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大作业论述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实施目标是什么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实施目标 、 (1)为公众提供高水平的政府服务 ) 要做到以下版几点:第一,权能对公众的服务请求做出快速反应。第二, 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能对公众的服务请求做出快速反应。第二,满足公众个性化服 务需求。第三,方便公众参与。 务需求。第三,方便公众参与。 (2)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 (3)提高政府决策与管理水平 )
我们可以代做电大形考各种作业。
B. 什么是“电子化政府”
对于电子化政府,时下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电子化政府就是办公室自动化,有人认为电子化政府就是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有人认为就是“政府上网”,也有人借用电子商务的概念,将其称为电子政务。
“电子化政府”(Electronic Government)则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概念。
所谓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它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virtual government),即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 具体分析,电子化政府强调:倡导科技领先;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回应机制;改变传统的组织形式,从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C. 简述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的策略是什么
中国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咨询专家、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到现在,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急骤膨胀,但随之也暴露出“四大症结”,即重新建轻整合、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
电子政务的“四大症结”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不是一个技术项目,而是一场深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将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在改进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同时,必须对行政主体的业务流进行重新设计,对行政机构的结构进行重组,在电子手段的帮助下简化行政流程,降低而不是增加业务运行的成本。
电子政务需要的不仅是传统观念上的硬件和软件,更需要的是整合硬件、软件和需求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心件”,即整体解决方案!针对电子政务的“四大症结”,我们面临着“政务链”管理理论的诸多课题。一是关于电子政务行为主体的需求问题;二是关于行政机构的运作流程重组问题;三是关于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创新问题;四是关于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电子政务的经验问题;五是关于跟踪电子政务发展方面的技术,以及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相结合的问题。
现有的行政机构的组织形态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与工业化的行政管理的需求和技术经济环境呼应,已经存在了二百年以上。信息时代的管理要求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走向网络模式。行政机构的组织形态也要由金字塔的垂直结构向错综复杂的、水平网状的扁平结构转变。为此,电子政务的发展应该以行政机构的业务流为主线,与职能转变相结合,采取以下发展策略。
第一,要重视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建设。建立电子政务的标准并推行之,规范信息的共享和保密,做好立法和建规等基本保障工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现有的管理机制已不能满足信息社会的客观需求,要从根本上消除来自思想观念、传统的行政体制等障碍,必须从基础性工作入手。
第二,要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硬环境,优先发展三个方向。即建立一个开放自由的信息基础架构,以解决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的问题;在不同行政机构间建立互联、互通网络,以解决资源共享问题;提供一个业务集成平台,以解决“一站式”的电子化整体服务问题。
第三,要加大电子政务应用的推行力度。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应用体现了电子政务动态的发展过程,没有应用就没有发展。有什么级别的应用,就有什么层次的发展。这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已经得到了不断的验证。
第四,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培训是应用的基础,是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五,要实行“恰到好处”的安全策略。安全措施必须根据系统的实际应用,综合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权重,以求得适度的平衡。
第六,要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来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
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系统中最珍贵的财产是存储的宝贵信息,电子政务就是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信息化管理模式。
最后,要高度重视“政务链”管理理论的研究,并用于指导电子政务的实践。同时,电子政务实践又丰富和发展了“政务链”管理理论。
2000年10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十五”规划中把“数字福建”作为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来发展,并于2000年12月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的“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由此确定了“数字福建”的实质是信息化的福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作为“数字福建”的核心,电子政务是随着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等各级行政机关的需求发展,围绕构建三条战略通道而不断完善的。2001年的“131”计划(即一个规划:数字福建“十五”建设规划;三个骨干工程:省政务信息网络工程、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省互联网交互中心;一项共享政策:省政务信息改造标准和共享政策)和2002年的“339”计划(三个基础工程:省级政府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安全监控中心、分布式基础数据库;三类示范工程: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电子公文传输系统;九个应用系统:省经济动员管理、省粮油储备管理、省环境生态监测、省国土资源管理、省海洋渔业管理、省治安人口管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管理、省文化管理、省计策管理等信息系统)为数字福建开了个好头。2003年计划重点实施的“536”工作计划(即五个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政务视频应用系统扩容、政务网市县横向接入网、省政务数据中心、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三个企业信息化项目:企业信用系统、身份认证中心(CA中心)、企业信息化应用项目;六个社会信息化项目:省医保系统联网、省远程医疗二期工程、省文化信息二期工程、省农业病虫害防治系统、省出入境公众服务管理系统、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网)是福建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的具体体现。
目前福建省各单位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一些核心部门的核心业务应用滞后,已成为制约福建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
