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马鞍山哪家设计院好些
大致整理抄了十几个:
·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马鞍山市建筑设计院
·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
·马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马鞍山地质工期勘察院
·马鞍山十七冶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马鞍山市城市设计研究院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工程公司设计室
·马鞍山供电局设计室
·马鞍山马钢矿山岩土工程勘察联合公司
·马鞍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
·马鞍山市群厦设计事务所
·马鞍山市水利设计室
·马鞍山市自来水公司设计室
·马鞍山中山建筑设计事务所
·马列钢集团力生有限责任公司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室
·马钢南山铁矿设计室
『贰』 马鞍山南山铁矿的经济效益
“六五”以来,尤其是“七五”之后,南山铁重视技术改造和引进工作,先后完成重大技术改造项目30多项。还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了双革活动,仅凹山采一运一选生产系统的双革成果就有430多项。其中较大的项目有:凹山采场边帮预裂爆破一次成型、凹陷采场新水平准备铁路一汽车联合半段高倒运掘沟新工艺,这两项技术的采用,使凹山采场的生产能力从4刃万t,/年扩大到600万t/年成为可能;凹山选厂小筒径磁选机取代带式磁选机,后又被大筒径磁选机取代,实现磁选机技术更新换代的改造;
1986年5月通过由安徽省冶金厅鉴定的凹山采场小抵抗线爆破技术,年经济效益为30万元;1985年11月8日通过冶金部鉴定的凹山选厂1~10系列阶段磨选节能新工艺的技术改造,年经济效益为603.4万元。
南山铁矿的企业管理工序达标1989年进入“国家一级”单位行列。以质量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的持续稳步增长。仅以“七五,J与“六五”期间相比较,采剥总量增长32.4多,铁矿石增长30.86多,铁精矿增长9.42多。五年实现的内部利税,按固定资产净值计算,相当于向国家贡献了1.8个南山铁矿。与此同时,集体企业经过“七五”的发展,已成为拥有铸(锻)造、液压气动元件制造等19个行业的多种经营的集体企业群体。五年累计实现生产经营总收入5381.82万元,实现利税529万元,上交各种税金1%.3万元。
『叁』 马鞍山市凹山铁矿()
凹山铁矿是以铁为主,伴生钒、镓、磷、硫等的大型矿床。是马鞍山钢铁公司主要矿石原料的供应基地,也是我国地质工作者70年代创立玢岩铁矿典型模式的矿床之一。
凹山铁矿位于安徽省东部马鞍山市向山镇南约3公里处,与江苏省南京市的梅山铁矿和安徽省当涂县的姑山铁矿等构成一个北东向断续长50公里,北西向宽约3—5公里的火山岩型玢岩铁矿带。总储量20亿吨,被誉为“地下铁海”。与凹山铁矿毗邻的有高村(原称陶村)、东山、梅子山、和尚桥等大中型铁矿和马山大型黄铁矿床,以及明矾石、高岭土、石膏等非金属矿床,统称为凹山矿田。
据史料记载,凹山铁矿于1912年由采石人张某在平岘岗发现矿层。当时误以为铁矿中伴生的黄铁矿为铜矿,即呈报安徽省实业科,经派人调查后始知主要为铁矿,后由当涂县知事谢凤岗筹办宝兴铁矿公司进行开发,随后发现了凹山铁矿。
最早进行的地质调查是1912年间的章鸿钊、张景光及德国人梭尔格等人,但未查到调查结果的文字记载。1917年前后,瑞典人丁格兰、德国人毕象贤等先后又进行了调查,并测绘地质图。当时凹山比高为160米,现凹山山体已不复存在,露采坑底已深达负30米。计算储量:大凹山为150万吨,小凹山25万吨,块砾矿(即今所称的坡积矿)约10万吨以上,合计185万吨。调查结果载于丁格兰著、谢家荣译的《中国铁矿志》中。
1926年,叶良辅、李捷二人调查安徽省地质矿产时,对皖南各铁矿亦曾做过详细研究,有关内容载于《地质学会会志》第五卷第一号中。
