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曾经看过一本书,谈一个人的魅力是这样理解的,首先是要有一颗宽容善良仁慈的心,面对生活要有积极的心态,无论对待任何事情心中要永远有一颗上进心与进取心,而微笑是赢得人格魅力的最好途径。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达芬奇密码,我们要想读懂任何人都不是很简单的,倘若去了解别人,不如先修炼自己去寻找自身的魅力,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魅力所在,需要你自己去发掘,每一天你面对生活工作的态度就决定于你自身的魅力所在,比如我们很少想过自己是否常带笑容的工作,时常愁眉苦脸,只是我们自己意识不到。微笑是最美丽生动的表情!简单的微笑是人际交往的一张通行证,可以胜过许多言语:可以表示“我很开心”,“我愿意帮助你解决就诊中的困惑”,可以表示赞许他人,也可以化解误会。面带微笑是自信的体现,是礼貌的表示,是坦诚的象征。真诚的微笑体现出一个人的坦然,宽容和信任,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极高的修养,非常容易被人接受,会为你赢得好口碑和潜在机遇。
工作中我以领导为榜样,每次看到领导对患者微笑解决困难,而患者也同样的微笑回报时,我体会到了微笑的力量,科里的每位同事当遇到患者不解的问题时,她们会一边向患者讲解问题一边引导患者就诊,使我感到护士的耐心换来了患者感到舒心。在工作中,以微笑对待每位来就诊的患者也能让患者感到心里温暖,在门诊这个大家庭里,大家都以“为你微笑服务”为目标,为解决患者困难为己任,而用心的工作。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杯热呼呼的白开水,有时它要比良药还要治病,还要暖人心,当你微笑的时候你会发现身心舒畅。现在就开始微笑吧!只要笑起来,你体内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你会发现你与他人的交往更容易。
⑵ 怎样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向每一个公民提供的公共就业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公平的,即首先其享受公共就业服务的机会均等。通过均等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平等的就业权,这是公民平等享有一切权利的基础。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实质是指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城乡之间的差异、劳动者自身的素质差异和劳动力市场制度、规则不完善等带来就业竞争不平等,通过政府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来实现公平竞争就业均等化。
一、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原则
第一,公平与效率并举原则。公平是保障公共就业服务资源的公共享有,效率是为全社会劳动者经济活动创造的投入产出比。第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是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它覆盖面广、投入量大。在此过程中须以政府力量为主导,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投入和机制完善,同时鼓励市场和社会组织等资源,共同参与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供给与实施。第三,依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现阶段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在不同区域、城乡间、不同群体间差异大,同时受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人文条件、历史实情等因素的约束,各级政府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进程中,不可盲目冒进求等同,而应该结合地方实际,合理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推进。
二、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二元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造成了城乡差距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开始迅猛向城镇进军,形成规模庞大的进城务工群体(又称农民工)。农民工在为城镇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却难以与城镇居民享有平等就业服务待遇,其根本原因是户籍制度的限制和二元分割的就业管理服务制度。还有城乡居民享用的公共就业服务资源不平等。在城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相对完善,城镇居民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就业服务,加之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培训机构较多,就业服务网络平台的投入使用,都为城镇劳动力和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供求信息;在农村,由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资金投入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就业服务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健全,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很多基础性工作难以开展,农村居民享受不到就业服务资源,从而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二)全员人力资源库建设落后,人力资源信息不能共享
公共就业服务属于公共产品服务。这就决定了它需要政府的财政扶持,需要政府能够均等地投入公共就业服务资源。然而,在现有的制度条件以及一些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就公共就业服务领域来说,吴江区政府对其投入财力有限且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现象。在软件方面,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建设发展情况极不平衡,信息网络建设覆盖面窄,人力资源信息不能共享。尤其是区级以下机构基本硬件设施缺乏,处在传统手工操作状态,适应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劳动者就业的需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手段都亟待提高。
三、进一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的机制建设
首先,要在政策法规层面确立保障求职者、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人力资源上的优化配置作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第二,在保证政府监管与外部治理的同时,引入其他功能监管方式,如第三方监督与公众评估等,促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规范体系,并保证其高效的服务和信息的透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第三,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将持续失业达一定时间的劳动者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通过行政干预、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有效手段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并使之成为长期有效的政策措施。
(二)加大政府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财政投入
按照“控制总量,分项预算,统筹安排”的原则,根据机构规模和编制人数,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在同级财政中扩大预算范围,提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财政经费支出比例,统筹和优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开展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所需的基本支出(指为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而产生的公用和人员经费支出),同时为了完成事业发展目标和开展特色服务工作,尽可能提高项目支出预算比例(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基本支出之外所产生的经费支出,包括各类大型招聘会、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就业信息服务与统计监测、创业服务等)。
(三)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
首先,推行“一站式”就业服务模式。公共就业服务面向全社会,将服务对象扩展到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方式要实现“三个结合”,即:日常服务与定期招聘洽谈相结合,职业供求和职业培训相结合,普遍服务和专门服务相结合,建成功能较为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综合性服务场所。其次,积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扩大就业提升到战略高度,把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核心动力。再次,构建政府主导的公平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以实体性市场为主,网络市场为辅,奠定城乡统筹就业、省内跨区域无差别就业的坚实基础,为实现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搭建良好平台。
⑶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
