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鞍山是“中国浴城”还是“中国欲城”
马鞍山,安徽名城,在全国响当当叫出来是因为这里有个“钢城”的雅号,鞍钢,气势如牛。安徽名城不多,马鞍山算是一个。马鞍山距离江苏历史名城南京更是接近,比邻之地,多有交往。本人来自安徽,我也听说过马鞍山点点事情。
最近网上流传广泛的是马鞍山市政府提出的一项新的城市发展规划。据说是马鞍山市旅游局发布的一项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马鞍山城市(旅游)整体形象策划设计》。在润色全面的文件里,还为马鞍山的城市旅游文化营销进行多方面的定位和概括:“马鞍山的洗浴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水文化,在全国首屈一指,以服务制胜,在安徽乃至华东地区有相当大的知名度。”
中国的北方进入冬季以后天气越寒,北方人洗澡的习惯在寒冬下,周期一般还是比较长的。生活在广州这些年终于习惯了天天洗澡冲凉的习惯,即使是在冬天也是没有间断的。而在北方的大部分地方,洗澡是在集体澡堂或者条件好一点的浴场。但是既然洗个澡都要出去,肯定就很难每一天都去洗个澡,掏出白花花的碎银子。所以我记得的洗澡习惯是一周两次,天气冷的情况下,有的甚至是一周一次澡,两周一次澡。
洗澡是不是文化呢?肯定是文化,人们日常的每个小习惯都可以成为一种文化。日本人洗澡更加是文化,据说日本很盛行男女同浴。这就是他们遗传下来的洗浴文化。韩国也有洗浴文化。
2. 怎样向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反映情况
拨打1234567890或者1234567891等类似号码这个号码,这是市政府专线
3. 马鞍山概况
马鞍山城市简介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大门,与江苏南京接壤。建市于1956年,现辖三区一县,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总人口124万,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经济实力较强城市。
自古以来,马鞍山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的畿辅,荆州至建康的门户,在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市郊古镇采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中国历代战争的天然博物馆之称。历史上以少胜多,以文胜武,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南宋文臣虞允文以一万八千人大破完颜亮金兵六十万,即发生于此。如果说战争体现了历史的沧桑,那么,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的吟咏,就是岁月的贮存的瑰宝。诗仙李白,留恋这里的山水之美,人情之醇,在这里写下了船颂千古的五十多首诗篇。民间更有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美丽传说。马鞍山钟灵毓秀,从六朝开始,但是的许多贵族就把这里当作终老之地。被列为八十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东吴名将朱然墓,是诸多六朝贵族墓葬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墓中出土的精美漆器及绘画作品,填补了从汉代至三国时期的美术史的空白。马鞍山境内的青山,是南齐大诗人、宣城太守谢朓十分钟爱的地方,他曾筑室山南而居,谓之“山水都”,后人称青山为“谢家青山”。诗仙李白爱读谢朓山水诗,“一生低首谢宣城”,遂有“宅近青山同谢公”的夙愿。青山亦有幸终成诗仙长眠之所,为后人所共仰。历史的积淀,为这里留下了众多人文宝藏。昭明太子阁遗址、黄山塔、当代草圣“林散之艺术馆”、广济寺、小九华等100多处人文景观,都闪烁着独特的光彩。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马鞍山的山水因为蕴涵了深厚的人文而富有生气。而人文的产生,正是来自于山水的滋养。马鞍山西傍长江,中含一湖,众多玲珑剔透的青山点缀在城市四周。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对此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美誉。山、水、城融为一体,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风韵的山水园林城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采石风景区,拥有令人神往的佳山胜水。市区东郊的濮塘风景区为休闲度假的胜地。被誉为城市明珠的雨山湖风景区,占地1000多母,树影湖光,使人有城市山林之感。马鞍山作为全国十大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景观一日游,成为马鞍山旅游业的一条特色,名牌旅游线路,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为纪念诗仙, 弘扬民族文化,自1989年起,每年农历重阳节,马鞍山举办国际吟诗节。中国马鞍山国际吟诗节已成为安徽省主要旅游节庆活动之一。马鞍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将发展旅游业作为调整全市产业结构和促进城市功能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来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现代化城市旅游功能、旅游行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1500多年前的马鞍山,被谢朓誉为山水都,在那200多年后,山水都又成为诗仙李白的终老之乡,公元2000年,联合国又给了这儿一个“迪拜改善人居环境范例良好奖”的桂冠。它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
