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议意见

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议意见

发布时间:2021-11-10 09:32:09

Ⅰ 在建设和发挥公共文化设施设备方面,有哪些意见建议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措施及意见

一、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措施
(一)、强化文化管理部门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对辖区文化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使用、开展文化活动的考评、及各文化单位的经费管理要相对集中到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各类文化工程项目建设要听取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指导见意,保障基础文化设施科学合理的建设和运行,保障各基层文化单位最大化为群众服务。
(二)、加强政策配套 要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优惠政策。在文化项目建设上,政府要有相关政策上向文化方面倾斜。包括免费提供建设用地或减收土地租金,减免建设中的各项税费。多出台一些鼓励社会资金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渠道,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赞助、捐赠社会文化事业,或通过各种形式,兴办社会文化事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社会文化建设的良性机制。
(三)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障机制 保障区文化馆、城区办事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乡镇综
合文化站、社区及行政村文化活动室三级文化单位的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转和经常开展活动所必需的经费。建议政府把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按辖区人口年人均5-10元的标准,投入基层公共文化经费,使各乡镇、办事处普遍建成集办公、服务、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各行政村、社区基本建成“一室多用”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室。

二、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意见
(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经费投入 建立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纳入财政年度支出预算,根据经济增长情况结合国家投入公共文化设施计划,按比例逐年增加。特别是加强人口相对集中,文化活动氛围相对浓厚的社区和乡镇的投入比重,强化示范与带头作用,改变过去那种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资金加强重点扶持,以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建议由区文化主管部门牵头,根据全区实际情况,建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库,项目应向基层单位、特色文化社区、文化村、镇倾斜。
(二)、优先建设导向性、示范性文化基础设施 结合城市建设布局,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群众文艺培训与交流、文化娱乐休闲及大型文化艺术演出场所,并配备基本文化活动器材;开设一些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广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活动需求,努力建设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便于群众参与的文化设施和场所,逐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和服务能力薄弱的局面。
(三)、强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 提高文化馆现代化水平。改善区文化馆文化活动设施、设备,把区文化馆建成群众文化培训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示范性基地,使之真正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龙头。 加强镇办、社区和村文化设施。落实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及业务活动经费,强化活动场地建设,增加活动器材的配备,解决好现有文化站不达标的问题,按照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建设乡镇文化站。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及村配套文化设施建设,
(四)、切实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 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使用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引导和监督社区及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广泛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倡导和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阵地文化活动,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当地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及乡镇文化站的职能;加强对新建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情况的监督,防止基层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充分利用辖区单位内部和社区现有的文化设施,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Ⅱ 细看公共文化服务新政对百姓作出哪些承诺