1929年,王恒升、李春昱二人在调查京汉、粤汉铁路沿线地质矿产时,亦曾至当涂、繁昌二地观察铁矿。
1931—1932年间,谢家荣等人两次调查当涂附近之铁矿。第一次由孙健初与谢家荣二人前往各矿区调查铁矿,自1931年3月初至4月,重点考察铁矿储量及其经济情况,以备筹建钢厂;第二次由谢家荣、陈恺、程裕淇三人,于当年8月开始除复勘第一次调查的铁矿外,还到江西九江调查了城门山铁矿等。有关调查结果载于谢氏等所著的《扬子江下游铁矿志》中。
谢氏等认为,凹山铁矿主要为脉状,产状陡立,由闪长岩残余岩浆分异出之热液充填裂隙而成,此即今所指的富铁矿大脉,而非凹山铁矿的主体。计算储量为398万吨。
1938年以后,日寇在矿区大肆掠夺的同时还组织了一些勘探和物探工作。由日本人佐藤舍三和筱田贡三负责,在凹山施工钻探约2000余米,并于1943年计算出凹山矿量为960万吨;此外,筱田贡三还对铁矿中的磷矿组分进行了专门研究。
凹山铁矿及其附近各矿山由于发现较早,矿石质量好且出露地表,极易开采,加之交通方便,所以很早就有开采的记载,先后在矿区开采的有宝兴公司、福利民公司和益华公司。宝兴公司成立于1912年,1917年开始开采矿区西部相距13公里的平阳岗铁矿,至1920年采尽;1924年改采凹山铁矿,但因其铁矿含磷较高而同时开采东山铁矿互相掺合使用,年产量达15万吨,矿石含铁量均在60%以上。当时全矿工人300名左右,公司资本为45万元,矿石价格为每吨7—8元。
上列公司均属半官、半商性质,他们联合于1922年筑成了通往马鞍山长江边的轻便铁路,总长约20公里。所采矿石全部经长江运销日本,仅10余年,送往日本廉价的好铁矿石达130余万吨。
1938年,矿区为日寇占领并着手恢复工作,将占领前拆毁的运矿铁路修复通车,并于1939年又成立了华中铁矿股份有限公司(也称华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资本约2000万元,雇用矿工等约2000余人,1939年年产量即达54万吨,此后更多,企图掠夺整个华中及华东的铁矿资源。至抗战胜利前,以其年产量推算,至少掠夺凹山铁矿石近1000万吨。
日寇主要掠夺开采富矿石,并试图开采副产品——磷灰石,曾于矿体中部开挖运输巷道一条,长约500米,开采及采矿坑道总长近千米,又从铁矿中手选磷灰石,全部盗运至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后,矿山为国民政府接管,但未能及时恢复生产,而且在解放战争中将所余的机器、厂房等不动产劫走或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1953年马鞍山铁厂钻探队成立(即凹山铁矿的主要勘探队伍。安徽省地质矿产局三二二队的前身),进入矿山进行钻探,完成主要工作量为:槽探约8000立方米,浅井1209米,坑探约1607米,钻探进尺1.10万米。探明铁矿石储量约1.4亿吨、硫铁矿约3万吨。五氧化二钒37万吨。总投资约120万元,折合每吨矿石的勘探成本为0.0133元。
1955年下半年转入正式勘探,是为第一阶段,历时约3年,于1958年3月提交了《凹山最终地质报告》。当时队长为杨永瑾,总工程师为杨源昆,报告主要编写人为鲍学文、毕庶甲、陈树林及蒋维镛等。该报告于1958年10月9日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
在此期间,先后还有地质部三二一队、南京大学地质系55届毕业生及重工业部地质局物理探矿队胡肃之等分别进行过寻找铜矿、填制区域地质图及物探扫面等工作。
1957年,凹山铁矿开始恢复生产。当时的设计目标是首采125米水平以上的富矿体,计划1958年产矿石25万吨,以后陆续达到年产50—100万吨,总投资为673万多元,在册职工393人,主要设备有推土机2台、挖土机2台、钻机2台、运输汽车9辆。
1958年末,马鞍山钢铁公司成立,并计划在1959年建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而1958年提交的勘探报告仅涉及凹山主矿体,对一些次要矿体尚未工作,因此,又继续进行了以龙虎山、萝卜山铁矿体为主的补充勘探工作;结果增加铁矿储量约1000万吨,总储量上升为1.5亿吨,每吨勘探成本降低到0.9分。1959年3月提交了《凹山铁矿最终地质报告(补充报告)》。报告编者为鲍学文。1959年11月该报告经安徽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