4. 马鞍山的三个区怎么划分的
截止2019年10月,马鞍山下辖的三个区分别是博望区、花山区、雨山区。具体介绍如下:
1、花山区
花山区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位于马鞍山市东部,与南京江宁区接壤,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0公里,处在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截止2019年10月花山区下辖霍里、桃源路、湖东路、沙塘路、解放路、江东、塘西、金家庄8个街道。
2、博望区
博望区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位于马鞍山市最东端,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与南京江宁、溧水、高淳三区接壤。截止2019年10月博望区下辖博望、新市、丹阳三镇。
3、雨山区
雨山区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始建于1976年,雨山区位马鞍山市城区西南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8度29分、北纬31度41分。东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接壤,南与当涂县相连,西临长江,东北与花山区和金家庄毗邻。
截至2019年10月,雨山区辖4个街道、3个乡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平湖街道、雨山街道、安民街道、采石街道、向山镇、银塘镇、佳山乡、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4)马鞍山市情扩展阅读
马鞍山市的历史沿革:
马鞍山市名来源于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
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乡外)划属马鞍山市。辖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2011年8月22日,原地级市巢湖市所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2012年,撤销金家庄区、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设立博望区,将当涂县博望、丹阳、新市3个镇划归博望区管辖。
5. 马鞍山是怎么回事
一起由某官与某民的纠纷为导火索,变成了政.、..府和整个市民的冲突,最终引起了一个轰动性的群-.-体性~~事- -!件
6. 马鞍山市现在有多少例
截止31日24:00马鞍山现在确诊的已有22例。
7. 马鞍山有哪些传统节日的风俗
民歌
当涂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早在六朝时期(220-589)就有当涂民歌的记载,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当涂民歌演唱之一脉。长期生活在当涂的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吟唱都属于民歌范畴。清代当涂人黄钺以当地风俗民情为主要内容的五十多首《于湖竹枝词》代表了当时当涂民歌的最高艺术水平。
1949年以后,当涂人民创作民歌、传唱民歌形成了热潮,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至鼎盛阶段。
当涂民歌语言丰富,结构完整,曲调多样,唱法独特,代表曲目有《打麦歌》、《放牛歌》和《姐在田里薅豆棵》等。
市花
桂花是马鞍山的市花,在马鞍山有广泛的栽植。马鞍山雨水较多,气候温和,适合桂花的生长,一般9月中旬至国庆期间,是桂花盛花期。
市树
香樟树是马鞍山市树。香樟树深受马鞍山市居民的喜爱,马鞍山市居民常把香樟树看成是景观树、风水树、寓意避邪、长寿、吉祥如意。
精神
马鞍山精神:聚山纳川 一马当先,充分展示了马鞍山移民城市的特征,涵盖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开放、包容、和谐的时代特征;表达了马鞍山人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满怀热情,切合地方发展实际。
8. 马鞍山介绍资料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与六朝古都南京毗邻,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众所周知,万里长江自天门山起折为北上,“碧水东流至此回”,江南变为江东。马鞍山由此得名为“江东第一城”。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属越国和楚国;秦统一时,属丹阳。马鞍山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璀璨的文化,历代名人荟萃。1956年马鞍山建市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当我们以国家卫生城,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为荣的同时,还要自豪地强调:地处“江东第一城”的马鞍山还是一座文化名城!