庞长胜(博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山东滨州256500) 一、公共就业服务的内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概念、任务 国际劳工组织在《就业服务公约》中规定:“各国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公共的、无偿的职业介绍体系”。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是促进就业、调节人力资源市场和维护就业公平的有效措施,也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公共就业服务就是“由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既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也成为政府实施政策和社会化管理的窗口和工作平台,主要承担五项任务:一是对城乡所有劳动者提供基本、均等的就业服务;二是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援助性就业服务;三是对不同时期重点群体提供专门的就业服务;四是对用人单位用人提供通用性服务;五是承担就业和人才政策的具体实施,对就业与失业进行社会化管理,受政府部门委托,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基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服务等。 (二)社会作用 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在缓解社会压力、落实就业和人才政策、帮助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推动各类人才流动开发和配置“践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公共就业服务的地位作用根源于公众的需求,其第一要务就是在市场化的就业格局中满足公众的需求,即提供广泛、及时、可靠的信息并通过多种形式使供求实现对接。当然,随着就业格局的变化、就业形态多样化的延伸,公众需的范围也开始扩展到创业服务、培训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代理服务等公共就业服务的新领域。 (三)存在问题 当前,公共就业服务面临的问题很多,既有原来管理体制分割、职能不明等问题,也有工作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服务手段落后、人员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还有服务功能不强、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核心是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问题。人民群众希望得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就业服务,政府希望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就业管理和政策落实。 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一)落实再就业政策的现实需要 实践表明,无论是推动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落实,还是实现就业工作的目标,都要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重要作用。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也必须适应市场变化和服务对象的新需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主要抓手,面向就业困难群体,将新政策落实到基层,把再就业援助工作做好。 (二)适应劳动力供求变化的需要 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中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和技能素质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给就业服务带来新的挑战。一是就业对象多元化,要求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现在服务对象扩展到了城乡所有劳动力,包括大学生就业、退役军人安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一些特殊群体,如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员等。二是供求矛盾复杂化,要求服务功能完善拓展。三是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需求多样化,要求服务更加深入细致。这就需要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三)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能力建设的需要 解决就业问题的最高境界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从人口负担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和前提。在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同时,要从建立就业长效机制入手,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为人力资源开发奠定基础;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入手,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转换能力,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就业竞争需要;从完善、延伸和扩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入手,全面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四)贯彻《就业促进法》的需要 新颁布的《就业促进法》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同时,还规定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提供了经费保障。总之,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与就业政策贯彻落实、就业服务水平提升、就业事业整体发展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实施紧密相连,是公共就业服务发展规律的要求,是人本服务的重要内容。 三、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措施 (一)完善平台建设,进一步夯实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基础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 二是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发挥当地人力资源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和乡镇(街道)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要重点加强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现城乡网络互联,向下延伸就业服务;要逐步推广网上职业介绍、网上求职登记、远程职业指导等服务项目,实现就业服务送到村,为劳动者提供优质、便捷的就业服务。 三是认定一批就业培训基地。按照评估验收条件,在县(区)和乡镇(街道)授匾挂牌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品牌基地、返乡创业基地、农村劳动力培训品牌基地,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管理规定,以基地为依托,就地、就近开展就业培训,减少农村劳动者参与培训和转移就业成本。 (二)加强就业服务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功能 1.强化制度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制度化。一是建立健全就业登记和服务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劳动者实名制就业登记,对无工作岗位或无承包责任地的城乡劳动者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统一进行失业登记;改革现行城镇人员就业和失业登记办法,创新城乡就业登记模式,取消城镇、农村“二元化”的就业登记制度,对本辖区人员均按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办理就业登记手续,使用统一样式的就业手册,实行统一标准的就业服务。二是建立健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以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等人员为重点,做好调查摸底,把帮扶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社区(村),确定专人负责,一包到底。坚持日常援助和集中援助相结合,要根据辖区具体就业情况,继续开展个性化就业援助,依托社区,对重点援助对象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实行“一帮一”、“多帮一”服务,切实做到“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形成困难群体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三是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和培训制度。认真总结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和培训成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再就业专项资金资助制度,制订与服务绩效、实现再就业指标相挂钩的专项经费拨付办法,形成政府购买就业服务和培训成果的新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制度。整合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当前着重解决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经费不足和人员到位不在位的问题。加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基础工作建设,实现基础台帐、工作职责、业务流程、服务规范、管理制度、信息系统“六统一”,制定评估标准,实行验收制度。 2.以效率和质量为主旨,拓宽就业服务方式。一是坚持服务方式人性化。大力推行“诚心服务、真情相助”的人本服务理念,对包括被征地农民、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和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劳动者、随军家属等在内的重点扶持对象,开展承诺服务、配套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排忧解难。二是坚持服务功能多元化。充分利用现有的就业服务机构和设施,最大限度地拓展服务功能,开展求职登记、失业登记、职业介绍、培训指导、咨询援助、招聘洽谈、就业援助、自主创业、档案托管、社会保险代理等“一条龙”服务。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规则,改进服务态度,实行“首问责任制”,为劳动者营造便捷、高效的求职环境。三是坚持服务手段信息化。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管理功能,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四是坚持服务队伍专业化。着重加强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开展“业务大练兵”活动,不断提高队伍的政策水平和经办能力。基层社区劳动保障管理员要实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上岗,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要逐步取得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或信息分析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3.围绕就业服务“全覆盖”,推进就业服务社会化。一是服务社会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面向社会为各类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要加强硬件建设和软环境建设,拓宽服务功能,把本市的农村劳动力、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各类技能人才、高校毕业生以及外来流动人员等纳入服务范围。二是参与社会化。加强统筹规划,一方面引导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发展劳务派遣、职业咨询指导、就业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举办公益性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形成覆盖广泛、面向全社会的就业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坚持打击和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违法行为,组织开展职业介绍机构信用等级、“放心职业介绍机构”等评比活动,强化对各类民办职业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对其服务项目、内容、标准,实行公示制度。 