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西省2014年第二批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考试试题答案
真题目前没有,只有答案,可供参考
2014年第二批政府购买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13
【答案】B。
【解析】该题首先要明确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感觉、心理、意志等)主观因素是世界的本原,决定世界的存在和发展,①③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是辩证法的观点。故本题答案为B。
2、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A。
【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起作用,跟健康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故题目中强调了联系的普遍性的观点,故A正确。BCD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本题答案为A。
3、C.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B.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6、B.三大改造的完成
7、D.统一战线
8、D.《反对本本主义》
9、D.234
10. C.全面协调可持续
11.A.提高公民素质,有序政治参与
12、C.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13.A.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行使立法权
14.:B.充分发挥了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
15.A.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6.A.劳动力成本将上升,促使经济结构调整
17.D.我国致力于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发展
18.C.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9.D.市场调节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0.B.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
21.B.参与经济全球化应该有规则意识和利用规则的本领
22.D.我国对极少数敌人的专政是对人民民主的保障
23.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4.A.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25.D.“两制”是“一国”的前提
26.A.城市转型与发展
27.B.依法治国
28.A.第一
29.C.文艺
30.A.埃博拉
31.C.正义
32.D.法律
33.A.森林
34.C.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委员长公布
35.B.程序正当
36.A.甲
37.B.抽象行政行为
38.B.罚款1万元
39.D.行政许可
40.C.60日
41.B.马某不服某县工商局注销其企业营业执照的决定
42.A.不可以。因该行为是行政指导行为
43.A.甲的行为是无权代理
44. D.担保物权
45.A.甲
【解析】被林荫道上掉下来的树木枯枝砸伤属于意外事件,甲作为一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对意外事件负责。故本题答案为A。
46.B.防治艾滋病机构有权要求甲支付50万
【答案】B
【解析】我国法律规定,一般赠与合同,在交付赠与物之前,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合同,但赠与人可撤销的赠与必须不是具有救灾、扶贫等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故本题答案为B
47. B.甲的赠与行为合法有效
【答案】B
【解析】我国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在甲与乙的婚姻中,小轿车属于甲的婚前个人财产,所以甲对其个人财产有处分权。故本题答案为B
48. C.营业厅有权把错充话费再扣划到甲账户
【答案】C
【解析】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本题中,乙没有合法依据而占有了200元,构成不当得利,应当返还。如果乙拒绝返还,甲既可以与乙协商解决也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解决。营业厅对甲打错钱的行为没有过错,不需负责。故本题答案为C
49. B.甲有权要求获得除医药费之外的报酬
【答案】B
【解析】无因管理,是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为避免造成损失(损失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或者仅为他人),主动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法律事实。本题中,甲将李大爷送到医院垫付医药费的行为成立无因管理。作为被管理人的李大爷有责任偿还甲因为无因管理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医药费。故本题答案为B
50.
B.乙
【答案】B
【解析】知识产权法规定,职务作品,除应归法人或者其他人享有的除外,其著作权归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应归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的著作权是指:“1、主要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本题中,甲为乙高校的职工,其职务就是负责编写教材。因此属于职务作品。故本题答案为B
51.
C.故意杀人罪既遂
【答案】C
【解析】本题中,甲在主观上具有故意杀人的犯罪故意,客观上由于其杀人的行为,导致受害人在挣扎的过程中死亡。故甲构成了故意杀人的既遂。故本题答案为C
52.
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答案】B
【解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据刑法的规定,只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
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本题中甲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泄露国家秘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故本题答案为B
53.
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D
【解析】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本题中,甲向公安机关自动投案成立自首。故本题答案为D
54.
B.立功
【答案】B
【解析】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嫌疑人的。本题中胡某向公安机关提供刘某抢劫的犯罪事实,符合立功的成立要件。故本题答案为B
55.
B.甲构成交通肇事罪
【答案】B
【解析】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到15年的占少数)。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由此可知,本题中在一造成一死一伤的后果时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而交通肇事后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并不会改变甲乙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是在量刑处罚上有所差别。故本题答案为B
56.