因此,当前福建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应包括:第一,必须从政治层面的高度来把握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离开坚强的政治领导,经济的技术的因素将显得苍白无力;第二,采取以应用促发展的推进策略,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应当从核心部门核心应用抓起,形成“纲举目张”、“四两拨千斤”的电子政务应用扩张效应;第四,应重视高科技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形成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政策和策略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这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不例外。一切漠视先进生产力、视高科技人才如粪土的观念和行为,应当坚决根除之。
D. 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的策略有哪些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实施目标 、 (1)为公众提供高水平的政府服务 ) 要做到以下几版点:第一权,能对公众的服务请求做出快速反应。第二, 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能对公众的服务请求做出快速反应。第二,满足公众个性化服 务需求。第三,方便公众参与。 务需求。第三,方便公众参与。 (2)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 (3)提高政府决策与管理水平 )我们可以代做电大形考各种作业。
E. 论述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与传统的政府公共服务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1、服务理念:电子化以社会公众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传统化管理、监回制
2、服务平台答:电子化一站式、网络化、扁平化,传统化以实体化为主,如办公室,窗口等
3、服务时间:电子化无时限要求,传统化工作8小时等
4、服务地域:电子化为网络,无限制,传统化有专门的服务地点
5、服务效率:电子化搞,传统化低
6、服务成本:电子化低,传统化高
7、服务信息:电子化透明,传统化不透明,这直接导致电子化服务有自下而上的反监督,更容易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信息平衡
F. 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的策略有哪些
1、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建设,不仅需要解决一些技术问题,适应涉及党的工作的方法的变化,而且还需要技术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和运作。应充分认识到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建设的客观要求,与时俱进,是加强党的信息时代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从加强执政党本身这个意义上来讲 ,建设一个开放的学习态度,是更新他们的旧思想,旧方法的客观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应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和敞开胸襟,了解世界,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建设政府机关电子政务。
2、丰富内容,形成体系
(1)加快建设党务信息资源体系
信息时代的来临,进一步凸显政党的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是党务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党务部门,也使党的建设成为政府机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水平和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了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系统的整体水平,也决定了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系统在全社会的影响。
(2)加快统一信息交换平台建设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推动下,政府成立了自己的网站,它是展示形象、发布信息的窗口,但这个发布信息的形式散,不利党政务信息综合管理和查询使用,必须纳入一个统一的公立综合性门户网站,使其作为党委,政府发布信息,公众信息,各部门,集中 统一发布的窗口,方便公众查询、整合各种公共服务,实现在线合作的工作和一站式服务,以充分发挥设备,软件,电路和其他资源的综合效益。
3、优化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流程
通过协同各项事务、整合资源和规范业务流程,形成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化办公,达到优化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流程的目的。针对各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的状况,我们首先要优化职能结构,改变使每项职能只有一个职能机构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其次,把处理同一个业务所涉及的各个部门整合在一个流程上,实现 跨部门业务流程。
4、加强通信企业合作,跨越“数字鸿沟”
通信企业经济效益,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一直都是比较好的。再加上通信企业的发展具有全盘化、全国化的特点,它不是单单局限在某一个地域。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通信企业的资助先建立起平台,等经济情况好转之后支付企业的投资。这样为政企信息化建设的对接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利益。
国家通过政策对部分地区资金倾斜。我们还可以免费给中西部地区的政府一些地区相对成熟的产品使用。结成中西部地区一帮一帮扶对子,提供给中西部地区一些成功经验和资金,让他们少走弯路,跨上高速发展的道路。
5、注重人才,安全第一
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建设,不能脱离了大量的信息技术,现在很缺乏了解党的工作并跨学科的人才。要培养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业务人才和技术素养,以灵活的方式来实现这两种品质的有机结合,锻造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专业技术,风格完善的政府机关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的安全保密会引起严重。一旦出现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事件,其后果不堪设想。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建设的安全性,是指有否决权和标记权,绝对不能马虎。
G. 电子政务含义
确切地说,电子政务是指高效、开放的政府凭借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上全方位行使政府基本职能,开展政府管理工作和服务活动。
从技术的视角看,电子政务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符合互联网经济的特征并且面向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电子政务通过互联网为政府部门提供公开政务、发布信息、对外服务,开展网上办公、网上服务和网上监管等功能。
从从改革政务活动工作方式的视角看,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政府管理和公共管理),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以实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从管理和服务集成的视角,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H. 为什么电子化公共服务在本质上依然属于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电子化来,也可以称作自“电子化服务”、“电子化的服务”、“公共服务电子化”等,就是指机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等电子化手段,使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得以充分实现的过程与结果。 无论是实施电子政务,还是上网,或是建设电子、数字化城市,其最终的目标都是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特别是提供电子化的公共服务。
I. 电子政务 为什么电子化公共服务在本质上依然属于公共服务
随着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深入和发展,智慧政务在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应急职能方面作用愈发重要,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国家提出网络强国战略以来,加快智慧政务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国要深化智慧政务改革,不断适应新形势,谋划新思路,提出新理念,构建新模式,发掘新途径,满足新需求,打造新常态。
一、工程导向到问题导向