一、历史悠久
马鞍山地处和县猿人、汤山猿人、繁昌人字洞三处。古人类遗址的中心位置,属长江流域中华文明摇篮的中心地带。通过市内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可以把历史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37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000多件珍贵的出土文物,准确地展示了马鞍山地区悠久的历史。
(一)马鞍山地区早期遗址丰富多彩,文化信息丰富。
烟墩山、七亩塘、高个山、郑家等新石器时期遗址表明,马鞍山地区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发达的农业文明。烟墩山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等400多件文物充分证明了马鞍山地区早在5000多年前,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就已十分显赫。五担岗、邓家、船墩、荒庙墩等遗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商周时期,马鞍山地区手工业文明已达相当高度,人们开始使用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物品,根据五担岗遗址出土的文物类别和遗址布局,可以初步判断这里是早期的中心城池。
(二)马鞍山市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三国的姑孰城和东晋的牛渚诚。
公元222年,三国孙权筑城姑孰。347年,东晋镇西将军谢尚筑城牛渚(今采石一带)。虽然,这“城”与现代的“市”内涵有别,但是,其军事地位、政治地位显赫,且有较大的地域规模(牛渚城达10多平方公里),别处无可比拟。由此,我们可以把这两城视作马鞍山城市的源头。
(三)采石矶为群雄逐鹿之地。
马鞍山市与六朝古都南京近在咫尺。采石矶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南京的天然屏障,也同时成为著名的古津渡、古战场,此地曾发生过数十次战争,史册中载有许多剑影刀光、金戈铁马的采石大战故事。
(四)馆藏文物类别齐全。
马鞍山文物管理部门珍藏着丰富多彩、类别齐全的珍贵文物,其中经过鉴定的珍贵文物1028件(套),这些文物绝大部分为我市出土,文化信息准确,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春秋勾连纹大铙,三国青瓷鸡首罐、青瓷虎子、青瓷羊、 孟府 君墓志砖、季扎挂剑图漆盘等一、二级文物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古文化璀璨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马鞍山地区劳动、生息,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这一地区以太白墓、朱然墓为代表的墓葬,广济寺为代表的寺庙,太白楼为代表的楼台亭阁等古文化资源俯拾皆是。主要有:
(一)朱然墓轰动全国。
马鞍山地区曾先后出土大量三国、两晋时期的古墓葬,其中1700多年前的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墓尤其引人注目。其墓葬为目前已发掘的300多座三国东吴古墓中墓主身份最高的大型墓葬。其墓的结构与墓中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令世人瞩目。尤其是60多件精美的漆器及其绘画作品,填补了汉代至三国时期漆器工艺及美术的空白。其文物在日本展出期间,曾引发“三国热”。此墓的发掘,被列为80年代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二)广济寺名冠江南。
位于翠螺山南麓的广济寺,又名资福院,始建于三国时间,后毁于战火。清光绪年间,重新建造山门、大雄宝殿和观音阁,气势壮观,为江南名刹之一,素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誉。
(三)黄山塔镇守市口。
此塔位于宁芜路东侧的黄山之顶,为当涂进入市区的标志物。此塔由南朝宋武帝刘裕建造。原塔前有凌敲台,后有怀古亭,为武帝避暑离宫,李白有“长啸倚天梯”诗句赞其雄姿。
(四)谢公宅争辉青山。
谢公宅位于当涂青山,为南朝宣城太守谢脁故宅。环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谢脁诗、书、文俱佳,尤擅五言山水诗,有山水诗祖之称,李白对其推崇备至,曾明确表示死后要与谢脁结为“异代芳邻”,留下了文坛千古佳话。