C.盗窃罪
【答案】C
【解析】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利用信用卡,一般是指使用伪造的、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方法进行诈骗活动。另外法律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构成盗窃罪。故本题选C
57.
A.诬告陷害罪
【答案】A
【解析】A项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B项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的人格尊严,情节严重的行为。C项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D项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通过比较几个选项可知,诬告陷害罪意图使对方收到刑事追究,报复陷害的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本题答案为A
58.
C.徇私枉法罪
【答案】C
【解析】A项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或者不履行职责,产生重大损失的行为。B项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追受重大损失的行为。C项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D项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在徇私枉法罪中的司法工作人员包括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故答案应选C。
59.B.犯罪嫌疑人
【答案】B
【解析】A项罪犯,亦称犯人,是指因犯罪而服刑役的人。B项嫌疑犯指三审裁定前叫嫌疑犯通常都押到看守所、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C项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刑事案件诉讼中,被公诉机关指控涉嫌犯罪的当事人称作“被告人”。D中的被起诉人为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后对犯罪嫌疑人的称呼。本题中案件还在起诉阶段,检察院还未提起公诉,所以应当叫王某为犯罪嫌疑人。故本题答案为B
60. B.中级人民法院
【答案】B
【解析】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有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的第一审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故本题答案为B
61.B.处分
【答案】B
【解析】【解析】辩论原则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议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处分原则,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处分即自由支配,对于权利可行使,也可以放弃。平等原则而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具体包括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 2.双方当事人有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手段,同时,人民法院平等地保障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3.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公开原则是指公开审判原则是指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向群众、向社会公开的制度。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除不予公开和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外,一律依法公开审理,同时,不论是否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时均一律公开进行。 故答案为B
62.C.电子数据
63. B.公平交易权
64. B.3500
65.D.300%
66. D.班超——《汉书》
67. A.令正
68. A.为官清正廉洁
69. B.杜甫
70. A.《桃花扇》
71.B.柳永
73.
A.孟子
74. C.白居易
75. B.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76.A.惯性的作用
77.D.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不是互联网
78.C.哈格里夫斯
79. A.阿里巴巴
【答案】A。
【解析】阿里巴巴2014年9月19日美国纽交所上市,故答案应选A。
80.
D.中国
【答案】D。
【解析】2013年1月17日,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表示,到201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铁运营里程达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故本题答案为D。
81. B.TD--LTE
【答案】B。
【解析】CDMA属于移动2.5代移动通信技术,GSM属于2G,WIFI属于高频无线电信号。故答案为B。
82. C.四
【答案】C。
【解析】2014年9月24日,印度“曼加里安”号火星车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成为全球第4个成功进行火星探测的国家或组织。前面三个是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故答案为C。
83.D.电能是一次能源
【答案】D。
【解析】一次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及其产品;天然气等燃烧释放的热能;水由于落差产生的动能;核裂变释放的原子能;风的动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电能不是一次能源,电能是由一次能源转化而得的二次能源,故答案为D。
84.
C.199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故答案为C。
85. B.阿基米德--万有引力
【答案】B。
【解析】万有引力是牛顿发明的,故答案为B。
86.
D.热水瓶灌满水保温效果最好
【答案】D。
87.
C.顾恺之
【答案】C。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
88.A.英国伦敦
【答案】A。
【解析】白金汉宫是英国的王宫,最早称白金汉屋,是英国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故本题答案为B。
89.A.鄱阳湖 青海湖
【答案】A。
90. A.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A。
【解析】我国的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约20多万平方公里,是三大平原中面积最小的。故本题答案为A。
91. B. 铁盘子
92. C. 病虫害减少
【答案】C。
【解析】病害虫较少是因为植物可能使用了杀菌剂或杀虫剂等化学物质、也可能改变作物品种等其他方式,与温室效应无关。“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②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可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故本题答案为C。
93. A. 碘
94.C. 36伏
95. C. 于成龙
96. A. 山西省
【答案】A。
【解析】2014年07月14日,山西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至汉代古人类文化遗址。故本题答案为A。
97. C. 山西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98. A. 青海 宁夏 山西
99. A. 大西铁路
100.