1962年初,安徽省储委根据地质部指示,对1958年以后所审批的报告进行全面复查,省储委认为凹山勘探报告在储量计算方面尚存在问题,经复算将凹山铁矿总储量降低到约1.3亿吨,地下水面以下储量在未补充水文工作前作降级处理。为此,1963年5月又提交了《凹山铁矿储量重算说明书》。鉴于凹山矿山勘探时水文地质资料不足而使大部分工业储量降级,1963年8月又进行了凹山矿区及外围水文地质调查,完成1∶5万水文地质测量面积540平方公里,断裂构造调查范围187平方公里,水文普查钻探390米,抽水15层、15次。结论是强富水带只出现在矿体附近,因围岩透水性差,大规模开采不会有充沛的补给量。于1964年2月提交了《凹山磁铁矿区及外围1∶5万水文地质测量报告》,当时队长为李恩国,总工程师王东爵,报告编写人员有全望永、郭怀羔、孙宝吉、赵玉琛、张良才、孙庭芳等。
此后到1970年的8年间,凹山铁矿除矿山生产勘探外,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
1971年前后,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确保马钢有足够的铁矿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结合凹山矿体受隐爆角砾岩体复杂构造控制而未能充分查明,加之铁矿石工业边界品位降低等因素,又进行了凹山主矿体及其外围的补充勘探。该阶段共完成钻探约1.2万米,获铁矿石储量2600余万吨、五氧化二钒0.4万吨,于1972年7月提交了《凹山铁矿外围补充勘探报告》,当时队长为刘洪友,报告主要编写人为朱文元、易武齐、赵玉琛、全望永、孙庭芳等。该报告于1972年11月由安徽省冶金地质局审查批准。
由于凹山铁矿先后进行过五次工作、四次计算储量,工业指标前后也不统一,不便生产部门使用,根据上级指示,于1973年1—3月,又进行了凹山铁矿储量总算,结果铁矿总储量约为1.8亿吨,其中富矿2400万吨;五氧化钒38万吨;黄铁矿为210万吨,其中富矿65万吨。参加储量总算的主要人员有朱文元、孙化东、张希圣、吕忠业、吕开之、徐继鸣等。
1981年5月,鉴于采选水平的提高,以往对矿石中硫、磷元素均作为有害杂质处理,未进行储量计算,经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及南山铁矿的选矿回收试验,证明在铁矿选矿中进行硫、磷回收利用是既方便又经济的,能大幅度提高矿山开发综合效益。据省地质局下达任务,在1973年凹山铁矿储量总算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磷、硫伴生组分的储量计算,结果为:硫储量约77万吨,折合含硫35%标矿为221万吨;磷储量约155万吨,折合含磷为30%标矿量约1200万吨。参加计算人员为黄明贵、李必钧、周利飞等。至此,凹山铁矿的勘探工作基本结束。
三二二队在马鞍山地区普查找矿中,发现、查明了一大批主要矿产地,对马鞍山钢铁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地质部授予三二二地质队为“地质找矿功勋单位”荣誉称号。
『肆』 马鞍山市南山铁矿()
南山铁矿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向山镇东北约1.5公里处,有矿区公路直接与外界沟通,交通十分方便。
南山铁矿是以铁为主、伴生有钒、磷、硫的综合矿床,以富铁矿为主,中型规模,是马鞍山钢铁公司最早开采的一个矿床,分南山上和南山下两个矿体。南山上部铁矿主要为赤铁矿富矿,远在1912年由采石人张某报矿,随后当涂知事谢凤岗和张邴如等人筹办宝兴铁矿公司进行开发,后转福利民公司经营。该公司拥有资本100万元,有工人约300余人,总部设在上海,并曾与开滦矿务局联合采矿,聘请铁矿专家丁格兰主持。当时用探槽进行勘探,发现矿体长约350米,平均宽80米,平均深度为20米,均为坚硬之硅质块状赤铁矿,全铁品位在60%以上,磷成分很低,纯属佳矿,总量为200万吨。至1935年该矿已采矿石约20万吨,每吨成本为0.36元。主要外销日本。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矿区于1938年沦陷,同年3—9月日寇“中支派遗特务部”在南山铁矿施钻,共打9个孔,总进尺约464米,据勘查结果计算的储量为424万吨。