智慧政务发展容易陷入误区:以工程建设为导向,认为简化审批、加快建设一大批信息化系统,就能较好地提高政府履职能力。这种以工程为导向的建设模式,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增强智慧政务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下,智慧政务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以需求为主导的建设机制。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切实提高政府履职能力为出发点,合理规划智慧政务建设项目,有效提高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时效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二、分散建设到集约化建设
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中缺乏顶层设计,分散、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地市级、区县级设有独立机房的部门平均比例分别为70%、32%、22%;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政府网站分散建设的比例分别平均为78%、32%、30%。智慧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分散状况严重,粗放式的建设模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给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带来各种困难。因此,亟需切实加强智慧政务规划、建设、运营的统筹协调,加快实现从粗放式、低效能的分散建设,向集约化、高绩效的协同发展转变,从部门独立建设、自成体系,向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转变。
三、政府独导到社会共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参与“治理”的主体包括了各类权力部门、公共部门,以及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他们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是平等关系。“社会治理”弥补了“社会管理”内涵的局限,使社会治理体制得以创新和拓展。智慧政务是社会治理模式的信息化反映,智慧政务建设模式要始终适用于、服务于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动和演化。
1、规范社会共建机制,打造以政府主导为一体,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为两翼的社会共治模式。
2、规范监督和保障机制,规范参与方的权、责、利。
3、鼓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形成统一有效的购买服务平台和机制,厘清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的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加快促进政府独导到社会共治模式的转变。
四、由数据割据到数据开放共享
据统计,政府拥有社会信息资源总量的80%之多,但有关部门调研的38个部委涉及的80个专网里,实现横向交互的比例尚不及0.1%。这对数据尴尬刻画了目前政府数据共享面临的数据壁垒日益加重之窘境:政务业务数据成指数量级增长,但由于各业务系统技术标准、开发环境、系统架构等存在巨大差异,客观上对政府部门数据共享造成了技术屏障。大数据时代,要彻底消除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羁绊,
1、开放数据。要尽快规划政府数据开放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进开放数据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2、落实数据共享机制,明确数据共享的权、责、利,根据“一数一源”原则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鲜活性、权威性。
3、加快制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借助信息技术和手段打通各异构业务系统。
五、数据支撑到辅助领导决策
从发展历程看,中国智慧政务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列“金字”工程、政府上网到“三网一库”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智慧政务的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电子口岸、社会信用、食品和药品监管、应急指挥、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重点信息系统项目不断展开研究、设计、立项和建设工作。这些信息系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和协调,但如何有效整合利用有关业务系统和各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完善综合分析、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业务应用系统,为领导决策指挥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在大数据时代已日显迫切。当下,这些信息系统需要通过整合智慧政务网络,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智慧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智慧政务辅助领导决策体系,提高政府宏观管理与科学决策能力,加速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化辅助决策的进程。
六、履行政府职能转向提供公共服务
长期以来,智慧政务建设主要是从政府内部需求角度推进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方便监管,对民众需求的考虑显然不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智慧政务建设,打造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基础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安全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不断创新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不断将公共服务电子化,使智慧政务由流程规范化自动化,提高服务效率,转变为有效为社会公众提供最终交付品,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高服务效能和水平。
七、传统模式到新兴形态
作为新兴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潜在的价值逐渐得到挖掘,关注度不断得以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力推进国家智慧政务建设,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工信部在2013年已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目前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也已经启动。未来发展中,智慧政务应继续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进一步扩展政务信息来源,构建异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提高政务信息化资源利用效能,深化业务应用,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
八、核心技术设备国产化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但是整体来看,国产设备占有率低,核心设备差距明显,潜在的战略风险、数据泄漏风险和情报监控风险,严重威胁着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棱镜门”事件之后,信息安全被提升到了重要高度,“去IOE”成为多个领域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智慧政务设备国产化的帷幕正式全面拉开,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信息技术攻关有望加速,应用牵引、平台重构、分阶段实施的国产化新思路将全面铺开。
金鹏信息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J. 如何加强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全球潮流内,电子政府容作为其中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备受世人关注,建设电子政府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对策。世界一些先进国家纷纷开始了政府的信息化进程,并把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系统放到了重要的位置。1993年,我国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此后,又先后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金”字号系统信息工程,如“金税”工程、“金农”工程、“金企”工程、“金智”工程和“金信”工程。1999年1月,开始了“政府上网”工程,拉开了全面建设电子政府的帷幕。从此,各级政府争相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实现电子政务的功能,推进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拓展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