B. 县县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01、
A.矛盾的特殊性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02、
A.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C.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基本实现形式
103、
A.改革户籍制度,为人民自由迁徙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C.改革社会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104、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出版社
C、集会、游行、示威权
105、
A、工作内容
B、休息休假
C、社会保险
D、劳动报酬
106、
A、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
B、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
107、
A.小马所在学校是其法定监护人
C.小马无权获得别人的无偿捐赠
D.小马所有民事行为均须法定代理人同意
108、
A、王实甫---《西厢记》
B、马致远---《汉宫秋》
C、果戈里---《死魂灵》
D、莫里哀--《悭吝人》
109、
A、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B、新材料技术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
C、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
D、按材料性能分,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110、
A、金字塔---埃及
B、种姓制度--印度
D、指南针---中国
❷ 如何写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亮点材料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俗地说,就是不管你生活在东部还是西部,居住在农村还是城市,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样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近年来我国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等,都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现。“十二五”时期,我国将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度解读
“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范围
1.公共教育: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等。
2.就业服务:包括就业信息、就业咨询、职业介绍等。
3.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合作医疗等。
4.医疗卫生:包括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
5.人口计生:包括避孕药具、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
6.住房保障:包括提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
7.公共文化:包括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开放等。
8.基础设施:包括行政村通公路和客运班车,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全覆盖等。
9.环境保护:包括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环境监测等。
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金保障是关键。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所占比重,保证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2011年教育、社保方面的投入增长幅度都高于16%,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的预期目标,这将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财力保障。
❸ 十八大如何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目标。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组织依约自律,基层群众自我管理,建立各方参与、互相支持、协作互动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发挥保障功能,公平保障对象,增强保障的可持续性。
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社会结构的分化和地区的差别,面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及各种困难群体和边缘群体的存在,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无疑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伟大工程。在这一工程建设中,需要调整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更需要重视社会体制的改革。如同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一样,社会体制改革也应该成为我国今后社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事实上,我国高层领导对社会体制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之所以说社会体制改革、建立新体制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只有社会改革及其所促进的第三部门的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环境与保障条件,才能为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丰厚的社会基础。没有社会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片面追求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不可想象的。同样,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缺乏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政治民主不可能有牢靠的根基。那么,怎样来推进我国的社会体制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呢?换句话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够推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社会体制的基本架构应该是怎样的昵?探讨和解决这食问题,既需要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又需要积极借签世界现代化史上的成功经验。应该重点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政社分开”基础上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分工与合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新社会体制的内核。因此,应该切实实现“政社分开”基础上的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分工与合作。社会分工以及组织的职能区别,是自笛尔凯姆以来许多社会学家早就揭示了、并为后人普遍认同的真理,是各类组织成本最低而效能最大化的前提。这里所谓的“政社分开”,是指政府部门与那些官办的或非官办的非营利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职责分工及组织分工,解决政府与非政府社会组织的功能重叠。分开不是对立,是为了更好地合作,更好地调动各自的资源与能力,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一起实现特定的社会发展目标。需要强润的是,“政社分开”是前提,分工合作与共同治理是结果,而关键则在于政府社会职能的转变。其二,在明确政府的社会责任和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围绕“政社分开”的核心原则,真正实现政府社会职能的转变。包括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在内的社会治理,无疑是现代政府的当然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管理和服务都由政府直接来提供,也不意味着政府是这些管理和服务的唯一主体。政府机构的职能和功能事实上是有限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和社会的分工合作与共同治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因此,一方面要将不该由政府承担的那些组织职能亦即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职能和事务剥离出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委托管理”的方式转交给官办的和非官办的专业非营利社会机构,彻底解决政府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事务上的“越位”问题。另一方面,要针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解决政府社会管理上的“缺位”问题。其三。制定积极的社会政策和公共财政政策,大力推动第三部门范围内的非营利组织的发
展。其四,通过政府社会职能的转变和第三部门范围内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建立党与社会的新关系。这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体制建构之所需。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党与社会的关系是建立在“单位制”的基础上的。那时党和社会的关系结构是比较简单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单位制”的解体和“单位人”向“原子化的社会人”的变迁,党和社会的关系无疑变得愈益复杂起来。今天,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仅仅通过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以及社区这样的“准单位”,确实已经很难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以及把握各个社会群体的实际需求和愿望,很难把自己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全面地覆盖到各类社会群体。这就要求我们党主动介入社会发展的进程,一方面积极推动政府社会职能的转变和公共财政政策的建立,一方面积极引导和推动第三部门范围内的非营利组织的发育和发展,利用第三部门范围内的非营利组织这个平台去组织社会,实现自己影响的“全覆盖”。
