自然景观、文化典籍、科技成果等。
一种物品,如果不具有排他性,则每个人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就会尽可能多的去利用它。如果该物品又具有竟用性的特点,即是所谓的公共资源,则它很可能很快就会被过度的使用,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㈣ 如何提升公务员公共服务意识和能力
一、强化宗旨意识,培育公共服务精神
要充分明确当今政府转型的方向即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因此,作为公共服务职能的执行者,我们公务员必须以平实而深邃的群众观,站在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职责的高度,培育公共精神,其内涵有: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公正精神、服务精神、责任精神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进一步塑造好公务员的行政人格,推动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能力建设,创造公共服务产品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对我公务员的公共服务监管提出的更高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与战略思维能力,能够持续有效地获取公共服务领域所需的现代社会综合治理知识与技能,变革思考方式,应对当今利益社会、流动社会、网状社会特点,加强对公共管理领域需求的研究与探索;依法行政能力,能够学法用法,依法办事、准确执法,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联系群众的能力,学会做群众工作,与群众交朋友,有效回应公众反映;自我规范能力,能够接受监督积极做出调整,不断端正公共服务的价值理念、权力观念等,如履薄冰,兢兢业业,管住风险,阔步前进。
三、保持耐压脱敏,应对转型管理挑战
我们基层职能部门常年处在行政一线,必将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如工作压力、责任压力、舆论压力、规则压力等,因此要学会心理调试,及时消除由压力而可能带来的种种不良心理,耐压脱敏,迎难而上,乘势而为,以反观自我、涵养修身,追求心与物、身与心的和谐,积极应对挑战。
㈤ 服务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应该怎么写
存在问题:
1、少数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漂浮。工作检查落实少,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不掌握下情。
2、也有绝少数干部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自由散漫,纪律松弛,随意脱岗,上网聊天、玩游戏,应酬交友,经商或从事第二职业赚钱。
3、个别干部没有群众观念,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差。
4、有的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不认真落实,得过且过,推诿扯皮,牢骚满腹,见困难就退、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回避。
5、个别单位及其干部工作效率低下,办事程序繁琐、承诺不兑现。
整改措施:
1、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思想和业务水平。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各单位要多开展集中学习,督促个人自学;市委党校要常年开展干部培训。
2、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全党做到的,中央和各级领导机关要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首先做到,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做出榜样。
3、健全和完善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把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引入到干部管理机制中,明确责任,奖惩结合,激活干部积极性。
4、运用电子政务和监察现代科技手段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大力整合信息资源和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加快建立集行政审批、政务公开、经济社会服务、举报投诉、公共资源交易等多种功能的网上综合政务服务平台。
(5)公共资源服务意识扩展阅读
产生问题的原因
1、宗旨意识淡薄。少数干部道德修养不够,忘记了党的宗旨,对群众利益不关心;享乐思想严重,争好单位、占好岗位,艰苦困难的岗位没人愿去;缺乏进取心,疏于学习,业务知识不能与时俱进,以致工作效率低下。
2、激励机制不完善。在政治待遇方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不够大,一些干部受年龄、身份、学历等条件的限制,在政治方面没有了发展的希望,比如事业编制的干部难于提拔,一般干部很难交流,都影响了积极性。
3、监督管理不到位。虽然制定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AB岗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但很多单位没有严格执行,监督查处不力,制度归制度,执行归执行,以至制度形同“稻草人”,导致干部作风散漫。
4、领导表率作用发挥不够。个别领导干部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却个人主义,往往要求自己松,对别人要求严,要求下级或下属做的自己却违反。
