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规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共服务具体包含哪些
1、待业(包括灵活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2、外资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的工作人员;3、单位实行聘用制的人员;4、企事业单位改制分流的人员;5、与用人单位解除聘用(劳动)合同的人员;6、自费出国留学人员;上述人员就业时,其本人或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当地政府人社部门人才服务机构办理人事代理手续。
Ⅱ 用国家关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最新规定有哪些
其实,“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个女人遇上什么样的男人确实会受到命运因素的影响,但爱上什么样的男人,离开什么的男人及选择什么样的男人则是女人可以主动选择的事。所以,我们在为她们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会发现一个人之所以会有太多的不满,其背后一定有着自身的很多过错。
Ⅲ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哪些人的人事档案
一、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印发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人发[1996]118号)指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
1、辞职或被辞退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2、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3、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4、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人事档案;
5、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6、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人事档案;
7、其他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
二、流动人员:
对于流动人口及其出生情况的统计是如何规定的呢?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家统计局1990年3月发布的《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计划生育统计调查的对象为“在本行政区内居住(包括暂住人口及无户口人员),具有中国国籍(除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现役人员以外)的全部人口。”具体规定为:
1、人的常住地和户籍在同一地的人口由所在行政区统计;
2、人的常住地和户籍所在地分离半年以上的人(流动人口)由人所在行政区统计,分离不足半年的由户口所在行政区统计;
3、对有常住趋势的特殊情况由人所在行政区统计;
4、新生婴儿由其生母所属的行政区统计。
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有关部门首先把全体人口按人与户口是否在同一个行政区划分为两类:如果“人户同在”,则“由所在行政区统计”,这里的“所在行政区”既是户籍地,也是现居住地;如果“人户分离”,则进一步区分分离的时间长度,分离超过半年的,确定为“流动人口”,由现居住地统计,而对分离不足半年的(没有明确地说是不是“流动人口”),仍然由户籍地统计。
至于“有常住趋势的特殊情况”的人则是指那些无户口、户籍地待定的人,或是那些已经嫁到“婆家”(有常住趋势)但户口仍在“娘家”的媳妇。对这些人,由户籍地统计显然不妥(“娘家”所在地已经不管了)或不能(因为没有户籍地)。而新生婴儿由于尚未登记户口(也可以认为是“户口待定”),只能“随母统计”。
在上述规定中没有指明行政区的范围,即“人户分离”的区域界限,不过,这个《办法》规定统计对象首先和主要是针对计划生育的统计报表,而统计报表是从乡级起报,于是,只要人和户口不在同一个乡,即可被认为是“分离”了。
这个规定尽管没有明确地给出“常住人口”的定义,但它的核心是“常住”,即把“人户同在”、“人户分离”不足半年、“有常住趋势”的人作为“常住人口”,分别在户籍地统计(“人户同在”、“人户分离”不足半年)和现居住地统计(“有常住趋势”)。
Ⅳ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文件全文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
(一)辞职或被辞退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二)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三)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四)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人事档案;
(五)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聘用的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六)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人事档案;
(七)其它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
第三条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第四条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第五条 跨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也可其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
第六条 尚未建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由原人事管理单位管理。
第七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第三章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
第八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十五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
第九条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对流动人员本人自带的人事档案,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不得接收。
第十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第十一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与机关、国有企事单位开具的转档手续具有相同的效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方可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四章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
与利用
第十二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加强与流动人员及其现所在的工作单位的联系,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需经单位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签字盖章后方能归入档案。
第十三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
第十四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阅、借阅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
(一)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办理审批手续。查阅单位应申明查阅单理由,管档单位根据规定和需要确定需提供的档案材料。
(二)查阅单位应中共党员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查阅单位介绍被查阅人的有关情况。
(三)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涉及国家秘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四)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五)查阅档案必须严格守保密规定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第五章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保管
第十五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具备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物质条件,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质的档案柜;经常检查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十六条 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七条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产党员。
第六章 监督与处罚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的,由党委组织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一) 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
(二) 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造档案材料的:
(三) 擅自向外公布、泄露档案内容的:
(四) 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中,出现违反本规定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对前款所列情形负有责任的单位或直接责任者,现视情节轻重,给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违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本着“服务为主,适当收费”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收取服务费,但不得以蠃利为目的。