❹ 如何解决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
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不足的情况确实普遍存在,一方面政府应当回引导法律人在该区域从答业,现也有一些具体措施,如律师执业证的入门考试司法考试,欠发达地区的通过线比较低,取得资格后也只能在该区域执业,限制人员流动。另一方面,现在网络发达,具体的事务可以用互联网方式在网上咨询,或者一些手机APP,如口袋律师等,在客户端一对一的与律师沟通。
❺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
(2019年4月15日)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为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遵循规律、把握方向。顺应城镇化大趋势,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方向,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构建促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整体谋划、重点突破。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供给。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和乡村差异性,稳妥把握改革时序、节奏和步骤,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分类施策、梯次推进,试点先行、久久为功,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改革路径和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坚持守住底线、防范风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在推进体制机制破旧立新过程中,守住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守住乡村文化根脉,高度重视和有效防范各类政治经济社会风险。
——坚持农民主体、共享发展。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护农民权益,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主要目标
——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消除,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基本建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明显提升,农村产权保护交易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经济发达地区、都市圈和城市郊区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镇化进入成熟期,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基本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形成,城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二、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
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四)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加快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增强中小城市人口承载力和吸引力。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的城镇倾斜政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提升城市包容性,推动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五)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制定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鼓励原籍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外出农民工及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兴业。推进大学生村官与选调生工作衔接,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扎根基层、发挥作用。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等多种方式,推进城市教科文卫体等工作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推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向乡村教师、医生倾斜,优化乡村教师、医生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引导规划、建筑、园林等设计人员入乡。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人才加入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六)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加快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并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强化规模经营管理服务,允许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
(七)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加快完成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允许县级政府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乡村零星分散存量建设用地。推动各地制定省内统一的宅基地面积标准,探索对增量宅基地实行集约有奖、对存量宅基地实行退出有偿。
(八)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加快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允许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允许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城中村、城边村、村级工业园等可连片开发区域土地依法合规整治入市;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所有权房地一体、分割转让。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民集体权益。
(九)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各级财政支持城乡融合发展及相关平台和载体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支持地方政府在债务风险可控前提下发行政府债券,用于城乡融合公益性项目。
(十)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乡村信用环境建设,推动农村信用社和农商行回归本源,改革村镇银行培育发展模式,创新中小银行和地方银行金融产品提供机制,加大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依法合规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房屋财产权、集体林权抵押融资,以及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担保融资。实现已入市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在资本市场同地同权。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地区按市场化方式设立担保机构。加快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推动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支持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培育一批国家城乡融合典型项目。完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十一)建立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法律规划政策指导和诚信建设,打造法治化便利化基层营商环境,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引导工商资本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资金、产业、技术等支持。完善融资贷款和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等政策,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乡村生活性服务业。支持城市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探索在政府引导下工商资本与村集体合作共赢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农地农用,防止农村集体产权和农民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十二)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健全涉农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和产学研用合作机制,鼓励创建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服务网络,建立科研人员到乡村兼职和离岗创业制度,探索其在涉农企业技术入股、兼职兼薪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成果产权制度,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发挥政府引导推动作用,建立有利于涉农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的激励机制与利益分享机制。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