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键性的制度设计,这份意见就像一张扎实的文化民生“施工图”:任务明确,标准具体,进度明晰。按“图”索骥,我们来看看公共文化服务新政对老百姓作出了哪些承诺。
百姓基本文化权益新政“兜底”
对百姓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观看演出、参加文体活动和免费使用公共文化设施等基本文化权益,政府明确了保障底线。
作为意见附件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以表格的形式,一目了然:“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两年)比例不少于1/3”“县级以上设立公共体育场”“为每个县配备用于图书借阅、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服务的流动文化车”……
标准是政府划定的保障底线,重点是“兜”住百姓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底”。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巫志南梳理出标准的三个特点:一是“提低”,充分体现对现有公共文化基础薄弱、设施简陋、资源匮乏、投入不足地区的有效提升。二是动态平衡,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取各级政府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中准线”,力求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与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支付能力之间持续保持动态平衡。三是“不降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应略高于国家标准,向当地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或富有当地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
保障农民工留守家庭
显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命题的提出,就是因为目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并不均等。但改善文化民生、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和特殊群体文化生活质量,又不能搞“一刀切”。
由是,意见提出,要明确老少边穷地区服务和资源缺口,实行精准扶贫,并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对象。
“关注这部分群体的文化需求,不仅仅是社会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应有之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兼政府研究所副所长杨永恒表示。
免费+优惠:鼓励降低商演和电影票价
“免费”是意见中引人注目的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免费之外,还要“优惠”。标准特别规定“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参观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实行门票减免,文化遗产日免费参观”。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之外的文化服务项目,意见鼓励以“优惠”价格提供,比如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鼓励在商业性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低价场次或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
巫志南认为,“免费+优惠”大大拓展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发展空间,也会培育和带动文化消费市场。
政府为群众公共文化服务“买单”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在标准中就提出要采取政府采购等方式,为农村乡镇每年送戏曲等文艺演出。
“这一方面可以解决公共投入不足的问题,缓解公共服务领域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经验,提高效能。”杨永恒如是解读。
目前,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和指导性目录,已正式上报中央。
为群众提供对路子服务
此次意见提出,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
巫志南认为,这是将“选择权”交给群众十分重要的一步,但更重要的是,在广泛征询人民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菜单”涵盖范围,在“菜”的来源上真正体现群众的主导性和主体性。
工、青、妇、科等拥有大量公共文化资源的领域,也被纳入视野,意见提出,“推动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让数字文化资源为智能社区“点睛”
目前,互联网渗透融合社会生活各领域和全过程已是不争事实。如巫志南所说,主动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高服务效能是明智之举,也是加快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路径:统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化图书馆博物馆建设、数字农家书屋等项目,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在基层实现共建共享;鼓励各地整合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数字文化产品;加强推进数字文化资源在智能社区中的应用,实现“一站式”服务。
乡镇文化站编制至少1人
公共文化服务的重心在基层,乡镇文化站是基层“枢纽”。但在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专干不专、没编制待遇低,有的文化站工作人员长期被抽调搞乡镇中心工作,文化站被迫常年关门,以至于出现“空气站、牌子站、无人站”的怪现象。
显然,“人”的问题是个突出问题。意见和标准明确,落实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编制配备不少于1至2名,规模较大的乡镇适当增加。
“效能”成考评领导干部政绩内容
一些地方缺乏文化自觉,“重经济、轻文化”,单纯追求gdp增长,对文化“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意见的这条规定,就是要扭转党政干部的文化政绩观:以效能为导向,制定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收入分配与责任人奖惩的重要依据。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期待各地结合各自实际,也扎扎实实地制定出详尽的施工细则,把这份普惠文化民生的改革新政以工程进度台账的形式得以实现。

Ⅲ 对文化建设有何建议和意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有很好意见和建议: 1、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通过座谈,可以深刻的感受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决策非常拥护,对新农村美好前景非常向往,对新农村建设热情很高,充满信心。同时认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结合本村实际,量力而行,切不可举债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应把着力点放在集体发展,让群众得实惠上。认为今后要更加注重集体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因为这是为群众举办公益事业的前提条件。同时普遍表示不等不靠,在现有条件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尽量为群众多办些实事、好事。 2、存在的问题和干部群众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还不平衡,部分村集体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相比还相当薄弱,可支配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太少;农民还不够宽裕,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能力不足。二是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缺乏一技之长,无固定的就业岗位和现金收入,这部分劳动力主要靠自身的强壮体力去从事一些体力工作获得收入。三是村级规划建设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处于“各自为政、自我发展”的状态,存在各村都想搞公寓楼、商贸小区、工业小区现象,容易造成土地浪费和重复建设,重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不良景象。四是村容不够整洁,缺乏统一的垃圾回收和集中处理设施,垃圾无法处理和填埋,随意堆放,“三大堆”问题突出。五是要求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对集体资产管理采用股份制和租赁制,切不可一卖了之。六是要求上级给予贫穷落后村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认为优惠政策都让富村争取去了,结果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落后村老百姓看不到希望。因为落后村的原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客观条件的因素。七是要求涉及新农村建设的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减少环节,减免有关收费,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3、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1)要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增加集体收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和物质基础。基层干部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和村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群众谈论最多、最为关心的就是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打好经济基础。增加村集体收入,当务之急,一是要放宽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通过转让、出租闲置场地、房屋增加收入。二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搞好个体民营小区建设,通过村级税收增长地方留成返还增加集体收入。三是要大力培育各类特色专业村和各种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在组织和服务群众致富中增加集体收入。当前大部分农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建议县乡两级要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致富素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2)积极作好村集体债务消化工作。当前村级负债面广量大,影响了村级发展。下一步应采取措施,积极消化村级债务。当前,首先要清理锁定乡镇村债务,并把债务清偿工作作为考核乡镇村的一项重要指标,制定年度责任制。对责任制完成好的予以奖励,逐步消化乡镇村债务。同时,从完善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入手,除公益性事业外,禁止乡村两级负债搞建设,防止产生新的债务。 (3)科学制定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制定规划时,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既要注重搞好村内规划,同时又要注重搞好连村规划,特别是对于村庄集中、距离较近的村庄规划,在制订住宅小区、工业小区、商贸小区建设和自来水、垃圾集中处理场等规划时,要具有前瞻性,从宏观上把握好,充分考虑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长远发展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既要符合实际需要,又要科学合理,防止各自为政,自我发展,造成财富和资源的浪费。 (4)因地制宜,分类突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推广一个模式,沿用一套考核指标。要从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层次性、多样性的实际出发,依据村情选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近期努力的重点。对那些基础较好,班子较强,群众易发动,对周边易产生带动作用,有说服力的村庄,要先行一步,作好一点,作出成效,作出特色,予以推广,予以示范。特别是对近郊村要提倡先行一步城市化。在操作方式上,可采取两种类型,一种是政府介入,结合村庄土地连片进行整合;一种是有实力的村直接同投资商合作,进行开发。配合大项目建设,引导农民重新选址新建或全村整体改造,并与城区衔接配套好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使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饮水净化、环境美化一步到位;对远郊村,不改变原来的格局,保持原村风貌,进行现状提升,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入手,以改善农民卫生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为核心,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完善村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 (5)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帮扶和启动力度。当前,政府扶持和优惠政策主要是向基础条件好的村倾斜,给贫困村群众造成穷村无人问津,穷的越穷,富的越富的感觉,贫困村的农民看不到希望。建议各级政府在抓好典型示范村和建设村的同时,更要注意加强对那些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帮扶和启动力度,适时启动贫困村建设,首先帮助他们实现道路硬化和通自来水等基础性工作,使他们早日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6)坚持以集体和群众投入为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建议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一是政府以奖代补,补助一部分;二是发动群众集资一部分。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启动一事一议,群众对于改善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理解和支持的;三是政策性信贷支持一部分,放宽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消费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四是盘活闲置土地、厂房,出租转让收入一部分;五是业主、开发商预先垫支一部分。 (7)进一步转变部门作风,强化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建议采取统一政策,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土地、规划、建设、环保等各项审批一律从简,收费一律减免,同时,做到集中审核,一门办证,减少时间,提高效率。