㈥ 如何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物业管理的含义是什么,相信已经不用再多讲了,但如何通过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令物业所有人(业主)和使用人对我们所作的努力和劳动得到认可,让他们感觉到购买了这里的物业是物超所值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进行讨论的主题。 物业管理首先定位是服务行业,作为服务行业,我们提供的产品就是贴身的服务,无论是常规性的公共服务(如房屋主体、设备、设施、环境卫生、绿化、治安、消防、车辆道路的管理)、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如提供家政服务、各项商业经营性项目(如会所消费)、金融、中介代理服务}、特约服务(个别业主或使用人委托专门做的事情)都离不开"服务"这个中心。我们接管了一个楼盘,无论是小区、写字楼、商场还是其他类型的物业,首先要明确:管理对象是物业,服务对象是人。 目前就广州而言已经有相当多的物业公司,做得比较好的有口碑的有合生创展、中海物业、汇侨物业等,纵观他们的管理,除了在服务深度上作了挖掘,更多的是在服务意识上作了大量的培训和引导。今天,作为一个竟争的商品社会,谁的商品质量好就买谁的产品;谁的服务到位,就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取得回头率(如超市的竟争)。物业管理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因为它的特殊性(具有针对性,只对购买了小区物业的业主或使用人进行服务),它只在特定的环境给予特定人提供服务,怎样才能得到业主或使用人的认同,配合我们的管理呢?这其中有技巧的问题了。 业主或使用人是购买了或租用了这里的物业,他们心里感觉是我花费了大量的金钱购买了房子,就应该得到最好的服务,所以他们的心态就是"我是业主,你们物业公司是我们请回来的管家,是对我们提供服务的,我对你们有要求、有不满是应该的".站在业主的立场上,他们这样看没错,我们确实是他们请回来的管家,有服务他们,而不是管制他们。但凡事必须有个尺度,有时候他们会持着这种心态作出一些很过火的行为,如漫骂管理人员、拒交管理费甚至发起某些运动等。在发生这些行业时,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行为呢? 人是群居性的动物,再怎么难相处也会有沟通的需要,物业公司的职责之一就是及时收集不同的业主意见,倾听不同的声音,转换成有益的措施,不断修正的我们的服务方向,贴近业主的日常需要。收集意见,不单是客户服务部的职责,其他各部门,如保安部、工程部甚至行政、财务部都肩负这种职责。一个称职的管理人员,他本身应该是五员:管理员、保安员、工程员、消防员和清洁员。在一些简单和表面的工作我们可以随手做到,如替业主提一些重物、帮忙开关车门、按电梯、打伞、把地上的垃圾随手捡起、随时给业主们一个微笑等等,这些就涉及到我们的管理人员有没有一种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不是说按公司规定完成一定工作量就算有的了,它体现在细致之处,可以说细微之处见真情。例如:业主两手拿着东西向我们门岗走来,门岗能够问好的同时迅速替业主打开大堂门,并替他呼梯,又或是帮业主提物品直到电梯口;再如,工程人员接到业户的维修通知上门维修,在维修完成后自觉将周围环境打扫干净,不增加业户额外的负担。如何加强服务意识,体现服务水平,我们认为有下面几点可以借鉴: 1、树立以公司为家的观念,正确建立服务观念,确立以人为本信念。 我们认为,物业管理是一项以服务为主的事业,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是其基本特征,服务意识、服务技能以及时各项工作制度的领悟力,都有赖于服务者的品德素养(包括爱心及责任感,使命感等)。 2、认真钻研本职业务,学习相关书籍,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许多在物业行业的前辈们通过实践,将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解决方法和预防方法都通过文字作了一个很好的表述,为同业者提供了一种直接的参考方式,使我们后来者避免和完善了诸多的不足,我们在工作中如有意识地借鉴和运用了前辈们的工作经验,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所有的教科书提供给我们的都是通用的东西,更多的是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条件而设,否则照搬的话只会流于形式成为教条主义。我们要真正借鉴别人的是一种全面考虑事情的方法、角度。3、严格按照公司规定使用文明用语,保持公司及自身形象。 公司制度是为了确保工作效率,保障内部运作正常的一种行政手段,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每一位员工要做一个有心人,主动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自觉执行制度规范并弥补某些不确定性和不完善之处。 4、遇业户有困难,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哪怕一声简单的"我能帮上什么忙吗?"也令人有暖冬的感觉。 5、平时注意与客户的沟通,收集业户的意见,熟悉业户基本情况。 我们提供了服务,不是说我们服务什么,业主就必须接受什么,物业管理要面对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及消费水平的顾体,所以提供的服务不能遵循一种固定的模式,它是动态的,可变的,且可塑性很强。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顾客的不同需要,针对不同需要提供恰到好处的服务;其次还要识别顾客的潜在需要,提供的服务给顾客带来惊喜,从而赢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而我们要了解业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情况、工作特点、性格特征、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只有对业户的生活习惯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才能提供到位而不夸张的服务,针对性的个性服务。 我们认为,真正高水平的服务应做到于住户日常生活之中不经意处,不落痕迹,使其在回味时既感到惊奇,又觉得自然、真切,进而体现到生活之美,人性之美(这是一种人性化的服务意识)。 