(五)太白墓古朴典雅。
太白墓园位于当涂青山西麓,占地6公顷。李白逝后初葬龙山,后人遂其“与谢脁为邻”之愿迁葬青山。园前立挺拔的牌坊,园内有李白墓、太白祠、青莲池、十咏亭等古迹,其古朴典雅的布局与李白旷达的情怀、浪漫的诗风相得益彰。启功、赵朴初、林散之、舒同、司徒越等书画大师的题额更使墓园增色。宋碑“大唐翰林李公新碑”2000余字,是今人研究李白最重要的资料。
(六)谪仙楼辉煌壮美。
谪仙楼,太白楼别称。因李白人称“谪仙人”而得名。此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合称“长江三楼一阁”,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美誉,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情。李白祠、清风亭,同风阁等建筑与太白楼相互呼应,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太白楼古建筑群。
(七)昭明阁遗迹犹存。
昭明,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谥号。萧统博览群书,编纂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昭明阁,系昭明太子读书处,位于慈姥山,原有阁、厅、楼和碑刻,现留残碑一块,上刻有昭明读书的形象。
(八)三元洞临江欲飞。
三元洞原为采石江边悬崖绝壁中的天然石洞,清康熙年间,一僧人依崖造屋,设天、地、水三官神位于内,三元洞由此得名。整修后的三元洞,三面临江,跃跃欲飞。游人入洞后,可直达江底;返登其上,既可极目远眺,也可俯视江流。三元洞的有关传说,折射着中国文化人的道德追求、政治想往和价值取向。
(九)峨眉亭江月尽揽。
峨眉亭与三元洞紧邻,因亭飞檐如峨眉而得名。北宋沈括咏其“双峰秀山两眉弯,翠黛依然鉴影间”。此外,文天祥、赵孟兆页等人均登亭揽胜,留下佳作名篇。现亭内存碑五块,元碑《过采江诗》尤为珍贵,郭沫若称其为不可多得之物。
(十)翠螺山古迹荟萃。
翠螺山一面临江、三面环河,其山上的燃犀亭、醉月斋、赤乌井、怀谢亭等文物古迹随处可见,尤其是与李白有关的李白衣冠冢、捉月台更具文化韵味。更值得一说的是翠螺山的自然景观十分幽美。长江三矶之首的采石矶突兀江流,有“千古一秀”之美称,是如今长江下游唯一的岸蚀景观。历代文人孟浩然、刘禹锡、王安石、陆游、苏轼……均到此漫游。李白曾多次登矶游览,写下《横江词》、《牛渚矶》等不朽诗章。
(十一)明皇窑遥传辉煌。
当涂青山有两座窑场遗址。南窑专制琉璃,北窑专制砖瓦,是明洪武年间为烧制凤阳皇陵而特建的皇家窑场。现此窑已废,但透过窑址随处可见的琉璃瓦碎片及断砖,不难发现其昔日的辉煌。
(十二)古诗文争奇斗艳
马鞍山地区的山水为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著名南齐山水诗人宣城太守谢朓迷恋当涂青山,称其为“山水都”并筑室凿井,作《治宅》《游山》诗作,当为名人为马鞍山地区留下的较早的佳作。李白一生酷爱山水,尤其钟情马鞍山地区,给马鞍山留下了60多首(篇)诗文。其中的《登天门山》、《姑孰十咏》、《横江词六首》、《夜泊牛渚怀古》等成为千古绝唱,广为传诵。李白逝世后,刘禹锡、白居易、贾岛、李绅、杜牧、韦庄、梅尧臣、杜荀鹤等一大批诗人即到马鞍山拜谒李白墓,李白祠和李白衣冠冢,留下了大量的华章佳句。其中刘禹锡的《泊牛渚》、白居易的《李白墓》、杜牧的《牛渚》等诗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仰慕之情。截止清末明初,马鞍山地区已积淀了赞咏李白及其胜迹的诗文1100余首(篇),楹联130多幅,各类碎文、序文、祭文数百篇,涉及文化名人和文臣武将600多人。
(十三)古碑刻丰富多彩。
大量的古碑刻散落在城乡各地。其中太白墓内的李白全身像碑、唐李华《古文翰林学士 李 君墓志》、刘全白《唐古文翰林学士 李 君碣记》和裴敬的《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以及范传正撰写的《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为考证李白生平创作与思想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采石峨眉亭内的宋碑、元碑、明碑,被 郭沫若 先生称之为“不可多得之物”。此外,横山“石门、慈姥山“昭明太子碑”、太白楼内的重修太白楼记碑、梅花碑、虎字碑、然犀亭碑等均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马鞍山麓的“江东第一城”虽然为当代人所刻,但其社会价值也绝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