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成渝合作公共服务共享

成渝合作公共服务共享

发布时间:2021-10-30 06:21:20

① 公积金异地互认盘点:多个城市群组团推进互认互贷

公积金一体化的政策,对于跨城购房群体能够形成支持效应,另一方面,也很好地配合了各地的都市圈建设工作,有助于形成更优的人口布局。
11月11日,深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了一则通知称,异地公积金转入深圳实现全程线上办。
一位深圳市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他曾在广州工作过,因此在广州缴纳过一段时间的公积金,后来换工作来到深圳。看到通知后,他立即在支付宝的“深圳公积金”专区发起了异地转移接续申请,前后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目前显示业务正在处理中。
一旦转移接续成功,他的公积金余额可以参与深圳本地贷款额度的计算,并且可以在满足相关条件的情况下提取。
事实上,早在2019年12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住房公积金信息共享平台就已经上线启动,大湾区内地九城市之间,公积金跨地区业务只需到所在地窗口办理,不需要两地奔波。此次深圳更是将“只需跑一次”升级为“足不出户办理”,为市民最大程度提供了便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全国已有多个城市群、都市圈在公积金一体化方面签署相关协议,实现异地互认互贷等,在观察人士看来,这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顺应了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的需求;有的地方则是在已有的政策基础之上,简化办事流程,从操作层面让个体更便捷地享受到公积金的住房保障功能。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异地业务中,如果只是提取公积金,相对简单;但如果在A城市缴纳公积金,却在B城市买房,使用B城市的公积金贷款,恰恰B城市的公积金额度比较紧张,可能就会存在一些障碍。
多个“组团”实施互认互贷
早在2014年10月,住建部、财政部、央行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首次明确提出公积金将实现异地互认。
各地陆续有一些探索,以深圳为例,本市户籍职工在异地就业且缴存住房公积金、在本市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可在深圳申请公积金贷款;但反之,在深圳缴纳公积金,在异地购房,则需咨询当地是否支持异地公积金贷款。
今年以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组团的公积金一体化,成为公积金异地互认的一个重要特征。
11月5日,大南昌都市圈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合作正式启动,自当日起,包括九江、宜春、抚州、上饶、南昌在内的五城职工办理都市圈内异地贷款业务,不需来回奔波就可以一次办结。
10月底,胶东经济圈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召开,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五市将推动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缴存信息互认,取消区域内购房贷款职工的户籍地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认互贷,以确保申请异地贷款的职工与申贷机构所在地贷款职工享有同等权益。
青岛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玉成近日在一个网络问政栏目中进一步介绍,假如职工在潍坊缴存住房公积金,购买青岛市国有土地上可以办理产权的自住住房时,可在青岛申请异地贷款。
9月25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合肥、南昌与观察员城市黄石、岳阳、九江、黄冈、株洲、抚州、咸宁、湘潭、宜春,以及省内沿江的宜昌、荆州和“1+8”城市圈内的孝感、鄂州、天门、仙桃、潜江等共20个城市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代表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合作公约》,达成的其中一项共识为:大力发展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贷款业务,拓宽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范围。
长江中游城市群住房公积金合作起步于2014年,已由先前的4个省会城市扩大到如今的20个城市,业务范围也由异地缴存互认,拓展到互认互贷、异地转移接续、信息核查共享等。
8月20日,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住建部门共同签署了《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省一市将率先从9个方面开展合作,包括长三角跨地区购房信息协查、长三角地区异地贷款证明信息互认、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试点统一购房提取业务政策等。
3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召开,两地间初步建立了跨区域转移接续和互认互贷机制,职工可更加便捷跨区域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
成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10月19日发布的一则消息称,通过数据共享已为成都中心缴存职工在重庆中心申请公积金贷款协询120余次,完成公积金贷款发放30多笔,合计金额约1300万元。
促进都市圈一体化
对于缴纳公积金的职工而言,异地互认互贷需求主要是基于两类情况:一类是更换工作,公积金需要转移接续,以实现“账随人走,钱随账走”;另一类则是在一个城市就业,而在另一个城市购房。
2019年广东省的一项数据显示,由于人才密集、人口流动性大,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公积金业务合计占广东省总量的85%以上,异地业务更是占到全省总量的90%以上。
某种程度上,前述以城市群、都市圈作为组团推出公积金一体化,一方面是因为组团内部的人口流动相对更为频繁,另一方面,这样也把额度问题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以内。
为何多个组团密集地推动公积金一体化?李宇嘉认为,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就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等提出顶层设计,这包括人口、资金等要素的自然畅通,公积金也是其中之一。
在职工转换工作城市的情形当中,在原来城市缴纳的公积金可能长期处于“沉睡”状态,而“账随人走,钱随账走”,有利于公积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另一方面,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来看,城市群或都市圈往往存在中心城市房价较高的情况,随着轨道交通使通勤变得更为快捷,一部分人选择在工作地邻近的城市购房居住,这本身已经是一种市场化行为,对于大城市的人口疏解也有重要意义,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让这一类群体更好地享受到公积金福利,客观上也相当于增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公积金一体化的政策,对于跨城购房群体能够形成支持效应,另一方面,也很好地配合了各地的都市圈建设工作,有助于形成更优的人口布局。
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就提出,统筹都市圈整体利益和各城市比较优势,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深化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李宇嘉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仍然有很大的购房需求,发改委最近也提出“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公积金转移接续、异地互认互贷等,将是对住房消费的重要促进。