三、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
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十三)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鼓励省级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为乡村学校输送优秀高校毕业生。推动教师资源向乡村倾斜,通过稳步提高待遇等措施增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推行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城乡教育联合体模式。完善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多渠道增加乡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十四)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增加基层医务人员岗位吸引力,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提高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倡导优生优育。健全网络化服务运行机制,鼓励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县域医共体,鼓励城市大医院与县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机制。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差别化医保支付政策。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十五)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推动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推行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式管理模式,建立城乡居民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导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推动服务项目与居民需求有效对接。支持乡村民间文化团体开展符合乡村特点的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文化结对帮扶机制,推动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农业遗迹、文物古迹、民族村寨、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和灌溉工程遗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发挥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重要作用。
(十六)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巩固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建立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统一入口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
(十七)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城乡社会救助兜底工作,织密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推进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全面实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提高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做好困难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完善残疾人福利制度和服务体系。改革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统一城乡居民赔偿标准。
(十八)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引导其坚持为农村服务。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和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四、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乡村,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
(十九)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机制。以市县域为整体,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布局道路、供水、供电、信息、广播电视、防洪和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统筹规划重要市政公用设施,推动向城市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推动城乡路网一体规划设计,畅通城乡交通运输连接,加快实现县乡村(户)道路联通、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完善道路安全防范措施。统筹规划城乡污染物收运处置体系,严防城市污染上山下乡,因地制宜统筹处理城乡垃圾污水,加快建立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城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规划、建设和联网应用,统一技术规范、基础数据和数据开放标准。
(二十)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机制。明确乡村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定位,构建事权清晰、权责一致、中央支持、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机制。健全分级分类投入机制,对乡村道路、水利、渡口、公交和邮政等公益性强、经济性差的设施,建设投入以政府为主;对乡村供水、垃圾污水处理和农贸市场等有一定经济收益的设施,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并引导农民投入;对乡村供电、电信和物流等经营性为主的设施,建设投入以企业为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将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实行一体化开发建设。
(二十一)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合理确定城乡基础设施统一管护运行模式,健全有利于基础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体制机制。对城乡道路等公益性设施,管护和运行投入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明确乡村基础设施产权归属,由产权所有者建立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化企业,提高管护市场化程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事业单位改革,建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更好行使城乡基础设施管护责任。
五、建立健全有利于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农企利益紧密联结机制,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二十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完善支持政策。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则,强化高质量发展导向,加快构建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支持农业机械化政策,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完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方式,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和轮作休耕制度。
(二十三)建立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依托“互联网+”和“双创”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健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农耕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培育机制,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和农业众筹等新模式,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支持政策,实现城乡生产与消费多层次对接。适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制定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政策,制定相关标准,引导乡村新产业改善服务环境、提升品质。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安排一定比例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探索实行混合用地等方式。严格农业设施用地管理,满足合理需求。
(二十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城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通过政府对公共生态产品采购、生产者对自然资源约束性有偿使用、消费者对生态环境附加值付费、供需双方在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中的权益交易等方式,构建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市场体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维护参与者权益。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自然资源政府公示价格体系,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抵押融资,增强市场活力。