6、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共同营造友爱互助氛围。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也是体现我们服务意识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努力通过自身劳动努力创造各种优美的社区环境的同时,也在享受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的绿化员给我们带来视觉享受;清洁员给我们带来怡人的环境享受。如果我们不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自己随手吐痰、乱丢果皮、垃圾(这些情况在我们楼盘里面仍然存在),给业户的感觉是我们员工的素质低下,服务水平低,这不是抹杀了我们一直以来的辛勤劳动,给我们面子上抹黑吗? 人的意识可分为天生的和后天培养的两种,天生的我们称作本能,如手碰到火或手触电自然往回缩,是一种本能或条件反射;人在饥饿中闻到食物的香味会自然吞咽口水甚至听见或看到"酸梅"两个字就会不自觉地吞咽口水,这些都是本能的反应,是天生的。而后天培养的意识就包括了我们提到的服务意识,如何从一开始大家都不习惯去面对一群人,展露一个得体的微笑,舒展一个得体优雅的动作,这有一个自我训练的过程,这过程尤如训兽师训练一只小动物重复去做一个动作一样,需要锲而不舍的毅力,只有当一天你发现面对人群,你的身体已自然作出各种合适的动作和得体的微笑时,它们已经成为你个人的一种习惯了,你才真正做到拥有了服务意识,才取得进入物业管理行业的资格。 服务乃物业管理生存之本,物业管理企业应将提高服务意识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使自我行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方向性和可预见性。
㈦ 如何提高公务员的服务意识
第一,首先分析现状(注意言辞不要激烈,适当的语言,概括一下,现行的ZF服务机构有什么特点,利和弊都要点到)
第二,你对服务意识的理解。这个时候可以说一些套话——比如公务员的服务工作实质是就是一种行政指导,优秀的服务能够减少行政成本,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更大的行政管理效能啊,服务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寓管理于服务当中啊,等等之类。
第三,才开始谈如果你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公务员,在工作中将会如何做,——踏实一点,少说大话,空话,套话。说一些细节,比如 我会在工作中时刻保持对行政相对人的微笑,保证热心,耐心,细心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等等……
㈧ 公务员树立服务意识有何重要意义
公共服务,是政府为老百姓提供的基本职能;公务员,顾名思义就是公共服务人员。因此,公务员良好的服务态度,则是代表着政府的形象。老百姓面对的是每一名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这个人对他们好,那么政府就是好政府;反之,老百姓就会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甚至是厌恶感。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应该是公务员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之一,是从业者们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准则。要转变“官本位”的思维方式,形成“服务型”工作模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需求、不同岗位的群众制定不同的施行标准和措施。在服务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公平原则,按制度、按规定、按原则办事,不能走歪门邪道、投机取巧之路。如果服务失去公平公正,会引起老百姓的不满,抹黑政府的形象。以往在各个机关部门尝尝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认识的熟人、关系好的朋友好好服务、领导介绍来的朋友好好服务、心情好的时候好好服务、收取好处的好好服务等等一系列怪想。这种区别对待的差异化服务,使我们的整个社会变得越发浮躁,大家脑子里想的就是如何拉拢关系、如何讨好上级、如何谋取暴利,掌握更多的人脉资源和财产资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横行,人们的道德底线一再接受考验。这种思维模式十分不利于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要想改变就要从公务员的服务意识上求转变、寻突破,人民的公仆是服务者,而不是管理者。只有从思想上发生了转变,行为上才会转变,整个社会的规则才会发生变化,才能往更好、更高的层次发展。思维方式不转变,所有的改革都是表面现象,流于形式。
㈨ 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公共资源有着如下两个特征: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由于使用上不受限制,没有人对新加入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应负责,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进而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归属不够明确.
㈩ 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
一是硬件方面,也可以说是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首先作为工作者,工作流程必须牢记,并且要正确引导客户。个人要相信自己并且熟练掌握工作技能,有效服务、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让客户体验到快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