② 合肥,长沙 南昌的长江计划总称呼为

今年(4月10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五届会商会在武汉举行,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年)》,发布未来四年行动计划。
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省会城市再次聚首开启新一轮合作。2013年2月,首届长江中游城市群四市会商会在汉召开,四市合作由此开端。《武汉共识》《长沙宣言》《合肥纲要》《南昌行动》等协议文件的相继签署,成功实现了四城人才资源信息共享、就业创业互惠政策统一、医疗卫生合作、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等公共服务一体化,科技、文化、体育等专项领域合作。
据了解,今后4年,中部四省会城市将开启新一轮合作发展期。《计划》就推动四省会城市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交流合作提出“六大行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一体化、产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化开放合作。
会议还特邀岳阳、黄石、九江、安庆等观察员城市领导和长三角、成渝城市群代表与会,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共推长江经济带发展。

③ 川渝合作多点开花 自去年6月以来已完成重点任务25项

川渝合作正在向纵深推进。3月26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自去年6月川渝两省市签署《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简称《行动计划》)以来,两省市已完成2018年度重点任务25项,双方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融洽。

“过去政府间的合作,大多是签订一个框架协议或者备忘录。但去年,川渝两省市直接签订的是一个三年的行动计划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内容实在,可操作性强。”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计划》签订后,两省市立即共同梳理出2018年重点任务清单,并以两省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

“2018年重点任务清单中,包含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开放通道、平台建设、创新协作、市场融合、公共服务等7个方面共29项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25项,正在推进4项。”该负责人称。

比如,在生态环境方面,两省市环保部门签订了《共同推进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还会同云南、贵州共同制定印发了《长江上游四省市2018年生态环境联防联控重点工作方案》;新建了5个跨省市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联合四川省成功申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市环境执法总队、合川区环保局、广安市环保局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执法检查;与四川省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协调推进“绿盾2018”专项行动工作;两省市水利部门共同建立跨界河流联合巡查制度和跨界河流名录,建立“一河一档”。

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达州至万州高铁完成勘察设计招标;渝广支线、潼南至安岳、永川至泸州、南充至潼南至荣昌至泸州(重庆段)等高速公路项目已开工建设,大足至内江高速公路重庆段已完成初步设计;宜宾至重庆段航道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川渝省际干线传输网扩容项目验收;川电入渝、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等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全年实际执行川水电送渝53亿千瓦时;两地水利部门成立长征渠引水工程协调小组,启动规划修编工作。

在推动开放通道和平台建设方面,重庆与四川商议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机制”,中国(重庆)自贸区与中国(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陆上贸易新规则。

在推动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方面,四川建安车桥公司在重庆建立生产基地,推进川渝一批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融合发展。重庆太极集团、天圣制药等公司在四川设立分厂,推进医药产业积极合作;重庆市文旅委与四川省旅发委签订《关于联合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行动方案(2018—2020年)》;市农业农村委与四川省农业厅拟定《巴蜀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工作方案》;市住房城乡建委在川渝边界带区县,建设“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大美乡村示范片14个;在第十七届西博会上,重庆作为轮值主席单位,潼南区、合川区与四川省在会上签署2个项目,总投资约20.2亿元。

与此同时,双方还在推动市场有机融合、推动公共服务对接共享、推动合作平台优化提升方面,以及围绕12个专项合作协议方面,开展了很多合作。”该负责人称,“双方的合作可以说是多点开花,务实推进”。