第二十条 各省、自冶区、直辖市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或工作细则,并报人事部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人调发[1989]11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补充通知》(人调发[1989]11号)同时停止。
Ⅳ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如何保管
一、流动人员的概念
流动人员工是指因工作、学习、出国等原因,户口没有在居住地,即“人户分离”的人员。
二、流动人员档案保管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产党员。
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具备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物质条件。建立坚固的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质的档案柜;经常检查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一室分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施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管理体制,主管部门为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具体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保管,其他单位未经授权不得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本人或他人的档案。跨地区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或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管理。(1)
高校毕业生到具有档案管理权限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的,由单位直接接收、保管档案。到无档案管理权限的单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就业的,可由各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负责提供档案管理等人事代理服务。高校毕业生离校时没有就业的,档案可由学校统一发回原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保管。档案不允许个人保存。
2015年1月1日起,取消收取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查阅费、证明费、档案转递费等名目的费用。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应提供免费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
三、流动人员档案的范围
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90号)、《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流动人员档案具体包括:
1、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聘用人员的档案;
2、辞职辞退、取消录(聘)用或被开除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档案;
3、与企事业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聘用)关系人员的档案;
4、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及中专毕业生的档案;
5、自费出国留学及其他因私出国(境)人员的档案;
6、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档案;
7、自由职业或灵活就业人员的档案;
8、其他实行社会管理人员的档案。
引用资料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Ⅵ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指的是什么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聘用人员的档案;辞职辞退、取消录(聘)用或被开除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档案;与企事业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聘用)关系人员的档案;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及中专毕业生的档案;自费出国留学及其他因私出国(境)人员的档案;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档案;自由职业或灵活就业人员的档案;其他实行社会管理人员的档案。按照相关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社部门授权的单位进行管理,其他单位未经授权不得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Ⅶ 国家关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最新规定有哪些
最后,工作为个人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空间。工作一方面满足了个人在社会、集体中的归属感,另一方面,满足了个人对归属,尊敬与被尊敬的需要,可通过工作来实现自己的成就感和存在感。这个层次即我们常说的实现自我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属于第三重境界。
Ⅷ 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
《通知》强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实行“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管理体制,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管理,其他单位未经授权不得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跨地区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或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管理。
《通知》指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是基本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的重要内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档案的接收和转递;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和归档;档案的整理和保管;为符合相关规定的单位提供档案查(借)阅服务;依据档案记载出具存档、经历、亲属关系等相关证明;为相关单位提供入党、参军、录用、出国(境)等政审(考察)服务;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等7个方面内容。
《通知》要求,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收取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查阅费、证明费、档案转递费等名目的费用,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要提供免费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将相关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通知》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真实、准确、完整、规范,如实反映存档人员的出生日期、教育培训、工作经历、职务任免、职称评审、奖励处罚、政治面貌等基本情况。存档期间不再调整档案工资,档案行政(工资)介绍信、转正定级表、调整改派手续等材料不再作为必备材料。
《通知》强调,要严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纪律。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涂改流动人员档案,严禁在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和身份等方面弄虚作假,严禁为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人员新建、重建档案,不得无故推诿拒收档案,不得出具虚假证明,不得擅自向外公布或泄露流动人员档案内容。对违反规定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严肃查处。
此外,《通知》还对推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安全管理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Ⅸ 人才交流中心接收档案需要什么资料
档案放在人才市场所需资料是报到证和个人身份证。
1、报到证:报到证上有写报到单位的。政府的人才市场是根据报到证接受档案的,没有报到证的说明他还没具备毕业资格,没毕业资格就不能享受档案放人才市场的干部档案确认和管理。
2、个人身份证:以证实档案确实是本人的。与毕业证户口本无关。
人才中心在接收档案的时候,会要求携带身份证去人才中心填表,要求申请调档函。在填写人员登记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准确性,一旦出错会很麻烦。
在填完表后,毕业生可以选择委托别人或是自己把档案调到人才中心。然后携带身份证复印件,一寸照片一张去人才交流中心签订协议并缴费。办理完相关手续后,毕业生可以通过人才中心官网,电话或是办事大厅自助设备等方式查询档案是否转入。
(9)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内容扩展阅读:
档案存档的三种方式:
一是把档案转回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社局下属的人才交流中心接收,并且需要毕业生去办理托管手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以后办理手续比较简单方便,缺点就是两年内如果离开生源地就业,就需要重新办理改派手续。
二是选择把档案留在学校,在找到工作后,可以把档案再签到工作单位。如果申请档案留校的学生,超过两年还没有落实工作的,学校就会把档案遣回生源所在地,并且学校不会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
这种方式的优点就是学校诚信度较高,而且保管档案不会额外收取费用。缺点则是毕业生把档案留学只是延长了择业期,和学校没有人事隶属关系,很多涉及到这方面的证明都不能出具。
三是选择把档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考研,创业或是灵活就业的毕业生、这种方式的优点就是方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缺点就是如果毕业生和人才交流中心交流过少,会造成信息不畅,容易出现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