Ⅳ 如何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以下鲤城的供你参考。
一、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1.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制定和落实我区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魂”,融入到各种创建活动和工作载体当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宣传我区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道德典型,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2.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共生活好习惯”、“做文明有礼的鲤城人”等活动,进一步推进文明市民学校建设,加强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努力把现代文明融入到市民的日常行为中,在全社会大兴遵章守法、文明礼仪、读书学习、勤俭节约之风。实施文明交通、文明引导、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传播等“文明大行动”活动。发挥公益广告在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传播文明、引领风尚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运用政府网站、手机彩信(短信)、LED屏幕、楼宇电视、广告牌、公共宣传栏等媒介上刊播公益广告,传递正能量,营造文明向上的舆论氛围。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社会组织。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教育活动。
3.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精心组织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第三届“福建省道德模范”候选人推荐和投票工作。加大对道德模范的宣传力度,编印道德模范评选资料汇编,精心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和“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鲤城专场活动,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营造“见贤思齐蔚然成风、凡人善举层出不穷”的良好风气,推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精心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力争使更多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福建好人榜”。建立帮扶有困难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长效机制,将生活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纳入各级领导、单位挂钩帮扶和节日慰问对象,为全社会关爱好人、奉献爱心搭建平台,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体现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全面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集中在食品行业、窗口单位和公共场所等领域进行,在解决诚信缺失、公德失范等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上下功夫,把工作做到每个单位、每个环节,坚持扎实具体、不走过场。深入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工作,进一步在广覆盖上下功夫,推进道德讲堂建设从省级文明单位向市、区级文明单位延伸。进一步在常态化、规范化上下功夫,严格按照“七个一”(唱一首歌、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作一番点评、作一个承诺、送一份吉祥)流程开展活动,做到“每月一讲”、“一堂一档”。组织开展第十一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
4.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组织开展富有鲤城民俗特色、体现人文关怀、时代特色以及未成年人乐于接受、便于参与的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把经典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融入节日活动之中,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激情广场、社区文化艺术节、社区邻里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巩固提升城区社会文明程度
5.巩固和发展创建文明城市(区)的成果。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区)工作推进会议。研究出台《鲤城区2013—2014年创建文明城市(区)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完善创城工作组织体系。常态化设置创城指挥部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模拟测评制度、文明巡查督导机制、挂钩街道社区创建常态化机制、工作通报机制、创建奖惩问责机制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对照全国、全省测评体系,逐项查漏补缺,全力做好年度全省公共文明指数,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迎检工作。把迎检工作与深化“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美丽社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作和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共同推进。通过媒体报导、发布公益广告、张贴宣传标语、编发文明短信彩铃、印发宣传手册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市民对创文明城工作的知晓率,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自觉参与文明城市建设。
6.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绿色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无毒社区、学习型社区、节约型社区等创建活动。以“美丽社区”为主题,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突出抓好社区环境整治。突出抓好“文明社区”、“文明庭院”、“文明楼道”、“文明家庭”创评活动,开展“美德在家庭”、“婚育新进万家”、“生育文明·幸福家庭”等活动,加强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移风易俗。持续推进道德、文体、科教、卫生、法律、环保、涉台教育、廉政文化“八进社区”活动。有效整合行业、单位和社区的创建资源,组织省、市级文明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7.加强文明行业创建工作。以诚敬精神为核心,推动参赛行业、文明行业。坚持每季度召开文明行业联席会议,适时举办行业优质服务观摩交流活动,加强行业自律,提升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和调动各参赛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用诚敬做产品、用诚敬办事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深入开展“共铸诚信”、“诚信一条街”、“百城万店无假货”等创建活动,带动和促进行业风气不断向善向上。推动参赛行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讲文明树新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城市创建等公益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迎接2013年全省行业优质服务指数测评工作,推动参赛行业进一步落实第五届文明行业创建竞赛活动责任书规定的各项任务。
8.加强基层基础创建活动。加强对文明单位(学校、社区)的动态管理,严格执行文明单位(学校、社区)年度复查及结果运用制度,增强公信力和说服力。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单位、学校创建活动,重点抓好“五个一”建设,即一堂(建好用好道德讲堂)、一队(建立常态化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一牌(设置与环境相融合的遵德守礼提示牌)、一桌(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一传播(建立有效发挥作用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小组)。各级文明单位、学校要积极带头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结对帮扶、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组织对2011-2013年度市级文明单位(学校、社区)进行考评。