(二十五)建立乡村文化保护利用机制。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适度利用。建立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机制,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创新传统工艺振兴模式,发展特色工艺产品和品牌。健全文物保护单位和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机制。鼓励乡村建筑文化传承创新,强化村庄建筑风貌规划管控。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显化乡村文化价值。
(二十六)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培育发展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推动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把特色小镇作为城乡要素融合重要载体,打造集聚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优化提升各类农业园区。完善小城镇联结城乡的功能,探索创新美丽乡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模式,盘活用好乡村资源资产。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典型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二十七)健全城乡统筹规划制度。科学编制市县发展规划,强化城乡一体设计,统筹安排市县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城镇建设、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建设,更好发挥规划对市县发展的指导约束作用。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编制市县空间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确保“三区三线”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加快培育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营等方面人才。综合考虑村庄演变规律、集聚特点和现状分布,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
六、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二十八)完善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环境。推动形成平等竞争、规范有序、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创业就业。规范招工用人制度,消除一切就业歧视,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机制,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制度。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农民工输出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
(二十九)健全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机制。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等政策,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产品优质优价正向激励机制,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共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企业,通过利润返还、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培育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收。
(三十)建立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快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把所有权确权到不同层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加快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对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鼓励各地探索将其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探索混合经营等多种实现形式,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收益。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担保、继承权。
(三十一)强化农民转移性收入保障机制。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基础上,探索建立普惠性农民补贴长效机制。创新涉农财政性建设资金使用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项目。
(三十二)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体制机制。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着力提高脱贫质量。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综合实施保障性扶贫政策。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为抓手,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
七、组织保障
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意义,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根据城乡关系发展特征,把握节奏、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扎实有序推进。
(三十三)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三十四)强化分工协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协同推进机制,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和跟踪督导。各有关部门要围绕人口、土地、财政、金融和产权等任务,制定细化配套改革措施。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三十五)压实地方责任。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当好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细化可操作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整合力量、扭住关键、精准发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
(三十六)注重试点引路。把试点作为重要改革方法,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市县两级设立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支持制度改革和政策安排率先落地,先行先试、观照全局,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并加以宣传推广。
❻ 深圳:入户政策不宜再放宽,将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深圳户籍政策再度引发关注。
2020年深圳两会期间,有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对在深圳市工作且已缴交社会保险至少达到15年以上(不含因任何原因导致的社保补交)的非户籍居民,延长入户年龄至国家法定的退休日期,对这些来深建设者群体,在他(她)们自愿且主动提交入户申请后,希望不设定其他的入户条件。
近日,深圳发改委回复了这一建议,其中指出,深圳入户政策目前在国内主要大城市中几乎最为宽松,且已覆盖所有群体,不宜再加以放宽。若按照法定退休前不设年龄、缴纳社保15年即可入户的敞口式政策,作为千万量级人口规模的超大城市,可以预见的深圳户籍人口增长将面临失控局面,最终造成人口剧增,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同时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导致与实现民生幸福城市背道而驰的后果。
诚如回复所言,在主要大城市中,深圳当前的入户政策已经十分宽松。这一表态只是暂时否定了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并未传递出政策收紧的讯息。
而在与户籍政策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覆盖方面,深圳发改委提出,下一步将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为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深工作、生活创造更好条件。
2020年年初仍传递出宽松落户信号
正如深圳发改委所说,深圳入户政策目前在国内主要大城市中几乎最为宽松。
2016年8月,深圳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及《深圳市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办理规定》三个文件,其中提出将纯学历型人才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及以上,对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这也被视作深圳加入城市“人才争夺竞赛”的一个标志。
而除了人才引进落户之外,深圳的入户途径主要还有纳税迁户、政策性迁户和居住社保迁户三大类。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不仅给了人才宽松的落户门槛,上述《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对父母随迁、夫妻随迁和子女随迁也作出了规定,提出在年度计划安排额度内,经审批可办理政策性迁户。
此外,2017年,《深圳市积分入户办法(试行)》正式启动申请,这是深圳首个单纯的积分入户政策,其特点在于,完全无学历、技能方面的要求,旨在为长期在深稳定就业和居住的非户籍人口开辟一条新的入户渠道。自2017年起,深圳连续三年每年放出10000个积分入户指标。