据称,目前双方正在研究制定2019年工作任务,以继续推进落实川渝合作行动计划。

12个专项协议推进情况一览

1推进万州区与达州市物流业协同发展

通过《达万物流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共同建设对外开放平台、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平台等8个方面合作事项。

2 推进渝北区与资阳市临空经济和车产业发展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与四川现代合作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项目签订合同;四川现代等企业与重庆长安等企业建立供应链,实现商用车和乘用车的供销配套合作;资阳汽车技术人才到渝就业人数达400余人。

3 推进江津区与泸州市沿江开放发展战略合作

签订《渝川黔毗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协作会框架协议》;印发《江津区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方案(2018-2022)》,明确江津区与泸州市23项任务。

4 推进大足区与资阳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文化旅游合作

大足区与资阳市共同编制并签订了《深化大足—安岳石刻交流合作协议》,积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进旅游快速通道建设和实施联网路升级改造。

5 推进潼南区与遂宁市区域协同发展

潼南区与遂宁市人民政府已联合印发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责任任务分工表,将战略合作事项的具体内容落实到相关单位。

6 推进荣昌区与内江市区域协同发展

两地细化了合作协议,精准分解任务,倒排实施期限,形成信息简报。建立协作机制,召开联席会议,定期会商督促。

7 深入推进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

签订了《合川·武胜区域合作三年工作计划(2018—2020)》。广安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城市推进方案(2018-2022年)》。

8 推动科技协同创新战略合作

共同推动两地科技平台合作,推动共建重点实验室。共同开展科技项目策划与实施,建立科技项目评审、科技奖励评审专家资源库,实现专家共享共用。

9 川渝生态环境部门共同推进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

实现两地国家考核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共享、结果互通。两省市签订《重庆市四川省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合作协议》。强化应急管理联动互动,指导合川和广安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开展跨省界、跨流域应急演练。

10 共同推动两地市场监管合作

召开川渝两地跨区域商标协作保护会议,建立商标监管五项协作机制。上传企业信用信息,实现两地数据共享。璧山与德阳、广安等地工商部门联合查获系列案件。

11 推进川渝林业部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市林业局与四川省林业厅印发了高质量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合作协议责任分工,将责任落实到各有关处室,与四川省林业厅加强合作,进行专项对接。

12 推进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

召开川渝河长办联席会议,将合作协议的合作内容进行细化落地。两地市级河长联合巡查跨界河流琼江。

④ 如何建立公共服务的共享保障机制

  1. 党和政府必须承担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包括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 “基本民生内性服务”;义务教育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基础性服务”;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等 “公共安全性服务”。

  2. 保证这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党和政府必须通过改革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权、完善城乡协调发展制度等手段,使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居民个体之间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一致。建立公共服务的共享保障机制,从而使来自于人民的权力真正为人民服务,杜绝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⑤ 成都经济区的《合作框架协议》解读

——联席会议。各市党政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联席会议”。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各市按年轮值,原则上一年召开一次。
——专责小组。各市分管市长牵头,分别设立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境保护、标准建设、科技合作、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等专责小组。
——专家咨询。建立专家咨询小组,为经济区建设提供咨询,开展调研、咨询和评估服务。
——信息交流。收集、交换各市经济发展和重大工作部署等信息。
——舆论宣传。各市政府不定期发布经济区建设的权威信息,成立“成都经济区建设和发展论坛”,联合主办、轮流承办。 发展规划
——以区域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协调合作区域内各项规划,科学确立经济区内各市的功能定位。
基础设施
——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对接。公共基础设施网络一体。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共享。能源基础设施统筹建设。通讯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环境和数据传输交换共享。
重大产业
——统筹协调产业发展规划,依据各地资源优势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共同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作。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合作。建立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联合防治机制。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公共绿地建设。
科技工作
——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标准共定、基金共设。
文化旅游
——文化基础设施共享,推进室内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 加强区域媒体合作,实现媒体资源共享。推进区内旅游经济信息化建设等合作。
金融体系
——实现区域内金融信息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区域内商行交流合作,突破商行发展瓶颈,鼓励各商行以相互参股、并购整合等形式组建区域性大型商业银行,逐步建立一体化支付和资金结算体系,实现区域内城乡居民通存通兑。
市场环境
——加强市场监管合作,构建一体化诚信体系,统一登记注册条件和程序,建立行业交流合作平台。
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统筹规划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同等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互通,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和重点疾病联防联控机制。
——教育合作,充分发挥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共享,扩大区域内市属院校和职业院校跨地区招生规模,支持幼儿园、中小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跨地区设立教学、科研机构,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在各市建立分校。密切教育机构间沟通交流,鼓励开展各类教育合作和学术研讨,共建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教育信息共有共享。
——社会保障,实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和信息系统对接;制定统一的城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统一退休人员社会保险待遇领取核查办法,实现异地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待遇资格认证。实现医疗保障机构相互定点,条件具备时医疗保险费实时结算,共同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就业服务,建立统一就业失业登记、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位发布、就业扶持政策等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技工教育、转移就业协作机制。
——人力资源开发,各市互派干部交流挂职,发挥成都优势,加强教育等专业人才培训合作。
社会管理
——加强政法系统对口沟通协调,建立定期会晤制度,推进警务协作和救助系统联网联动。建立交通管理沟通协调制度和交通管制信息互报制度,降低区域间公交出行成本。加强流动人员信息系统统一建设,尽快实现流动人口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食品安全统一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公共信息数据库,联合展开安全执法合作。
开放合作
——强化经济区发展的整体优势,推动经济区与省内其他经济区合作,与成渝经济区、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合作,完善区域开放型经济体系。