三、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9.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理念。3月5日前后,召开弘扬雷锋精神座谈会,组织各界代表重温雷锋同志的感人事迹、交流感受体悟。各级文明单位、行业窗口单位要结合实际,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鼓励慈善救助、抚孤恤寡、见义勇为、无偿献血等公益行为,推动学雷锋等道德实践活动常态化。以3月5日“青年志愿日”和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当周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和手机短信等各种媒介,以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大力弘扬“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已”的志愿服务理念,培育学习雷锋、做志愿者的文化自觉,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利他精神,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风气。
10.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宣扬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先进事迹,吸引和感召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发挥鲤城区志愿者协会作用,探索建立鲤城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管理。抓好党员、文明单位、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三支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评选表彰活动,树立身边可学可信的先进典型。加强基层志愿服务场所建设,重点推动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关爱未成年人牵手行动志愿服务示范站点的建设。
11.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的工作职能,统筹指导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借助全市志愿者注册登记系统和活动对接平台,初步形成活动网上发布、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网上对接、活动成果网上报送,实现志愿服务工作管理向网络化过渡。建立完善志愿者专业培训机制、绩效评级机制和激励机制。运用文明办网站、志愿者协会微博等平台,探索通过网络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广泛征集志愿服务项目,凝聚志愿服务力量,推动志愿服务社会化运作。
12.深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新时期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具有鲤城特色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主题,重点抓好关爱农民工、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体现人文关怀的关爱老幼弱残志愿服务行动,“公共文明引导”、“社区志愿服务”等提升市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关爱社会志愿服务行动,保护“母亲河”、清洁环境、植树造林等体现生态文明的关爱山川河流志愿服务行动。
四、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3.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全国、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的导向作用,继续以“育苗工程”品牌建设为载体,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继续推进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点、共建单位培育工作,健全完善教育网络。
14.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推动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学脑。以引导未成年人“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为目标,深入开展“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集中开展“网上祭英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童心向党歌咏活动、网上向国旗敬礼四项集中活动,广泛开展 “洒扫应对”、“认星争优”、“日行一善”三项经常活动和“节日小报”、中华经典诵读、优秀童谣传唱等活动,推动道德教育日常化、常态化,以经常性实践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15.完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地。落实2013年度区委、区政府确定建设6所“城市学校少年宫”的为民办实事项目,督促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完善乡村少年宫建设,做到场地设施规范、人员岗位配齐、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大力推进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和社区、学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在全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强社区少年之家和图书角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推进学校“阳光网吧”和社区“绿色网吧”等互联网阵地建设。
16.抓好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作。建立以区文体新局、区工商局、鲤城公安分局为主体的文化市场信息互通机制,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大力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加大对网吧、游艺室的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对互联网、手机媒体传播不良信息整治活动,不断净化荧屏声频,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发挥 “五老”网吧义务监督队伍的作用,深入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以“爱父母、敬师长”为主题,办好“文明小博客”。
17.做好关爱未成年人工作。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完善社区心理咨询室的各项制度,建立社区心理工作志愿者队伍,抓好心理志愿者的学习培训。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的氛围,通过公益广告、宣传报道和各类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宣传。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儿童、残疾儿童的帮扶工作,发动社会力量,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五、努力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影响力
18.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全面实施《鲤城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十二五”规划》,及时调整充实区文明委成员,定期召开文明委成员单位会议、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组织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适时举办精神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着力培训业务工作人员,提升业务素养和工作能力。落实加强效能建设的各项规定,不断完善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机关绩效管理工作,督促文明办工作人员认真履职、落实责任、改进作风,有为运作。扎实开展党建争先创优活动,大力加强廉政建设。
19.加强典型选树和氛围宣传。把典型培育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着力做好示范带动工作。培育推广中闽百汇涂门店、鲤城区实验小学、交通“银龄行动”劝导队、蜜多心心理咨询辅导站等创建典型,形成“诚信鲤城”、“育苗工程”、“志愿服务”特色工作品牌。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共建机制,推动先进典型与各层面创建主体结对共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充分运用各新闻媒体、网站、户外公益广告等大众传媒和各类宣传阵地,动员社会力量主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各方支持、积极配合的社会氛围。
20.加强调查研究和信息发布。围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设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主题,以及精神文明创建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组织实施年度精神文明建设调研。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以《情况反映》、《鲤城区文明网》等为阵地,及时反映各单位文明创建的动态和新生事物,突出宣传先进典型的新做法新经验,坚持刊物信息和网络信息一起抓,提升信息工作服务水平。