得益于过去几年宽松的户籍政策,深圳的户籍人口持续大幅增长,但“人口倒挂”现象仍然严重,深圳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1343.88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494.7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6.8%。
2020年年初,深圳市六届人大八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关于深圳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2020年的规划,报告指出,优化户籍迁入政策,户籍人口新增50万人,其中审批类迁户指标控制在16.5万人以内。
结合深圳过去几年的户籍人口增长情况来看,50万人的预期新增目标,意味着深圳仍然在致力于户籍人口的较快增长。
但2020年2月起,深圳暂停申报全市在职人才引进审批类业务,应届毕业生接收、人才引进核准类业务则正常办理不受影响。
对于何时重开的咨询,深圳人社局不久前回应称,根据《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精神,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审批类积分入户方式,目前该局正会同深圳市有关部门修订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深圳人才引进审批类积分入户业务,待政策调整完善后开办,具体开办时间另行通知。
近几年深圳户籍人口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事实上,户籍制度之所以备受关注,一个核心的原因在于户籍上绑定了很多公共服务。
深圳作为超大城市,诚然存在市发改委所说的,如果实施敞口式入户政策,可能会带来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尖锐的后果。但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精神,要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鼓励地方政府提供更多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提高居住证持有人城镇义务教育、住房保障等服务的实际享有水平。
4月1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其中也强调,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未落户常住人口。鼓励在人口集中流入城市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位供给,优化事业编制调配、增加教师编制数量等。
这也意味着,尽管超大城市在户籍制度上仍然保留一定的门槛,但因为存量常住人口数量庞大,同样需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以更好地覆盖常住人口。
深圳在这方面有一些不错的基础和表现。譬如,在义务教育领域,深圳使用公办学校学位安排来深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对未能安排在公办学校而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实行政府购买学位的政策,确保随迁子女在深享受到公平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
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完善居住证制度,鼓励根据实际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等。
此次深圳发改委的回复也指出,下一步,深圳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加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为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深工作、生活创造更好条件。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能够实现公共服务按照常住人口配置,使外来人口到城市居住、生活的成本有所降低,实际上跟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相似。
(作者:王帆)
❼ 我国居家养老政策有哪些
民政部并没有出台关于居家养老方面的具体政策!只是发文说全国居家养老资源不足,要求各地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以解决养老难的问题。都是指导性意见,主要看各地政府的推进力度!
唯一能够算上优惠的只有:
贯彻落实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现行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养老院类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各类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7)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扩展阅读: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能否继承: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公民的房屋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图书、文物等其他收藏,法律允许公民拥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以及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等。
养老金是可以作为公民的遗产进行继承的。但分为两种情况:如果养老保险合同中指定受益人的,由受益人取得养老保险金。如果合同中没有指定受益人的,保险金可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其继承人取得。
继承养老保险金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投保人在交费期间身亡的。投保人个人交纳全部保险费退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另一种是投保人在领取养老金期间身亡的。我们知道,投保人领取养老金,期限为10年。
领取养老金不足10年身亡者,其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储存额中个人交费额的余额,可以一次性退给其法定继承人;无继承人或无指定受益人者,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支付其丧葬费用。因此子女有权利继承领取其父母的养老金。这里的养老金是作为父母的遗产由其子女继承的。
❽ 在社会治理理念上,要突出强调基层社区的作用是否正确
是。
基层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更是一个国家治理层级的概念。基层社会治理是在党的领导下,运用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力量向基层辖区居民提供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利益协调、矛盾纠纷化解、创造平安和谐舒适生活环境的活动。
基层社会治理与基层政府治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共同点都是对基层公共事务的治理,不同点在于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有所差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强调的是社会力量,基层政府治理的主体是政府。
(8)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积极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构建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以建设幸福和谐美好社区为目标,推进基层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为居民群众服务全覆盖、社区综合治理全覆盖的三为三全幸福社区建设新模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整合优势资源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形成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优化服务平台、畅通民意渠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❾ 第三轮(下半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两者是不一样的。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的人民政府或者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主要区别有如下几个方面
1、含义不一样: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委会组织法》
社区服务中心:是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的工作平台,承担政府公共职能。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目的不一样:
社区工作站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一支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通过开展行政管理和服务,保证社区居民的诉求有专人受理和服务。
居委会的目的则是调节人民纠纷,维护治安,并向人民政府反应人民的诉求等。
3、职责不一样:
社区工作站是行政性服务、福利性服务、社会化服务。
居委会则是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调节民间纠纷和维护社会治安。
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的2~3名代表中选举产生。
(9)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扩展阅读:
基本职能
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居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和任务是:
①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
②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③调解民间纠纷。
④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⑤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⑥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