⑥ 成渝两地如何协调发展、规划及管理

成渝本是一家,巴蜀兄弟情深。在注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区域协调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成渝两地理应联起手来共同应对挑战,克服传统体制与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合力攻关,促成川渝经济一体化,提升成渝经济带的活力。成渝两地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可望形成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之后的又一个经济带,与长江下游的上海经济圈首尾相照,纵横四川盆地和三峡库区,立足中国西部,辐射整个东南亚,与辐射东亚的上海经济圈,辐射南洋的广州、深圳、香港经济圈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与京津唐经济区(辐射东北亚)南北呼应,使中国经济形成三个坡度和阶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部经济崛起地区,西部经济开发地区,进而使中国转变成为国强民富、安居乐业的经济大国。由此目标看,展望在成渝经济合作上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不同规划与期待,指出成渝两地在促进合作方面应当优先考量的对策,也是极有价值的思考。

一、中央政府:成渝合作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四川和重庆同处于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和南贵昆特色经济区的结合部,又是长江经济带的腹心地区,推进川渝经济合作联动,不仅将有力促进两地的共同发展,也必将在全国的区域战略布局和整个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川渝两地同处西部,地域相邻、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互补性很强。重庆在发展机械制造业、商贸流通方面的经验以及经营和管理城市的经验较为丰富。四川作为资源和人口大省,在旅游开发、电子信息、饮料食品、航空航天等领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四川、重庆两地许多经济指标虽然在西部地区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甚至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如何加快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发展,如何彻底解决三峡库区移民及移民安置后的产业空虚,如何创造性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也是中央对两地共同的期待。

被称为“世界级难题”的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是重庆的“立市之本”。搞好百万移民是党中央交给重庆市的一大政治任务,重庆移民占三峡工程移民的85%。能否妥善安置移民,不仅关系三峡工程建设的成败,关系到重庆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党中央提出的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甚至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声誉和重庆市的形象。国家在三峡库区实行开发性移民政策,逐步把移民区建设成繁荣的新兴经济带,以便使移民过上小康甚至更富裕的生活,从而彻底改变沿江地区长期落后的面貌。移民工作在重庆市的重要性,无论怎么说都不过分。到2009年三峡工程建成时,重庆库区规划迁建安置人口总数达107万人。九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科学把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关键之举,是应对国内外经济新挑战、谋划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英明决策。

“芙蓉之城”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特大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也是国家计划单列城市(副省级城市),在重庆直辖前两地是同一行政级别,拥有一样的经济管理权限。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构建区域发展的框架,即在中国国土范围内,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划定“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等,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专家指出,目前,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协调发展的整体战略逐步确立。为了解决东部与其他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国家将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带动中西部与东部共同发展,而非过去计划经济中所实行的“拆东墙补西墙”。成渝经济圈属于中国西部开发大板块之中。规划明确指出,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实行重点开发。