Ⅳ 材料一:城乡居民对公共文化实施的满意度评价(%) 材料二:某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社会主义

(1)材料一主要表明我国文化基础建设有所进步,但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好于农村,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基础文化实施建设落后。
(2)①文化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村落文化宫建设,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有益的文化活动,来影响人,感染人。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以及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宫建设有利于构建农村文化氛围,树立良好文明风尚。③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宫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Ⅵ 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有哪些

关于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目前,农村大部分地方文化生活相当贫乏,主要是三项:看电视、打麻将、喝烧酒。近年来农村赌风日盛,已严重影响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这与农村文化生活的缺乏不无关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也是加强党对广大农村思想阵地领导权的重要举措。建议——
1、在有条件的村社率先建立文化活动中心,并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使农民群众文化活动有阵地。现在农村有许多老艺人,有一定的文艺基础。只要政府在基础设施上、乐器等设备上给予一定支持,就会在农村出现一个个文艺“星星之火”。这样,有利于带动全区农村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带动全区农村风气的好转。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好了,可能会成为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息站”,基层干部了解民情的“情报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加油站”。
2、推进特色文化村建设,开展全市特色文化村文艺汇演。要扶持与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根据我国的传统习俗,充分利用节日,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竞赛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引导、扶持和组织区域性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对农民进行文明素质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3、引导农民筹资自主建设或利用自己多余和空置的房屋建设文化大院、农民书屋、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文化设施,鼓励农村文化自筹资金、自选项目、自主经营、自我发展。
4、大力实施文化下乡工程。通过多种形式(送戏、送电影、送科技、送医疗下乡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丰富农村文化,充实村民精神。
5、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协作保障机制,做到有人管,有钱办,合力办。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之中,从而构成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农村的要求,以推进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阅读全文

与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议意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科学院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浏览:67
注册资本金认缴期限 浏览:828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
马鞍山向山镇党委书记 浏览:934
服务创造价值疏风 浏览:788
工商登记代名协议 浏览:866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卷 浏览:985
创造营陈卓璇 浏览:905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