1945年抗战胜利后,南山铁矿被国民政府接管,1949年才回到人民手中。经3年国民经济恢复,于1955年5月经重工业部地质局批准,由八○四队(即三二二队前身)进行正规勘探,完成工作量:钻孔15个、进尺852米,槽探16条480立方米;计算铁矿石储量为428万吨、硫铁矿42万吨,于1955年10月提交了《南山铁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书》。当时勘探队长为赵平,总工程师为杨永瑾,地质工程师为苏孟守,报告编者为陈萌辉、鲍学文。
南山上部铁矿自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生产,至1970年采尽闭坑。转让地方零星开采以来,再未进行过勘探工作。
随着马钢对矿石资源需求量的日渐增大及对成矿条件认识的转变,认为南山上部铁矿体之下可能还有下部铁矿体的存在。1968年,三二二队在上部矿体底试钻(ZK504),尔后发现了下部矿体,即转入勘探,历时约3年,完成钻探工作量2.42万米,探明贫铁矿石储量7000余万吨、五氧化二钒5.7万吨、黄铁矿328万吨,于1973年9月提交了《南山磁铁矿床地质勘探报告》。当时勘探队长为刘洪友,技术负责人为孙化东,报告编写人为孙德忠、杨联镜、易武齐、赵玉琛、张兆丰、孙庭芳等。1975年2月由安徽省地质局批准。
南山下部铁矿体为晚期岩浆-热液细脉浸染型磁铁矿石,与毗邻的高村(原称陶村)铁矿为同一矿带,两者在深部联成一片,无分界线。现经冶金部批准作为一个统一的后续接替矿山规划开采。
『伍』 马鞍山南山铁矿的介绍
马鞍山南山铁矿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东南,是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具有采回一运一选一机修答配套的大型露天铁矿山,华东第一大露天矿坑,深度达到了-210余米。马鞍山南山铁矿也是马鞍山钢铁公司铁矿石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1916年就有少量开采,2000年后开始逐渐减产直至闭矿。其在带来巨大资源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污染与生态破坏,俯瞰其似巨大漏斗,俨然成了地球“伤疤”1。
『陆』 马鞍山有哪些建筑设计院
大致整理了十几个:
·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马鞍版山市建筑设计院权
·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
·马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马鞍山地质工期勘察院
·马鞍山十七冶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马鞍山市城市设计研究院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工程公司设计室
·马鞍山供电局设计室
·马鞍山马钢矿山岩土工程勘察联合公司
·马鞍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
·马鞍山市群厦设计事务所
·马鞍山市水利设计室
·马鞍山市自来水公司设计室
·马鞍山中山建筑设计事务所
·马列钢集团力生有限责任公司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室
·马钢南山铁矿设计室
『柒』 马鞍山南山铁矿的生产模式
南山铁矿现有的两个生产采场,均采用露天阶段式开采。凹山采场用标准轨铁路电机车开拓运输,有5个采剥生产阶段;东山采场用汽车开拓运输,有4个采剥生产阶段。
与采场配套的2个选矿厂,凹山选厂采用“三段一闭路”破碎、10个系列阶段磨矿选别的磁选工艺。东也选厂采用自磨、球磨分级闭路磨矿的弱磁选、强磁选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