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发展列入区域规划试点,升格为国家战略,而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成渝经济圈落选了。权威专家分析认为,长三角(以浦东为龙头)和京津冀城市群(以天津滨海新区为龙头)都涉及三个省市,行政壁垒已经极大制约了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另外,作为世界第6城市群,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经初步成型,区域合作“条件最好”;而京津冀区域协调迫在眉睫,区域规划已经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十一五”规划纲要还就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发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指出“国家今后考虑的区域规划重点是跨省之间的经济合作。历史上成渝地区本就是一个经济共同体,产业联系比较紧密,可重庆被列为直辖市后,行政壁垒反而阻碍了成渝之间的经济合作。”长期的行政割裂已经让成渝这两个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上都很接近的城市越走越远,而这正是中央通过“十一五”规划希望改变的局面,地方政府与民间的主动走近和谐发展,是中央政府极为关注和大力支持的。

二、地方政府:竞争大于合作,行政壁垒制约一体化

1、与国际都市接轨,成都市重点提升服务业和信息化水平

根据《成都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到2010年,成都市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会展、金融、信息、物流、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基本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服务业发展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运行环境。成都市政府已经提出了“5年时间建设西部第一城,即综合实力第一城,人居环境第一城,创业环境第一城”的具体奋斗目标,营销城市的口号“成都——来了就不想回去的城市”,等于是向重庆提出了挑战书。《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将按照实施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战略的要求,大力实施“一四六”工程,通过加快制度创新、加快人才体系建设等措施,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信息应用服务,到2010年,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信息强市。

2、与三峡建设同步,重庆市致力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重庆市仍然处在“爬坡上坎、负重前进”的发展阶段,“十一五”时期是重庆进一步“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关键时期,是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的重要关口时期。力争实现我市“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一是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取得新的重大成果;二是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框架;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构筑新型工业基地,进一步打造“中国汽车名城”,建设“摩托车之都”等。依托园区构建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北部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寿化工园区、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和区县特色工业园区,实现“再造两个重庆工业”的目标。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促进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等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全面完成三峡工程移民迁建任务,确保库区长治久安,适应高峡平湖新三峡的变化,拓展休闲度假等旅游新品。作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一部分,重庆市委、市政府对主城区、渝西地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民族地区这四大片区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主城区——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核心辐射区”、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展示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行示范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渝西地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密集带”、“大中小城镇连绵群”和“现代农业展示区”;三峡库区——建设成为“高效生态农业走廊”、“新型资源加工业基地”和“国际黄金旅游带”;渝东南民族地区——建设成为“渝东南特色经济走廊”和“武陵山区经济高地”。

3、消除地区封锁,打破市场壁垒,建立统一市场

重庆社科院区域研究所曾对重庆辖区内40个区县的450家企业和150家非企业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目前各地区的地方保护程度分别与20年前、10年前相比仍是不容乐观。数据表明,认为地方保护与20年前相比减轻了很多的占45.35%,略有减轻的占24.42%,而严重得多和较为严重的占16.28%。与10年前相比,严重得多和较为严重的占9.3%,认为变化很小和略有减轻的占54.65%。地方保护的形式主要有直接控制外地产品销售数量、价格限制和地方补贴、工商质检等方面的歧视、其他非正式的无形限制(法规、会计、实行采购、工程招投标以及司法部门的袒护行为等)四个方面。调查表明以上四个方面的比重分别为21.75%,19.68%,27.83%,30.74%。值得关注的是,由其他非正式方面的无形限制和工商质检等方面的歧视这两个方面的比重达到了58.57%。

2004年3月,重庆市工商局与成都市工商局签署了一份互拆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壁垒协议。两地工商管理部门跨区域实行全方位合作,这在西南地区尚属首次。协议将加强两地名优企业的保护协作,建立紧密联系的两地打假维权网,并积极鼓励两地市场实行强强联合,支持两地市场联合对外拓展。协议中称,将建立两地商标行政保护协作机制,对两地著名商标实施与本地著名商标同等力度的重点保护。两地还将以企业登记、管理信息资源为基础,全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开发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平台,促进两地“经济户口”的融通。实行企业黑名单警示通报制度,对有不良警示记录的企业进行两地联动公示,对列入市场禁入名单的禁止在两地开展经营活动。

成渝两地旅游局正式签订了“构建长江上游(成渝)旅游圈合作协议书”。双方就构筑统一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无障碍旅游区等方面达成共识。