4.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搞好保障措施的落实。一是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摆在统筹城乡就业的突出位置,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建立各级考核评估小组,吸收辖区内劳动保障方面的专业人员参加,对辖区内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按国家劳动保障部“六到位”的要求进行考核评估,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大资金投入。 要把统筹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通过整合资金、压缩一般性支出预算,从资金上保证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落实。要解决好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改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办公条件。 多年来的努力,全国已经形成了县区以上综合性服务机构、乡镇(街道)社区基层服务窗口以及涵盖就业培训、创业服务等实体,覆盖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和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实践中,正是由于公共就业服务不断地努力满足各类群体的需求,不断地努力改进服务,不断地为促进就业做出贡献,才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公共就业服务已成为政府履行促进就业职责的重要阵地,成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直接手段,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⑷ 基本公共服务都包括哪些内容
公共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设的能力大小而专定,但基本上属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产品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人的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设。
(4)公共就业服务8项标准扩展阅读: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
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
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
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个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会逐步扩展,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⑸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劳动者提供哪些服务
1、政府来公益性就业服务应对城乡源所有劳动者免费,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对用人单位用人提供招聘服务。
2、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由原地方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和人才服务管理机构合并成立。旨在方便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并基本建成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⑹ 基本的公共服务都包括哪些
1、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
2、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
3、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务。
4、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
社会发展领域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社会福利等。
(6)公共就业服务8项标准扩展阅读: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目标
1、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2、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强劳动保护,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这也是构筑社会安全网的需要。
4、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促进走共同富裕道路。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6、强化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包括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大力推进全国统一市场体系建设。七要继续加强道路、电力、通信、供排水等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
⑺ 开展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标准化创建活动应该涵盖哪些内容
1、梳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服务事项的基本服务流程、平台管理专机构的管理职能及属平台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
2、构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服务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包括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等。其中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是由基础性标准组成,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平台服务事项的服务流程标准、服务规范和人员工作标准等,服务保障标准主要指平台的管理标准。
3、运行实施标准体系,即将标准要求贯彻实施到实际服务工作中,用实际工作检验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和适用。
4、总结推广实施经验。
⑻ 公共就业服务免费提供哪些服务内容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毕业生免费提供下列服务: ⑴ 就业政策法规咨询; ⑵ 职业岗位供求信息; ⑶ 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 ⑷ 职业培训信息; ⑸ 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⑹ 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⑺ 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 ⑻ 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⑼ 公共就业服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公共就业服务指的是政府通过研究和发布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提供咨询、帮助等各种方回法和手段的综答合运用,充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或雇主联系的媒介,便利劳动者的就业过程,改善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和运行,促使全部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和使用。根据世界各国劳动力市场理论与运作的实践,公共就业服务的方法和内容主要有职业介绍、就业咨询、研究和发布信息以及就业帮助等。
我国2000年11月颁布施行的《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中将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界定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服务和其他服务内容。受实际条件限制,从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上来说没有西方发达国家充实和广泛,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主要针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以及就业困难群体。
⑽ 什么是8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8项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给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
1、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对新建、扩建项目,特别是远离城市的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更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以便项目建成后尽快发挥效益。
2、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是配套设施,使得基础设施得到更好服务、发挥更大作用、实现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设施。
(10)公共就业服务8项标准扩展阅读
设施需求
1、教育设施的配套质量需求逐步提高。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居民对教育设施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少年儿童比例的持续下降。住区内教育设施的配套面临资源整合,提升质量、提高配套标准等潜在要求。因此,优化教育设施的资源配置.提高配套标准.提升配套质量是教育设施配套的发展趋势。
2、老年设施的配套需求面临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高。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使得社会对老年设施的需求激增。这就意味着住区将承担更多的社会养老服务功能。因此,一方面住区内养老设施的数量需求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居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对养老设施的配套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社区服务设施的配套需求不断增强。社区服务性设施包括基本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各种活动站、服务站、社区管理等,是居民R常生活必须的基本生活设施,随着住区老龄人口的增多和全民健身、保健意识的增强,居民对上述设施的数量和服务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