尽管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仍然大量存在,政出多门,不规范更不透明而又相互扯皮的怪现象随处可见;衙门作风仍然相当程度地存在,行政效率低,基层办事难,盖不完的章,忙不停的检查验收;一些行政性垄断、行业性垄断仍然没有完全打破,地方保护引起的冲突行为时有发生,市场壁垒顽固地存在;政企分开仍然没有完全实现,条块分割极大地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烟草、酒类、化肥、电力和农产品等五类产品“荣登”地方保护最为严重的产品之列,由于地方保护限制产品准入导致六大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烟草加工业、农业、饮料制造业、房地产、电力煤气水、服装业。这些现象在成渝两地更普遍地存在着,需要引起两地政府的高度关注。如果不打破行政割据与地方保护制造的封闭圈,成渝经济圈就永远只是一个梦想。

三、策略性建议

1、循国际惯例,建立自由流动的人间天堂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茵教授在重庆·西部开发国际研讨会上善意地提醒:要实现跳跃式发展,首先必须遵循国际惯例,用相对较少的时间,更快地提升自己。

成渝两地的管理部门应致力于有效地消除经济联系障碍,完善一体化的市场经济秩序,优化发展环境,特别注意任何限制市场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建设,遵循国际上经济一体化的诸多制度创新,自觉去协调合作竞争中的各方利益关系,依照法律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调查显示有33.58%的企业认为劳动力市场干预影响到了企业到外地设厂和设立销售机构。这方面的干预着重反应在当地政府要求企业招工本地户口优先;在企业聘用外地户口从业人员时,当地政府需要额外的资格证明;由于政府相应职能不完善导致企业难以为外地职员提供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为外地职员办理暂住证收取较高费用;聘用外地人才的行政手续较本地复杂;外地职员在当地入学费用高;外地职员到当地落户,解决户口较难等。

2006年初,重庆市政府终于确认以“人人重庆”图案为形象标志,并申请了商标注册。该标志体现以人为元素,展现重庆以人为本,人人都是重庆形象的对外传播理念。重庆直辖前的四川省,曾经是中国人口第一的大省。成渝联手消障,如能有效克服各类非人性化阻碍机制,让经济自由流动起来,未来有望把成渝经济区建成中国第一大人间天堂:人人成渝,人人巴蜀(安逸)!

2、应因地制宜,最大力度地鼓励发展特色经济和休闲服务产业

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东部沿海经济区相比,成渝经济区三大优势突出:一是能源,二是旅游资源,三是休闲服务业。因此,成渝经济区的发展首先要将能源开发、生态旅游、休闲产业作为重点来开发。

以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为依托,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建设政策优惠,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具体来说,首先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型工业。二是走矿电联产综合开发的道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减少污染,提高效率。三是开发绿色农产品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和林浆纸产业链等特色产业链。四是利用三峡成库的新机遇,发掘利用高峡平湖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业。五是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六是充分发挥成渝两地美食、美女、美景优势,发扬传统休闲生活节奏对国内外亚健康人群的极大吸引力,推动川渝饮食连锁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拓展,建设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餐饮美食休闲旅游基地。

成渝经济合作的成功,有助于西南经贸大动脉的打通,会大大加快整个南中国经济的血液循环,促进大西南经济圈的形成,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成渝合作,其实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容忽视,更不容再错过!

http://r3311.blog.163.com/blog/static/70396432006102411518720/

⑦ 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下一句

以质为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入京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建设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构建城市群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城市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位于城市中心,主要承担国际交流功能,承担国内大型活动,承担北京区域公共服务功能。

(7)成渝合作公共服务共享扩展阅读:

雄安新区相关发展规划:

1、构建社区、邻里、邻里三级生活圈。社区中心配备中学、医疗服务机构、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特殊体育场地等设施,形成15分钟生活圈。

2、社区中心配备小学、社区活动中心、综合体育场馆、综合购物中心、便利市场等设施,形成10分钟生活圈。社区中心设有幼儿园、24小时便利店、街道绿地、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快件配送站等设施,形成5分钟生活圈。

3、小城镇特色应当配备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学校、健康中心、养老院的老年人,文化,体育和健身场所等根据城市社区的标准,以提高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在乡镇建立基本生活圈子。

⑧ 如何实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共用

政府对所有公民开放使用不就解决了吗?当然如果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带有歧视性就不可能实现了。

⑨ 农产品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和四川腾信微播科技有限公司(共享微播)什么关系

农产品追溯公共服务平台

阅读全文

与成渝合作公共服务共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
购买软件使用权合同 浏览:134